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工伤认定直接关系到工伤职工的切身利益。认定工伤的情形错综复杂,时有不法用人单位"较劲",阻力多多。以下列举"四不"特定情形下的工伤认定,为工伤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时提供借鉴。劳动合同不签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工作证、工资单等证明材料,如果在工作中受伤,能否申请工伤认定?这是农  相似文献   

2.
施倚 《劳动保护》2014,(6):114-114
<正>主持人:人觉得可以上班就可以去上班了。公我上班时受伤,到医院治疗后,司这样强制要求合理吗?主治医生开了诊断证明:建议休息半易安网友meng5lx月。回到公司,公司相关领导因某些易安网友:原因,要求我必须休够半个月才可以工作受伤属于工伤,在休息期上班。以前也有同事受伤,医院会开间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工资不能一些诊断证明,建议休多少天,但是降低。不工作也能拿全额工资,为从来没有按照这个执行过,只要当事何还要去工作呢?工伤休息跟病休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原是基层单位的一名管理人员 ,1997年因在管理一名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工时 ,被其无理砸伤左眼致残 ,经省级有关部门鉴定为五级伤残。而伤害我的罪犯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 ,并赔偿医疗费2 3万元。我现在碰到的问题是 :按照《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规定 ,我应该享受工伤的一次性补助和工伤治疗的报销。但是 ,法院判决的医疗费2 3万元 ,因罪犯收监后拒不赔偿 ,法院又无法执行。现有关部门提出 :如果我不能获得2 3万元的赔偿 ,或者拿不到法院关于2 3万元已无法执行的证明 ,将不执行我工伤的一次性补助和工伤后期…  相似文献   

4.
一问一答     
施倚 《劳动保护》2014,(7):118-118
我是2000年认定的工伤,单位现在不想再支付医疗费用怎么办? 认定工伤后,单位如果不支付工伤医疗费,可通过仲裁、诉讼解决。  相似文献   

5.
施倚 《劳动保护》2014,(1):124-124
<正>主持人:我于2009年7月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2010年6月,我在出差途中因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事后,由于公司没有在法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我只好自己直接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劳动功能三级障碍。请问:公司在申请工伤认定期限内怠于履行职责,个人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及鉴定,发生的各项费用、医疗费等工伤待遇,是否应公司承担?广西岳进岳进先生: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10,(5):57-58
2009年8月5日,于某在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因为工作受到伤害,经医院诊断左大腿骨折,腰1.2椎体压缩性骨折。用人单位向医院交付3000元押金后就不再露面。于某家人多次找单位要求支付医疗费,单位置之不理。2009年12月18日,于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先予执行工伤医疗费1万元。单位辩称于某未进行工伤认定,申请先予执行工伤医疗费不符合法律程序。请问,申请先予执行工伤医疗费是否必须先进行工伤认定?  相似文献   

7.
施倚 《劳动保护》2004,(2):63-63
我是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电二厂职工。现就承认工伤及工伤补差待遇一事向贵刊咨询。  相似文献   

8.
施倚 《劳动保护》2014,(8):118-118
<正>主持人:你好!我有个同事,坐公司的车出差回来,下车的时候被车档绊了一下,髌骨骨折。这种情况算工伤吗?易安网网友地铁安全易安网网友地铁安全:你好!你叙述的情况,首先需要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第一,必须确定你的同事受伤属于交通事故;第二,必须认定本人不负主要责任。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不能认定为工伤。施倚  相似文献   

9.
建立预防优先的工伤保险制度,是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是工伤保险制度积极主动作为的体现。我国自2009年开始进行工伤预防试点,2013年选取50个城市再次进行工伤预防试点,通过试点城市的经验总结,2017年出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规[2017]13号),要求全面推开工伤预防工作,文件出台后,部分省市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两降两增",但还有一定比例的城市,依然处于观望状态,主要原因为认识不够、人手不够、工作机制不畅通,服务和支付标准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和工伤补偿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在这个"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中,工伤职工面临的工伤康复困境有哪些,如何破解这些难题?2013年12月,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义联")发布了《工伤职工的康复、再就业与社会融入调研报告》。义联组织的这次调研活动历时4个多月,通过走访、电话调研、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工伤职工的康复、再就业和重新回归社会的情况,以及有关政策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义联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工伤职工面临的境况并不乐观,相当一部分工伤劳动者因为工伤而陷入极度困难的境  相似文献   

11.
施倚 《劳动保护》2009,(1):120-120
我们单位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为职工上了工伤保险和商业保险。2008年我单位一职工受伤,我们立即为该职工申请了工伤认定和商业保险赔偿。很快,劳动保障部门就做出了工伤认定的决定,并支付了工伤待遇。但是,商业保险公司在知道劳动保障部门支付了工伤待遇后,以报销单据不能满足要求为理由,拒不支付保险赔偿。请问,保险公司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2.
“上卫生间自己摔伤不能认定为工伤”。我看后,始终觉得这句话不合理:第一,现在,职工正常上下班期间发生交通事故都被认定为工伤,而工作期间上卫生间发生摔伤却不被认定为工伤,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第二,上卫生问摔伤,不被认定为工伤,不符合事情本身的逻辑。因为工作期间如厕,是自然规律的属性,是不可避免的。以上是读者王先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采访人:本刊记者被采访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陈刚记者:最近,我看到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的一个文,《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陈刚:这个《通知》是2004年6月1日发的,主要是解决农民工特别是建筑业农民工工伤认定难和赔付难的问题。记者:说到这“两难”,我深有感触。2002年4月,一个缠着纱布的农民工来到编辑部,他说他叫黄成杰,家在陕西农村。一个月前,他到北京丰台区武警水电指挥中心当建筑工,在吊钢模时,被模板压断了右手的一个指头,到医院做了截指手术。他要求申报工伤和工伤赔偿,可老板不同意,给他买了一张…  相似文献   

14.
施倚 《劳动保护》2008,(6):112-112
编辑同志: 我于2006年7月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2007年6月,我在出差途中因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事后,由于公司没有在法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我只好自己直接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劳动功能三级障碍。请问:公司在申请工伤认定期限内怠于履行义务,个人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及鉴定,各项费用,医疗费等工伤待遇,能否要求公司承担?  相似文献   

15.
林静 《劳动保护》2011,(4):70-71
2011年1月1日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对于老条例共作了24处修改,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即:扩大了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调整了工伤认定范围;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提高了部分工伤待遇标准;加大了对不参保单位的处罚力度;加强了对未参保工伤职工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施倚 《劳动保护》2009,(3):118-118
我是天津一家公司的职工。2008年11月18日下班后,我骑着摩托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摔倒,造车我右腿粉碎性骨折。当时正好有同事路过,把我送到医院治疗。现我仍在家休养。最近我向公司申请工伤认定,但是公司说我只有医院证明,材料不全。请问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  相似文献   

17.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无疑,这条规定是为了有利于保护职工权益而设立的.但是,对于工伤认定所涉及的举证问题,仅做此一条规定,显然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8.
为完整地了解总的工伤发生率,探讨工伤发生的时间分布规律,在某厂调查了1988~91年工伤发生情况。用俘获——再俘获(C-M)方法估计总的工伤发生率。结果表明,若按安环科登记的工伤记录,四年共发生工伤200人次,粗发生率为10.0‰;但是,若用安环科和卫生科两个来源收集到的工伤人次数,以C-M的方法估计,总的工伤发生人次数为533,总估校正发生率为26.7‰。安环科工伤登记的工伤仅是全部工伤的50.7%,漏记率为49.3%。工伤发生率在年龄小于20岁和工龄小于5年的最高.工伤多发生在一年中的第三季度和三月份;一星期中,周一工伤最多;一天中工伤发生在早班最多,占58.2%,而发生在工作后1—2小时之间也最多,占23.7%,上午9—10点之间是工伤发生最多的时段(占17.5%)。  相似文献   

19.
施倚 《劳动保护》2005,(3):101-101
我单位一职工在工作时间上厕所时,在路上把腿扭伤。当时地面平整、不存在不安全因素,请问,这种情况能定为工伤吗?  相似文献   

20.
林静 《劳动保护》2010,(5):72-73
2010年,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工伤保险工作已由"十五"期间单纯的工伤补偿向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体制转变。这一转变过程,既包括了政策的指导、机制的改革,也有各地方法规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