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安全制度建设时,为了让制度更加切合实际,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都会组织基层员工参与其中。但有人认为,如果过分依赖基层员工,可能会导致制度比较"片面",甚至因为员工"私心",致使制度过于"宽松",无法起到规范、约束员工行为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是否需要基层员工参与安全制度建设?基层员工参与对于安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基层员工参与安全制度建设不可或缺,企业要充分信任基层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对现场危险辨识和采取安全对策的能力,以及民主集中原则的优势。图为某企业员工对安全问题发表意见。(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认为,基层安全管理应该采取严为主,柔为辅的安全管理方式,始终坚持制度至上。图为某企业员工正在认真作业。(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基层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而基层安全管理的方式到底应该选择"严"还是"柔",关系到企业基层安全管理的成败,笔者认为,基层安全管理应该采取严为主,柔为辅的安全管理方式,始终坚持制度至上。首先,企业基层安全管理不应仅单独采取"严"管理或"柔"管理。基层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一线工人,其教育水平和安全素质参差不齐,完全以"严"管理进行现场安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企业组织安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各类竞赛、安全演讲、技能大比拼等。虽然这些活动推动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但是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这类活动均属于上层管理部门组织,要求基层员工参与的活动。基层员工处于被动,从活动方案的制定、组织以及奖励设定很少征求员工的意见,所以活动满意度低,导致基层员工参与度逐渐较低。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提出企业内部开展"自主安全活动",并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目前,很多企业为了调动基层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都开展了"当一天安全员"或类似活动,让基层员工通过亲身体验,换位思考,更好地提升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进而营造基层"安全生产人人抓"的良好氛围。但在实践中,部分基层员工认为"当安全员"并非本职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油气管道企业基层站队安全文化建设,北京管道公司建立了以PDCA循环为核心的陕京特色自主管理安全文化模式,包含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并应用于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确立了“有感领导、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理念;养成了基层员工“有指令、有监护、有执行、有反馈”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了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员工主动发现问题数量逐年提高,公司事故(事件)发生数量明显下降。可为油气管道行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认为,想要避免"当一天安全员"或类似活动走形式,企业可从转变思想、强化培训、提高整改执行力、奖罚分明4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调动基层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首先,转变思想,提高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在企业中,基层员工对生产一线出现或可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海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员工的生命安全视为头等大事,确保安全生产所需的投入足额到位,为员工创造健康安全环保的工作环境。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与实践,"五想五不干"现场安全行为准则和《中国海油安全标志行为》全面贯彻实施,"集团公司推动、所属单位负责、基层班组落实、全体员工参与"的安全文化建设格局基本形成,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避免"当一天安全员"活动走形式目前,很多企业为了调动基层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都开展了"当一天安全员"或类似活动,让基层员工通过亲身体验,换位思考,更好地提升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进而营造基层"安全生产人人抓"的良好氛围。但在实践中,部分基层员工认为"当安全员"并非本职工作,不愿"较真"查隐患,更不愿为此查违章"得  相似文献   

10.
<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既需领导重视、更需全员参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层员工对安全事务的参与度和参与积极性,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安全价值观生根发芽、培育安全文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企业的安全战略需要有效的执行方可以体现其价值,企业的安全措施也需要有效的执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基层员工的执行力如何往往直接决定了企业整体的安全执行力水平,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安全战略和各项安全措施能否有效执行。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有必要通过制定相应措施来提高基层员工的安全执行力。本文将通过分析导致基层员工执行力不强的常见问题,并从提升基层单位领导能力、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开展基层管理团队建设、提升各级安全监管人员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很多企业都会随着自身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动态修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此,有人认为,动态修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使其更贴合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企业安全管理需要。但也有人认为,如果制度过于"动态",会使员工感觉"朝令夕改",无所适从,不利于制度落实。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看待动态修订安全管理制度?如何既避免员工产生"朝令夕改"的感觉,又不断贴合实际情况,满足企业安全管理需要?本期就让我们谈一谈如何看待动态修订安全制度。主持人语:  相似文献   

13.
安全监督员是基层安全生产的"护卫使"、"守门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有敢"监"善"督",才能促进安全制度的有效执行,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安全隐患的有效治理,安全工作水平的有效提高。敢"监"。就是要敢于监"前"。主动参与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写、安全工艺流程的设计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的讨论,超前介入,积极建  相似文献   

14.
<正>企业安全管理中"严"字当头的同时,不要忽视积极的引导与鼓励。在管理学领域,英国管理学家h.赫勒提出了"赫勒法则",其核心含义在于日常管理中"有效监督"的实现,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之间找到平衡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赫勒法则"对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同样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目前,在很多企业一线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首先是严格执行安全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做到"严"字当头,设好安全"高压线",让企业员工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但在"严"的基础上,如果能做到积极地引导和鼓励企业员工去"安全生产",譬如:向企业员工征  相似文献   

15.
正安全文化不是"高大上"的概念,而是可以从基层员工身上体现出来的"草根"精神,他们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安全行为方式,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最重要表现。因此安全文化的培养必须着眼于基层,也必须依靠基层,基层是安全文化茁壮成长的土壤。以下两家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抓住了基层这个关键,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6.
<正>基层员工是最需要安全的群体,他们需要了解工作场所、生产过程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需要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的方法,需要理解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路,需要参与安全活动。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五点建议,浅析如何提高基层员工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一是管理者要在思想上纠偏,转变安全管理思维,要突出基层员工的安全主体地位,让基层员工有机会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比如管理者在编制安全管理制度的时候,就可以邀请部分基层员工代表加入编写小组,重视他们的思考与建议。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一方面可以让基层员工感受到自身建议的重要性,多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问题,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有利于编制的安全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认为,企业可遵循"凝心聚力,多重审查"的原则,从明确共同的目标、兼顾共性与差异、明确审查的责任、奖罚分明4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从而有效地推进企业安全制度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图为某企业基层员工灭火器使用培训现场。(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单元,基层班组的安全管理也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组的日常工作中,有些员工存在忽视安全规定,不遵守规章制度和习惯性违章的行为,个别岗位员工甚至还在工作中或多或少掺进一些"自选动作",  相似文献   

19.
<正>想要做到"既无哭声,也无骂声",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到"沟通到位"。图为某企业基层安全座谈会。(图片由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提供)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人员出于自身岗位职责和对员工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往往会坚持"宁  相似文献   

20.
<正>一名基层安全员由于跟踪隐患整改不得力,受到领导批评,对此,这名安全员倒苦水:基层安全员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管松了领导给"白眼",管严了员工给"白眼"。之所以两头受气,细究起来应该还是安全员自身的工作不科学、不得力所至。避免员工给"白眼",应从五个方面着力一要通过班前会、班后会、班组宣传栏以及班组安全活动,向员工宣传安全与企业发展、个人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关系,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深刻理解安全员严格管理的良苦用心,积极支持安全员大胆管理、从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