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三叶牧草作为一个优良牧草品种,在川东高海拔山区表现尤为突出。本文就红三叶、红三叶─鸭茅和红三叶─黑麦草三个人工群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生物量观测,比较了三个群落的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特点,分析了各群落生物量在不同部位的分配情况,垂直空间上的配置,以及各器官在垂直空间上的配置和各个群落的茎、叶、花、立枯在垂直空间上所构成的分布带谱,通过以上分析发现,红三叶─黑麦草群落的总生物量最高,为46.47kg/ha,其中地上部分为24.57kg/ha,而红三叶─鸭茅群落的地下部分最为发达,地下生物量达24.74kg/ha。根据群落生产结构,发现以红三叶为主的人工群落,其生产结构为不规则塔型分布,在离地面20─40cm处,生物量有一个高峰,并且红三叶─黑麦草群落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在垂直空间上分布较为均匀,其生产结构较为合理。通过各器官垂直空间分布分析,发现茎主要分布在40cm以下,叶量最大是在40cm左右,生殖器官最大量在50cm附近,并且根据群落的茎:叶:花(穗):立枯垂直分布带谱可以发现,各个器官在不同层次中所处的地位,而且根据此带谱可以掌握草地的刈割时间和刈割高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重金属镉(Cd)污染耕地,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并配套低生态风险辅助技术边生产边修复,对保持耕地种植属性和区域经济水平意义重大.为研究酒石酸和农艺刈割辅助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植物修复Cd重度污染的效果,在湖南东部地区某Cd污染农田开展象草的田间种植试验,分析酒石酸施用(单次施用0、1.25和2.5 mmol/kg)和农艺刈割(0、1和2次)单一或联合处理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象草Cd含量、象草生物量、象草Cd提取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实验田背景值相比,象草种植、酒石酸和刈割处理能够使土壤pH降低0.07~0.47个单位、土壤总Cd含量降低0.62%~39.72%,同时土壤有效态Cd含量增加1.25%~27.25%.(2)酒石酸施用有利于象草总生物量的增加,刈割则相反,但二者都增加了象草茎Cd含量,尤其是刈割处理,均是最后一茬收获的象草茎Cd含量较前茬更大,最高达8.94 mg/kg.(3)酒石酸施用量为1.25 mmol/kg且未刈割时,象草地上部位生物量最大,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达99.67 t/hm2(单株达3.80 k...  相似文献   

3.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中部地区是自治区工农业经济最集中发达的地区,畜牧业生产在本区农业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本文阐述了本区草地的资源状况,生产力特点及草地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本区草地面积525.4万ha,草地类型较复杂,垂直分布明显,牧草组成较丰富,营养价值较高。但草地生产力水平较低,平均产草量为1275-1350kg/ha。从草地资源的水平分布格局看,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雅鲁藏布江以北占63%以上。从时间分布看,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其冬季的草地现存量仅为秋季的10-30%,但本区饲草饲料构成、分布格局与畜牧业生产是相协调的,构成了一个相对匹配的草地畜牧业整体。  相似文献   

4.
铬胁迫下再力花的生长、铬积累及亚细胞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型模拟湿地系统开展盆栽实验,研究Cr(Ⅵ)胁迫对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的生长、各器官中Cr含量、积累量及其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r胁迫下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根>茎>叶,且在铬处理浓度为40 mg/L时各种生长指标(包括株高、根长、生物量)均达到最大。随着Cr胁迫浓度的增加,再力花根、茎、叶中Cr含量显著增加。在相同Cr浓度处理时,Cr含量和积累量总趋势为:根>茎>叶。再力花根、叶中Cr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壁、胞液中,少量分布在细胞器中,分布趋势为细胞壁>胞液>细胞器。然而,茎中Cr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器中(51.97%~61.19%),在细胞壁和胞液中较少。再力花对铬的耐性指数和滞留率随着Cr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且Cr转运系数较低,根部对Cr的固持能力较强,而且地上部分(叶、茎)对铬的富集系数较高(最大值为3.05)。综上,再力花具有较强的铬积累力与耐受力,在修复水体重金属铬污染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砷(As)对稻田土壤的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索了含砷炼汞废水对稻田土壤所造成的砷污染。在对照田和污染田 点,使用土钻以20cm厚度为一层,对土壤作剖面垂直3层采样,在对照田采样58个,污染田60个,计采得118个柱状样品,对如上样品均作总砷与可给态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处在砷异常带对照田土壤总砷背景值为16.87mg/kg,可给态砷的垂直含量均值有递和分布规律,但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田相应层,说明由于砷污染而改变了土壤的垂直剖面格局。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植被自然恢复的碳汇效应和植被群落特征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研究了子午岭地区150 a恢复年限内8个演替阶段{坡耕地、撂荒10 a草地、20 a草地、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 Skeel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 Mary)+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混交林和辽东栎}下植被-土壤系统的固碳特征,探讨了群落特征变化对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植被群落盖度从坡耕地阶段的85%波动增加到乔木阶段的100%.物种数量、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总体呈现出先快速增加后缓慢降低直至趋向稳定的变化特征,演替中期(白桦)达到峰值.植被各组分(地上生物、地下根系、枯落物)的生物量和碳密度在演替过程中呈指数函数关系增加,即白桦以前增加缓慢,白桦和油松阶段显著增加(P<...  相似文献   

7.
选取闽江河口鳝鱼滩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及二者空间扩展过程中形成的交错带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空间扩展影响下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氮分布、转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间扩展影响下交错带湿地土壤氮含量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全氮(TN)、铵态氮(NH4+-N)含量相比芦苇湿地分别降低了15.52%和6.08%,但相比短叶茳芏湿地分别增加了20.61%和4.33%;其硝态氮(NO3--N)含量相比芦苇湿地及短叶茳芏湿地分别降低了5.79%和13.84%.空间扩展主要通过改变植物生态特征、土壤EC及其颗粒组成而对湿地土壤氮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空间扩展影响下湿地植物不同器官的TN含量亦发生了明显变化.相对于空间扩展前的纯群落,空间扩展后交错带芦苇和交错带短叶茳芏各器官的TN含量均明显增加;同时,在空间扩展后的交错带群落中,短叶茳芏各器官的TN含量均高于芦苇,前者主要与交错带植被对悬浮颗粒物拦截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更多养分输入有关,后者主要与交错带短叶茳芏和芦苇对氮养分吸收与转运能力的差异有关.研究发现,相较于 短叶茳芏,空间扩展过程中的芦苇无论在氮养分吸收利用还是在向地上转运氮养分方面均处于明显优势,而这可能是导致短叶茳芏生态空间逐步被芦苇占据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膜及其微生物种群特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稳态运行时反应器内生物膜的形态特征、生物量和微生物的活性变化特征,分析了生物膜及微生物种群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膜形态、颜色和厚度具有沿水流方向渐变的特点,而生物膜密度则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匀,靠近载体表面部分空隙较大;生物量沿水流方向出现逐步递减的趋势,生物膜活性变化呈现明显的倒“V”型特点;微生物种群组成多样,食物链长且相互交叉,系统营养结构复杂,高端营养级微生物种群所占比例较高,底物利用范围大,沿水流方向可形成不同代谢类型微生物的优势群落.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根系生长与土壤水分利用方式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95~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联合站布置了冬小麦水分试验,在土壤连续干旱条件下考察了冬小麦返青至成熟阶段根系生长和土壤水分利用方式。给出并验证了可用于分析二者相互关系的定量模型。根据以下两点分析了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特征:①将土壤含水量开始降低时间视为吸水峰到达某一深度时间;②吸水峰下达到某一土层后,土壤含水量即随生育进程以指数形式逐渐降低。愈接近地表的土层,根系分布量愈大,根系日增长率在抽穗期最大,至扬花期根量及根深达最大值,根系吸水范围和深度基本取决于营养阶段根系生长发育状况。返青时,根系已下扎到1m,根系生长峰与吸水峰基本同步下移,根系下扎到某一土层后继续生长发育,直至土壤有效含水量只剩40%~20%时为止。根系下扎虽深达180cm,而且下层根系吸水功能较强,有效水量较大,但终因根系分布量太少,致使作物利用水分的土层深度只达120cm,吸收的水量大多来自0~60cm土层。在土壤连续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不足亦是制约根系吸水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作物利用土壤水分初期,根系吸水速率最大,随着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根系吸水速率随之降低。土壤中有效含水量比例在08以上,根系吸水速率大致以线性关系大  相似文献   

10.
李明  王焱  胡俊  张国森  朱卓毅  吴莹  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3):449-455, 467
根据2010年4月(春季)、2011年8月(夏季)在海南八门湾及其毗邻水域的采样调查,采用CHEMTAX化学分类法对该区域的表层水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及类群进行了研究。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生物量由湾内向外海增大,最高值出现在文昌河入八门湾处,金藻、硅藻为主要优势类群。生物量与溶解无机氮(DIN)、SiO32-、PO43-正相关,与盐度负相关,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比值(N:P,Si:N)相关性不明显,硅藻与P显著正相关。夏季,生物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小,最高值出现在文教河,蓝藻、金藻、硅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特征与营养盐含量和比值之间存在相关性。生物量与SiO32-正相关,与盐度负相关,绿藻与N:P比呈正相关关系,绿藻还同时与N正相关,硅藻与Si:N比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拟除虫菊酯对人红细胞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种拟菊酯即北京菊酯、杀灭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氯菊酯对人红细胞膜上DPH光谱及荧光各向异性(r)的影响,观察了胰蛋白荧光及人红细胞溶血的变化.氯菊酯以干扰膜脂排列影响r值,浓度达到50μmol/L时,r值开始明显降低;其他4种含氰基拟菊酯则以干扰膜脂排列和DPH荧光碰撞猝灭作用共同影响r值.研究结果还表明,拟菊酯同时作用于膜脂区和膜蛋白的疏水部分,降低膜脂的有序排列,这些变化与拟菊酯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一致.  相似文献   

12.
阶地古红土在华南分布很广,是一项重要资源。本文以钱塘江中下游为例,查明:阶地古红土分布决定于局部新构造运动升沉量与构造断块活动;愈到下游,古红土土层愈厚;在每一地段,阶地愈高,红壤化作用愈深,表现在铁的活化度(Feo/Fed)减低,粘粒的 SiO2/Al2O3变小,酸性与粘性增强等。按新构造运动抬升时间与幅度,古红土还可划分为Q2与Q3两类,其上土壤的理化性质、作物的适种性及开发条件都不相同。二者的面积比(Q2/Q3)则与各区域新构造运动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南方红壤地区水稻土的肥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系统分析土壤肥力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生成了反映水稻土肥力状况的综合肥力指数(IFI),以此对江西省临川县43个水稻土种(属)的肥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划分了水稻土的肥力等级,并考察了不同肥力级别水稻土各肥力指标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与红粘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红粘土的分布特征、土体构造特征及土性特征入手,系统研究红粘土的成因,包括研究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与红粘土的相互作用、红粘土的物质来源、土中矿物的种类和形成条件;着重分析碳酸盐岩地表岩溶的作用、特点对红粘土形成的重要影响;认为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作用和红土化作用是红粘土特殊成因中的两种最重要的地质作用,而前者不仅是控制红粘土性质的主要因素,还影响成土后期的土质演化过程。红粘土特殊性的本质源于特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用赤泥制备复合混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用赤泥为原料制备水处理用复合混凝剂的条件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包括酸浸时酸的浓度、浸出时的液固比、浸出温度及时间 ;活化时的碳酸镁用量、活化pH值、活化温度和时间 ,确定了用赤泥制备复合混凝剂的的最佳工艺条件 ,制取了有较好脱色效果的复合混凝剂  相似文献   

16.
含水量对红粘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粘土是一种区域性特殊土,含水量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与一般粘性土的规律不尽相同。通过室内直剪试验研究发现,含水量与红粘土粘聚力存在阶梯状相关关系,并且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将其拟舍为多项式函数表达式。另外,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红粘土的内摩擦角变化不显著,呈微幅度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17.
关东明  钟克师  彭先佳 《环境工程》2013,31(1):122-125,132
通过土壤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赤泥和污泥对土壤中Zn化学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单独使用赤泥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态Zn含量,促进可交换态(EXC)、碳酸盐结合态(CA)、有机结合态(OM)转化为残渣态(RES),而污泥对Zn的固稳效果是暂时的。赤泥和污泥的一起使用较单独使用赤泥或污泥固稳Zn的效果好,既能促进有效态重金属Zn转化为不可利用态Zn,又能增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红黄壤地区作物生产的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黄璜 《自然资源学报》1996,11(4):340-346
以30a的气象资料和8种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原理分析中国红黄壤地区作物生长的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春播作物全生育期温、光、降水适应性隶属度分别呈低、高、低,低、一般、高,高、一般、低的形式;夏播作物分别呈低、高、低,高、一般、低,低、低、低的形式;秋播作物分别呈一般、高、低、高,高、低、低,低、较高、一般的形式。提出了优化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区域地球化学表明 ,第三系泉水及直接被第三系覆盖的灰岩泉水的SIC在雨季小于 0 ,在旱季大于 0。在祭白龙洞 ,地表被第三系覆盖洞段滴水的暂时硬度比地表无此覆盖层的滴水小 1 .6~ 3mmol/L ,pH值也较低。第三系盖层中空气CO2 浓度为 1 0 0 0 0~ 1 4 0 0 0mg/m3,随深度下降。第三系的裂隙最大渗透张量为 0 .0 2~ 0 .0 5m/d,高于石灰岩。野外溶蚀试验结果 ,第三系盖层中石灰岩的溶蚀速率为 1 .5mg/ 1 0 0d,且垂直溶蚀速率与水平溶蚀速率相当。上述特征表明 ,较高的裂隙渗透张量及随裂隙下渗的富侵蚀性的水是石芽、石林发育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发育好的石林常常伴随残留的小面积第三系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