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化学抑尘》一书系中南大学吴超教授汇集其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参考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撰写而成的。该书获 2 0 0 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由中南大学出版社于 2 0 0 3年 6月精装出版。《化学抑尘》全书共 6 0万字。该书全面地介绍了化学抑尘剂的开发理论与方法、数百种化学抑尘剂的配方与性能、化学抑尘剂的应用技术与工艺等内容。全书包括 :概论、粉尘的性质与测定、化学抑尘的基本理论表面化学、化学抑尘剂的基本组分表面活性剂、湿润型化学抑尘剂、粘结型有机化学抑尘剂、稳定土材料固土抑尘、吸水型化…  相似文献   

2.
润湿型化学抑尘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润湿型化学抑尘剂除尘作为粉尘治理的手段之一,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在分析了抑尘剂抑尘机理的基础上,对润湿型化学抑尘剂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比研究了多种吸湿材料的吸湿保湿能力和几种表面活性剂的润湿能力,优选了氯化钙、氯化镁和曲拉通X-100作为抑尘剂的基料和辅料,进行抑尘剂配方研究并对抑尘剂配方进行了优化.在现场试验中,喷洒添加了抑尘剂配方溶液的粉尘含水率明显高于只喷洒清水的粉尘含水率且保湿时间长;在公路碾压试验中喷洒了抑尘剂溶液的公路的粉尘抑制期达到4d以上,取得了很好的抑尘效果.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路面抑尘剂的必要性、抑尘机理及防治方法 ,总结了国内外抑尘剂的研究成果 ,说明了目前抑尘剂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在德兴铜矿应用MPS-2型抑尘剂,建造现场抑尘加工站,并在矿山采场道路喷洒抑尘剂,测试分析了抑尘剂的抑尘效果,并对其经济成本指标进行了测算,确认在该矿应用MPS-2型抑尘剂可创造显著的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路面抑尘剂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路面抑尘剂的必要性、抑尘机理及防治方法,总结了国内外抑尘剂的研究成果,说明了目前抑尘剂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在德兴铜矿应用MPS-2型抑尘剂,建造现场抑尘加工站,并在矿山采场道路喷洒抑尘剂,测试分析了抑尘剂的抑尘效果,并对共经济成本指标进行了测算,确诊在该矿应用MPS-2型抑尘剂可创造显著的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更长期有效抑制建筑施工现场的扬尘排放,避免表面覆盖抑尘剂膜因人为扰动发生强度破坏而使抑尘剂过早失效,以原施工现场快速成膜型抑尘剂配方为基础,添加不同类型、不同质量浓度纤维素,通过拉力试验确定能够显著提高抑尘剂凝胶膜强度的纤维素种类及浓度,并对新的抑尘剂进行基本性能检测试验,最终确定在原抑尘剂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0%~0.20%甲基纤维素能够得到强度高且性能稳定的抑尘剂凝胶膜,抑尘剂的保水吸湿性能和抗风蚀性能良好,抑尘效率超过原抑尘剂,可达99.75%。  相似文献   

8.
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喷雾抑尘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抑尘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抑尘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和优选出综合性能优良的抑尘剂,利于在矿山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氧化淀粉、丙烯酸(AA)、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软膜型抑尘剂(抑尘剂液体干燥后形成具有一定韧性的软膜)。与聚乙烯醇类壳型抑尘剂(干燥后形成很脆的壳层)相比,软膜型抑尘剂提高了煤粉固化层的抗破裂能力。由抗震荡性试验可知,使用膜型抑尘剂后,经过18 h的震荡,煤粉的损失率仅为1.91%,而使用壳型抑尘剂后煤粉的损失率为4.85%。还测定了2种抑尘剂的保湿性和耐破度。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SEM观察了该产物在煤粉表面形成的膜层形貌。试验结果表明,散煤运输中膜型抑尘剂在减少煤粉损失和控制扬尘污染方面性能优于壳型抑尘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改善抑尘剂抑尘性能,自主研发了新型高分子抑尘剂。以阜新发电厂末煤为实验原型,对8组小煤堆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抑尘性能实验。研究其表面固化效果、耐水冲蚀性、抗风蚀性、流动性等主要性能,得出其在不同条 件下的最佳浓度配比。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抑尘剂具有良好的抑尘功能,其耐水冲蚀性和抗风蚀性随抑尘剂浓度增加而 增强。在多雨地区,抑尘剂溶液最佳浓度是3%,浓度大于3%时抑尘剂耐水冲蚀性随浓度增加效果不明显;在干燥多风地 区,当煤堆储存在30天以内时,抑尘剂溶液最佳浓度范围为1%~3%,储存30~50天时,最佳浓度范围为3%~4%,储存在50 天以上时,最佳浓度为5%。抑尘剂溶液流动性随浓度增加而降低,高浓度抑尘剂喷洒时不易实现均匀喷洒,浓度超过3% 的抑尘剂喷洒时需提前用低浓度溶液进行预湿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兰尖铁矿使用MPS型抑尘剂的概述,其良好的防尘性能、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必将为广大的市场所认同。  相似文献   

12.
绝热加速量热仪在化工生产热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热危险性分析仪器--绝热加速量热仪的设计原理和内部结构,运行模式以及所能获得的温度、压力和最大温升速率时间等数据类型.并通过阐述其在化学动力学研究、自加速分解温度的计算、化学工艺安全性分析和化学工艺过程开发以及热爆炸事故原因调查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绝热加速量热仪在化工生产危险评价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化工企业地震次生泄漏事故应急及无害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汶川地震后四川重灾区(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化工企业的实际调研,积累了一些工程实例,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震后化工企业次生泄漏情况及企业所采取的应急及无害化处理措施,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分析了企业在应急及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了地震次生泄漏控制不足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泄漏扩散的控制及无害化处理技术,为减少地震化工企业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对生产安全和应急救生用呼吸器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化学氧呼吸器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介绍了化学氧呼吸器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以及技术现状,分析比较了化学氧呼吸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优化产氧装置、开发高效冷却技术、降低整体体积和重量、制定技术标准和开发检测技术是化学氧呼吸器研究开发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化工园区内重大危险源数量多、密度大,存在着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因此,亟需建立化工园区安全监控系统对化工园区内的固定危险源、危险工艺过程、危化品车辆和公共区域重要部位进行动态监控和安全监管,预防和消除事故风险,并为化工园区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提供技术支持。提出了化工园区安全监控系统系统硬件架构,介绍了化工园区安全参数设置方法、安全监控流程和事故预警机制,提出了系统软件的总体架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化工园区接警处警与应急值守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接警处警系统,针对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工作需要,研究化工园区综合接警中心接警处警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分析化工园区接警中心工作体系和功能要求,设计开发了化工园区接警处警与应急值守系统。文中对系统体系架构、系统建设关键问题和所需的支持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该系统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提供化工园区事故接警、通知和处置功能,应用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综合管理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等业务系统作为数据支持,为化工园区接警中心管理园区突发事件、实现事故快速反应和及时应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国外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概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国外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范畴主要包括PHA、MOC、RA/RM、事故调查、其他工艺安全管理工具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化工企业常规工艺安全技术管理MOC———变更管理的概念、流程,临时MOC、MSR、PSSR等概念及流程。PHA———工艺危险性分析是国外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核心,主要应用于大型或复杂项目,重点详述了工艺危险性分析的流程、步骤以及四种常用的危险识别方法———HAZOP、SCA、What-If、FEMA的概念、主要步骤、分析过程及主要优点。一旦工艺危险被分析识别后,阐述了如何运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RA/RM)步骤、后果等级、频率评价、风险等级矩阵和风险降低的主要方法,如何采用故障树FTA和事件树ETA两种不同的方法测算各种事件或故障发生的概率以及事故的后果等级,最后介绍了故障树FTA和事件树ETA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美国化学防护服防护因数测试方法-MIST法是评价化学防护服整体防护性能关键技术指标的通行方法,针对现有MIST方法中存在无法对真人采用实际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化学防护服进行评价的不足,采用机器人PETMAN替代真人进行MIST试验与评价的需求日益明显。本文针对PETMAN的主要技术构成和相关需求部门提出的要求,详细介绍了研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并概述了项目的研究过程以及当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简介了美军化学防护服防护因数的现有测试方法—MIST法,然后指出了现有方法中的不足,提出了采用机器人系统—PETMAN系统替代真人进行评价试验的必要性。针对PETMAN系统的主要技术构成和相关部门要求,重点介绍了该项目研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并阐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苯和甲苯硝化及磺化反应热危险性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介绍了化工工艺热安全性的内涵,并从反应过程热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学出发,介绍间隙、半间歇化学反应工艺热危险性分级研究的总体思路及方法。然后,围绕甲苯和苯的硝化、磺化反应,用全自动反应量热仪(RC1e)和加速度量热仪(ARC)测定其反应过程的绝热温升(△Tad)、目标反应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TM)、分解反应最大速率到达时间(θD)等参数。运用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方法1)和基于失控过程温度参数的热危险评估法(方法2)分别对其硝化和磺化反应过程的热危险性进行了分级评估。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给定工艺条件下甲苯和苯的一段硝化反应过程的热危险度等级较低;而磺化反应的热危险较高。尽管这两种方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间歇、半间歇合成工艺的本质安全化设计、工艺热危险性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