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微囊藻毒素将成为衡量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是了解水体污染和毒素控制的基础,因此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变得尤其重要。文章综述了目前微囊藻毒素的来源、化学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成果,重点评述国内外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进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初始微囊藻毒素浓度下,浮萍的生长、光合生理特性以及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MC-RR的浓度不超过960 μg·L-1时,浮萍对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其光合生理特性不受微囊藻毒素的抑制,并且还可以通过增大生长速度来减小微囊藻毒素对自身的伤害.此外,尽管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浮萍能够降解微囊藻毒素,但浮萍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去除水体中微囊藻毒素,说明浮萍可能在蓝藻水华的生物治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蓝藻释放出的微囊藻毒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不仅对人类的肝脏造成严重的损伤,对人类的生殖生长发育也有潜在的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文章简要评析了微囊藻毒素处理的总体研究现状,以微囊藻毒素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为基础,重点阐明了光催化的机理与微囊藻毒素光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详细介绍了可见光催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途径,阐述了提高二氧化钛可见光活性的方法以及常见的可见光催化处理工艺,叙述了可见光催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影响因素,并指出当前探索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华期间微囊藻毒素的释放会严重影响洱海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应用荧光定量PCR结合酶联免疫法快速检测洱海水华高发秋季(8—11月)主要旅游区和饮用水源地产毒微囊藻丰度和微囊藻毒素LR浓度.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快速定量洱海中总微囊藻种群和产毒微囊藻丰度,并且能有效预测洱海水体产毒潜能.洱海总微囊藻平均丰度为8.15×10~6copies·L~(-1),9月份均值最高,产毒微囊藻平均丰度为6.42×10~5copies·L~(-1),也于9月达到最高值,占总微囊藻的比例为1.0%~69.8%,水温和TP显著影响洱海总微囊藻丰度,低温、低P是洱海微囊藻水华的限制因子.洱海毒素峰值期为10月上旬,期间水源地微囊藻毒素和胞外微囊藻毒素全部检出,叶绿素a显著影响总微囊藻毒素和胞外微囊藻毒素分布,说明在一定程度上Chl a值能预测水体微囊藻释放的毒素风险.洱海总微囊藻毒素LR最高值达2.17μg·L~(-1),已超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对MC-LR的限值(1.0μg·L~(-1)),表明水华期间洱海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可能有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某水库中的藻体和水样分别进行提取分析,在藻体中检测出微囊藻毒素LR,并确定产毒的藻种为水华微囊藻。同时对微囊藻毒素LR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6.
太湖微囊藻毒素年变化及其与浮游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太湖 6 个样点进行了为期 1 年的微囊藻毒素(MC)的监测,探讨了微囊藻毒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其与浮游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在湖体中的全年变化趋势和藻类生长繁殖的全年变化趋势有共同之处,均表现为夏、秋季高.但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峰值比藻类生物量的峰值略有滞后,并且在夏、秋季藻毒素含量总体水平较高的时期内,有明显的起伏;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蓝藻生物量呈高度相关,如果该样点藻类优势种为蓝藻,则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藻类总生物量亦相关;和浮游植物存在捕食关系的浮游动物(轮虫和原生动物)与藻毒素含量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活体及离体条件下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鱼组织匀浆液或纯化的酶作为酶源,研究了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天然有毒物微囊藻毒素对蛋白磷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微囊藻毒素LR、YR和RR都对蛋白磷酸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毒素浓度对酶相对活力作图呈典型的S型曲线。在活体致毒时,微囊藻毒素LR可在极短时间里完全抑制鱼肝脏的蛋白磷酸酶活性。研究结果还证明,离体条件下,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的作用模式和程度与哺乳动物中的一样,活体致毒时,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有专一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富营养化湖泊中微囊藻毒素及其控制去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水华是湖泊水体中产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微囊藻毒素作为富营养化水体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报道。我国淡水水体受微囊藻毒素污染的程度已经相当严重,尤其是饮用水水源的污染,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当前急需确认藻类毒素对我国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研究蓝藻水华产毒的生态条件及控制去除途径,探索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防治对策,目前关于微囊藻毒素的健康效应的研究多是从饮用水角度出发,今后的研究可收集详细的数据以建立危险性评估模型,并评价各种降低微囊藻毒素危险性措施的效果。文章就微囊藻毒素的产生、性质与结构、对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微囊藻毒素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Fenton试剂催化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饮用水中藻毒素污染的问题,以微囊藻毒素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Fenton试剂催化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效能,并对其催化氧化微囊藻毒素过程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对微囊藻毒素具有较好的催化氧化效果,当[H2O2]=8 g/L、[Fe2 ]/[H2O2]=1/12、pH=2时,反应在30 min内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同时通过实验得出了Fenton试剂催化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动力学方程为:r=2.31×106exp[-23 300/(RT)]C0.H492O2C2.22M。  相似文献   

10.
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产生的一类环状七肽物质,该毒素可引起动物中毒并对人类产生危害,迫切需要对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检测.实验建立了固相萃取(SP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方法,该方法快速、灵敏,适用于快速分析环境水样中的2种常见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绝对量检出限可达1.00 ng,线性定量范围为0.125~50 μg/L.   相似文献   

11.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常用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进行综述。工业废水处理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四类。物理法有调节、过滤、沉淀、浮力浮上法等;化学法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等;物理化学法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气提法、萃取法等;生物法有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12.
浅述工业废水除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工业含油废水的来源、性质及危害,对比分析了常用的废水除油方法.提出了今后废水除油技术的发展方向,认为要重视源头控制、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处理及开发新型高效的废水除油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并总结分析了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治理技术,介绍了污泥重金属的稳定化技术(钝化作用、固化作用、微波固定化作用)以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技术(化学方法、电动修复技术、生物浸滤、植物修复法)。对这些技术的原理以及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为污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目前粪便中氮磷和抗生素的常规检测方法和前沿检测技术进行了介绍,讨论了这些方法的技术瓶颈和未来研究方向,并得出以下结论:1)粪便样品的常规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的特点,但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或需要使用大型仪器,难以满足原位快速检测或在线监测的需要,因此粪便中氮磷、抗生素检测新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2)粪便中的氮磷、抗生素等成分可通过前处理方法提取,再结合简单、便捷的电化学法、荧光法等对其进行检测,以实现快速、原位分析或在线监测;3)粪便中污染物的高效检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和需求较大,将电化学法、荧光法等应用于粪便中氮磷、抗生素的检测需要持续深入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介绍军工材料环境试验对提高装备环境适应性的重要作用。从不同的技术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军工材料环境试验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差距。从规划的制定、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以及信息共享方面,提出设想。提出了目前需要研发新的环境试验、评价、管理方法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城市垃圾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来源以及水质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和应用实例,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方式及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比较了合并处理等三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式的优缺点,阐述了物化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建议渗滤液处理应综合考虑水质水量、经济技术及环境等因素,优先考虑场内建设渗滤液处理系统,对于难处理的渗滤液可以考虑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高效物化"联合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金属/有机涂层体系环境失效的现代电化学研究和评价方法,包括交流阻抗技术、局部交流阻抗技术、扫描Kelvin探头技术、电化学噪声技术等.综述了这些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使用原位无损评价方法,多种技术综合研究,将有助于进行涂层性能的评价和金属/有机涂层体系环境失效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国内外对河道水体修复的几种常用处理技术,分析了生态—生物、物理和化学3种方法的分类及其在我国城市河道水体恢复和水体保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着陆气囊的缓冲机理与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刚  李良春  林健 《装备环境工程》2011,8(4):86-89,108
对着陆气囊缓冲的作用机理和缓冲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按照对着陆气囊的排气控制的形式、气囊集气方式以及2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对着陆缓冲气囊进行了分类;对当前国内外主要的着陆气囊进行了总结,并对其相应的着陆缓冲技术进行了分析;对着陆气囊缓冲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着陆气囊缓冲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装备环境工程标准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国外装备环境工程标准化的发展现状。从标准化体系、标准制定和修订、新技术新方法标准化3个方面,对国内外装备环境工程标准化水平进行了比较。针对我国装备环境工程标准体系不够完整,现有标准修订不及时,新技术新方法的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我国装备环境工程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