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GB 8978-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磷酸盐指标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GB 38 38 - 2 0 0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6月 1日实施。在学习和执行GB 3838- 2 0 0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过程中 ,发现一些问题 ,提出供研究。1 项目间的相关性在GB 3838- 2 0 0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中 ,氨氮与总氮项目 (湖、库 )的Ⅱ类至Ⅴ类的最高限值均相同 ,为 2 0mg/L ,而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中 ,硝酸盐氮项目的标准限值则达 1 0mg/L。总氮项目除包括氨氮和硝酸盐氮外 ,还包括亚硝酸盐氮和有机氮 ,因此制定标准限值时应考虑其相互间的关系。如果增加亚硝酸盐氮项目 ,则可…  相似文献   

2.
利用尾气遥感检测仪采集的2021年数据,分析乌鲁木齐市典型主干线道路有效车型的车辆数、尾气排放变化和累积贡献率等,摸清道路车辆尾气排放的污染物现状,同时也为机动车遥感检测标准限值的修订和老旧车辆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省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例,在充分分析其原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颁布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综合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作为标准浓度限制值Cm,严格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重新计算了该省固定排放源的排放限值。计算时,首次以所涉行业区位商作为设置经济技术参数Ke值的重要依据,克服了对欠发达地区经济技术参数"一刀切"的缺点,增加了标准的经济技术可行性。通过计算,地方标准的排放限值更趋于合理,符合国家对地方标准的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南方丘陵坡地茶园水土流失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溪县感德镇坡耕地茶园为监控对象,小流域集水区为单元,分析茶园水土流失造成的环境问题。结果表明:在降雨的作用下,各养分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小流域集水区水质偏酸性,71.2%的水质pH小于6;氨氮含量都在Ⅰ类标准,但总氮含量较高,均超出V类标准限值;悬浮物和降雨量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7,大到暴雨对悬浮物含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悬浮物含量对降雨的响应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5.
对比了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水质悬浮物的质量标准、排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探讨大陆目前现行的与水质悬浮物相关标准的修订需求。提出,现有的质量标准修订时,应增加悬浮物指标,且可参考台湾的质量标准,适当放宽标准限值要求;现有的排放标准修订时,对于悬浮物指标,可参考台湾的排放标准,适当收紧标准限值要求;现有的检测方法标准修订时,可以增加称量恒重载体的种类,使用自身质量更轻的铝盘等载体,使检测结果更为稳定,分析过程更易掌握;增加质控样品的配制方法,提出质控要求,提高悬浮物测定项目的准确度与精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6.
生活垃圾转运站恶臭污染指标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广州部分垃圾转运站恶臭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国家标准(GB14554-1993)中的单项污染物指标的测定值大多远低于标准限值,而综合指标臭气浓度普遍超标,两类指标间存在严重不符.利用SAS统计软件综合分析各指标的检测数据,结果表明,垃圾转运站臭气中恶臭指标的含量存在较大的变异,且在垃圾站内的变异程度更大;恶臭单项指标在垃圾站内和垃圾站边界点的测定均值问无显著差异;臭气浓度和恶臭单项指标整体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但和某个具体的恶臭指标的线性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在应用过程中显现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地区特征污染物污染情况说明,补充水质状况定性评价特殊情况说明和变化趋势评价方法的判断优先级别,明确数据修约方式、检出限以下测值的评价方法及水质类别不同而标准限值相同的指标评价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紫外光度法测定海水石油类质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76家"近海网"成员单位海水石油类测定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信息,结合实验室数据,采用控制图法确定了紫外光度法测定海水石油类质控指标限值,包括萃取剂透光率、检出限、校准曲线斜率、平行样偏差等。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年来刁江流域水质状况的对比分析及其防治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选取了十二项指标的Ⅲ类标准限值对刁江河水水质进行了单因子质量现状评价,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的十六项指标对刁江岩溶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质量综合评价和质量分级,分析了该流域近三十年影响其水质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游地区不合理矿山开采造成的尾矿砂乱排乱放和对森林植被的破坏,辖区内居民对水源地保护意识的淡薄也是使水质受到影响的原因之一,因而当地政府要加强对矿山开采的整治力度和增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保证居民健康生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全面地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评估,更精确地服务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治理工作,选取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道路交通干线,采用手工监测和自动连续监测的方法,进行不同路段噪声污染程度及其随时间、空间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地面快速路段、高架路段以及衔接路段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受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夜间均超标;相邻区域要达到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标准限值要求,需距离地面快速路慢车道约45 m,距离高架路段慢车道约92 m;要达到2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标准限值要求,需距离地面快速路慢车道约175 m,距离高架路段慢车道约172 m;敏感建筑物所受噪声影响随楼层高度升高而增大,同时噪声影响情况与道路两侧建筑物密度、道路车辆行驶速度有关。建议严格道路及噪声敏感建筑物规划控制,采取阻断传声路径、受声建筑物强化保护等措施控制噪声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多源环境监测信息交换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境监测系统现有的污染源管理、饮用水管理、噪声管理、自动监测管理等信息系统存在异构化、多源化等现象,造成数据重复录入、数据不一致、资源浪费等问题,展示了一种数据交换模型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介绍模型的数据抽取、数据封装、数据传递、数据解析、数据映射、校验和转换、数据接收等多个环节。该数据交换模型已成功实现与多个外部业务系统数据对接,现每天采集的数据超过5 000条,系统运行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优化调整以及水质自动监测与采测分离手工监测相结合模式的完全确立,每个月产生数百万计的监测数据。为全面支撑海量监测数据的传输、融合、处理、挖掘、分析、表征,构建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与表征系统。通过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智能化数据质量控制、多层级水质评价与统计分析、地图动态数据表征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构建了包括数据来源层、数据存储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表征展示层5个主要部分的系统。形成了"一个融合、两个数据库、三个应用、四个中心",实现了数据集成融合、数据共享互通、数据统计分析、水质报告生成、地图空间表征、综合大屏展示等6个方面主要功能。应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业务工作,能够及时、直观、准确、全面地展现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为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管理决策、业务处理、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嘉定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为依据,利用中美合作-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发布系统示范项目(AIRNOW-International)提供的DMS数据自动审核模块,结合市区两级人工审核系统,对数据有效性审核中的异常数据情形进行归类和总结。以实例的方式介绍了环境空气常规六参数常见的异常数据情形,并提出应对异常数据的审核程序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大数据分析的概念和意义,探讨了基于因素识别、数据选择、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关联分析、模型验证和结果应用流程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大数据分析技术路线,列举了4种典型的应用示例。提出,应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大数据分析工作程序,开发大数据分析应用软件,培养大数据分析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适应环境监测数据管理需求,开发了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综合管理平台”)并在业务工作中推广应用。介绍了综合管理平台在监测数据传输与审核、数据库有效管理等方面的功能特点,并通过与传统的数据传输校验、审核管理方式的对比,重点阐述了综合管理平台在加强数据管理规范性、提高数据管理效率、保障监测数据质量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按照环境监测网络的信息处理结构,将网络划分为采集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归纳了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3层融合级别,介绍了加权平均、卡尔曼滤波、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贝叶斯系统等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指出当前面临的数据处理技术不成熟、评价体系不完善和数据质量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网络结构、数据多元应用和强化决策支持等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量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特征分析与异常原因解析,探索建立针对自动监测异常数据的识别规则与标志处理方法,并通过模型训练实现了异常数据的自动标志.经实例验证,该方法可识别异常偏高、异常偏低、异常为0、迟滞不变、逻辑错误等5种类型的异常数据,按照数据有效性及异常原因进行标志处理,可以为后续数据分析及各类模型训练提供数据基...  相似文献   

18.
Understanding the ecology, condition, and changes of coastal areas requires data from many sources. Broad-scale and long-term ecological questions, such as global climate change, biodiversity, and cumulativ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must be addressed with databases that integrate data from several different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Various barriers, including widely differing data formats, codes, directories, systems, and metadata used by individual programs, make such integration troublesome. Coastal data partnerships, by helping overcome technical, social, and organizational barriers, can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may enable better management decisions.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data partnerships include a common need for shared data, strong collaborative leadership, committed partners willing to invest in the partnership, and clear agreements on data standards and data policy. Emerging data and metadata standards that become widely accepted are crucial.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making it easier to exchange and integrate data. Data partnerships allow us to create broader databases than would be possible for any one organization to create by itself.  相似文献   

19.
20.
对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数采平台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省控中心统一软件采集中心站数据平台,省控中心统一软件采集子站数据平台,以及省控中心统一子站数采软、硬件平台方案进行了比较,指出为实现对全省各子站数据的有效质量管理,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平台的集成必须实现从子站直接采集原始分析数据,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空气监测子站广域网连接,应由目前的省控中心统一软件采集子站数据的平台向省控制中心统一子站数采软、硬件平台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