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废水中COD的连续在线监测,不同原理监测仪器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分析方法之间存在差异[1-3],而且各种废水成分复杂多样,现场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是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通过比对测量,可以确定连续在线监测数据与标准分析方法测量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参数,确保数据的可靠溯源.南京市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采用的COD连续在线监测仪的品种较多,为此,进行了COD连续在线监测仪的仪器测量结果与人工监测结果的比对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氰化物在线监测仪比对分析为例,对污染源在线监测仪的比对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颗粒物对污染源COD水质在线监测仪比对监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中的颗粒物是COD在线监测仪在比对监测时出现较大误差的原因之一,就颗粒物对COD在线监测仪是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D在线监测仪的预处理系统去除颗粒物会带来比对监测的误差,并且随着颗粒物浓度增加,误差增大;预处理系统过滤器尺寸也会对比对监测的误差产生影响,针对同一浓度水样,孔径越大误差越小,针对同一孔径过滤器则水样浓度越高误差越小。  相似文献   

4.
水质氨氮在线监测仪广泛用于各类水体中氨氮的在线监测,随着我国水质氨氮减排工作的开展,污染源废水中氨氮浓度逐渐降低,目前市场上的水质氨氮在线监测仪是否适用于低浓度氨氮样品的在线监测成为广大环保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选取3种不同类型的水质氨氮在线监测仪分别进行低浓度标样和实际水样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方案(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2.1.2 建设全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市际交界断面、集中饮用水源地、太湖主要出入湖河道、长江及淮河流域的重点断面、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等进行水质实时监控,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和因灾害带来的损失,预警饮用水源水质。今后5年,建成省级固定水质自动监测站38个,配置一批水质流动监测车。2.2.1.3 建设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在占全省65%COD排放量的省控重点污染源安装COD在线监测仪、pH计、污水流量计、等比例采样器;在占全省65%SO2排放量的大气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测仪。建立省总控中心、各市分控中心,实现联网监控。2.2.2 建立遥…  相似文献   

6.
以镇江市国控废气污染源在线比对监测为例,分析了国控废气污染源比对监测存在的典型问题,从监测规范、比对方法、运维管理等角度剖析原因,提出,合理设置手工与在线监测点位,减少比对监测方法干扰因素,加强在线监测仪器维护监督管理等建议,从而提高比对监测合格率,更好地开展国控污染源在线比对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COD 在线分析仪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对重点污染源排放实施在线自动监测工作已在许多城市、地区开展,COD在线分析仪已广泛应用于自动监测工作中.由于COD固有属性和检测方法的复杂,如何充分发挥COD在线分析仪的功能,正常开展废水中COD监测,一直是废水自动监测工作的重点、难点,现就开展在线自动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一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南京市某典型企业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系统开展比对监测,将在线监测结果和便携式仪器监测、手工监测结果作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线监测系统线性误差与量程漂移可以满足现阶段管理要求,实际样品比对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采样分析仪器,监测结果差距较大,便携式分析仪结果相对误差较小(为3. 72%),手工监测结果相对误差较大(为48. 3%)。建议加强污染源废气手工监测的质控管理,强化在线监测设备的运维管理,推进污染源非甲烷总烃CEMS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线TOC水质自动分析仪方法与实验室COD方法比对,建立TOC-COD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且将其应用到上海市44家污水处理厂出水中TOC与COD值的转换,并在污水处理厂进行在线TOC水质自动分析仪及在线COD水质自动分析仪监测值比对实验。结果表明,TOC-COD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为 0.963,废水中TOC与COD值线性显著相关,通过上述回归方程将在线TOC水质自动分析仪监测值转化COD监测值与在线COD水质自动仪监测值进行相对误差比较,88.4%的数据满足《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2007)规范要求;用上述转换方程换算上海市44家污水处理厂TOC值得到的COD值与实验室COD值进行误差计算, 87.3%的数据满足上述规范要求,验证了在线TOC值转换COD值在污水行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COD在线分析仪和实验室比对结果人为差异的原因是样品不均匀,在线分析仪取样装置滤过,取样层面和采样方式以及沉淀消除的方法不同造成的.提出应在相同的地点、层面和同一容器取样,用相同沉淀消除方法去除样品中氯离子干扰,保证两方法比对中使用水样的一致均匀,使测试结果正确可信.  相似文献   

11.
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是定量表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2个重要代表性指标。传统的COD在线监测方法在监测有机污染物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系统比较了COD和TOC在线监测方法在特殊水质中的应用。结果显示:TOC对难氧化有机物的氧化效率高达98%,高氯离子和无机还原性离子对TOC测量误差影响分别约为10%和7%。TOC可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情况,最后对TOC指标在水质在线监测中的推广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废水COD在线监测系统现场比对试验及管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总结辽宁省废水COD在线监测系统试点工作中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验收、现场实际样品的比对分析,以及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今后废水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与COD在线监测标准方法进行实验比对,在保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下,实现COD的快速高效测定。流动注射测定COD的方法测量范围宽、重现性高、测量速度快、运行成本极低、无二次污染,能够满足各类在线监测和监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水质化学需氧量(COD)在线自动分析仪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水质化学需氧量 ( COD)在线自动分析仪的方法原理、主要类型、主要技术性能以及主要仪器型号等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污染物排放信息是城市水环境保护决策和管理的依据,但城市水污染控制的外部性使城市水污染物排放信息产生失真风险,需要对城市区域水污染物排放信息核查。通过高质量数据对低质量数据的核查,用基于监测的水污染物入河量数据核查基于环境统计申报与排污系数的水污染物入河量数据,完善了城市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核查方法。案例分析结果显示,环境统计COD入河排放量明显偏小。建议水污染物排放统计以入河量为核心,建立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编制核查技术规范,实施区域污染物排放核查。  相似文献   

16.
固定污染源烟(粉)尘测试中,烟尘波动、误差大,数据整理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数据修约的范围,并根据监测规范的布点要求,结合实测结果,提出了优化断面布点的设想.在直管段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的条件下,管道直径小于0.5米时,可选断面上距管壁近的一点作测试点,该点测值可代表断面上平均测值.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监测方法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变更后的确认方法及仪器设备校准后确认的要求及方法,分析了标准变更后和仪器校准后确认工作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污染源自动监控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现状,指出了目前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部分自动监测数据的合法性,排污企业直接付费方式及现场端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严格在线监测设备社会运营企业的经营许可与监督检查,采取必要的激励与处罚措施,安装监控设备"对症下药",积极制定地方法规、标准,为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清除障碍,改变运...  相似文献   

19.
Smart现场分析仪测定化学需氧量、氨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Smart现场分析仪测定化学需氧量、氨氮作了简单地介绍,并用实际水样与化学法进行了对比试验。测定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相对误差均在11%以内,较为一致。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捷,试剂消耗少,可在现场从事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20.
进口与国产COD消解测定仪测定废水COD的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消解分光光度法,比对了一款进口仪器和一款国产仪器应用于实际水样中COD含量测定的差异性。通过精密度、回收率、方法比对等实验分析得出,2款仪器应用电热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COD,实验结果与国标回流滴定法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可广泛用于水质评价和环境监测。与国产仪器相比,进口测定仪具有较小的偏差,较高的回收率。国产测定仪偏差较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比色装置,而不是用于前处理的消解装置。比较分析了2款仪器的购买和使用经济成本,为广大企事业及科研单位选用COD消解测定仪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