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液体化学品危害性 评价及污染分类的意义 “经1978年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包括了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的比较全面、系统的内容。其附则Ⅱ“控制散装有害液体物质污染规则”属于强制性规则,1987年4月6日生效,同时对我国生效。  相似文献   

2.
1、引 言 1.1 本指南系根据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附则Ⅲ(生活污水)第十条的分析拟定而成。基于分析,定出了一组通用参数,以估价港口和码头的生活污水接收设备是否适当满足使用此类设备的船舶的需求。指南中的建议以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附则Ⅳ第八条,关于船舶不能向海洋排放生活污水的数量为根据。按照1973年防污公约的定义,“船舶”系指在海洋环境中作业的任何类型的船舶。 1.2 按照1973年防污公约,“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3.
一、总则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为符合“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和该公约1978年议定书”的规定,设计装于船舶上用来处理机舱污水和燃料油舱的压舱水(以下称“舱底污水”)的分离器和过滤器以及两者结合的装置(以下称“油水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对船舶防污设备和执行环保有关条例越来越严格,国际海协(IMCO)制定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和我国制定的“防止港口和沿海水域污染暂行办法”,规定400总吨以上非油轮和150吨以上油轮必须装备油水分离器。努力防止船舶油污染水域环境,是环保部门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文介绍长航船舶造成油的污染主要来自三水(洗舱水,压舱水,舱底水)及其治理情况,并侧重对舱底水的处理方法,使用油水分离器的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使用性能,提出个人看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际海事组织的MARPOL73/78,全称为《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或称《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简称《73/78防污公约》。按照该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第1条第2款规定:“防污公约和本议定书的各项规定,应作为一个整体文件来理解和解释”。这里的“一个整体文件”,应包括:《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共二十条法律条款,“关于涉及有害物质事故报告的规定”和“仲裁”两个议定书,以及公约附则Ⅰ、  相似文献   

6.
控制船舶对大气的污染——船舶防污染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际海事组织将审议、通过73/78防污约新附则—“防止船舶污染大气规则”的新动向,着重论述制冷剂CFCs、灭火剂卤化物(Halon)对大气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的影响,以及由此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阐明了我国对该问题的积极态度并探讨了防止船舶污染大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计划地把上海港建成现代化的清洁港口,现提出关于上海港“防止船舶污染黄浦江的设想建议。” (一)1981年~1982年实现的设想建议 根据国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和交通部(规划纲要)在1981年前解决油污水、垃圾的接运处理设施和粉尘污染及在1985年前“三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等要求,  相似文献   

8.
(伦敦)倾废公约的全称是“防止倾倒废物和其它物质污染海洋公约”(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Marine pollution by Dumping of Wastes and other Matter),由于该公约是在伦敦议定的,并且具有全球性质,所以称为伦敦倾废公约,以区别于地区性的奥斯陆倾废公约。(奥斯陆)倾废公约的全称是“防止船舶、飞机倾废污染海洋公约”  相似文献   

9.
消息动态     
由交通部武汉河船规范研究所主编的“内河船舶防污染结构与设备规范”审查会于1986年5月8日至9日在武汉召开。交通部船检部门,部属科研、设计、院校、港、航等32个单位4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此规范是以198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城乡环境保护部1983年颁发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依据制定的。在编写中,既参照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其1978年议定书”,又充分考虑到我国内河的实际情况。由于目前制定有关防止生活污水、船舶垃圾对水域污染的规范条件尚不成熟,本规范只限于防止含油污水对水域  相似文献   

10.
保护水域,防止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船舶机舱舱水是污染水域的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六十年代,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就相继召开会议讨论防止船舶排放废油造成海洋污染的对策。1973年海协又开会讨论修订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公约》,进一步严格规定了船舶排出水中含油量的标准。我国政府发布的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也严格规定船舶排放污水含油量不得超过10ppm。  相似文献   

11.
《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附则Ⅰ“防止油污规则”已于1983年10月2日生效。它对于有效地防止船舶排放油类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海洋环境,并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我国有的远洋船舶在处理油渣、污油水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公约的有关规定有效地处理和正确地在《油类记录簿》记载。以致造成船舶在国外港口被罚款或扣留的事时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备接受“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其1978年议定书”,交通部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学习研究班于82年10月5日至11月3日在上海海运学院举办。参加这期研究班的共有25人,分别来自港务监督,船检部门、港务局环办、上海、广州海运局、武汉河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国际海事组织散化分委会(BCH)有关“防止船舶污染大气和燃油质量”第二次工作组会议的情况俞成国[交通部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国际海事组织散化分委会(BCH)于1994年2月28日至3月4日在伦敦总部召开有关“防止船舶污染大气和燃油质量”第二次工作组...  相似文献   

14.
《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73/78”)附则Ⅴ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据最新消息,美国政府于1987年12月30日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了接受MARPOL73/78附则Ⅴ的文件。使参加附则Ⅴ的国家达31个。其拥有商船吨位占世界商船位吨的53.33%,达到生效条件。根据公约第15条的规定,附则Ⅴ将于12个月后生效,即1988年12月31日起生效。  相似文献   

15.
1.绪言 为了彻底消除有意排放油类和其它有害物质而污染海洋环境,并将这些物质的排放减至最低限度,国际海事组织(原海协)于1973年通过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73公约),在1978年的国际油轮安全和防污染会议上又通过对该公约修订和补充的“1978年议定书”(简称为MAR—POL-73/78公约)。在这一公约附则I中的第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技术委员会防止船舶污染分委员会于1985年11月2日至5日在松江召开成立大会,共有29个单位30多位代表(含特邀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技术委员会防止船舶污染分委员会(简称防污分会)工作简则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通过。 防污分会的委员由有关科研、设计、高校、水运、造船、管理及船检部门的船舶防污染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防污分会设主任委员一名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并消除船舶排放油类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海损事故造成的污染,1973年10月8日至11月2日,国际海事组织在伦敦召开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会议,在《1954年国际海上油污公约》及其多项修正案的基础上制定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8.
1982年、1983年是“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开始生效的一年。 关于该议定书的规定,有关人员都很清楚。在迎接议定书生效之际,对特别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简单说明。 1.关于各附则的生效日期 议定书由公约正文和五个附则组成,各附则的生效日期如下: 附则1(防止油污规则):1983年10月2日(与议定书的生效日期相同)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1.1 本指南系根据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附则V第七条的分析拟订而成。根据这一分析,定出了一组通用参数,作为估价港口和码头接收船上的垃圾设备是否充分的指南。指南中的建议均以1973年防污公约附则V(垃圾)第三和第四两条,关于船舶不得向海上排放固体废弃物的数量的规定为基础。按照1973年防污公约的定义,“船舶”系指在海洋环境中作业的任何类型的船舶。  相似文献   

20.
宁波海上安全监督局(即原中华人民共利国宁波港务监督)按交通部港口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于1987年10月组建成立。代表国家对所辖海区、港口的交通安全,中外籍船舶船员和防止船舶污染海域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局机关设7处2室辖12个基层单位共有职工650人。 危管防污处是其中职能处室之一,负责监督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的管理工作。就防污染职能而言,主要是监督检查船舶执行国际、国内防止海洋污染有关法规的情况,主要职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