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意义和当前研究进展,介绍了苯酚和苯胺两种污染物的主要特征及危害,以及苯酚和苯胺监测的最新方法,阐述了这两种物质的检测原理。由于苯酚和苯胺在荧光法检测中具有的同步荧光特征,所以在苯酚与苯胺检测新方法中将同步荧光技术与双波长法结合,设计一种可以同时检测样品中的苯酚和苯胺两种环境污染物的新方法,两种样品不用分离即可同时测定。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设计运用双波长法解决两种物质相互干扰的问题,这种方法操作容易、精密度高、检出限低,同时也可以用于自然水样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包括量子点在内的人工纳米颗粒是近年来突出的环境污染物,为确定其在生物膜中的扩散过程和特征,应用TIRF(全内反射荧光)、FRAP(荧光漂白后恢复)等技术,研究了CdTe/CdS/ZnS核壳式量子的微米级的团聚体在细菌Comamonas testoteroni生物膜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生物膜内部的扩散及其在生物膜中的溶解和毒性.结果表明:通过TIRF技术观察到生物膜可快速吸附>1 μm的CdTe/CdS/ZnS核壳式量子点团聚体,而且通过CLSM(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进行深度扫描发现,量子点团聚体吸附到生物膜表面后可以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深层,在25 min内可穿透45 μm的生物膜,并在生物膜中随深度呈线性分布特征.FRAP分析表明,量子点团聚体被生物膜固定后还具有较强的移动性,漂白区的荧光强度在5 min可恢复30%.量子点团聚体在生物膜中会溶解产生Cd2+、Zn2+等重金属离子,从而对生物膜产生毒性并杀死细菌.研究显示,虽然纳米颗粒进入环境中会形成微米级的团聚体,但依然可以进入生物膜,对水生微生物生态系统产生危害.TIRF、CLSM和FRAP技术是研究纳米颗粒物在生物膜表面吸附和内部扩散动力学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量子点由于其广泛应用及可能的对环境的危害而引起关注,理解量子点对原有环境污染物诱导毒性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机制对于控制量子点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用2μg/mL(IC10)的QDs和2.5~20μg/mL(IC10~IC40)的Cu2+以及人胚肝细胞(L02)作为研究对象,通过EDX和量子点荧光光谱的变化确定了量子点和Cu2+的结合,量子点的存在提高了细胞内Cu2+含量,并进而由MTT和HE染色结果确定了相应的量子点存在下Cu2+诱导的细胞毒性的增加:细胞形态显著变化,存活率最大降低了3倍.由此,推测量子点在此过程中可能扮演了木马角色,吸附了Cu2+并携带其进入细胞,使得细胞内的Cu2+含量增加进而导致毒性提高.量子点在环境中的这种特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216-223
该文采用新型胶束-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两亲多孔吸附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并且为其配套研制了一种可用于现场大体积富集水质中痕量污染物的全自动固相萃取采样装置(LVED)。使用新研制的装置建立了LVED-HPLC-MS/MS方法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40种痕量新型污染物的方法,实验优化了大体积固相萃取条件并进行方法学验证,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以及较低的检出限(0.002~0.10 ng/L)。将此方法用于实际环境水样中新型污染物的现场富集与检测,不同污染物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8.0%~107%,部分污染物实际检测浓度在0.05~90.5 ng/L。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的现场大体积萃取环境水样中痕量新型污染物的新方法,具有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污染问题,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一种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多组分气体分析仪快速检测环境中多种烃类气态污染物,并对该方法的检出限、测定下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快速检测环境中10种烃类污染物,检出限最低可达甲烷0.08 mg/m3 ,精密度和准确度都满足方法学验证的要求,说明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一种有效应急监测环境中多组分气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在环境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作为一种新型的超微量分析技术,不断应用于环境痕量分析领域,在检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毒素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该文论述了近年来开发的TRFIA新系统,阐述了TRFIA在检测环境中的药物残留、生物毒素及化工试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其在检测新兴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简称PAHs)是一类具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的持久性污染物。可靠的PAHs检测方法是研究其环境行为的重要保证。实验采用超声萃取、用固相萃取柱(SPE-C18)进行净化处理土壤样品,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技术对美国环保署(USEAP)优先监测的15种多环芳烃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15种PAHs的最低检出限为0.231μg/kg-3.846μg/kg,回收率为51.48%-69.84%,相对标准偏差为6.84%-11.92%。  相似文献   

8.
重组基因酵母检测环境类雌激素污染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利用重组基因酵母细胞检测环境类雌激素污染物的生物测定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测定污泥、土壤、底泥、飘尘和家庭炉灶燃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中的雌激素活性,研究了样品不同的纯化方法对雌激素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受体基因/报道基因的酵母检测技术是一种筛选和定量分析环境样品中雌激素类污染物的快速、有效方法.酵母检测应结合分离纯化步骤,除去样品中的非活性和对酵母细胞有毒性的干扰物质.  相似文献   

9.
荧光原位杂交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广泛用于分析复杂环境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可以在自然生境中监测和鉴定微生物,并能对未被培养的微生物进行检测.rRNA为靶序列寡核苷酸或PNA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能提供微生物的形态学、数量、空间分布等信息,现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技术.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和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固相微萃取法进行了简介,并对固相微萃取在环境污染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固相微萃取法作为一种新型前处理手段已经在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检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1.
毒性测试以微藻细胞为生物敏感元件,以叶绿素荧光变化为响应指标,在监测水体重金属和农药污染方面,具有检出限低、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实际水环境中藻类生长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此法仅能反应各种污染因子的综合毒性。近几年,众多学者致力于提高微藻生物监测的特异性以确定污染物种类,改善微藻固定技术以适应原位监测。文章介绍了基于微藻荧光的毒性测试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伟高  田一梅  赵鹏  赵令铵  金超 《环境科学》2023,44(3):1244-1257
微塑料(尺寸<5 mm的塑料)作为全球备受关注的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易迁移,难降解,且比表面积大,对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有富集作用,大大增加了其对环境和生态的潜在危害.因此,本文首先定义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携带重金属并共同迁移的特殊环境行为为“木马效应”.随后,从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分布、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微塑料与重金属木马效应对其共同迁移行为的影响以及微塑料和重金属木马效应的生物影响这4个方面对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阐述.结果表明,作为面源广的污染物,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淡水环境中;淡水环境中微塑料对重金属存在吸附行为,不同环境下对单一重金属吸附程度不同,主要受微塑料、金属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在多种重金属离子存在时会有竞争吸附;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会影响其共迁移行为;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往往加剧了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通过全面了解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可有效降低微塑料与重金属在淡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的角度,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阐述了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方法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目前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提出为全面了解重金属污染物在沉积物中迁移转化规律,需全面对比每一类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年轮化学是利用树木年轮化学组成示踪环境污染历史以及元素在环境中运移特征的新兴学科,已经在反演高分辨率环境污染历史、再现污染物进入植被生态系统的空间途径、重金属污染源示踪,以及环境保护指导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文章概述了年轮化学示踪环境重金属污染基本原理,重金属元素进入树木的基本途径,及其在树轮中的迁移特性;并对树轮重金属元素径向迁移驱动机制提出了假设。  相似文献   

15.
Side-effectsoforganicandinorganicpollutantsonsoilnitrificationandrespiration¥GongPing;SunTieheng(InstituteofAppliedEcology,Ch...  相似文献   

16.
Among the numerous health conditions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can cause, chronic exposure to pollutants including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and heavy metals has been shown to disturb a specific biological homeostatic process, the iron metabolism in human body. Disorders of iron metabolism are among the common diseases of humans and encompass a broad spectrum of diseases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ranging from anemia to iron overload, and possibly to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cancer. Hepcidin–ferroportin (FPN) signaling is one of the key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iron supply, utilization, recycling, and storage, and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ncluding POPs and heavy metals could lead to disruption of the hepcidin–FPN axis along with disordered systemic iron homeostasis and diseas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nd highlights the accompanying review article by Drs. Xu and Liu in this journal, which elaborates in detail the advers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on iron metabolism, and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se toxicological outcomes. It also points out the knowledge gaps still existing in this subject matter. Research that will fill these gaps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ssue an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to prevent or treat diseases induced by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是环境中的典型污染物,而微塑料是新型污染物,两者的共存可导致复合污染而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为探讨鄱阳湖湿地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赋存关系,对鄱阳湖湖口-长江段沉积物中微塑料与重金属(Cu、Cd、Pb、Zn和Cr)的含量及其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干物质中微塑料丰度范围为356~1 452 n·kg~(-1),平均丰度值达982. 33 n·kg~(-1);通过显微鉴定微塑料形态有碎片类、纤维类和薄膜类,以碎片类为主(48. 23%);而颜色主要以彩色为主;粒径以≤1. 00mm为主;聚合物成分主要为聚乙烯(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聚丙烯(PP).电镜扫描-能谱分析(SEM-EDS)发现,微塑料表面具粗糙、多孔、裂痕和撕裂的特征,并附着多种重金属元素.5种重金属在湿地沉积物中均有不同程度积累,冗余分析表明,沉积物主要理化因素(TOC、pH、EC及粒径)及微塑料赋存对重金属的总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 0. 05);方差分解分析(VPA)显示,理化因素和微塑料对重金属有效态的贡献率分别为37. 70%和0. 70%,但两者的协同贡献率达49. 60%,可导致重金属形态向有效态转化.微塑料可作为重金属的附着载体并将进一步增强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对湿地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8.
湖州土壤重金属污染趋势预测及环境容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湖州市表层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对各元素的累积趋势进行了预测,利用克里格插值法揭示了该地区土重金属环境容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元素的累积增长率大小顺序为:Cd〉Pb〉zn〉Cu〉Ni〉Cr〉Hg〉As。不同元素的环境容量差别巨大,且消耗容量的速度也有很大差异,消耗最快的元素是Pb,最慢的元素是Hg。90%以上面...  相似文献   

19.
采用U.S.EPA-3051方法测定了渤海湾海河大沽口表层沉积物中Cd、Pb、Zn、As、Cr、Mn、Ni和Cu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分析其污染水平及分布特点。结果表明,Cu和As是大沽口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污染元素,其含量均高于渤海湾环境背景值,其它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环境背景值相当,但所测元素均未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第三类限定值。Cu的最大值65.57mg/kg出现在B10点,高于环境背景值2.5倍,Pb和Cd的含量在B6点也高于环境背景值,表明河口地区或靠近海岸的沉积物更容易受到来自陆源污染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