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两年来.海淀区地震办公室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地震局的大力支持和北京市地震局的具体指导下.更新观念.转变理念,开阔视野,借助区域优势.转换机制.在新的形势下重新确定工作思路。调整工作定位.加强管理.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防震撼灾各项工作的局面逐渐打开,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04年建立了海淀区青少年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2.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29(4):437-437
专著:[序号]著者姓名.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文集:[序号]文献著者姓名.析出文献名[C]//文集编著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姓名.论文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  相似文献   

3.
气候条件变化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棉纤维品质试验的结果分析表明,其长度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不明显,而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则明显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从变异值分析,受气候影响大小顺序是:比强度〉发克隆值〉长度。影响比强度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日均温、累积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影响麦克隆值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日均温和累积降水量或夜均温、累积降水量。并确定影响比强度的日均温最低临界值为24.5℃,最适值为26.1℃,铃期累积降水量的最高临界值为109.9mm,最适值为44.6mm,栩对湿度的最高临界值为77.7%,最适值为67.9%。麦克隆值适宜范围的日均温为20.5~24.8℃,累积降水量为108.2~308.2mm。长度适宜范围的最低温度为14.7~20.8℃,相对湿度为84.7%~89.5%。这些因子和指标的确定为建立棉纤维品质的定量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佳华  孔昭宸 《灾害学》1996,11(2):71-75
通过高分辨率孢粉分析及烧失量、炭屑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14C、古地磁等,对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a以来植被变化和环境变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强调气候变化的灾害性突变事件。初步得知约在14100~14000aB.P.前后曾出现与哥得堡反转相对应的事件,在10000aB.P.左右出现类似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在大约5770aB.P.和4560aB.P.左右及2850~2650aB.P.出现了大暖期的突然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5.
以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决溢频率为泥沙灾害的代用指标;研究了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的宏观特征.研 究表明,气候因素对黄河下游决溢频率有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前,天然植被尚未遭到显著破坏,当湿润指标 增大时,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故黄河下游决溢频率减小.10世纪以后,二者的关系与此相反,当湿润指标增 大时,决溢频率也增大,反之亦然.每世纪大旱年颁次与每世纪决溢频次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说明目前受到 各方面广泛关注的黄河下游“小水大灾”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干旱时期中,河槽萎缩,一旦大水来 临,很容易发生决溢.以华山松树木年轮指数为气温的代用指标,研究了气温变化与决溢频率变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50a的尺度上,当气温降低时,决溢频率增大,反之亦然.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下游泥沙灾害 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夏季对流云降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2—2003年7—9月间夏季对流云降水观测取得的36个对流云降水单体资料,利用数理方法进行了计算、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对流云降水单体液态含水量,比强对流云降水单体液态含水量偏少269.76×10^6m^3,偏少48.45%;比普通对流云降水单体液态含水量偏多198.68×10^6m^3,偏多2.25倍;强对流云降水单体降水效率最大,为25.74%,比普通对流云降水单体偏多15.74%,比合并对流云降水单体偏多13.21%。  相似文献   

7.
《防灾博览》2006,(1):44
2005年10月8日11时50分36秒,在巴基斯坦(北纬34.4度、东经73.6度)发生里氏7.6级地震,震中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等地均有强烈震感。大地震共造成7.5万人死亡,其中巴基斯坦约7.3万多人死亡,7.3万多人受伤,40万所房屋倒塌,280万人无家可归;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死亡人数为1555人。  相似文献   

8.
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检验自然灾害模糊风险模型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自然灾害模糊风险是用模糊集对自然灾害风险的一种近似表达.本文建议了一种计算机仿真方法,用来检验计算模糊风险的模型是否可靠.假定真实的概率风险可以用某个概率密度函数来表达,当用某种模型依据小样本来估计这个函数时,必然会存在误差.设给定概率密度函数的其望值为E, 用传统模型估计得到的概率密度函数的期望值为E,用某种模糊数学方法计算出来的模糊概率分布的期望值为E.如果E与E的差小于E与E的差,则说明模糊风险模型比较可靠.本文给出了计算E的公式,对计算机仿真实验进行设计.并给出了产生随机数的3个重要程序.  相似文献   

9.
震讯     
2007年10月15日20时29分35.7秒,在新西兰南岛(南纬44.8度,东经167.5度)发生6.6级地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地震波峰值的不对称性特征对土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及地震波峰值不对称性的特征和规律。实验研究显示,地震荷载自身的不对称性对土体变形发展影响显著,其中加速度峰值的不对称性有重要影响,有时起控制作用。利用国内外287次5级以上的实际地震记录,用峰值不对称比描述了加速度峰值不对称性的特征和规律,提出了其估计公式。结果表明:加速度峰值不对称性特征明显,不对称比变化范围在1.0—3.3之间;加速度峰值不对称比出现在1.2—1.4的机率约为1/3,在1.1—1.5的机率约为2/3;加速度峰值不对称比的平均值从5级到8级地震其变化范围为1.4~1.2,总体上随震级加大而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1.
海岸侵蚀灾害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了海岸侵蚀灾害的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指标的选取和灾级的划分,特别提出了利用综合指数进行灾害评估的建议,采用1992年山东省海岸侵蚀灾害的有关资料和1991年有关区县的经济指标,对海岸侵蚀灾害进行了评估,采用经济总损失量,单位岸线损失量,人均损失量,国民生产总值损失率,国民收入损失率,预算内收入损失率,受灾率和土地损失等指标作为评估参数,将海岸侵蚀灾害分为特大灾,大灾,中灾,小灾,轻灾五种,依法给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海岸侵蚀灾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根据大量外业调查资料,阐述了山东海岸侵蚀灾害状况.并探讨了山东海岸侵蚀原因,认为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引起海岸侵蚀的原因,作者强调指出,人类活动在海岸侵蚀和灾害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的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山东省经济迅速发展与水资源匮乏的矛盾不断加剧。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持续的急剧下降,其结果引发了地裂缝、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人为自然灾害。本文分析了这些灾害的基本特征并指出解决水资源不足是促进山东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并减轻地下水位下降灾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鲁西北棉花雹灾损失监测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鲁西北是我国最主要的产棉区,但棉花生长受雹灾影响频繁,致使棉花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局部绝产.本文对建立棉花雹灾损失监测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包括棉花分布遥感调查、雹灾径迹雷达监测、数据库建立和棉花雹灾损失分析等,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省为例,利用GIS技术建立了一套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信息系统。通过对多因素的综合分析,获取了各评判单元海水入侵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求得了各地海水入侵的平均距离,从而实现了山东省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区划,并能以地图或数据的形式快捷的显示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风暴潮灾害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一红  肖嗣荣 《灾害学》1999,14(3):70-75
较详细地分析了天津、河北沿海地区风暴潮时空分布规律、灾情、产生的原因, 指出近年来本区风暴潮发生频率和强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而且造成的经济损失增长更快。在过去40 a中, 每过10 a 灾损约增加10 倍。并提出了防潮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干旱、洪涝、霜冻、冰雹是山东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具有频率高、范围广、灾情重等特征。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编码和输入,建立了山东省近600年旱涝霜雹数据库、近40年降水数据库和预报因子数据库,并编制了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包,在国际著名的SAS统计分析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山东省旱涝霜雹超长期预报系统。本文简要论述灾害数据库和预报系统建立的技术方法及系统应用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分析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发生的背景、条件、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防治海水入侵灾害的经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海水入侵灾害的措施。向莱州湾地区调黄河水是防治海水入侵的关键;建设防潮堤、防潮闸可以防止海水地表入侵;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是防治海水入侵灾害的基本保证。文中还提出了综合防治海水入侵的其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的干旱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山东省近50多年的农业旱灾灾情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干旱灾情和致灾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6—9月份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山东省的汛期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导致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明显增大。进入90年代以后,与1961—1976年相比,干燥度指数普遍增大,半岛东部及黄河以北地区干燥程度增大得最为明显,半岛东部、鲁东南及鲁南的大部分地区由湿润区演变成了半湿润区,而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地区及鲁中北部、半岛西北部的局部地区则由半湿润区演变成了半干旱地区。造成干燥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变化,其次是积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焕彬 《灾害学》2004,19(Z1):8-13
简述了山东省的主要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