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SARS爆发使人们意识到消毒的重要性,尤其是指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消毒。我国于2002年12月24日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首次将微生物指标列为基本控制指标,要求城市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本文通过对消毒工艺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比较分析和加氯量计算、加氯设备选择的初步分析,以对城市污水处理消毒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3):130-134
该文选用普通小球藻对生活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进出水的生物毒性进行检测,并且对污水的生物毒性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水经粗、细格栅后的生物毒性最大,TII50为33.11%,经曝气沉砂池后生物毒性TII50降低为30.67%,初沉池中生物毒性有所上升,TII50为32.89%,经过A2O工艺处理后的污水的生物毒性大幅度下降至3.27%。二沉池出水的生物毒性相对好氧池出水稍有降低,TII50为3.00%,但是二沉池出水加氯消毒后的生物毒性有所升高,TII50达到3.67%,加氯消毒后会产生消毒副产物,消毒副产物引起了生物毒性的增加,THMs的EC50值为318μg/L时,加氯量为19.6 mg/L。结合常规水质分析,发现污水的生物毒性与COD值表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说明随着污水中总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生物毒性有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umu遗传毒性测试方法考察了二氧化氯和氯消毒对几种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出水遗传毒性的影响,发现当二氧化氯消毒剂从0 mg/L增加到30 mg/L时,几种污水的遗传毒性均先迅速降低后趋于稳定,而当氯消毒剂从0 mg/L增加到30 mg/L时,几种污水的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不同.进一步研究氨氮对污水消毒过程中遗传毒性变化的影响,发现氨氮对污水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污水氯消毒过程中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氨氮含量较小(<10~20 mg/L)时,污水氯消毒后的遗传毒性小于消毒前;当氨氮含量较大时(>10~20 mg/L),污水氯消毒后的遗传毒性大于消毒前.  相似文献   

4.
自1974年以来,国外一些刊物经常提到自来水加氯消毒后可生成一些含卤有机物,它具有致癌的可能。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用氯消毒饮水已具有七十余年的历史,由于它经济而有效,故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至今氯作为消毒剂的使用量仍在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5.
含氯消毒剂在我国污水处理过程中普遍使用,其在灭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会增加出水余氯浓度,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含氯消毒剂的使用量大幅增加,余氯问题更加凸显. 为对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余氯限值的制定和修订提出可参考的建议,比较了国内外现有各类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余氯限值,并总结分析余氯监测及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结果表明:①我国多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包含出水中余氯限值规定,如《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采用氯化消毒的医院污水直接排放总余氯浓度应低于0.5 mg/L,北京、上海等地的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直接排放的污水总余氯浓度应低于0.5 mg/L,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消毒尾水中的余氯至今仍缺乏标准管控. ②我国余氯测定标准中规定的余氯监测方法为N,N-二乙基-1,4-苯二胺(DPD)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近年来余氯的仪器分析法和传感器法也得到迅速发展. ③余氯控制方法包括以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为脱氯剂的化学脱氯法、活性炭脱氯法和还原性金属材料脱氯法等. 因此,建议我国在未来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中考虑纳入余氯限值规定,并关注余氯监测及控制方法的发展与规范制定.   相似文献   

6.
以往,用氯气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必须经过加氯机配制氯溶液后由水射器加入水体消毒,这种加氯方式的缺点是:(1)需要加氯设备及配件,而设备配件易损,不便管理;(2)需要自来水混合,加氯气受水压限制,水压波动时,加氯不正常或产生跑冒气现象;(3)未充分发挥氯气灭菌的功能,使建设处理设施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不能降低。为克服这些缺点,我们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检测、论证,证实了通过控制设备直接将气态氯投入医院污水中进行瞬间消毒的方法是成功,污水与气态氯直接快速反应,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且自动投氯控制装置性能可靠、安全、成本低、维修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对BOD5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污水杀菌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次氯酸钠的投加,会消耗水中的微生物,并且产生消毒副产物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对BOD5的测定产生干扰。反应时间30min时,3.0mg/L的加氯量可以使粪大肠菌群小于800个/L,达国标要求。增加反应时间可以减少氯的使用。当次氯酸钠投加量大于5mg/L时,此时余氯含量大于1.05mg/L,BOD5受到显著抑制,应在除氯后用非稀释接种法测定。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增加停留时间等方式改善工艺,减少次氯酸钠投加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umu遗传毒性测试方法考察了消毒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消毒剂氯氮比对某饮用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加氯或氯胺消毒前后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后水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20~70 ng/L),加氯或氯胺消毒后遗传毒性增加.反应时间为24 h,在相同投加量下氯消毒遗传毒性(40~95 ng/L)高于氯胺消毒遗传毒性(20~40 ng/L);当氯初始投加量从0 mg/L增加到10 mg/L时,炭后水的遗传毒性先迅速增加,在0.5~1 mg左右达到极大值,然后再降低,在3~5 mg左右达到极小值后缓慢上升,但是氯胺消毒后水样遗传毒性变化规律不如氯消毒的明显.当投加量为3 mg/L时,随着反应时间从0 h延长至72 h,无论是氯消毒还是氯胺消毒,炭后水遗传毒性均是先迅速增加,在2 h时达到极大值后再下降,在18 h左右达到极小值然后缓慢上升,而且任意反应时间内,氯胺消毒的遗传毒性(20~62 ng/L)均小于氯消毒(83~120 ng/L).本试验还研究了消毒剂氯氮比对炭后水氯消毒后遗传毒性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从遗传毒性的角度看,对于饮用水消毒氯胺比氯更安全,而且2种消毒方式的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均不同于总HAAs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邹启贤 《环境工程》2011,29(3):48-52
选择氯和紫外消毒技术对深圳滨河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中试研究,比较了氯、紫外消毒技术的消毒效果、持续杀毒能力、消毒安全性、消毒成本和受水质量参数影响程度五方面内容并得到相应的数据以进行横向对比。据试验结果和该污水处理厂工程实际情况,推荐采用紫外污水消毒工艺。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温泉结核病医院和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采用生物转盘加氯消毒两级处理方法进行污水消毒和净化取得了良好效果。其流程为: 经过沉淀、生化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污水处理效果见下表: 各构筑物设备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家里打开水龙头,洁白的自来水源源而来,既方便又卫生,因为自来水都是经过消毒处理的,水的消毒方法虽有很多,但目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加氯消毒,氯及其化合物(氯气,漂白粉,漂粉精等)作水消毒剂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在控制人类霍乱,伤寒,痢疾等水致肠道传染病流行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人口增长和生产发展氯作为消毒剂  相似文献   

12.
污水氯、二氧化氯消毒处理中水质及毒性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从水质和毒性2方面比较了氯、二氧化氯消毒对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质特性方面,氯消毒对污水色度影响不大,而二氧化氯消毒明显降低了污水的色度;氯、二氧化氯消毒前后污水的DOC基本没有变化;氯消毒后污水的UV230明显增加,二氧化氯消毒后污水的UV230略有降低,当二者投加量均为30mg/L时,氯消毒使污水的UV230增加约0.7cm-1,二氧化氯消毒使污水的UV230降低约0.05cm-1.在毒性生成方面,氯、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急性毒性均随消毒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氯消毒产生的急性毒性明显高于二氧化氯消毒;氯消毒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污水的遗传毒性,而二氧化氯消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水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浅池自动同步虹吸投氯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医院污水一级处理加消毒流程中的应用。据此原理,定量池与接触消毒池水位落差高于0.25m,无论定量池水位上升快慢,污水与消毒剂便可自动同步双虹吸。  相似文献   

14.
含氯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危害与地表水污染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含氯消毒剂被大量使用,含氯消毒剂会与水中本底存在的有机物反应生成含氯消毒副产物(CDBPs),CDBPs包括卤甲烷、卤乙酸、无机卤氧酸盐、卤代乙腈、卤化氰、卤化硝基甲烷、卤代乙醛和其他CDBPs.梳理了各类CDBPs的危害,结果表明:大部分CDBPs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三致”毒性,在自然水体中威胁水生生物安全和人群健康;虽然现阶段大量研究集中于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但也有少量研究证实地表水中已有消毒副产物的检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含氯消毒剂使用量较大,建议对余氯呈阳性的地表水继续开展主要CDBPs的筛查,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推动含氯消毒剂的合理使用;同时,应加强监管,在地表水质量标准修订时完善消毒副产物指标,在相关行业废水控制标准中增加消毒副产物指标,避免对地表水生态系统造成次生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再生水氯消毒过程中的氯消耗特性及水质特性的变化,发现加氯后5 min,氯消耗速率最大,同时254 nm的紫外吸光度和三维荧光强度的变化最为显著.发现再生水消毒后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浓度显著增加,说明消毒后水质生物稳定性变差.AOC变化趋势呈现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对于不同处理工艺再生水,二级出水的AOC水平普遍高于深度处理出水,但深度出水消毒5 min后AOC的增长率却高于二级出水消毒后的增长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再生水水样消毒后的AOC变化量与三维荧光积分值变化量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氯在医院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二氧化氯消毒剂物化特性的了解及其发生装置在医院污水治理中的现场应用,指出二氧氯是目前杀菌消毒领域中最理想的更新换代新产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蒋家乾 《上海环境科学》1996,15(9):11-15,33
饮用水的总三卤甲烷是潜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文文研究了用优化加氯工艺和改变消毒剂和类等处理方法来降低处理水中总三卤甲烷。结果显示,优化预氯化工艺可有效地使处理水中总三卤甲烷浓度达标。用臭氧,二氧化氯,氯胺和高锰酸外替代液氯作消毒剂,可显著地降低总三卤甲烷的形成,但实际应用时,还须严格控制由此产生的其他副产物。  相似文献   

18.
高雄市污水海洋排放消毒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使用次氯酸钠试剂进行消毒以及另建消毒池费用太高的情况,高雄污水排海工程利用电解海水得到次氯酸钠用于排海污水的消毒处理,同时将放流管作为消毒剂与污水接触的反应器,降低了运行成本。本文对该消毒方案进行了试验室模拟,研究了反应过程中余氯的变化规律、有效氯投加量、停留时间以及流速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对灭菌效率影响不大,控制加氯量为2.0mg/L,保证30~60min的接触时间,即可保证污水进入海水前达到满意的灭菌率。  相似文献   

19.
人类及生物体内在自然代谢及药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甾醇类激素如果在污水处理厂中未能完全去除或是未加处理直接排放,则会污染受纳水体,并对其中的鱼类等生物造成影响,其中人体内产生的雄激素睾酮的浓度比雌激素雌二醇要高1~3个数量级.本文比较了当前各地污水处理厂中的雄激素分布,阐述了污水处理工艺对雄激素的去除效果;其中,格栅、初沉池等初级处理工艺基本不去除雄激素;厌氧-缺氧-好氧等二级处理工艺通过生物降解等作用可以有效去除80%~100%的雄激素;氯消毒、臭氧等三级处理工艺对雄激素的去除效率相差较大,在-66.7%~70%范围内波动;同时也对去除雄激素的新型材料研究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两点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静  陈超  张晓健  王洋 《环境科学》2008,29(12):3368-3371
基于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的原理,采用两点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两点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即在过滤和清水池前的两点分别加氯,并在清水池加氯后立即加氨转化为氯胺消毒的工艺,该工艺在常规处理工艺的给水厂进行了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加氯点的适当提前,不仅有利于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而且有效抑制了滤池中的生物膜滋生.两点顺序氯化消毒工艺中生成的卤代消毒副产物比相同条件下一次性加入等量的氯消毒剂的消毒方法产生的三卤甲烷(THMs)平均减少了51.6%,卤乙酸(HAAs)平均减少了46.7%.细菌学指标HPC的结果也显示出了该工艺在保障水质的微生物安全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