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TC)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其TC研究受到该区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日本气象厅(JMA)东京台风中心西北太平洋TC最佳路径数据资料,分析了该区域1951-2006年的TC频数和强度时空分布特征。首先,统计和分析了56年间(1951-2006年)TC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并通过建立1°×1°网格计算了落在每个网格内的TC次数,分析了多年TC的空间分布格局;其次,根据国际气象组织按照风速划分TC等级的标准,统计和分析了56年间不同强度TC的年际和年内特征,通过风速强度指数计算,获取了1°×1°网格单元区域内遭受TC影响的强度等级。结果显示,区域频数和强度时空分布规律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的TC影响特征,进而为区域台风灾害预报以及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19,(3)
台风暴雨对台风登陆地区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探究台风暴雨事件的具体变化过程,以2018年的超强台风"山竹"为例,分析了该台风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前后73 h的逐小时降雨变化过程,并评估了暴雨灾害危险性和其动态变化。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①计算该事件的总降雨量与最大小时降雨强度探究事件的整体特征,总降雨量达到389 mm,最大小时降雨强度达到74 mm,且均发生在广东省境内;②计算小时降雨面积分析此次事件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探究台风登陆前、中、后的平均小时降雨面积比例的变化,发现降雨强度在台风登陆前与中最大,随着台风消退而减小,降雨范围随着台风路径移动并逐渐扩大,在台风消退后逐渐缩小;③评估此次事件的暴雨灾害危险性,高危险区出现在广东与海南部分地区,分析台风登陆前后的危险性变化发现台风登陆后12 h内是暴雨灾害危险性最高的时期。分析此次事件的降雨变化过程及评估其暴雨灾害危险性主要目的是为台风暴雨灾害预测研究提供案例与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3.
使用近10年来登陆台风对庐山降水影响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庐山降水的台风移动路径主要为中路;其它登陆台风,中心位置低于北纬25°N或高于北纬30°N,对庐山的影响都很小。(2)500 hPa平均场以上和500 hPa平均场以下,天气系统的特定配置易引发庐山台风暴雨。(3)庐山地形对台风降水的增幅作用十分明显。(4)台风影响庐山主要有3种云型:分别表明台风3个不同阶段的云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广东热带气旋及其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51—2005年热带气旋和广东26个测站降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广东热带气旋及其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的个数和年平均强度及其降水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而且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态。另外,广东热带气旋降水具有峰值为3年左右周期的显著振荡,该振荡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有明显的突变。广东热带气旋降水的年际变化与热带气旋个数的年际变化高度相关,同时跟西北太平洋中高纬40°N-60°N部分区域的台风季节(5—11月份)平均SST年际变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西北地区冰雹影响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江勇  张强  杨民 《灾害学》2005,20(1):40-44
利用1971~2000年西北185站3~9月逐月和年冰雹次数,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西北年冰雹次数有三个中心,一个在青海的曲麻莱为19.6次,另一个在新疆西部的昭苏为17.6次,第三个在青海的刚察为12.7次.冰雹主要出现在6~8月,总站次的月变化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6月为20.5次,其次是7月为17.8次,再是8月为14.4次.总站次的历年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这与该地区平均气温的历年变化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冰雹次数与拔海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783 9;年冰雹次数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701 6;年降水量与年冰雹次数呈正相关,降水量大,年冰雹次数也多.  相似文献   

6.
地形因子对海南岛台风降水分布影响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风登陆过程中,地形对台风降水有明显的作用,及时了解台风过程中降水的空间分布信息对灾害预测预警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最小二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利用1953-2005年间登陆海南岛的台风(不包括其他热带气旋)的降水资料,建立了台风过程中年平均降水量与地形因子(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的关系模型,估算了海南岛台风过程中降水量的分布,分析了地形对其的影响,为后期台风灾害过程中降水的地形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993年西北太平洋共生成28个台风,其移动路径趋势有其独特性。有7个台风登陆日本;8个登陆菲律宾;7个台风登陆我国广东和海南省,直接损失高达70亿元,为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但没有一个台风登陆华东和华北沿海,这也是极为罕见的。本文分析了1993年台风移动的天气学原因,及其与厄尼诺现象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台风移动路径的卫星云图特征。从而有助于判别台风究竟是北上转向,还是西行登陆我国。  相似文献   

8.
陈香 《灾害学》2007,22(4):66-70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运用Excel软件和M ap 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福建台风灾害时空动态格局。研究表明:福建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80%左右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集中在沿海地区,灾情明显存在3个高值中心,即闽中的莆田、福清、长乐和平潭,闽南的漳浦、云霄和诏安,闽东北的霞浦和福鼎;致灾因子与灾情灾次比空间分布错位,体现承灾体脆弱性对台风灾害的影响。分阶段研究表明: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变化不太明显,但灾情呈明显增强趋势,进一步反映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对台风灾害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9月23日10时45分前后,2014年第16号台风"凤凰"(热带风暴级)在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沿海登陆。它是1949年至今第6个登陆上海的台风,25年来第1个登陆上海的台风。"凤凰"台风生命史中,中心最大风速28米/秒,强度相对较弱;且一般台风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但其在前4次登陆时均为强热带风暴级;特别是22日晚在浙江登陆之后,仍能维持强热带风暴级达13个小时。最先登陆菲律宾,两次登陆台湾地区,22日晚间登陆浙江象山,23  相似文献   

10.
中国热带气旋灾害及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可能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分析中国热带气旋灾害影响及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计算得出近40年西北太平洋年平均热带气旋发生总数和其中台风发生数与海表温度,以及与年平均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总数和其中台风登陆数长趋势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估算了全球变暖后中国热带气旋灾害的可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若至2050年前后全球变暖引起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升高1℃,则在中国登陆热带气旋总数年平均将比现状增加65%,其中年平均登陆台风数将可能增加58%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台风“摩羯”(201814)和“温比亚”(201818)登陆北上异常路径的基础上,从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场与台风位置动态配置入手,探寻了台风登陆后移向的近地面先兆信号,以此可修正数值模式的预报结果。主要结论如下:登陆后的台风尽管路径多变,但是近地面层气象要素还是会提供一些移向征兆。比如,地面3 h变压低值中心和地面露点高值中心,1 000 hPa高频流涡旋、渐近线或汇合点将是台风未来移动的方向;台风还有沿着流线密集带向其倒槽顶端移动的趋势。登陆后的台风没有趋暖性,而是沿地面温度低值区移动。由于地面要素受下垫面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在实际业务应用中应以地面3 h变压、地面露点与高频流场为主,地面温度和地面流场为辅。  相似文献   

12.
"艾利"台风异常路径与登陆地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18号台风“艾利”的移动路径在登陆前发生了两次左折,是一次十分罕见的异常路径。从大尺度环流、天气尺度特征分析发现,双台风作用使两个台风产生逆时针旋转效应,及由东西环副高联成的东西向高压坝的阻挡作用,台风西北侧我国江南一福建的偏东一东北气流的加强和沿海地形摩擦效应的综合效果是造成台风“艾利”异常路径的原因。“艾利”台风第二次左折向西南方向移动,沿着福建海岸线的移动阶段,利用沿海多部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的定位,准确及时地反映了台风西折的动向,为防台抗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第二次左折路径预报存在一定偏差的不足。分析还发现,“艾利”台风在第二次左折前后,多普勒雷达速度图象上出现了明显的风速极值区不对称特征,西北象限风速极值大于其它象限的不对称分布可能是导致并维持AERE台风向西南方向移动的重要原因。最后,利用沿海地区稠密的自动气象站探测到的风和气压资料,较好地验证了雷达定位的准确性,同时能够更精确地判定台风的登陆点。  相似文献   

13.
An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 record of typhoons in the Marshall Islands has identifi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phenomenon (ENSO) and the occurrence of typhoons in the Marshall Islands. Whilst typhoons normally occur further to the east, the warming of the ocean waters around the Marshall Islands, as part of the ENSO phenomenon, generates typhoons further to the wes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yphoons are 2.6 times more likely to occur during ENSO years, with a 71 per cent chance of a typhoon striking during an ENSO year, and only a 26 per cent chance of one happening during a non-ENSO year.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planning and public safety, which the relevant authorities may wish to take note of.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的气候特征及其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东北地区19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冬季(12-2月)的逐日降雪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突变分析、t-检验、EOF(经验正交函数)、R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和CAST(聚类统计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对东北地区近45a来冬季降雪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近45a冬季降雪呈下降趋势,每10a下降0.2mm.降雪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6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为偏少时段,1970年代中期以后到1980年代中期为偏多时段,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降雪基本持平,在2000年之后降雪量有所增加.东北地区冬季降雪在45a间始终存在着10a左右的长周期,1980年代以后存在着6a左右的周期,而在1970-1980年代和1990年代之后存在着4a的短周期.EOF分析结果表明:全区一致由北向南的正变化趋势为主要模态,大值区主要位于吉林东部和辽宁西北部,西北-东南反向变化,黑龙江北部同其它区域表现出反向变化特征,也是重要的异常模态.REOWCAST方法的区划表明:东北地区降雪主要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辽宁-吉林东部、吉林北部-黑龙江南部、辽宁西南部和黑龙江北部地区,不同区域降雪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家重大项目施工和运营中规避台风大风灾害风险的特殊需求,以国家重点工程苏通大桥为例,研究了工程区局地环境下台风大风灾害风险的分析评估方法。利用1949~2007年桥位地区影响台风资料,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苏通大桥桥位工程区影响台风的时空分布,并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8级以上台风大风对桥位区可能造成的灾损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①影响桥位区的台风年均2.5个,其中出现8级以上阵风的严重影响台风年均0.78个,工程区从5月下旬~11月下旬均可能受台风袭击,7月上旬~9月中旬是桥位区影响台风的多发期,而8月份几率最大,台风大风主要出现在偏东南和偏北方向;②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的桥位区8级以上台风大风的期望灾损指数达到0.282 1,约占全省台风灾害期望灾损指数的48%,潜在的经济损失达到20 675万元。采用气候统计学原理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可以满足局部特殊环境下的对工程区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的需要,其结果可以作为施工管理和规避灾害风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依据1949~2005年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实测数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筛选出对上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的84个台风,对这84个成灾台风的最大风速、过程雨量以及吴淞口、黄埔公园潮位站数据分析,结合收集到的其中57个台风的完整灾情数据计算灾情指数。综合研究得出:近50年来,成灾台风生成频数的年际变化比较明显;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农田受淹面积和房屋倒损3个灾情参数在这50年里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但综合灾情指数变化的幅度不大,从1980年代开始灾情指数有上升趋势。成灾台风灾情指数与上海市郊吕泗站最大风速和过程雨量成正相关。吴淞口、黄埔公园的潮位站数据与成灾台风直接经济损失对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玲  袁艺  潘东华 《灾害学》2012,27(3):132-136
基于2005 - 2010年历次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启动和损失情况,在统计分析响应频次和响应灾情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国家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国家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大致反映了我国重大台风灾害损失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我国台风灾害救助工作的发展变化和新思路:①2005 - 2010年,国家共针对24次台风过程启动救助应急响应51次,平均每年8.5次,其中四级、三级响应分别为41次、10次,平均每年6.8次、2.5次,分别占80%和20%.②7-9月国家启动台风应急响应最多,10月、5月和4月偶有分布.③近年重大台风损失2005 - 2006年严重,2007 - 2010年则较轻;国家针对台风灾害启动响应从东南沿海向内陆和北方沿海省份递减.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是启动响应依据最多的指标,且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反映了近年来国家对台风灾害救助工作的重视和以“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温室效应,太阳活动,南方涛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用统计方法对我国近百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增暖的背景上,我国将出现同步的增暖趋势,东南沿海降水量增加,而西北地区的干旱则将更趋严重,太阳活动和南方涛动对我国气候变化也有显著影响,它们分别可能是温度的22年准周期振动和降水量的准4年周期振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