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新型复式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在不同水力负荷、季节、曝气方式等条件下经过小试试验,分析了该湿地对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在水力负荷184mm·d。条件下COD、NH,一N去除率最大分别可达87.2%、68.9%。冬季低温条件下对各类污染物去除率仍大于20%。正交试验分析得知,最佳运行条件是气温28.6℃、水力负荷0.184m3·m-2·d-1、水力停留时间2.4d。对比试验表明,采用预曝气方式对湿地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厌氧处理。  相似文献   

2.
三维电极电解硝基苯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涂膜活性炭-活性炭为填充粒子,对三维电极电解硝基苯废水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探讨了投盐量、槽电压、主电极间距、反应时间及初始浓度对电解硝基苯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电极在电极间距为9mm、槽电压为20V、硫酸钠投加量为1.5g/L、pH值为6、电解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硝基苯去除率可达90%以上。在三维电极电解作用下,硝基苯转化为可生化和低毒的苯胺,苯胺在三维电极电解作用下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单独电解作用下及超声辐射.电解联合作用下,降解马拉硫磷农药废水的不同效果,详细探讨了电解时间、酸碱性、电压、电流及加入电解质的量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农药废水在电解单独作用下,COD去除率可达到86.86%;在超声辐射-电解联合作用下,COD去除率可达到91.53%。  相似文献   

4.
研究一种基于电触媒系统处理印染反渗透(RO)浓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负载型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通过提高次氯酸盐的氧化能力,可有效降解印染RO浓水,COD去除率受电极材料、催化剂、电解反应时间、初始pH值和NaCl含量等影响较大。在次氯酸盐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印染RO浓水的色度和COD值明显降低。在以石墨板为两极,初始pH为8~10、NaCl含量为2g/L的条件下,电解60min,1L印染RO浓水的COD值可降到100mg/L以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絮凝和超声-电絮凝处理吡啶农药废水,探讨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电絮凝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电解时间60min,电极间距3cm,电流密度20m A/cm~2,在此条件下,废水的CODCr、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37.06%、51.54%,反应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此条件下同时增加超声处理,得到CODCr、色度的去除率为65.20%、74.10%。相比单独电絮凝处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而超声-电絮凝降解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6.
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中COD、色度的有效新技术,该技术是用二氧化氯为催化剂,在自制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COD去除率≥70%,色度去除率≥95%,一般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经本法处理接后续生化可以达标。  相似文献   

7.
对铁碳处理硝基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碳降解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因素、最佳工艺参数及处理效果;初步探讨了氧化降解污染物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污染物降解的中间产物,提出了污染物降解的可能途径.探讨了pH、铁碳用量、温度以及锰矿物的粒径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TOC测定表明:大部分硝基酚被氧化降解为H2O和CO2.对硝基酚的降解途径主要是微电解将对硝基酚还原为对氨基酚,对氨基酚在酸性条件下被软锰矿氧化为H2O和CO2做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微电解技术处理废水具有耗能低、效率高、造价低、可提高难降解污染物的可生化性等优点,近年来微电解技术的应用研究不断加深,其中包括微电解与其他技术联用降解污染物的研究,微电解填料的改造研究,以及微电解技术的机理研究等,但微电解技术处理废水的反应条件有待进一步拓宽,对于固废污染物的处理也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Si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MnO2和CeO2制备Ce-Mn/SiO2臭氧催化剂,以塔里木油田钻井 废水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条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MnO2负载量、CeO2负载量)。 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480℃,焙烧时间为4h,MnO2负载量为15%、CeO2负载量为13.22%( n( Ce)与 n(Mn)之比为3:7)的条件下制备的Ce-Mn/SiO2臭氧催化剂对COD的去除率达到78.20%,5次重复使用后COD去除率仍在72%以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通过表征发现,Ce-Mn/SiO2臭氧催化剂载体SiO2以α -石英晶 相的形式存在,MnO2和CeO2成功地负载到SiO2表面,并均匀分布在载体表面。  相似文献   

10.
对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技术净化有机污染物二甲苯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气体流量、气体入口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苯去除率随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的增大而升高,随气体流量、气体进口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该方法对低浓度、大流量的二甲苯废气能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最高去除率可达87.4%。  相似文献   

11.
以石油焦为原料、浓硫酸为磺化剂,通过磺化反应制得磺化石油焦酸催化剂。分析了制备条件的影响,获得了制备磺化石油焦的优化条件: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30h、酸(摩尔)焦(g)比0.8mol/g。在优化条件下,磺化石油焦的交换容量可达2.6mmol/g。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K2641相比,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磺化石油焦作为酸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乙酯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且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剂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二维与三维电解法处理含铜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铜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二维电解法的电解电压、电解时间、pH值、极间距对铜去除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处理效率,两极间填充活性炭和玻璃珠形成三维电解,确定了三维电解的最佳运行条件是极间距4cm,pH值3~4,电解电压22 V,电解135min,铜离子的去除率为80.6%。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特殊点源含油污水进行预处理,实验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极结构、电流密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可生化性的改善情况,探究了电解过程中余氯、总氯变化情况,并对比了静置与活性炭吸附对余氯和总氯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以Ti/RuO_2-IrO_2板状电极为阳极、金属Ti板为阴极,当实验条件为电流密度80 A/m~2、电解120 min时,氨氮去除率达95.5%,COD去除率达56.7%,B/C值由0.19提高到0.33,此时对应的能耗为8.36 (kW·h)/m~3;电解出水经活性炭吸附180 min后,余氯浓度降至0.97 mg/L,总氯浓度降至3.72 mg/L。  相似文献   

14.
富里酸(FA,fulvic acids)是反渗透浓液中的主要污染物,而催化臭氧化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采用不同温度下氨气改性后的AC作为催化剂,对提取的FA进行臭氧化降解,氨气改性提高了AC催化活性,且ACN650催化活性最高,与未改性的ACA相比,FA的去除率提高了4%,TOC去除率从4.4%提高到了20.1%。此外,采用改性后的ACN650作为载体制备的Ce/ACN650催化剂时,FA溶液的TOC去除率达到了45.2%。  相似文献   

15.
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降低炼油厂污水处理场的酚负荷,对催化裂化汽提塔所排含酚废水的预处理进行了研究。进行了煤渣吸附实验,酚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实验及酚在兼氧条件下的处理实验;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测定酚浓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煤渣填料-生物膜反应器,酚的去除率可达90%,酚的生物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酚类物质可在兼氧条件下降解  相似文献   

16.
HPA/ZnFe2O4-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马拉硫磷的可见光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轶茹 《四川环境》2009,28(3):14-18
以纳米TiO2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HPA/ZnFe2O4-TiO2光催化剂。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XRD、BET、TEM和UV-vis DRS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样品均为锐钛矿相且ZnFe2O4很好地分散在载体表面,HPA/ZnFe2O4-TiO2光催化荆的平均粒径为10nm且在380-670nm均有强的光响应;反应最佳的HPA浓度为O.08molfL,最佳的ZnFe2O4负载量为1%。考察了HPA溶液初始浓度、ZnFe2O4负载量、溶液初始pH值、H2O2用量、催化剂用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溶液初始pH=13,H2O2=6mmol/L,催化剂用量为2g/L的最优条件下,光照反应进行100min后,马拉硫磷的降解率可达87%;重复4次后马拉硫磷的降解率仍可以达到67%。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装置上对电化学法处理苯胺废水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电极材料对有机物降解机理的不同,对工业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电极材料进行筛选,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电流密度、投盐量、pH值、极间距、处理水量、电解时间等因素对处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Ti/PbO2作电极,在电极间距为10mm,电流密度10mA/cm2,硫酸钠投加量1.5g/L,水板比8.3mL/cm2的条件下电解120min,废水中苯胺去除率可达94%以上,电解150min,溶液中的苯胺几乎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18.
采用活性炭三维电极法对成品油库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电解时间、曝气强度、进水p H值和电解电压对成品油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处理效果的工艺条件为:电解时间为90 min,曝气强度为15 L/min,进水pH值为3,Fe2+投加量为1.0 g/L,电解电压为20 V。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废水中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19.
SBR系统中pH与MLSS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SBR系统中pH值、MISS的变化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和反应条件相同时,将pH值控制在8.5,出水水质最好,COD去除率达到90.0%,总氮去除率达到99.4%;在进水水质和反应条件相同,反应器中MLSS为520mg/L时,出水水质最好,COD去除率达到85馏%,总氮去除率达到99.1%。  相似文献   

20.
选取诺氟沙星为目标污染物,以介孔氧化铁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降解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设计正交实验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讨论了pH、H_2O_2初始浓度、诺氟沙星初始浓度以及催化剂投加量对降解率的影响,并得到选定因素水平范围内的最优化反应条件:初始p H为7,初始H_2O_2浓度100 m M,初始诺氟沙星浓度2 mg/L,催化剂投加量0.7 g/L。最优化反应条件下,120 min诺氟沙星的降解率达到99%。通过SPPS方差分析可得,各因素影响大小的排序为诺氟沙星初始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初始pH初始H_2O_2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