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平 《环境与发展》2020,(4):190-190,194
本文以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生态环境检测以及环保技术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提出了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其后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重点领域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本文主要就PLC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旨在促进PLC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部分,提高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技术,不断  相似文献   

4.
针对潮州供水枢纽工程截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与分析.分析河流生态系统的特征,认为该工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用水,但对河流系统及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建议工程管理者应用现代技术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定利于生态环境的工程运作模式,减轻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遥感技术的需求入手,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成本低、影像精度高、实时性强、机动灵活等优点,可作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探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大型建设项目:水利工程、矿产开发、道路建设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提出了无人机遥感系统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并指出理论与实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将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以近年Landsat8遥感图像为基础数据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建阳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建阳市生态环境状态整体上处于优良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的关注也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掌握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7.
环境监测作为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生态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监测的方法,能够为政府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更加可靠地依据。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愈加凸显。本文分析从环境监测的概念内涵出发,重点论述了环境监测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并就进一步发挥环境监测作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在法律法规建设、行政措施以及经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并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管理和治理生态环境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从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的内涵出发,对其构建的必要性、意义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炜 《环境与发展》2020,(4):242-243
生态环境政府门户网站自建成以来一直是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互联网上履行职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是政府机关实现政务信息公开、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发布权威信息、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开展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能发生重大调整,但生态环境政府网站建设并没有进行相应的顶层设计,致使各级生态环境政府门户网站普遍存在着发展方向不明确、服务功能建设滞后、栏目设置与职能业务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本文从分析政府网站在生态环境工作发生深刻变革的形势下承担政务信息公开、宣传引导、决策参与和依法履责等方面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当前各级生态环境政府网站发展现状与不足,进而探讨了未来生态环境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林海 《环境与发展》2020,(2):72-72,7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水体污染日益严峻,已经破坏了现有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对河道黑臭水体进行污染治理,已经成为了当前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黑臭水体的现状以及形成原因,提出了对应的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以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繁荣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并将环境治理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监测工作是开展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因此只有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才能推动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本文就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意义及价值进行全面探讨和分析,希望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刘丛 《环境与发展》2020,(2):183-184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环境保护法的进一步落实,使我国的环保措施及标准有了越来越规范的准则。可从实际工作情况看,监测机构监测水平较低、设备滞后、监督不严格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主要以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产生的作用入手,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对企业环保要求的逐渐严格化,企业对环境合规越来越重视。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配套政策标准、环保法律法规的健全使得企业环境合规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旨在建立企业的环境合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企业环境合规指数的概念,站在企业管理者、监管部门、利益相关方、金融机构、公众等多方使用者的角度,来反映企业的环境合规管理水平和环境合规风险的管控能力,并可通过它的目标程度,使其可成为评价企业环境合规能力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我国绿色、稳定、可持续化发展,我国对环境保护工程越来越重视,企业、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环境评价作为环保工程的重要技术环节,是解决环保工程不足,推动环保工程发展的重要技术。本文从环境评价的角度,解读了企业、政府、社会应当如何推动环保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朔 《环境与发展》2020,(2):143-144
随着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环境执法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相比,存在废水、废气、固废排放现象的企业数量是庞大的,仅靠政府的环境执法明显力量不足,不能有效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的效果。企业自行监测是企业自觉遵守环境相关法律的重要行为,自行监测所得的信息也是政府环境执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企业自行监测入手,分析企业自行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在环境执法中的应用方式和问题的主要对策,希望可以推动企业在环境执法中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6.
钱俊旺 《环境与发展》2020,(1):174-174,176
通过科学的布设监测网点和完成特定的环境监测任务,获得有关影响环境品质的物质的含量和其动态变化情况的数据,能够使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和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时目标更明确、对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更加科学,并且能够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持续监控重点监测对象,以预防生态与环境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制定科学的应急环境安全事件处理技术程序。针对影响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因素的多样化和其作用机理的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监测方法、监测目标以及监测对象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以期获得对环境品质更加精确和全面的监测数据和信息,对环境安全状况做出更加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何文霞 《环境与发展》2020,(1):204-204,206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最主要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和保护问题,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我国在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方面的监测水平仍然不够先进。如果仅凭借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来进行监测,其监测的有效性不高,在未来,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罗玉卿 《环境与发展》2020,(4):12-12,14
在环境法中,要了解生态修复的属性。目前,业界关于生态修复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掌握生态修复的含义,了解生态修复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探讨生态修复的环境法属性。在生态修复上,政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使生态修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并严格依据环境法的要求及时追究侵害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赵汝超 《环境与发展》2020,(1):189-189,191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对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较大威胁。随着社会各界环保意识不断强化,人们开始注重对环境问题进行控制。本文从生物技术应用、固相萃取技术应用、光谱技术应用、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等方面探析了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从优化技术应用、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创建大范围检测网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能够有效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提供助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监测环境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监测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使用有效监测方法获得环境信息,使用科学的方法服务于环境管理工作。但因为环境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现阶段,在实验室内部开展的质量控制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果,但现场采样依旧存在着一定问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围绕环境监测现场中的质量控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