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的基础性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经济社会的长期高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导致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环境风险问题凸显、大气环境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新老水环境问题交织、土壤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态系统保护压力不断加大。本文提出以"全过程"治理为主线,以"体系化"治理为核心,实施"环境与生态统筹、防范与治理兼顾、常态与非常态并重"的生态环境安全治理思路,并基于此提出构建生态环境安全治理体系的对策,重点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探索绿色发展新路为实践主体,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指向,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安全法制、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安全治理的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水平,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建设,对涡线区域景规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分割作用。本文列举了国内外的事例,阐述了高速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生态恢复,生态整治的必要性,并谈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伊金霍洛旗生态环境建设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伊金霍洛旗实际出发。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设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现状,从政治、人文、技术和经济四个角度对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对网络信息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希望可以促进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郭方  余文涛 《环境科学》1989,10(4):3-5,6
当今,世界上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矛盾,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我国过去的十多年中,三废(单项)治理与城市综合整治,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局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  相似文献   

6.
拜泉县生态环境建设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泉县在农业生态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狠抓生态环境建设,三十多年如一日,治理穷山恶水,重整拜泉山河。通过对拜泉县生态环境历史和现状的介绍,生态建设的效果分析,得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通过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内容分析,提出了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依据和具体内容,建立起符合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是农业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生态以及保护国家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概念,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水土保持为重心的生态环境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介绍了耿马县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分析了存在的森林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生态规律被打乱等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2/3。农村的发展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确保农业经济的有效可持续发展。根据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要求,对自然资源进行规划管理。逐步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各种污染问题,提升农村生态环保水平。本文将针对农业生产发展的生态环境标准进行分析,逐步实现新农村、新建设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利用RS和GIS有关理论和技术,选择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AHP和Delphi法确定其权重系数,构造了区域数字环境模型,对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五个级别,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内蒙古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特征,以全面反映我国北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主要研究目的,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结合内蒙古生态环境遥感调查研究成果,建立了横跨我国“三北”地区的区域性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值得探讨的方法理论。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水质与静态水量、动态水资源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区域水环境质量综合权重评价新方法,即用动态水量权重、社会经济权重和生态环境权重之和作为综合权重,根据各个监测断面水质和该断面所代表的用综合权重加权后的静态量,以某类别水质的各监测断面代表的加权后的静态量之和占评价区域各类断面代表的加权后的静态水量总量分比来表...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要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前,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后期;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水环境质量改善,但水生态状况堪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进入攻坚期.通过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形势的研判,阐述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需求和目标,并提出了四项战略.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需求从单一要素、单一指标、部分区域转向水生态环境的系统保护和综合修复.②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由水环境质量改善转向水生态环境安全提升,未来将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健康改善.③空间管控战略需要整合多项区域规划,研究构建流域与区域协同、水陆统筹、山海一体的统一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空间单元划分体系.④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在影响水生态环境安全的相关产业领域加强防控.⑤科技创新战略要突出科技平台的作用,推进数据、人才、技术、成果的汇集和创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由投资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⑥现代治理能力提升战略要求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率先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研究显示,把握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需求和目标,推行空间管控、产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现代治理能力提升战略,能更加有效地支撑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动态评估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是我国南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作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剖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生态环境空间分异性的影响,分析鄱阳湖流域199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不同驱动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生态质量等级为差和较差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北部的低海拔平原与台地,质量等级为优和良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南部的丘陵山地区域;(2)近30年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呈改善趋势,改善地区主要位于低海拔平原区域;(3)人口密度是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中驱动力最大的影响因子,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夜间灯光指数因子q值多年来呈升高趋势,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受城市化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深圳市地区特点。首先,划分光环境功能区,针对每个光环境功能区,再分成子区域,并提出区域光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模式;然后,根据光环境的区域划分,结合具体区域功能,对不同光污染源进行划分和规范。提出光污染防护标准制定模式。通过区域光环境质量标准和光污染防护标准的制定,建立相应光环境监管模式,以达到防治光污染,保护和改善光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以及生态平衡,保证光的有效利用,构建一个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遥感与GIS的支持下,以1995、2000、2005和2010年的TM影像及2015年的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土地利用转型的角度,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类型的生态贡献率对亚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亚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较为显著,其中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增加,而生产用地面积减少,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用地向城镇、农村生活用地及林地生态用地的转化。计算得到亚喀斯特区域5期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540 2、0.539 7、0.552 3、0.558 1和0.561 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维持稳定,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致使亚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用地向林地、草地和水域生态用地的转化;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是农业生产用地向城镇、农村生活用地等的转化,但生态环境改善的趋势要大于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确定影响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制定的因素变量,设计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环境分析的框架,从生态环境概况、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方面进行论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发展进行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述,确定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通过论述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地位,实现区域内人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的论述,并以三峡库区为例,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三峡库区人力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完成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跟踪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师学义  高奇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8):2641-2647
为了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时间累积效应与分异规律,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综合运用熵权法与物元模型,在构建以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为子系统的区域自然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跟踪动态评价.结果表明,自第3轮土地利用规划执行以来,总体上晋城市自然环境质量呈现正向发展的趋势,但人均水资源量、水土流失比重、单位面积化肥使用负荷、单位面积固体废弃物负荷等环境指示性指标有变差的趋势或没有因规划的实施而得到有效提升,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进行评估、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信息的吕梁山贫困区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四个时段的遥感影像光谱信息计算了吕梁山连片贫困区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及植被覆盖度(FVC),分析了其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93~2018年间研究区FVC整体呈下降趋势,FVC由1993年0.65下降到2018年0.55;而RSEI整体上亦呈下降趋势,由1993年的0.47下降到2018年的0.40.(2)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其中北部、南部退化最为严重,除黄河沿岸外,其他河道沿线区域的FVC及生态环境退化明显.(3)研究区RSEI值整体偏低且区域差异性显著,其中部地区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北部忻州及南部临汾地区近年来生态环境退化尤为显著.(4)FVC变化趋势与RSE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FVC的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道路、建筑用地、农田的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区域扶贫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避免进一步损害该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