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目前职业危害形势依然严峻,急、慢性职业中毒案例时有发生。对可能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的有毒作业场所,按照其职业危害严重程度实施分级、分重点监管,成为我国职业危害监管工作需要解决的迫切需求。实施有毒作业场所分级监管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分级指标,从而将有毒作业场所区分开。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有毒作业场所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作为最终的分级指标,从而为制定有毒作业场所分级标准,开展有毒作业场所分级监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作业场所同时存在多种化学有害物质的情形并不少见,如何对这类作业场所的危害性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这类作业场所提出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危害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危害物质自身的危害特性如毒性、危害器官、吸收途径、致癌性和检测浓度为评价依据,较全面地反应了有害物质的危害性,对同时存在多种化学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的危害性评价与职业危害治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庞奇志  陆愈实 《安防科技》2012,(2):32-34,52
液氨泄漏可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针对液氨泄漏中毒事故的危害,提出了采用有毒作业分级方法和液氨泄漏扩散半径估算法评估液氨使用场所的潜在危险程度和危害范围,给出了评估实例。  相似文献   

4.
液氨泄漏可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针对液氨泄漏中毒事故的危害,提出了采用有毒作业分级方法和液氨泄漏扩散半径估算法评估液氨使用场所的潜在危险程度和危害范围,给出了评估实例。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评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风险大小,研究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在综合考虑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固有危害特征、接触特征、防护特征和健康影响特征等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和建立了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了各评价指标的分级评价准则,利用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了基于Fuzzy模型的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模型。该方法可以对职业病危害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并能够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权,避免了传统单一指标评价的局限性,对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就是对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职工,根据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接触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及空气中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有毒作业职业危害程度。劳动部门对企业进行有毒作业分级,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因此对分级的质量必须给予保证。 所谓“质量保证”就是对有毒作业分级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了保证分级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有毒作业分级标准及有毒作业空气采样规范的宣传贯彻,分级人员的培训,制定和编写有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工业企业中存在的有毒作业危害,以某汽车工业企业为例,采用改良后的有毒作业分级方法对企业中各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险程度大小。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应用,证明该方法工作量小,计算结果可靠,使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更具针对性,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在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发生泄漏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中,其预测结果的应用可引入有毒有害物质的毒理学资料,确立对预测结果适合的评估指标,对泄漏事故影响范围内的危害程度进一步分级明确,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可行的应急减缓措施,为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掌握油气管道生产运营岗位主要作业风险,实现油气长输管道企业作业风险管理,提出一种作业分级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首先,辨识油气管道系统主要危险作业类型和引起作业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然后由作业分级法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最后建立基于作业分级的风险矩阵,得到各作业活动的风险级别。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管道公司,以该公司生产区内部高处作业为例,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得出高处作业过程中各步骤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反映各类危险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程度,为后期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提供指导,有助于公司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风险等值线的职业安全评价分级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危害因素引发工伤、职业危害事件的后果严重度和可能性来开展职业安全评价,在严重度和可能性的定量评价基础上,引入等值风险线的概念,建立风险评价分级方法,并在单一危害因素的职业安全评价基础上建立了作业场所、工厂、企业的职业安全(风险)评价分级方法.通过应用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钻探工程施工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钻探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了辨识和分析,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安全因素影响风险评价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和安全因素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针对重大危险源采用了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控制措施。首先对能量危害物质、失控(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及人员失误)、管理缺陷及客观因素进行危险源辨识;第二,评价危险源危害因素主次;第三,采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对车辆伤害、登高作业、防雷安全、用电安全、机械安全及预防自然灾害(火灾)等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通过实践表明,福建省121地质大队采用该方法对钻探工程项目的危险源进行了有效地控制,实现了钻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对安全评价方法在危险废物处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中的运用进行初步探索。主要用"工艺过程风险因素分析表"对工艺过程潜在风险性识别;用蒙德法进行源项分析;用池火灾模型、蒸气云爆炸伤害模型对易燃、易爆物质的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后果进行计算,得出人员的伤亡半径和财产损失半径等参数,以便于判断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安全评价方法对危险废物处置建设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是适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容量,保障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基于风险理念,使用对比研究方法,提出危险品道路运输个人风险基准,建立改进的危险品道路运输定量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提出的风险基准,提出危险品运输安全容量确定方法,解决了单一类别和多种类别危险品运输安全容量确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某城市化工集聚区的实例应用该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危险品道路运输潜在生命损失,有助于保障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4.
根据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危险物质的特点,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危险点分为起重机械、机械设备、变配电站(室)、锅炉、压力容器、危化品等6类。以该分类为基础,选用风险评价半定量的评点法作为危险点评价分级的理论依据。分析并研究各类危险点所应考虑的不同评点因素,设计评点分层标准和评点分值,计算各类危险点的总评点分值。结合研究院危险点安全管理的控制重点,统筹分析每类危险点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确定其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水平,降低危险货物运输风险概率,围绕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提出一种适用于模糊不确定环境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方法。首先,从人-机-组织综合角度建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组合运用模糊决策理论、群体决策和TOPSIS方法提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方法框架;最后以南京市5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性评价为例进行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对北京市危化品企业基本情况的全面掌握,开展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研究,借鉴国外经验和国内有关科研成果,提出了固有风险和动态风险相结合的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法。固有风险为企业的基本风险水平,主要由危险化学品物质量、工艺水平、安全监控和周边环境决定,为共性指标;动态风险,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绩效的水平,主要包括安全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个性指标,不同企业类型,评估动态风险指标有差异。从大量数据中抽取了最能反应企业安全生产状态的指标因素,通过专家组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该评估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本质安全和安全绩效的创新结合,为企业安全生产评估分级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分级,按照"风险优先"原则,政府部门实行差别监管,降低安全监管成本,促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同时,研制了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系统,为建立北京市危化品企业风险分级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危化品爆炸事故电力应急预警的准确性,建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危化品爆炸事故电力系统风险评估模型。基于危化品爆炸事故电力应急典型情景分析,建立综合考虑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和应急管理等风险因素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应用概率刻画风险因素信息的不确定性及其相互影响,定量分析事件后果。结合一般条件和典型情景等的应用实例,分析评价方法和风险因素对风险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危化品爆炸事故发生后,评价电力应急预警等级;能够在危化品爆炸事故发生前,分析典型情景的风险和风险因素的影响,为应急准备提供支持;“最大概率法”较“概率加权求和法”得出的事件等级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18.
危险废物风险评价与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危险废物风险评价的基本含义人手,在讨论了危险废物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和评价依据基础上,就危险废物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在参考相关参数和模型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危险废物风险评价参数的选择和模型。最后提到了危险废物风险评价的管理,提出了一种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Escalation of primary accidental scenarios triggering a “domino effect” have caused extremely severe accidental events in the chemical and process industry.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ssible escalation events is required in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sites where relevant quantities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are stored or handled. In the European Union, “Seveso-II” Directive requires the assessment of on-site and off-site possible escalation scenarios in sites falling under the obligations of the Directive. In the present study, a methodology developed for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isk due to domino effect was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an extended industrial area. Recently developed equipment damage probability models were appli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final scenarios and for escalation probability assessment. The domino package of the Aripar-GIS software was used for risk recomposition. The results evidence that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escalation hazard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in order to identify critical equipment and to address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actions.  相似文献   

20.
In Dutch external safety policy, the acceptance of risk for the population in areas surrounding hazardous substances establishments is based on a limit value for individual risk (IR). Additionally, changes to societal risk (SR) must be justified. A specific software program (SAFETI-NL) with the associated Reference Manual Bevi Risk Assessments (RIVM, 2009) is legally requir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IR and SR. This prescribed “Bevi calculation method” forms the basis for decisions with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industry, land use planning and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outcome of calculations made with the prescribed method can be relied upon whe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land use planning that affects both industry and population. This is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The prescribed calculation method has been evaluated by performing a case study. The evaluation focussed on risk modelling of a Boiling Liquid Expanding Vapour Explosion (BLEVE) at an LPG filling station, an incident type tha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Dutch external safety. The risk modelling of the BLEVE with the prescribed calculation method was found to have a number of serious deficienc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escribed calculation method yields no reliable perspective on the safety of production, use and storage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nor of possibilities to increase safety.Decision making should not only depend on quantification of IR and SR. Improving the safety-relevance of the prescribed calculation method requires an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dimensions of the outcome of risk calculations in order to make feedback possible. It is recommended to incorporate additional, safety-relevant information into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t is envisaged that a more far-reaching change of Dutch QRA practice is needed (medium to long term). In this context,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elements have been noticed in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s in other EU Member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