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烧碱生产过程危险评估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危险有害因素。笔者通过对国内现役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进行调研 ,同时结合国内外其他涉及烧碱生产厂家的情况 ,分析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 ,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为企业消除事故及安全生产可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选矿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是典型的冶金化工过程,涉及到了多种危险有害因素.本文通过对国内现役选矿拜耳法氧化铝生产装置进行调研,同时结合国内外其他涉及氧化铝生产厂家的情况,分析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可为企业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这两种最常见的主要异氰酸酯的生产工艺技术概况;分析其生产过程中异氰酸酯、光气、氯气泄漏事故和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出异氰酸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毒性危害、火灾、爆炸危险等;提出相应的国际5层次安全防护措施,即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采用严格的设计条件、增加快速高效的在线监测、切实可行的监控和减缓措施、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措施,提出异氰酸酯生产和生产装置设计应严格遵守《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改良西门子工艺生产多晶硅的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恭 《安全》2010,31(2):16-19
本文结合我国多晶硅行业的实际情况,针对改良西门子工艺的特点,对多晶硅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有害物质和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艳玲  宋元宁 《安全》2002,23(3):6-9
由于铝厂生产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有害因素及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危害、毒物危害、高温危害和噪声危害,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电气伤害和火灾爆炸危险等.对有害因素及危险因素的分析有利于指导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采用"工艺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来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该方法基于PHA分析法,可用于安全预评价和现状评价中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文中引用国家标准归纳了危险、有害因素,利用分级赋值法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半定量分析,从而辨识出评价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提供了一种可进行半定量化计算的危险因素辨识方法.同时,分别示例应用该方法对一个半导体工厂进行安全预评价和对一个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安全现状评价.采用本方法进行评价的案例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得到项目评审会专家的认同.该方法简便易行,为危险、有害因素的半定量化计算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程菊莲 《安全》2011,32(7):17-20
为了预防喷漆作业过程中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对某企业喷漆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精确界定风险分析对象和问题,系统全面识别生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是解决生产安全问题的关键。基于此,引入麦肯锡理论,运用SMART原则和MECE原则对风险分析问题进行精确界定和简化,并描述问题的系统边界;引入系统思维技能模型,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对生产系统中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准则,开发基于系统思维的风险分析过程。结合加油站生产系统情景案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铝厂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铝厂生产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有害因素及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危害、毒物危害、高温危害和噪声危害,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电气伤害和火灾爆炸危险等。  相似文献   

10.
油气田地面施工设计涉及到石油天然气的采集、处理、输送等一系列生产过程。这些生产过程由于涉及高温、高压以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等危险因素,可能会发生因设备、容器、管线、阀门泄漏及破裂而引起的石油天然气燃烧、爆炸以及硫化氢中毒等事故。  相似文献   

11.
地铁运营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地铁系统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笔者在对国内外63起地铁典型事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地铁火灾、列车脱轨、拥挤踩踏、中毒窒息、列车撞车等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影响事故的后果严重度和发生频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危险度计算查阅赋值表,从而确定了影响地铁运营的危险度,作出了量化分级,同时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危险有害因素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结合现场调研结果,总结、阐述产废企业在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识别其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就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有害物品运输的总风险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随着工业的发展,有害物品的生产量和运输量均在逐年增加,有害物品对环境和人的危害正在扩大和加深。有害物品运输中的风险是有害物品对于人类、环境和财产等方面威胁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将有害物品的运输风险分为人口风险、环境风险和财产风险3个部分;在基于事故发生率和事故产生的后果两个方面,分别对人口风险、环境风险和财产风险进行了度量,并给出了风险度量的模型。同时由于各个部分风险度量的量纲并不统一,笔者对3部分风险进行了度量的统一化,获得了总风险的构成,并与传统的单独考虑人口风险的情况进行了对比,为有害物品的运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有效利用煤矿安全隐患数据,揭示安全隐患数据中隐藏的重要信息和潜在规律,用于指导安全管理实践,在对安全隐患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词云和词频统计方法展现安全隐患概况,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煤矿安全隐患信息的关联关系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将文本挖掘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文本型安全隐患数据分析具有可行性,有助于煤矿企业提高对安全隐患数据的认知并制定合理的安全隐患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对北京市危化品企业基本情况的全面掌握,开展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研究,借鉴国外经验和国内有关科研成果,提出了固有风险和动态风险相结合的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法。固有风险为企业的基本风险水平,主要由危险化学品物质量、工艺水平、安全监控和周边环境决定,为共性指标;动态风险,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绩效的水平,主要包括安全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个性指标,不同企业类型,评估动态风险指标有差异。从大量数据中抽取了最能反应企业安全生产状态的指标因素,通过专家组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该评估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本质安全和安全绩效的创新结合,为企业安全生产评估分级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分级,按照"风险优先"原则,政府部门实行差别监管,降低安全监管成本,促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同时,研制了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系统,为建立北京市危化品企业风险分级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场站是气田集输的枢纽,也是高风险存在和集中的场所。本论文采用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建立天然气泄漏速率估算模型、蒸气云爆炸模型,并以陕北某一天然气场站为例,借助Risk System软件对天然气泄漏速率和泄漏量以及蒸气云爆炸最大事故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分析结果有助于对天然气场站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进行风险评价,也有助于对各类风险大的危险危害因素提出对应的安全对策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三高气田钻完井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三高(高压、高产、高含硫)气田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以及三高气田钻完井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及其发生的潜在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针对我国三高气田区域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分析了我国三高气田钻完井过程中可能诱发事故的特殊因素,并对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锂电池生产厂易忽视的安全问题和主要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ree accidents occurred in east China's Jiangsu Province in March and April 2019. These accidents sounded the safety alarm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in the “heavy industry” era.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internal causes of these accidents throug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eneration, disposal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in China.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systems of hazardous waste had serious problems at the current stage, leading to many potential risks. The chief problem resided in the fact that these systems failed to take full account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were proposed concerning the above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