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蒽的高效降解菌株JUST-1,JUST-1可在以蒽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能利用蒽的最高浓度为70mg/L左右。经形态学观察并进行ITS序列分析,初步判断菌株JUST-1属于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或该菌的一个株系。JUST-1的菌丝呈白色或粉红色,并存在三类孢子,分别为小型分生孢子(microconidia)、大型分生孢子(macroconidia)和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s),但大孢子分隔数较少,隔膜1~2个。JUST-1菌株为好氧菌。投菌量、初始蒽浓度、pH和H_2O_2浓度是影响蒽降解效率的因素。JUST-1菌株对蒽的最适宜降解条件为:蒽浓度40mg/L,投菌量10%~20%,pH7.0~8.0。在此条件下,摇床培养5d后,葸去除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一株蒽降解菌株进行饥饿诱导。将饥饿诱导后的蒽降解菌株作为外源降解菌中投入到蒽溶液中进行降解。经过饥饿处理2d后的菌株对蒽质量浓度100mg/L和50mg/L的降解转化率分别提高27.8%和23.7%,经过饥饿处理6d以后的菌株对蒽的降解转化率提高则不明显,对蒽质量浓度100mg/L和50mg/L的降解转化率分别提高4.3%和5.9%。经过饥饿诱导后细菌的大小以及细胞表面疏水性发生变化的同时,其存活能力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蒽降解菌烟曲霉A10的分离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强婧  尹华  彭辉  叶锦韶  秦华明  何宝燕  张娜 《环境科学》2009,30(5):1298-1305
从污染环境中筛选出1株蒽降解菌A10,经鉴定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其对蒽的降解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在12~84 h,蒽降解率增长速率较快;此后降解率的增加趋于平缓,最终(168 h)能够达到83%左右.当无机盐培养液中蒽初始浓度为10 mg/L,A10投菌量为50 g/L(以湿重计),菌龄为36 h时, 5 d内蒽降解率为79.37%.蒽浓度对菌发挥降解作用有较大影响,浓度为5 mg/L时,降解率最高,达92.17%.培养液初始pH为5.0~7.5时,降解率维持在60%左右;温度为30℃、氧气量为4.30 mg/L时蒽降解效果较好.一定量的营养盐的添加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蒽的降解.共代谢底物乳糖的添加,能使蒽的降解率提高37.15%.对蒽降解过程的初步研究表明,菌株A10对蒽的降解是一个胞外吸附/胞内降解的动态变化过程.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在微生物作用下,蒽的结构发生改变,生成了含有1~2个苯环的芳香酸、芳香酮、芳香醛和饱和碳氢化合物等一系列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4.
对一株荧蒽降解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经16S r RNA序列比对鉴定该菌株(FLA-2-JM)属芽胞杆菌(Bacillus sp.)。该菌株对荧蒽等高环芳烃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在30~℃,p H=7的条件下,102 h内对50 mg/L荧蒽的降解率达89.74%,对菲、芴、芘的降解率分别为70.01%、65.43%、61.44%。此外,发现该菌株降解荧蒽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7,且相关性显著(P<0.05)。从降解产物9-芴酮和水杨酸羟化酶以及邻苯二酚双加氧酶的活性推测FLA-2-JM菌株对荧蒽的降解可能是通过邻苯二甲酸途径和水杨酸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方法,从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到能以高浓度蒽为唯一碳源且生长良好的优势菌,经形态学观察和生化检验初步鉴定此菌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根据GC/MS方法测定了蒽的含量,经过5 d的优势菌培养对初始浓度为50 mg/L蒽的降解率可达77.6%。在萘、蒽和菲的混合物浓度分别为15 mg/L的情况下,该菌对菲的降解效率明显低于对蒽的降解效率,表现出对多环芳烃的酶降解具有很强的选择性。经对萃取中间代谢产物的质谱分析表明降解蒽的中间代谢产物主要有phthalic acid diisobutyl ester(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10-anthracenedione(9,10-蒽醌)和dibutyl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说明它可能通过邻苯二甲酸途径来降解蒽。  相似文献   

6.
外加碳源对红球菌IcdP1降解荧蒽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受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河道底泥中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荧蒽降解菌,经形貌分析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后确定该菌株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命名为Icd P1。之后对该菌株降解荧蒽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荧蒽浓度为50 mg/L时,Icd P1在培养42 d后对荧蒽降解率可到达31.69%。投加"蒽-菲"混合物、葡萄糖、麦芽糖、腐殖酸(HA)等外加碳源可以不同程度强化Icd P1降解荧蒽的能力,其中投加葡萄糖对红球菌降解荧蒽的强化效果最好,且荧蒽去除率和红球菌生物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最好,说明葡萄糖最适合作为该红球菌降解荧蒽的共代谢基质。动力学分析表明,无论是否添加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红球菌Icd P1对荧蒽的降解都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模型,但葡萄糖的加入大大提高了Icd P1菌对荧蒽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7.
一株草甘膦降解菌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长期受草甘膦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10株草甘膦降解菌,其中A5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率最高,经鉴定该菌株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对A5菌株进行降解特性研究,结表明,该菌株降解草甘膦最适条件为:草甘膦600mg/L,葡萄糖10g/L,NaCl0.5g/L,pH6.5,32℃。在最适降解条件下,该菌株在72h时对草甘膦的降解率达94.2%。  相似文献   

8.
吐温80降解菌的分离及其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生活污水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高效降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菌株,经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其降解吐温80的最适温度和pH值为30℃和6.5。该菌株在吐温80浓度高于5000mg/L情况下仍然可以旺盛生长。72h内可以将5000m g/L吐温80溶液降解98.6%,使其剩余浓度<70mg/L。  相似文献   

9.
苯酚及一些苯系物是有机合成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也是生物处理的难点。从某焦化厂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苯酚高效降解菌,根据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红球菌,命名为PB-1,对其降解苯酚的条件进行优化以及该菌株降解底物广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苯酚的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H值为9.0;当菌体浓度OD_(600)为0.3时,24 h可完全降解1 000 mg/L的苯酚;该菌株可耐受2 000 mg/L浓度的苯酚,对苯酚72 h的降解率为35.76%;此外,该菌株可适应300 mg/L浓度的喹啉,对1 500 mg/L苯胺72 h的降解率达到68.06%;该菌株对苯酚和苯胺的降解均通过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催化的邻位途径,底物降解彻底,环境友好。红球菌PB-1可降解高浓度苯酚、苯胺,且耐受难降解喹啉类杂环芳香物质,在成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3,5-二硝基苯甲酸降解菌A3的分离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硝基苯类化合物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到一株3,5-二硝基苯甲酸降解菌株A3,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该菌能以200mg/L3,5-二硝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12h的降解率可达95%以上,24h可溶性有机碳(DOC)由72.5mg/L降至10.2mg/L,表明3,5-二硝基苯甲酸被降解矿化而不是被转化成其他有机物.当A3以200mg/L3,5-二硝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氮源时,将底物转化为一种黄色代谢产物,该产物不易进一步降解.A3降解3,5-二硝基苯甲酸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pH值为5~9.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外源降解菌强化生物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一株外源降解菌进行固定化降解蒽的研究。结果表明其降解蒽的最适温度和pH值为30℃和7。经海藻酸钙固定化包埋后,其降解蒽的能力明显提高,在100mg/L的初始浓度下其降解率在12d达到86%。在固定化颗粒中加入少量硅藻土细粉可以提高菌株对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浓度酚降解菌的选育及其降酚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吕荣湖  付强 《环境科学》2005,26(5):147-147-151
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对活性污泥进行筛选及驯化,得到能降解高酚浓度的优势降酚菌.该混合菌在15h内将1700mg/L浓度的酚完全降解,同时使COD降至102.9mg/L,降解率达到96.9%.经分离纯化,得到4种不同的单一菌株,并对各菌株的菌属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时,还考察了初始酚浓度、菌投加量、温度、pH等因素对降酚菌降解COD和酚的影响.混合菌的降酚效果要优于所分离出的4种单菌株.  相似文献   

13.
微囊藻毒素-R R 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蓝藻爆发期的上海市淀山湖表层水体中筛选分离降解微囊藻毒素-RR(MC-RR)的细菌,研究其降解特性。根据分离菌株的细胞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降解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菌株降解MC-RR的能力。分离菌株DHU-38(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HM047515)属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微囊藻毒素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在以MC-RR为唯一碳源、氮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6 d内可将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MC-RR降解为6.23 mg/L,降解效率达到69%。菌株DHU-38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最适生长pH值为7.0。酵母粉、蛋白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可以明显促进菌株对MC-RR的降解效率,尤其是加入100 mg/L酵母粉后,6 d降解率达到89.6%。  相似文献   

14.
甲氰菊酯降解菌JQL4-5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洪源范  洪青  武俊  张忠辉  李顺鹏 《环境科学》2006,27(10):2100-2104
从农药厂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以甲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JQL4-5.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DQ177525)序列相似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该菌株在24h内对20 mg/L的甲氰菊酯的降解率达到99.8%.降解甲氰菊酯的最适温度为30℃,pH为7.0,降解速率与初始接种量呈正相关.酶的定域试验表明,降解甲氰菊酯的酶为胞内酶.  相似文献   

15.
异丙隆降解菌Y57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农药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能高效降解异丙隆的细菌Y57,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sp.).接种量为1%的Y57可以在48h之内将30mg/L的异丙隆完全降解,降解率达到99%以上,降解最适pH值为7.0,降解效率与接种量呈正相关,在通气良好状况下降解速率较高.1mmol/L的Li+、Ca2+、Mg2+可以提高Y57降解异丙隆速率;1mmol/L的Ni2+、Zn2+对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00mg/L的酵母粉、葡萄糖、牛肉膏或蛋白胨对降解具有抑制作用.降解谱实验表明,Y57还可以降解绿麦隆、敌草隆、敌稗等除草剂.  相似文献   

16.
俞晟  邹鹏  肖琳  杨柳燕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2):1306-1311
在水/土比10、180r/min振荡和室温28℃条件下,研究Fe3+、Cu2+、Zn2+、Ca2+对高岭土上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岭土对Fe3+、Cu2+、Zn2+、Ca2+的吸附平衡时间和平衡浓度分别为24h和(20 ± 3)mg/g.当金属离子负荷330mg/g时,上清液中高岭土胶体最低浓度为(40 ± 3)mg/L.添加Fe3+时,总胶体浓度从52mg/L增加到133mg/L;添加Cu2+或Zn2+时,总胶体浓度从52mg/L增加到110mg/L;添加Ca2+时,总胶体浓度从52mg/L增加到73mg/L.上清液中蒽浓度增加趋势与上清液中总胶体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添加Fe3+时,蒽浓度从30ng/L增加到73ng/L;添加Cu2+或Zn2+时,蒽浓度从28,35ng/L增加到65,66ng/L;添加Ca2+时,蒽浓度从40ng/L增加到50ng/L.上清液中蒽浓度的增加趋势与所添加的金属电荷密度高低顺序一致(Fe3+ > Cu2+、Zn2+).在pH值为6.5时,Ca2+对增加上清液中蒽浓度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7.
分离到1株能降解噻嗪酮的细菌BF3,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同源性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属于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该菌在接种量为2%的条件下,7d内对50mg/L噻嗪酮的降解率为68.2%.其最适降解pH值为7.0,降解最适温度为30℃.BF3对低浓度(1,10,30,50mg/L)的噻嗪酮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但对高浓度(100,200mg/L)的噻嗪酮降解效果一般,降解速率与起始接种量呈正相关.需氧量试验表明,BF3在通气良好的状况下降解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优势短杆菌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性能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研究从长期被焦化废水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优势短杆菌研究该菌株及其在无机离子存在下对蒽、菲、芘的降解性能.结果发现该菌株对蒽、菲、芘均有良好的降解效果,Fe3+对降解过程有促进作用,反应10h后,蒽、菲、芘转化率分别可达约75%,87%,及62%.总有机碳(TOC)的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106h内能分别将反应瓶中加入的蒽、菲、芘所产生的总有机碳去除50%、90%及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