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探路中国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贸易政策领域先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战略环评局限在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层面,政策环评依然缺位。实际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的深入,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加深,以及近年来各国在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加强,对贸易政策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成为顺应国际潮流的必然。一些研究机构对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期为中国的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探路。  相似文献   

2.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也是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之一。结合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继续强化环评全过程监管,制定环境影响后评价办法",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价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应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理论提升及为实践应用提供基础。1969年,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确立环评制度并制定《国家环境政策法》,截至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超过170个国家、地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通过立法或国际条约采纳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发布  相似文献   

3.
在《煤炭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的框架下,结合煤炭开采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和多年矿井环评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在导则中地下水评价专题的编制思路,即以煤炭开采和配套的水源地作为地下水评价内容,以煤系地层上覆含水层及下伏含水层作为评价对象,以地下水水量作为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及评价重点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阐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成效,总结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0年来的经验,借鉴国际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经验,从环评机制、体制和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x820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罗宏…(中国环科院)//环境与开发/江西省环保局一2仪幻,15(1)一43一44环图X一16 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间题主要有:1.没有普遍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始终处于被动反应地位;3.评价对象仍局限于建设项目;4.没有重视公众参与;5.缺少环境影响后评估环节;6.环评委托缺乏公平竞争机制;7.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不高;8.环评人员素质较差;9.环评费用得不到保证。对策及建议:1.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3.采取新的环评单位选择方式;4.改进对环境影…  相似文献   

6.
国家环保总局WTO专家组紧密跟踪并积极参与我国自由贸易区谈判,创新性地开展了自由贸易区环境影响研究,为国家环保总局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国家环保总局拓展环评工具的应用领域和推进政策环评提供了实践示范与指导。本专栏的4篇报告是专家组针对中国-东盟、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中国-新西兰自贸区环境影响分析的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7.
新的环评技术导则总纲实施以来,环评单位根据新总纲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不确定问题,比如资源能源政策利用、国家产业政策相符性和资源利用合理性、公众参与意见采纳、竣工验收内容和评价结论等在报告中如何体现,意见不一.文章根据环保部技术导则总纲培训并结合报告编制过程中与技术人员的讨论阐述了关于如何严格按照新总纲开展环评工作的几点思考和意见,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以后的环评工作开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经6年的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促进林业发展的根本措施,正在不断深化并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其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影响(正面和负面影响)。如果国家在实施林业制度改革之前或实施初期对其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预先的评估,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和扩大其正面影响,将有助于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因此开展林权改革环境影响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开展好林权制度改革后续的配套政策措施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林权改革相关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此建议:第一,国家相关部门要高度关注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应尽快深入开展林权改革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三,把林权改革作为重点领域开展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试点,为在规划环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政策环评制度提供技术支撑,为修改《环评法》和政策环评作好技术储备,为促进林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崔小爱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8):185-187,191
从总则及编写要求、评价等级、声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声环境影响预测几个方面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95版和09版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内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为例,浅析了导则09版实施后在环评工作中应重视的一些问题,供学习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有了公众参与的内容,可以促使社会各方面人士关心环境问题,在环境评价工作中起到了弥补技术研究不足的重要作用,可使环评单位在环评中的预测和分析更加完善,提出的建议更趋合理。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公众意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参与对象的代表性、调查统计方法的有效性、调查统计内容的科学性、统计时间的有效性等的全面综合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施工期和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及固废对城市及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抓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文根据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特点,阐述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重点,还简单论述了绿色房地产评价的相关内容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与实施,在落实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促进先评价后建设、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优化选址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预防了许多因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且在提升立法层次、拓宽评价范围和加强公众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快速发展。使环境影响评价的覆盖面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当然,多年的实践与运用,也显现了该法律的不完善之处。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个别条款,如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时限等的不确定问题,并对不确定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目的在于促进《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对比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与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通过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保护核查与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比较,对环保核查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对象、方法、时间及周期、内容、审批部门、结论等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传统发展模式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和探讨,指出其存在的主要缺失;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强化的机制和面临的新课题,对环境影响评价为当前的环境保护服务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战略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城市规划为对象 ,论述了对城市规划进行战略环境评价的目的意义 ,简述了国内外战略环境评价的进展情况 ,探讨了城市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程序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程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矿业开发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对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探讨了目前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评价内容和工作程序,并展望了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促进我国NOx控制功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NOx及酸雨的环境现状及特征出发,结合我国火电NOx排放情况,并对近年来火电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控制NOx减排统计分析,结合火电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实践,进而对我国实施NOx控制政策提出环境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规划环评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环评为防止因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环境破坏提供了法律武器,同时,对于改变末端治理方式,从源头控制污染,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它是项目方或环境工作组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本文阐释了公众参与的内涵,分析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向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有效性的具体实施对策,从而使环境影响评价更加充分的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简单却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如水环境评价中的pH值、DO、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的取样时间等。如若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到环评报告书评价结论,只有掌握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才能不断提高环评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评价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