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生态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和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建设本质和能力核心就是生产要素筹集配置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因而生态建设受人力资源素质状态影响极大.揭示了生态建设人力资源规律和时空动态,对人力资源在生态建设角色、地位、作用、特点、人力资源的属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难点、重点、策略和措施等予以剖析.可为各级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生态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高素质生态建设活动组织者、指挥者、经营者和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生态建设规律、过程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而不是一、二个因素。从一、二个因素去分析生态建设和规律 ,在某些侧面和角度 ,比较透彻深刻 ;但在其它角度和侧面 ,显得乏力 ;单个角度、少数因素的分析因片面性、局限性强 ,未能系统地提示不同因素对生态建设作用的作用机制 ,因而无法有效地指导生态建设。多因素综合分析能将单因素分析的优点综合起来 ,并能弥补单因素分析的诸多缺陷 ,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解释说明生态建设发展的原因、动力、机制和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环境问题诱导孕育机制、形成机制、动力机制、强化机制、发展机制、防护机制、扩散机制等,以揭示环境问题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规律、特征、过程、动态;对环境问题来龙去脉、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系统而深刻研究。以环境行为为主线,综合应用环境心理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政治、环境伦理学等有关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探讨环境问题诱导、形成、发生、发展、扩散、作用、衰退等各个阶段的数量动态、空间格局、演变态势等,同时也为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综合集成,提供一个范式。为环境政策调控奠定微观基础,为环境政策综合调控提供微观分析技术和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规划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目的: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建设方法,并对增城市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建设实践进行思考,为科学引导增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相结合。研究结果:增城市生态建设得益于准确科学的规划控制引导,基于时代发展的制度设计和规划保障是增城市取得生态建设重大成果的根本原因。研究结论: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础,是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以岷江上游干温河谷乡村旅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模型原理,运用构建的乡村旅游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体系,在确定系统不安全指数和评价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评价乡村旅游生态系统的不安全度。研究表明,在羌族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生态系统质量、生物物种质量、森林覆盖率等指标成为岷江上游干温河谷系统安全的重要限制因素,而生态建设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成为生态安全响应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研究不仅为岷江干温河谷生态环境的人文治理途径提供借鉴,也将为震后羌族区域经济恢复与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是推进海洋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浙江省岱山县作为典型的海岛县,文章客观分析其海洋生态建设中的现状及优势、制约因素,探索创建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的重点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生态建设发展模式,为今后浙江省乃至全国各海岛县创建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提供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法的泰安市生态系统脆弱性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于AHP法的模糊评价模型,并通过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检验、肯达尔一致性检验,全面评价了泰安市2001-2005年生态脆弱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二级指标中气候因素脆弱度、自然环境因素脆弱度、经济因素脆弱度逐年降低,社会因素脆弱度在较不脆弱的基础上波动,泰安市总生态脆弱度呈现逐年改良趋势;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泰安市总脆弱度的主导因素,可根据其变化情况为预测泰安市生态脆弱度变化及指导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国内外城镇生态建设和评价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现状和环境治理4个方面对城镇生态建设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了上海青浦区生态建设和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对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述,试图对青浦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生活的巨大变革。在长时间粗放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球各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书是针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开展的研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为例,采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对园区建设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预测和评价,并提出园区生态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为该园区的生态建设、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此类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工程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青藏铁路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的特点,探讨了青藏铁路建设对沿线冻融侵蚀、植被、冻土上限、沙漠化以及野生动物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铁路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环境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攀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建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攀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1)水土流失治理;(2)工矿生态环境整治;(3)植被恢复与重建;(4)农业生态环境整治;(5)生态多样性保护;(6)生态聚落的建设;(7)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及防治;(8)生态环境建设信息系统及其网络化,并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对策。指出生态环境建设要得以实施,必须加强人才库,知识库的培养与储备,融资途径的扩展和服务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生态营区是军队营区建设的高级阶段,营区生态规划是生态营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介绍了营区生态规划的相关概念,并结合某营区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该营区生态规划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二龙山水库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宾县二龙山水库流域作为风景旅游区,其生态环境建设无疑对该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介绍该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概况,提出了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产业布局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深入分析了生态工业园现状条件、物流、能流、信息流,并对该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了功能分区,设计了总体框架和空间布局,确定了园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先导、以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模式,并细化了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确立了该生态工业园的产业选择和近期可发展的项目,提出了产业规划与生态环境的规划相结合的环境对策,以期对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是结合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区域综合.生态城市因其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建设生态城市存在着种种困难.近郊生态农业具有促进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近郊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作用,城市生态建设与近郊生态农业发展都以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为目标.在近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进程.建设生态城市,也能够为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倡导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共同建设,二者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是上个世纪后半期出现的旨在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经济范畴,它们产生的背景相同、内容有交叉、观点主张相似,极易产生混淆,却又在研究重点、人文关怀、系统衔接点和研究任务上有着各自的侧重和理论渊源。它们要求与之配套的发达的市场制度,能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到价格形成机制中,在不损害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和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不同的经济学研究视角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效率方法是研究循环经济的比较合适的定量方法。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生态效率分析模型,以徐州市为案例,对徐州市2000年-2007年的生态效率及演变趋势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徐州市2000年-2007年间,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都有提高,生态效率也增长了1.12倍。徐州市循环经济处于比较有活力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性增强,提高生态效率成为促进徐州市循环经济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湖北大别山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北大别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剖析了原因,从宣传教育、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生态建设、政府扶持、公众参与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住区人居生态环境的要求和前人研究为基础,立足于以人为本和便于实际评估工作的开展,综合考虑人居生态环境健康、舒适的特点,在类比众多评价方法和参考国内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某一大型房地产项目的生态宜居性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完善、充实中国房地产项目的生态宜居性评价体系和方法,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