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就业服务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劳动力市场机制,是具有经济理性的一种劳动力市场制度,发挥着促进劳动力供求均衡、减少劳动力市场摩擦、降低劳动力交易成本的功能,其中的公共就业服务更能起到提高劳动力市场透明度,帮助就业困难群体避免陷入不利地位的特殊作用。因此,各国都建立有比较先进的就业服务制度和比较完善的就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科学》2005,(7):29-32
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一个重要现象。工作是否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劳动力市场是否将越来越灵活?灵活就业人员比例是否已经过大,从而导致就业不稳定性增加?灵活就业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都是目前劳动者、政府官员、研究人员等经常提出的问题。《工业化国家就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问题》一文是国际劳工局就业战略司的官员,作者根据工业化国家发展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灵活就业与稳定就业,科学分析和评价劳动力市场,合理制定就业政策,完善就业统计调查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王亚栋对该文编译。  相似文献   

3.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是城乡最艰难的一个要素市场的历史性突破,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既体现了20多年来城乡就业制度的改革成果,也为形成更加和谐、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然而,什么是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如何着手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目前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笔者因此抛出一点粗浅看法,以供学界和实践工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科学》2005,(11):11-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程度弱化,劳动力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劳动立法和执法工作滞后,导致正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灵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比重极大增加,工作任期普遍缩短,劳动力流动率提高,而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机会不足,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感极大地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总体就业安全性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制度和政策调整,来适应不断增强的就业灵活性。本文主要从劳动力市场制度政策的角度,对这些调整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多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存在,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对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社会其它方面皆产生了积极作用,所以,灵活就业方式得到了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外政策的认可、保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追根溯源探究理论问题的本质,明辨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研究得出以下基本观点结论:当前及今后20年时间内,劳动力供大于求依然是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矛盾;我国的"人口红利"即将结束,但经济依然会保持长期快速增长;劳动力市场结构性供求失衡问题会越来越凸显;我国并没有明显表现出与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相吻合的发展阶段特征,仍将处于二元经济的发展阶段;我国依然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坚持"以人为本"、破除体制和制度障碍、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是破解我国就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从供给方面看具有年龄、文化、性别、技术等方面的特征,从需求方面看具有职业、企业、行业和产业等方面的特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主要受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崛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发展、农民工居民化、城市化进程和人力资源流动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建议实施人口政策,适当放宽计划生育对人口的控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第三产业的逐渐壮大,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文化理念的不断变化,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应运而生,并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产生了积极作用,日益引起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时至今日,灵活就业已经从一种零星、分散的就业  相似文献   

9.
在德国劳动力市场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失业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无技术人员、年龄较大人员、残疾人、移民、原东德年轻人、美国德裔人等等。这部分群体由于劳动力市场一般性就业岗位匮乏、自身技能低、就业歧视等原因而无法就业,沦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近年来,由于经济低迷导致德国失业加剧,其中弱势群体的就业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其中包括处理好各就业群体的关系.在我国,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就业规模日趋增大.据有关资料,进城农村富余劳动力约占京、沪、穗等城市实际人口的1/3到1/4.因此,要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本地就业群体、外来就业群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还很低—以福建省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实现了市场就业。在劳动力市场机制下,政府承担的是提供服务,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的任务。政府一方面通过制定法规政策,保证劳动力市场规范运行;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一系统的就业服务,促进劳动者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并要求,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围绕做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环境变迁,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发生深层次变革,一方面企业发展呼唤人才供应"扩量提质",另一方面求职者差异化需求日益明显,传统的公共职介服务模式已跟不上劳动力市场变革的脚步,凸显出相对的滞后性和局限性。为此,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就业管理部门从借力市场化运作、深入信息化建设和探索多元化渠道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公共职介服务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转变,多维度提升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长期发挥公共职介对于调节劳动力资源供需平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维护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就业工作一季度就业工作开局良好,就业局势总体稳定。1至5月,城镇新增就业344万人,略高于去年同期;季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保持在较低水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平稳;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企业用工总体稳定。重点群体就业扎实推进。就业援助月活动重点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就业,54.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和1.9万余户零就业家庭中的2.2万人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5.
盘点2003年就业,发现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下岗职工和长期失业人员再就业相当困难,资源型城市就业困难十分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为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面临了非典的考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受到较大的冲击,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并对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800万农村流动就业劳动力回流到农村地区,农村流动就业劳动力和城市灵活就业劳动者的收入受到较大的影响。但另一  相似文献   

16.
继上个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90年代国企工人下岗浪潮后,第三次就业高峰已经到来。2006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种种因素使就业刚性矛盾仍然突出,劳动力总量增加以及产能过剩、贸易摩擦等原因,即将到来的第三就业高峰形势严峻,有可能超过前两次。”目前,我们国家的就业形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程度,无怪乎国内有学者称,我国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国家应当承担责任,而且应当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我国前两次面临就业高峰时,正值我国从国家用工转向市场就业,正是由于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才使我国化解高失业带来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经和有关部门一起,正在建立农民工的调查统计体系,要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了解本地区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就业状况和返乡情况,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监测和统计.作出分析研判。并要求劳动力输入省份,将已在用工地稳定就业半年以上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工荒”的出现似乎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劳动力供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紧张。对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发现,企业缺工率高达10%。然而伴随着“民工荒”从东南沿海地区到广东、福建、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蔓延。我国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2004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27万,比2003年增长3.4%,城镇失业人数上升的趋势没有得到抑制。2005年第二季度下岗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占据了城市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的42.7%,下岗失业人员仍然构成了对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压力。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相伴随,青年初次就业率低,成为社会的“新失业群体”,并且这一群体数量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第二季度,新成长失业青年占城市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的19.7%。比第一季度增长了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个百分点。在“新失业群体”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政策.争创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河北省唐山市上下积极行动,齐抓共管,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l、创业服务和工作考核“五大体系”已经形成.全民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2009年全市新增中小企业1091家,增幅7.48%,达到1.57万家:新增个体工商6481户,增幅2.45%.达到271万户;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其中创业带动就业2.3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万人次.其中创业带动就业46万人。2009年6月19日.温家宝总理来唐.专门视察了市人力资源市场.对唐山市创业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2月10日,新春佳节刚过,湖南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率考察组一行,在株洲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株洲市劳动力市场考察,实地了解株洲市的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使市劳动保障部门的干部职工深受鼓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