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无痕"助燃剂在火灾现场的燃烧痕迹,选用涤纶地毯和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拼图地板作为纤维和泡沫类地板的代表,以工业酒精作为易挥发助燃剂的代表,研究助燃剂用量、灭火方式等对燃烧痕迹形成特征规律的影响。通过与未加载助燃剂的燃烧痕迹对比发现,加载工业酒精后,纤维类地毯因浸润性强、热稳定性差,燃烧轮廓以典型的灰化形式存在,往往形成烧洞;EVA拼图地板材料则出现圆润的燃烧轮廓,轮廓内部的炭化物细碎,表面有典型的白色鼓泡,酒精用量增加时,鼓泡更多更紧密,与地面的粘结更为紧密;灭火射水,特别是燃烧过程中的射水对燃烧痕迹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但是熄灭后的射水不会将与地面紧密粘结的可燃地面材料的熔融炭化物冲离地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叙述模拟汽油火场实验,主要以松木和95#汽油、油漆稀料为研究对象,模拟松木家具被泼洒助燃剂后燃烧,调查人员通过扫描电镜分析技术对松木表面燃烧痕迹进行分析,从松木燃烧痕迹微观形貌特征变化入手分析火场是否存在助燃剂,再结合能谱仪对松木燃烧残留物进行元素成分分析,进一步精确火场是否存在助燃剂。本文旨在利用SEM技术,得到具体可行的理论体系,为火灾物证鉴定提供新的辅助方法,为以后火灾调查人员在调查放火案件时关于鉴定火场是否存在助燃剂汽油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杜文锋  何威 《火灾科学》2009,18(3):182-186
研究了氟碳表面活性剂添加量、氟碳表面活性剂性质和泡沫液浓度等对空心微珠三相泡沫在油面稳定性的影响,并在模拟燃烧装置上对比了添加氟碳表面活性剂前后三相泡沫的抗烧能力.结果表明,加入氟碳表面活性剂后,三相泡沫在油面的稳定性显著增强,且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优于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当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空心玻璃微珠和蛋白泡沫浓度分别为0.02%、6%和10%时,三相泡沫受热后表面形成黑色致密覆盖层,可有效隔绝热量向内部传递,使抗烧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随州地区多台燃煤锅炉改变燃料及燃烧方式进行调研,发现燃料及燃烧方式的改变造成锅炉严重磨损、腐蚀、侧烧、过烧及炉膛结构,废渣排放、烟气流向、受热布置等不适应燃料燃烧要求的现象。分析了一起因改变燃料(稻壳)及燃烧方式(悬浮燃烧)发生上锅筒撕开爆炸事故,同时对日常检验过程中发现的”改烧”锅炉检验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变燃料及燃烧方式锅炉运行可靠性的对策措施,最后展望了生物质用于锅炉燃料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1993年11月7日中午,六合县一家饭店,一餐桌8个人在吃火锅时,由于加酒精不当,一下喷起火来,8个人的脸部、胸部都被烧伤,衣服也被烧破;当晚,在同一饭店服务员倒酒精烧着,将吃火锅的小男孩的脸烧伤。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使用酒精火锅不当,它便成为餐桌上的火魔杀手。因此,有必要了解安全使用酒精火锅的方法。 酒精作为火锅的一种燃料它易点燃,燃烧时无  相似文献   

6.
火灾中聚合物材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热解产物,从而增加化学分析谱图的复杂性,对助燃剂鉴定造成干扰。针对常见的聚合物材料开展了一系列燃烧实验,对其在燃烧过程中的热解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汽油存在条件下的聚合物材料燃烧实验分析了热解对汽油辨识产生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数值模拟方法在壁面烧损痕迹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一涵  邱榕  蒋勇 《火灾科学》2006,15(2):102-110
本文作者对FDS源程序进行了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程序计算火灾过程中壁面热解形成图痕,作为火灾调查的方法之一,初步分析壁面烧损痕迹发展特征。该方法可以根据火灾场景、壁面材料、起火点功率的不同计算研究壁面燃烧痕迹形成规律,并提出使用该方法对火灾调查提供理论依据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玲  刘志敏 《火灾科学》2010,19(1):27-32
采用氧指数、成炭率、烟密度、垂直燃烧(UL 94)、热重分析、环境扫描电镜和锥形量热的方法测试了羟基锡酸锌(ZHS)对PVC的阻燃抑烟作用。ZHS用量为15%时即可以满足对PVC电缆材料燃烧烟密度的要求,燃烧等级可以达到UL94 V0级。PVC/ZHS电缆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成炭性能和燃烧性能表明,ZHS在PVC电缆材料燃烧时,可以促进PVC交联成炭,生成的炭具有较好的隔氧、隔热及抑制可燃性气体逸出的作用,提高了PVC电缆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有效降低了PVC电缆材料的潜在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DZ型燃煤锅炉由于其除尘效果差、污染严重,已被环保部门列为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大量DZ型燃煤锅炉将面临着停用或被改造的处境。目前,DZ型燃煤锅炉改烧煤气则成为治理污染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燃煤锅炉改烧煤气,锅炉的燃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所以,有诸多技术方面问题需要慎重考虑。1DZ型燃煤锅炉改烧煤气基本要求DZ型燃煤锅炉改烧煤气从根本上改变了锅炉的燃烧方式。煤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对DZ型燃煤锅炉实施“煤改煤气”时应严格遵循以下一些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N2作载气,开展了不同工况气相二茂铁作用于受限空间中酒精燃烧的系列实验.实验过程中借助M-9000燃烧分析仪和质量采集系统对其烟气(如O2、CO)体积分数和酒精质量变化进行在线测量,以此为基础数据分析气相二茂铁抑制酒精燃烧的有效性.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烟气体积分数、热释速率和火焰高度的分析得出:当载气流量为1.00 m3/h时,气相二茂铁的抑制效果随其饱和蒸气压的升高而增强.其具体表现为酒精燃烧效率、热释速率和火焰高度随气相二茂铁饱和蒸气压的升高而相应降低;O2剩余量随气相二茂铁饱和蒸气压的升高而相应增大,CO最大生成量随气相二茂铁饱和蒸气压的升高而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1.
利用试验方法建立了炭化痕迹的数学模型,与火灾流体动力学软件FDS相耦合,实现对炭化痕迹的再现,同时,进行了较为接近真实火灾的火灾场景试验,并用新编译的FDS软件对试验进行重构。结果表明:火势发展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起火后,火场热释放速率迅速上升,100 s左右达到约2750 kW,随后开始下降,直至434 s降到700kW左右,与火势进程基本吻合;试验得到的密度板炭化痕迹未被烧损的区域(横向30.2~86.8 cm、纵向0~18.6 cm)略小于重构得到的密度板炭化痕迹未被烧损的区域(横向33.4~91.6 cm、纵向0~18.9cm),但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新编译的FDS软件的有效性。将该软件应用于消防工作,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定量方法来描述炭化痕迹的形成过程,还可以通过火场中的炭化痕迹来反推起火点位置,辅助火灾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常用高分子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先进的锥型量热计研究了五种常用的高分子装饰材料在暴露于不同辐射热通量条件下的燃烧性能,以及用氧指数测定仪测量了这些材料的氧指数,并将这两种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N_2和CO_2气体灭火剂在抑制煤明火燃烧特性方面的不同,通过搭建受限空间煤明火燃烧试验,分别开展了11.97%、16.81%、20.76%的N_2和10.79%、14.89%、20.32%的CO_2作用下煤明火燃烧抑制试验。鉴于火焰表面积变化与热释放速率变化呈正相关,基于火焰图像分析法开展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首先,通过数码摄像仪记录不同体积分数惰性气体作用下煤燃烧火焰面积的变化,然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火焰图像特征提取和"对比度增强"预处理,消除图像记录过程中存在的噪声,以便于有效进行火焰目标识别;其次,基于"阈值法"原理,利用Image-Pro Plus软件对预处理过的火焰目标进行识别和计算,进而实时获得试验过程中火焰表面积;最后,使用小波变换理论对火焰表面积变化曲线进行消噪处理,以获得火焰表面积变化趋势及主要波动信息。结果表明,CO_2比N_2具有更好的熄灭煤明火燃烧的能力,CO_2作用下煤火火焰表面积呈现指数下降,而N_2作用下呈现直线下降,且CO_2的灭火时间比N_2缩短了25%以上。该试验结果明确了N_2和CO_2在熄灭煤明火特性上的不同,弥补了CO_2仅比N_2具有更好的抑爆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鄂大志  张明  邸曼  夏大维 《火灾科学》2020,29(2):115-120
利用火灾现场中燃烧物沉积物所特有的火灾原始信息,可以帮助火灾调查人员准确辨识与鉴别起火部位或起火点附近可燃物分部情况,辅助判断初始起火材料和起火部位的特点,通过燃烧模拟试验,开展了木材、化纤织物、棉织物、PVC制品、聚氨酯泡沫等常见固体可燃物燃烧沉积物微观形貌特征研究。首先,利用SEM 分析了不同材料沉积物中粒子分布、微观形貌等结构性差异。接着,进行了颗粒物的形貌学测量和组成成分测定。最终,得到了样本的量化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5种固体可燃材料燃烧沉积物存在结构性差异,但并不显著;对组成粒子进行的形貌学测量和成分测定,可以量化区分材料属性。该方法可以为建立火灾现场起火部位可燃材料的燃烧时序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测量燃烧区温度的变化过程,研究了超细微粒灭火剂在单室火灾模型下与4种不同类型火焰的相互作用、灭火时间和效果。结果表明,超细微粒灭火剂具有较好的全淹没灭火能力。当1 000g超细微粒灭火剂施放后,位于微粒灭火剂流动路径上的无遮挡火焰(中央火和角落火)能够被迅速扑灭,灭火时间分别为3.9 s和7.2 s;对于火源功率较小的顶棚火,由于火羽流及热泳力的作用,微粒灭火剂能迅速扩散到顶棚,从而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扑灭,灭火时间约6.3 s;对于遮挡火,其灭火时间较长,约14.3 s。微粒灭火剂浓度对灭火时间有较大影响。当微粒灭火剂的喷射质量为500 g时,虽然中央火、角落火和遮挡火均能被扑灭,但灭火时间都较喷射1 000 g灭火剂时有较长的延长,灭火时间分别为8.1 s,13.9 s和22.2 s。对于需要灭火剂微粒扩散较远距离后灭火的顶棚火,虽然灭火剂在热羽流和热泳力作用下能扩散到顶棚,但因浓度太低,同时由于其他3处火焰熄灭后,灭火室内的氧气消耗速率降低,从而使顶棚火得到足够的氧气,燃烧反应进一步加强,温度反而逐渐升高,不足以将其熄灭。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车用聚合物材料的燃烧特性,并对材料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采用锥形量热仪,对汽车上常用的ABS,PP-PVC,PVC革-无纺毡以及无纺布-PVC聚合物材料进行分析表征,测得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质量损失速率、烟气生成速率等参数。结果表明:ABS材料的点燃危险性相对最低,PVC革-无纺毡材料相对最高;随热辐射强度的增加,各样品的热释放速率和烟气生成速率明显加快;结合热释放速率峰值、均值和总热释放量可知,无纺布-PVC材料的热危险性相对最低;结合烟气生成速率和总烟释放量可知,ABS材料的发烟危害性相对最高,无纺布-PVC的相对最低;综合比较各样品的FGI和FPI值,安全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ABS,PP-PVC,PVC革-无纺毡,无纺布-PVC。  相似文献   

17.
充装条件对水基热气溶胶灭火剂燃速影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水基热气溶胶灭火剂是以替代哈龙为目的而研制的新一代灭火制;主要论述了充装量,充装密度,燃烧器结构等充装条件对水基热气溶胶灭火剂燃烧速度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充装量,充装密度,燃烧器结构影响燃烧速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揭示高水无机材料抑制煤自燃机理,将其更好地应用于煤矿防灭火领域,开展高水无机材料流动渗透性能实验与高水无机材料抑制煤堆自燃实验,研究不同水灰比和不同空隙率条件下高水无机材料浆液流动渗透规律和高水无机材料浆液煤堆自燃降温规律。结果表明:高水无机材料浆液的水灰比和煤块间的间隙宽度对其流动渗透性能有显著影响,煤堆不同径向距离处的温度均呈现出开始迅速降低、之后缓慢降低的2个降温阶段。三河尖矿防灭火工程实践应用表明水灰比28∶1的高水无机材料浆液有较好的防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型燃烧量热计(MCC)、热重分析(TGA)、实时红外光谱(RTFTIR)以及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研究了PVC电缆料老化前后火灾危险性的变化。MCC结果表明,老化后的PVC的最大热释放速率增加了56.3%,总热释放量从10.6kJ/g增加到16.8kJ/g,点燃温度也由302℃提前到282℃。TG-FTIR和RTFTIR的分析结果显示,PVC的主要降解产物有水、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PVC达到最大降解速率的温度约为240℃,与MCC、TG的结果相符合。PVC的裂解气体中包含CO2和CO,还有剧毒气体HCl。这些实验数据说明PVC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火灾危险性加大,为老城区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胡洁  方书昊  齐涵  李明洋  周培卿 《安全》2019,40(5):24-29
为了使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科学化、精准化,应用事故树-风险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估。首先采用事故树法对实验室火灾事故进行分析,得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然后依照事故致因理论,得出事故隐患三级原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后果严重度及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的等级赋值,得到四级风险矩阵模型,对基本事件调查并由专家评估得出其风险值。评估结果表明导致实验室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燃烧反应失控、加热、人员消防素质、操作不当、实验室管理水平、火灾报警系统缺陷、电气火花、灭火材料不足、消防系统缺陷、木制品、反应放热、存放不当。根据基本事件风险值高低针对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