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空气中TSP与PMl0的相关性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自动监测PMl0与24h手工监测TSP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找出了两者的回归方程,以保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相同地点、相同条件下的自动监测和24h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找出了2种监测结果间的回归方程,以保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8年9月20—29日,开展了南京市环境空气非甲烷烃(PAMS)原清单中57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手工和在线比对监测,监测项目主要包括碳氢化合物、卤代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对VOCs 3 h均值、日均值和主要污染物指标等进行比对,分析在线监测数据与手工监测数据的相关性。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3 h均值的差异度(1.43)和相关系数(0.897),日均值的差异度(2.16)和相关系数(0.946),呈现出差异度不显著、高度线性相关的特征。同时,进一步分析了监测数据产生偏离的原因,建议加强环境空气手工监测的质控管理,强化在线监测设备的运维管理,推进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工业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3家企业开展现场监测与调查,深入研究了利用手工监测数据计算工业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方法,并和自动监测数据法、排污系数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3种方法的影响因素和适用范围,为合理计算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大西比-东宇1000系列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维护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主要监测仪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PM_(2.5)和PM_(10)手工与自动监测仪器在高海拔地区的适用性,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冬季)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展了为期34 d的监测比对实验。PM监测数据表明:手工监测数据之间都有差异,除了受监测滤膜种类的影响,还存在监测仪器间的系统误差。石英滤膜的PM监测数据都高于聚丙烯滤膜,尤其是PM_(2.5)更为明显,偏高近1/4;石英滤膜与聚丙烯滤膜的PM监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M_(10)监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7。自动监测数据之间进行了同期比对研究,发现TEOM1405DF(微振荡天平法)和APM-2(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较低,BAM-1020(β射线法)的PM监测值最高;而Grimm(光散射法)的PM监测值居中。BAM1020配备动态加热系统(DHS),其PM监测数据比没有配备DHS的APM-2偏高40%。基于PM监测比对研究,建议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加密对各监测仪器的运行维护,并加强长期观测以全面评估PM监测。  相似文献   

7.
水污染生物监测技术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污染监测技术突飞猛进,本文主要探讨了水污染生物监测、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状况.生物监测能发现化学监测所发现不了的污染,应该用来作为化学一物理监测重要的附加手段.对污染物的分析常常需要具有一定的范围和长时间的监测数据,才具有代表性,这将促进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不断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选取湖北省100个国控断面2019年1—12月手工和自动监测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水质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pH、溶解氧等5项指标可以代表湖北省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从而实现水质监测指标的降维。对手工和自动2种监测方式进行比对,证明自动监测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氨氮5项水质评价指标的数据、评价结果与手工监测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用自动监测5项指标进行水质评价是合理、可行的,并能减轻手工监测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在线自动监测与手工分析地表水总氮的可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比浙江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总氮在线监测与实验室手工方法,分析进口水质总氮自动监测仪在国内的适用性以及与手工方法的可比性。结果表明,一些国外引进的自动监测仪在国内使用时要根据我国水体的实际情况在实验条件上作一定的改进,改进后的监测数据与手工方法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在大流量TSP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姜绍辉,印旭蓓(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26006)1问题的提出南通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现按照国际监测规范采用大流量采样仪器进行TSP监测。由于该数据统计须以手工计算,整个计算过程十分繁琐,笔者设想利用计算机进行数...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对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措施的要求,阐述了影响DASIBI 1000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水质自动监测与常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系统研究水质自动监测数据与常规监测数据间差异问题,选取15个运行多年的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对p 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氮(NH_3-N)及总磷(TP)5项监测指标开展了站房外常规监测、站房内常规监测与自动监测的对比实验研究。通过分析监测结果之间相对误差、相对偏差、水质类别变化发现,站房内常规监测、站房外常规监测与自动监测结果之间误差较小;同时通过误差统计分析及直方图分析发现,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结果与站房外常规监测结果之间误差整体属于随机误差(偶然误差)。研究得到了水质自动监测与常规监测数据一致可比的结论,为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确定空气自动监测与连续监测的相关性,对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可比性和正确判断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有重要的作用。对比实验空气的自动监测系统和连续监测系统,两者的监测值存在一定差异。1 实验1 1 分析方法SO2、NO2、PM10的自动监测方法和连续监测方法见表1。表1 SO2、NO2、PM10的自动监测方法和连续监测方法项目自动监测连续监测SO2ISO/CD10498紫外-荧光法GB/T15262-94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NO2ISO7996化学发光法GB/T15435-95Saltzman法PM10β射线法GB6921-86重量法1 2 主要仪器自动监测仪(采样系统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无人值守的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引起了国内环境监测界的关注.有些监测站采用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标准方法(即化学法)与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对照,以论证自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但是,用这种方法来论证系统数据的可靠性是困难的.这是因为两种监测方法具有各自独立的基准传递方式,两者监测数据存在差异,两种方法的对照测试,只能论证监测仪器与标准方法.在规定等效条件下两种方  相似文献   

15.
目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已成为我国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我国已有百余个城市拥有这类监测系统。针对美国DASIBI 1000系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日常运行中的一些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改进建议,以期与同类机型性能进行可比性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焦作、安阳、开封、三门峡、信阳5个城市开展PM_(10)手工标准方法和自动监测法比对实验,并用相关性和相对偏差对比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015年5个城市采集的PM_(10)手工和自动监测值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22015年5个城市采集的PM_(10)手工和自动监测值的相对偏差为-19.1%~9.68%;负偏差数据占总数据量的75%。3PM_(10)手工和自动监测值|RD|平均值在中浓度下最小,高浓度下最大,低浓度介于二者之间,说明在高浓度和低浓度时PM_(10)的监测数据质量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常州市城市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对手工监测而言,噪声自动监测更能真实反映城市声环境质量,随着自动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替代手工监测已成为必然趋势.重点介绍了常州市城市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并对运行状况、存在问题及发展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颗粒物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随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不断完善,颗粒物监测设备型号尤其是国产设备在不断增加。实验选取2种典型国产颗粒物自动监测设备与成都地区站点进口颗粒物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比对,从仪器设备性能和监测数据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探索新型国产颗粒物自动监测设备在成都地区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颗粒物自动监测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昌市环境监测站引进了一套降水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一个中心站及五台AR-107型自动监测仪(子站)组成。通过对AR-107型降水自动监测仪及手工样监测结果间的对比实验发现,自动监测与手工采样监测所获得的pH值和电导率值差异明显,并对这种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干沉降是这种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24 h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乌鲁木齐市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析并找出了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24h污染规律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