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于文轩 《环境保护》2007,(13):18-24
在生物安全国际法中,损害赔偿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同时,各国目前对损害赔偿问题的争议也最大,致使有关国际谈判徘徊不前.为此,生物安全损害赔偿国际立法有必要借鉴相关国际法的成熟经验.充分考虑生物安全国际法的特殊性,明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完整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于文轩 《环境保护》2007,(7A):18-24
在生物安全国际法中,损害赔偿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同时,各国目前对损害赔偿问题的争议也最大,致使有关国际谈判徘徊不前。为此,生物安全损害赔偿国际立法有必要借鉴相关国际法的成熟经验。充分考虑生物安全国际法的特殊性,明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完整的法律体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国际环境法作为国际法的一个新兴法律部门,在其发展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思想、新原则、新措施、新问题。它对基本原则的内涵不断丰富和修正,环保与人权的结合紧密,软法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国际组织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对传统国际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陶满成 《环境保护》2012,(24):36-38
本土环保民间组织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除进行环境意识普及、教育、宣传活动、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领域活动、运作有关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项目等活动外,还积极进行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交流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1979年成为第一个来华工作的国际环保民间组织,开启了我国本土环保民间组织国际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国内环境民间组织合法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保护领域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要求社会调整机制的引入.社会调整机制以市民社会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市民社会主要由保护公民权利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民间组织构成.环境民间组织作为一类组织生存下去的首要问题是其合法性.本文从政治和法律两个方面,论述了国内环境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及其不足,并对克服其合法性危机进行了有益思考,以期国内环境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弥补市场调整机制与政府调整机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环境信息国际交流制度,已成为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其内容涉及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项交流中的地位,作用及机构,权利和义务,交流范围和形式,这项制度对有效保护人类环境发挥了多方面积极作用,在尊重各国主权,合作取得和共同享有,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交流原则基础上,这项制度将日益丰富,多样,完善。  相似文献   

7.
肖隆安  李晓阳 《环境保护》1992,(11):26-28,22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状况的恶化已经成为困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立法大量出现.伴随着国际环境法律调整实践的不断发展,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法律关系.什么是国际环境法律关系?国际环境法律关系具有哪些属性?构成这种法律关系的要素有哪些?从理论上给予这些问题以明确、科学的回答,是摆在从事国际环境法研究的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就国际环境法律关系的特性以及这种法律关系的构成作些初步的探讨,以促进从事国际环境法研究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代表的有约束力的全球法律机制、区域安排和区域办法以及一些无约束力的"软法"构成了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国际法规范.随着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海洋保护区问题成为国际实践的最新发展,并可能导致现行国际法规范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9.
公民与环境法之间的关系涉及公民的环境法律地位,无论从法律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公民在环境保护法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权利与义务的双重主体,是环境法制进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略论国际投资与贸易中的环境法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环境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关系,国际条约,公约中有关环境与贸易关系的规定,环境问题对我国外经贸事业的影响以及我国应采取的相应法律对策等。  相似文献   

11.
孙佑海  王操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2975-2989
通过对现行空间规划法律规范的体系性检视,发现由于立法策略、部门立法以及规划立法依附性等原因,其存在顶层立法付之阙如、外部结构冗杂扁平、内部规范碎片冲突等问题。遵循领域法、发展法以及体系化逻辑,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应以现实问题与治理现代化为导向,在突破部门法壁垒的同时注重法制发展的接续性,力求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的形式协调与价值融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对内应确立国土空间规划法的基本法地位并辅之以配套立法,对外应注重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等相关立法、国土空间政策与技术标准的衔接,最终构架起一个主轴明确、层次严密、差序有别的圆锥状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跨界水资源利用的理论分析及国际环境保护制度构建,对限制领土主权理论必须重新审视.共同利益理论要从根本上解决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必须要正视主权、明确水权性质的归属.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的现实状况说明,必须厘清跨界水资源水权与流域国家主权的关系、准确把握跨界水资源水权的定性,才能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为此,在确定跨界水资源水权性质为主权范围内所有权基础上,应构建事前预防、事后补偿、争端解决等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为作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标志着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已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是实现防震减灾社会功能的根本保障。在本法律条文中,关于执法时效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本文通过对该问题的浅析,希望为本法的修订和防震减灾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的颁布实施,使长期以来中国反对食物浪费实现了由道德约束到法制治理的历史性转变。该法律是在当今世界食物浪费现象普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物浪费问题的背景下颁布的,意义重大。这部法律为中国反食物浪费社会实践提供了法律保证,也为全球反食物浪费事业提出了中国答案。《反食品浪费法》具有注重顶层设计、立法过程快捷简明,立法目的鲜明、节约资源融贯始终,法律措施全面、规制责任主体广泛,社会多元共治、凸显节粮治理效能,依法施策、致力于服务粮食安全战略,坚持德法并举、推动节粮意识转为法律约束等显著特点。从一年来的实践看,《反食品浪费法》在实施中,目前仍需解决进一步厘清权责、细化标准体系和加强基础支撑等关键问题,有关部门应着重通过采取建立长效监测评估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监测评估方法体系和加强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等措施,规范和指导《反食品浪费法》落地实施,充分发挥其规制和规范全社会各种各样食物浪费行为的作用,有效减少食物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推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119消防日虽由来已久,但其在实践中的运行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这部分归因于中央层级消防法律规范中相应法律规则的缺失.因此,应在《消防法实施条例》中设立“消防教育日”,并通过将消防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纳入该条例调整范畴的方式,明晰政府消防宣传教育的法定职责,并为全体公民参与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开拓法定渠道.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因此,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采用法律手段对水资源实施保护和管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特别是依法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鉴于我国新水法的颁布与实施,结合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进一步研究建立水资源的物权法律体系,从而在水资源领域以水权为价值取向,健全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以实现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调整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蒋惠林 《交通环保》2001,22(2):20-23
排污收费制度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在海事监督管理业务中还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通过,已为海事主管部门建立和实施该项制度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文中结合目前海事监督管理工作实际,提出了在海事监督管理工作中建立和实施排污收费制度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欧洲共同体环境法的演生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洲共同体环境法是国际环境法重要而有物色的组成部分,它的成功经验对国际法特别是区域国际环境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欧洲共同体环境法是欧洲共同体法的组成部分,只有以整个欧洲共同体法发展为背影才能明察它的演生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论自创生的环境法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光 《环境科技》2005,18(2):60-62
法律是自我关联的自创生系统,并且法律的发展也是法律与外界系统以及社会及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共同进化。自创生法律系统为环境法律体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理论支持,现实中,环境法律系统对自己的现实建构来源于他自身的基本循环法律理念的法律学说、体现在保留、克服、增益、前进的自创生法律过程与循环型的法律秩序、完成于法律行为与法律规范构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将填海权概念固化为特定的法律概念并无益处。令填海权呈现为填海造地海域使用权,较之以行政许可方式设权,在体系性及对填海造地项目的把控方面更具优势。填海造地海域使用权与传统民法之用益物权不能对标的物进行事实处分理念并无本质矛盾。以填海造地海域使用权呈现填海权,实为明智且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