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揭示松嫩平原西部地下水中氟和砷的演变趋势,以通榆县为典型研究区,系统开展地下水氟和砷浓度现状调查,利用离子比图、自组织映射网络等方法进行水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潜水氟含量受含水介质沉淀溶解作用的制约,蒸发浓缩作用对大部分浅层高、低氟地下水形成都有一定影响,但并非高氟地下水形成的主导作用.水中铁、锰氧化物的溶解促进浅、深层地下水As的解吸释放.1995年以来区内中东部浅层地下水氟浓度整体水平有所降低,可能与当地大规模开发地下水所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蒸发减弱等因素有关;虽然深层高氟地下水浓度变化不大,但分布范围扩大,可能与浅层高氟地下水经破损井管道渗漏进入承压含水层有关.1995~2021年区内中部与东北部浅层地下水砷浓度整体水平远高于世卫组织饮用水的指导值(10μg/L),虽然深层高砷地下水浓度变化不大,但较浅层地下水高砷区分布更广、富集区更多、污染更严重,这可能与承压含水层的还原条件促进砷的释放有关.因此,通榆县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需要避开地下水高砷污染区,且需要合理确定开采水平避免劣质水入侵;同时也要关注开采井止水和开采井的破坏导致的串层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焦作市地下水高氟区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氟病"是较为典型的地方性氟中毒疾病,是环境地球化学领域一个较为流行的研究课题.鉴于焦作地区地下水中氟含量大面积超标的实际状况,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结合高氟区内氟的来源,高氟区所处的位置、特点,氟的富集条件,迁移转化等方面,综合分析和研究高氟区内的土壤、地表水、黄河水、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球化学以及人为等七个方面的因素,对焦作地区地下水高氟区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焦作煤矿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成因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焦作煤矿区的浅层地下水污染动态,分析了焦作市的地下水污染状况,找出了地下水污染的四条途径,讨论了浅层孔隙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矿坑排水形成水位降落漏斗、污水灌溉及河渠渗流等,研究了地下水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高密市高氟地下水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密市曾经是全国氟中毒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浅层高氟地下水是病区居民致病的主要原因。在系统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地高氟地下水的成因,认为岩石、土壤是当地高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探讨了地下水中氟富集的因素与过程,提出了地氟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内陆地区地下水咸化有别于海水入侵,以焦作市为例,利用不同水体的稳定同位素(如O18和H2)和水化学组成,判定地下水咸化来源。结果发现,焦作市深层地下水氯化物浓度升高与工业废水有关,工业废水借助断层破碎带对研究区深层地下水(D8)产生影响;焦作市浅层地下水氯化物浓度升高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混合水有关,混合水透过河床底部包气带进入浅层地下水对其产生影响。泉水、农业面源和大气降水不是研究区地下水氯化物污染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浙江北部地区地下水类型、特征、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水位变化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地下水深井样品测试数据的研究,查明了区域地下水高氟和高砷的分布特点.高氟区主要出现于妙西花岗岩裂隙水和白雀岩溶水分布区,高砷区主要位于南浔第Ⅱ承压含水层局部区域.研究认为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分布区与区域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总氟和总砷含量没有直接联系,深井地下水中的高氟和高砷主要与深部断裂构造有关.研究地区的这种高氟和高砷地下水目前仍然为很多居民所饮用,作者认为长期饮用这种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容易导致地方病的产生,建议在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停止生活用水开采,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应实行改水方案.  相似文献   

7.
高氟地下水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典型劣质水源,长期饮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典型高氟水地区为研究范围,对新巴尔虎右旗地区地下水、地表水水质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水化学类型、因子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下水F-含量普遍超标,氟离子平均含量为2. 24 mg/L,极值达6 mg/L。高氟水在空间上多分布于侏罗系火山岩及花岗岩地区的基岩裂隙水中,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Na为主。综合分析研究区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本文认为自然因素在研究区高氟水的成因中占主要因素,人为因素影响较小,蒸发浓缩作用和岩氟淋滤作用是地下水氟离子富集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丰县地区浅层地下水F-浓度超标,对农村居民饮水健康造成威胁。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结合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值分析等常规水化学方法和同位素水化学方法,探索研究区浅层高氟地下水的F-浓度分布特征和富集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F-浓度在0.21~5.52 mg/L之间,整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高氟地下水占75%,呈弱碱性环境,主要水化学类型为Na-SO4-Cl型。浅层地下水的F-富集主要受水岩交互作用控制,弱碱性环境提供的OH-促进F-解吸,萤石溶解、白云石和方解石沉淀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促进F-释放。此外,农业灌溉和工业污水排放等人为因素对浅层地下水F-浓度影响较大。蒸发浓缩作用和农业施肥仅影响部分地区F-的富集。  相似文献   

9.
以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兰州市地下水中氟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氟含量具有浅层地下水大于深部地下水的垂直分带性,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平分带性不明显。地层中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地下水中氟的重要来源,土壤盐渍化成为氟释放的积极促进因素;氟的富集与贫化与水化学特征关系紧密,高硫酸根、钠离子的碱性水环境有利氟的溶解与富集;受径流路径及地形条件的影响,河谷平原区氟含量大于丘陵山地及其边缘地区;工业污染源是引起地下水氟升高的潜在因素,水源地开采对氟分布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矿山开采导致大量的氟元素得到释放,进入水体造成氟污染。选取某铀尾矿库区排放水、尾矿库渗滤水及其周边浅层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分析了该铀尾矿库及其周边水系中氟的含量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尾矿库排放水、尾矿库渗滤水和浅层地下水中氟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0.93、21.27和1.82 mg/L。尾矿库排放水氟的含量均未达到排放要求;周边浅层地下水氟污染严重,超标率达到85.7%。总体而言,尾矿区及其周边水系中氟的含量较高,整体污染严重。而影响水系中氟的含量除人为因素外,还包括p H值、TDS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等重要因素;水系中的F~-与HCO_3~-、Ca~(2+)以及其它阴、阳离子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正负相关,表明氟的含量也可能受这些阴、阳离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氟区地下水水质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氟病”是较为典型的地方性氟中毒疾病,是环境地球化学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研究课题。鉴于焦作地区地下水中氟含量大面积超标的实际,探讨采用CaO+KH2PO4工艺对焦作市高氟区地下水进行降氟处理。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该工艺的除氟机理、最佳设计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aO+KH2PO4联合除氟不仅有良好的除氟效果,而且可以有效控制总硬度和pH的升高。对于500 ml氟化物浓度为1.75 mg/L的原水,当CaO/KH2PO4的值为0.4/0.625时,处理后氟化物含量、pH值、总硬度均在饮用水质量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12.
孔晓乐  王仕琴  赵焕  袁瑞强 《环境科学》2015,36(11):4051-4059
华北低平原区区域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矛盾突出,深层地下水氟超标进一步限制了区域水资源利用.为了解区域地下水中氟的分布情况及其来源,在南皮县域内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浅层地下水低氟中心分布在地表淡水水库——大浪淀附近,高氟中心分布在东南和西南部;深层地下水高氟中心与开采量大的区域分布一致.局部地区受点源(暗管排污)和非点源(深层地下水灌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浅层地下水氟超标现象;受岩石沉积、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所有深层地下水氟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mg·L-1),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导致黏土矿物里面的氟离子随释水作用进入水体,导致氟质量浓度升高.随着浅层微咸水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及深层地下水限采压采措施的执行,华北中东部低平原区区域水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明确现状条件下地表水和地下水氟污染的原因对未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虹  魏兴萍  彭名涛 《环境科学研究》2021,34(12):2896-2906
为了有效防控山地城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污染,明晰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因素,基于重庆82个浅层地下水监测点的15项水质指标,运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解析不同水质指标的污染源因子,量化因子对地下水质的贡献率;基于地下水脆弱性理论,借助地理探测器识别岩溶区、非岩溶区地下水污染的关键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①重庆市浅层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总大肠杆菌群、Fe、Mn等元素超标率在50%以上;②重庆市浅层地下水污染源因子主要包括淋溶富集-城镇生活污染因子(贡献率42%)、地质环境背景因子(17.83%)、工业污染因子(13.74%)、农业污染因子(6.78%),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0.34%;③重庆市浅层地下水污染强度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西部都市区及周边>中部>东南部>东北部的空间分布格局. 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土壤质地等3个因子对全域地下水污染具有较高的解释力,是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关键影响因子;④土地利用类型与降雨强度、土地利用类型与水力传导系数、土壤与坡度等双因子交互非线性增强了对重庆市浅层地下水污染的解释力. 研究显示:污染源强与路径因子相结合能更好地解释地下水污染差异化;地理探测器为识别地下水污染影响因子提供了有效的探索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焦作市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生态环境问题比其他城市更加严峻,为了整合资源型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需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在焦作市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生态环境特征及存在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专家意见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植被与森林资源、土壤与水土流失、水资源和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开发等主要因素进行数据叠加与分析,将焦作市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10个生态功能亚区,并对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改善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矿区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焦作矿区9个地下水样的6个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占总方差84.809%的3个因子来反映该矿区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大部分水质总体较好,经轻度处理后还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或工业用水利用.  相似文献   

16.
矿业城市浅层地下水污染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来源的污染物对矿业城市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机制,重点阐述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及其分布形状、主要污染物及其性状特征。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依据系统风险评价的边界要素,初步建立了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地下水特殊脆弱性评价、区域污染源特性评价和区域特征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采用多指标综合方法,对3个评价体系进行耦合,并运用ArcMap的Spatial Analysis功能制图对其进行风险表征,从而建立了对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污染类型的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新方法.以常州市为例,利用该方法对其浅层地下水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表明该市地下水脆弱性指数较高,且分布不均;污染源分布较为集中,对地下水污染风险影响较大;受污染物及污染源影响,常州市区人群健康风险值较高.全市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高且分布不均,污染风险较高区域分布在安家-薛家-郑陆一线以北和城区及其东南部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