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谈机械制造业中的生产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械制造业中,如何对生产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这对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对机械制造业中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预防、控制事故的五道防线,是运用安全科学理论联系安全管理需求产生的,对生产全过程中事故是超前有效预防、控制的科学方法,简称事故五防法.本文所述企业连续20年杜绝死亡、重伤和非伤亡的重大责任事故,开创并持续稳定了安全生产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地下工程建筑企业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故统计分析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讨论了建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中遇到的事故分类方法,并对事故统计指标作了分析.以广州市某地下工程有限公司2003-2007年间的原始数据资料为例,对企业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安全管理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生产事故“免疫系统”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事故免疫系统是由生产工艺中的安全设备(器官)、安全组织等多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首先根据生产事故的特点,对其系统内部各个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离散状态和连续状态)进行相空间重构,以充分地揭示危险有害链和事故免疫链共存于生产过程中,形成两条交互作用的双链结构,即生产事故免疫系统.通过各个事故免疫因子的能级等级,揭示事故免疫系统的稳定状态,反映企业发生生产事故的倾向,同时明确了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持续改进的方向和预防控制事故发生的主要途径.再对生产事故免疫系统内部的各个免疫因子进行贡献度排序,揭示各个免疫因子对生产事故免疫系统的贡献度并制定具体措施,预防生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制造企业逐年增多,生产中事故频频发生。本文着重阐述了机械制造企业中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对事故进行有效预防,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这将对维护安全生产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安全管理的根本要求是预防为主,注重科学预测.美国安全心理学家海因里希指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违章行为,必须立即进行监督整改,这是预防事故的有效手段,也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牛克柱  王平  杨修志 《安全》2007,28(7):37-39
1 贯第一   安全生产的一贯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国家对安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维护劳动者利益、保护社会生产力、保障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正确阐明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预防和事故处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预防氯化工艺安全生产事故,基于生物免疫机理,先应用仿生学方法分析了氯化安全生产事故预警体系与生物免疫系统的相似性,结合氯化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基于抗原-抗体模式的安全生产预警体系的层次模型,并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影响较大的抗原A指标有A12(个体的防护水平)、A24(氯的毒性)、A34(暴露于危险环境);影响较大的抗体B指标有B12(应急机制的完善)、B26(反应物料比例的控制和连锁)、B29(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的温度)、B30(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的压力)。基于所构建的氯化工艺安全生产预警指标体系,结合某厂氯苯生产工艺及操作控制指标,进一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工艺的事故风险进行了模糊评价。结果表明,以抗原-抗体模式建立的事故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较好,可以提高事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可在工艺过程的安全综合评价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使企业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事故的防控更要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以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预警过程为主线,对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预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事故致因理论、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风险评价方法、风险预警方法及预警阈值的确定方法等。阐述了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预警理论和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安全生产的法律保障进行了归纳,并结合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总是在由人、机器设备、作业及环境条件等要素条件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体,即所谓的人-机-环境系统中进行的.在这一系统中,人是劳动的主体,是系统构成的主导因素.由于种种原因,人在作业中会产生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常有所谓"不注意安全"的行为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重大操作失误,从而导致人-机-环境系统发生故障或酿成重大事故.显然,"不注意现象"与事故预防关系密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将它列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风险,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对这一现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以便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苦味酸钾在电引火元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使用的工业电雷管的发火可靠性和一致性普遍不理想,并带来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原因之一是采用KClO3-C-DDNP系列引火药剂制造电引火元件.为探讨将苦味酸钾作为电引火元件引火药剂的可行性,通过理论分析和部分实验论证,对比分析了苦味酸钾引火药和DDNP引火药在热安定性、机械感度、生产和使用安全性、燃烧精度、发火可靠性和一致性、产品性能、制药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表明,在电引火元件制造中,采用苦味酸钾作为引火药剂的主要组分,在保证和控制产品质量,改善生产和使用的安全性,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明显改进,有利于提高电雷管的发火可靠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机械安全是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人民的安全与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机械加工工艺的危险性,防止机械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运用事故统计方法,对我国机械加工行业各类生产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从不同伤害形式的角度出发,将机械伤害事故类型从绞伤、碾压伤害、夹挤伤害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以锻工、车工、铣工、钳工等11种常见加工工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原因和事故类型,得出我国机械加工行业事故发生规律和各加工工艺危险性的大小。与以往机械伤害事故类型统计不同,本文将机械伤害从不同工种和不同伤害形式进行分类统计,更能体现机械加工事故伤害特点,对加强我国机械加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可控制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该文以中国重汽集团所属子公司为实例,分析其在达标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找出机械制造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的难点所在。经分析,机械制造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宽度和深度不够,忽略生产中的细节问题以及未能完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针对这些工作难点本文提出机械制造企业应加大安全投入提高专业水平,全面动员精心组织,全面整改注重工作深度,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提高等对策措施。以上措施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所属九家子公司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其他机械制造类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完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建立了包括人、物、环、管四个方面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专家评价和隶属度函数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评语等级隶属度;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南某汽车制造企业的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中,得出企业安全现状等级为较好,明确了该企业在人员素质和作业环境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玻璃钢安全帽因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水、酸、碱、油、化学腐蚀及良好的绝缘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矿山、电力、冶炼等多个行业。目前,玻璃钢安全帽的生产工艺仅有两种,一是手糊,二是模压。但这两种生产工艺不仅存在粉尘、噪声、有毒物质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而且由于部分关键工序采用手工制作,因而造成玻璃钢安全帽的质量性能的不稳定。使用LFT-G(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颗粒)作为原材料,将注塑工艺引进玻璃钢安全帽的生产中,实现了玻璃钢安全帽的注塑生产。这种工艺,不仅职业危害因素大大减少,而且也因关键工序中不存在手工作业,从而大大增加了玻璃钢安全帽质量的稳定性,同时,由于LFT-G粒料的长度增加,经过加工后,安全帽成品中的纤维长度也会增加,使得安全帽的抗冲击性能等满足标准要求。为此,以LFT-G为基础的玻璃钢安全帽的注塑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安全生产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安全生产监管中,以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为重中之重.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信息化程度是降低监管强度、提高监管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构建了由管理Agent、采集Agent、故障诊断Agent、通信Agent组成的分布式信息采集多Agent系统,将安监局监管中心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监管的信息采集任务下移到企业端,利用多Agent系统实现危险源生产状态参数的采集、监控及分析;设计了该信息采集系统各类Agent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多Agent系统实现分散于各企业的危险源生产状态参数的信息采集、监控及分析,预测和诊断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状况.通过Agent之间的合作、并行求解使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信息采集的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17.
只要有危害源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生产过程的需要,高科技制造行业往往使用大量有毒、危险化学品,生产环境与生产设备也不同于传统产业,也因此,如何运用有效地环安卫(环境保护、工业安全、职业健康)风险管理机制来避免各种危害源可能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冲击,以降低高科技行业营运过程可能遭遇的环安卫风险一直是高科技行业风险管理者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将介绍如何以PDCA持续改善的架构来贯穿高科技行业环安卫风险管理流程与风险管理概念。  相似文献   

18.
Safety performance is recognized as the more proximal and effective precursor of safety outcomes. In particular, safety compliance significantly reduces workplace accidents and injuries. However, it is not entirely clear what role organizational factors play in determining workers’ safety. The present study contributes to defining which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crease safety compliance by testing a mediational model in which supervisor support is related to safety climate, which in turn is related to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that finally is related to safety compliance. We tested our hypotheses in a sample of 186 production workers of an Italian manufacturing firm using a cross-sectional design. Findings confirm our hypotheses. Management should consider these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order to implement primary prevention practices against work accidents.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机械事故的危害,分析了在煤矿生产中发生机械事故的原因,总结了设备在购买安装调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建立了一套安全措施,提出了减少机械事故的对策,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findings from an extensive study intofactors that impact upon the high rate of injuries due to mechanical equipment, especially in small manufacturing firms. Issues relating to knowledge of health and safety issues and to management practices have been shown to be extremely important with regards to safety in smaii businesses.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hazards were found to be relatively low and few respondents, especially managers, had received adequate safety training. Managers did not regard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risks as a priority. Workplaces generally lacked effective safety management procedures such as safe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procedures for recording and learning from accidents, and clearly defined responsibilities for safety. Some issues requiring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safety in small businesse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