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当前针对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及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归纳了纳米材料、生物炭和表面活性剂等新兴修复材料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开展联合修复技术、复合材料修复技术及土壤修复技术风险防范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石油的采油、炼油以及石油运输和利用过程中会出现石油污染土壤的情况,应用红外测油仪测量土壤中石油的含量既准确、稳定,又能定性、定量,但分析时存在若干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应用表面活性剂消除铜,在水质硬度测定中干扰的方法,方法应用“均匀沉淀”原理,加入硫代乙酰胺使铜形成硫化铜晶形沉淀,不经分离,然后采用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联系复盖硫化铜沉淀,消除铜对硬度测定的影响,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用于电镀、化工等污染的地表水的监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江苏省南京和苏州12个典型生态示范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现状进行了凋查。结果表明,生态示范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程度随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而污染程度有所不同,以工业用地为主的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明显高于以农业用地为主的土壤,其总量呈现出由工业区用地到蔬菜瓜果用地逐渐降低的趋势。2个示范区4环及其以上PAH含量明显高于2环-3环PAH,主要为石化燃料高温燃烧造成;而以农业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等,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类污染。  相似文献   

5.
石油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及工程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当前我国土壤受石油污染的状况基础上,介绍目前修复石油污染场地土壤的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并对各种技术的修复原理、研究进展、优缺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结合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工作基础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离子Pb2+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研究了3种土壤(新疆砂土、粘土和东北黑土)及其被石油不同程度污染后对水中重金属离子Pb^2 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3种原土壤及油污土壤对Pb^2 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式;原土壤上Pb^2 的饱和吸附量为黑土>>粘土>砂土;在一定范围内,砂土、粘土中石油的存在对其吸附重金属离子Pb^2 的能力影响较小,而黑土对Pb^2 的吸附能力则随所含石油量的增大而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HPCD)和表面活性剂(SDS)对多氯联苯(Aroclor1242)污染土壤的洗脱增效修复作用。通过中式柱淋洗-洗脱试验,比较了HPCD和SDS对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Aroclor1242)洗脱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HPCD和SDS在土壤中的吸附滞留。淋洗-洗脱实验结果表明,双蒸水、5 g/L SDS以及10 g/L SDS对污染土壤中Aroclor1242的洗脱率分别为0.51%、2.93%、25.9%;而双蒸水、5 g/L HPCD以及10 g/L HPCD对污染土壤中Aroclor1242的洗脱率分别为0.62%、8.42%、18.3%;低浓度的SDS(5 g/L)对污染土壤的洗脱率高于HPCD,而较高浓度的SDS(10 g/L以上)在柱子土壤中的滞留较严重,从而影响了其对污染物的洗脱效果。HPCD在土壤中的滞留相对较少,HPCD类环境安全试剂可以减少SDS对环境带来的二次污染隐患。利用HPCD的疏水空腔,土壤中的弱极性有机污染物可以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HPCD可望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一种具有更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石油勘探开发中的石油类污染及其监测分析技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首先介绍了陆地石油勘探开发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并总结出这种影响集中体现在油田附近水体和土壤受到石油类的污染。然后针对石油类监测分析方法展开探讨 ,并分水中石油类和土壤中石油类两部分 ,把我国和美国的监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进行油田环境现状评价和石油类污染物环境变迁规律研究中使用石油类分析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胶束强化超滤是一种向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方法.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必须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上时,表面活性剂单体才开始聚集成胶团,并且形成的胶团粒径要大于超滤膜的最大孔径.让表面活性剂胶团化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具有增溶作用,可以增溶一定量的溶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紫外吸收特性,并将研究结果用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质标样的稳定性,均匀性和定值工作,简化了操作手续,获得了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A、B两地农田土壤及其潜在污染源燃煤尘、交通尘和尾气尘等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结果表明,A、B两地土壤样品中∑PAHs范围分别为290 ng/g~2. 53× 10~3ng/g和564 ng/g~5. 50× 10~3ng/g,污染程度为中等—严重,且呈现出由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到化工企业周边土壤至油田周边土壤逐渐加重的趋势。A、B两地不同固体样品中∑PAHs由高到低分别为尾气尘交通尘燃煤尘土壤和尾气尘交通尘土壤燃煤尘。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土壤中PAHs受混合源(石油源和燃烧源)污染。燃烧源既有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的燃烧,又有木材、煤燃烧。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石油类污染及对其监测分析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越来越多的石油污染事故,造成了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控制石油类的污染.石油类的监测和分析要求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文中列出了石油类监测分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加入均匀沉淀剂使铁形成硫化铁晶形沉淀,不经分离,采用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作复盖剂联合复盖硫化铁沉淀,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用于钢铁、机械和化工等行业污染的地表水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用环境磁学方法对甘肃徽县铅锌矿区典型耕地污染土壤、自然土壤和修复土壤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土壤的磁化率(χlf)与频率磁化率(χfd)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污染土壤磁性增强主要由铅锌矿厂在选矿冶炼过程中释放的含铁矿物所致;污染土壤χlf值在0 cm~30 cm深度范围内最高,污染严重;χlf值在30 cm~60 cm深度范围内明显降低,污染程度减弱;在60 cm~70 cm深度范围内与自然土壤的χlf值接近,污染基本消失。土壤污染程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污染深度范围为0 cm~60 cm;从污染土壤、修复土壤到自然土壤χlf值依次降低,且污染土壤χlf值与重金属元素Pb、Zn等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市郊安宁渠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慧玲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2):117-119,122
对乌鲁木齐产莱区安宁渠区的表层土壤及地表下40cm土壤中重金屑Cd、Hg、As、Pb、Cr进行了分析和测定,并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安宁渠区土壤大部分为轻污染,但个别点已达重度污染,地表的污染较地表下40cm土壤为重。污染为外源性污染,与垃圾肥料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面水质常规监测中断面的功能特性,对监测数据中出市削减断面的石油类污染指数高于出市断面的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当年其它主要污染指数的增长率和厉年石油类和其它主要污染指数的平均动态数列,证实削减断面石油类污染指数反弹属实。指明这是一种利用监测数据发现新污染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土壤耕作法治理井场污染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井场污染物石油,泥浆,废水等对土壤,农作物和植物的影响,综合多种实验结果,对土壤耕作法治理井场污染物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出了土壤作法治理井场污染物的可行性依据。从进场污染物状况和土壤的耐受浓度可知,井场污染状况具有备土壤耕作法治理的条件,且可从根本上降解和消除污染物而不存在潜在危害,所以有望在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城市土壤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阐明城市土壤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分别从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异研究和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效应研究两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国内外进展,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建立并公开《江苏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对2020—2022中江苏省纳入名录的116个污染地块开展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纳入名录的污染地块数量和面积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南京、无锡、常州和苏州排名前列;土水复合污染地块占53%,其中64%的地块地下水最大污染深度大于同一地块土壤最大污染深度;共统计到167种污染物,重金属、石油烃和多环芳烃最为常见,约50%的污染物不在我国现行建设用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评价标准中;已完成修复并移出名录的31个地块中,17%的污染土壤和25%的污染地下水采用原位修复技术。提出了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探索土水协同治理修复模式,推进土壤污染绿色低碳修复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促进土壤、地下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行业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石油烃污染场地已经成为国内外重点关注的工业污染场地类型之一。国内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污染场地管理模式及分层次评估方法已经展现雏形,为风险管理者提供了基于人体健康的土壤石油烃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也为污染场地的防治与修复工作提供了决策支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分析了石油烃类污染物检测方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着重对比与分析了各标准制订的石油烃及其指示化合物的风险评估筛选值。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①完善石油烃监测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是精准获得风险评估结果的前提。现有石油烃馏分指标划分较为宽泛,有必要参考国外先进标准体系,逐渐完善石油烃馏分指标划分及其配套的定量分析方法。②新颁布的国家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在前期场地调查中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但是考虑到地域建筑物参数、人群暴露参数等的差异性,在后期场地调查中还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污染场地的具体修复目标值,并针对关键性参数作定量化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