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是实现目标总量向容量总量管理过渡的关键,综述中国环境容量核算和管理应用的概况,得出中国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没能有效地服务于环境管理的原因包括核算技术方法不支持长期总量控制、污染源数据及气象数据的可获得性影响核算的准确性、复合污染突出情况下容量核算难度加大;提出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要积累污染源和气象资料,加强细粒子和氮氧化物污染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一定的气象条件、一定的自然边界条件及一定的排放源结构条件下,在满足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前提下,所允许的区域大气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本文利用A值法,根据海南省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及功能区环境质量目标,各工业区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背景值等计算参数,通过对大气环境质量、环境容量及排污总量相关性分析,得出海南省的剩余环境容量,说明海南省在满足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尺度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综合估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大尺度区域的特点,提出了将箱模型法、模拟法与线性规划法相结合的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大尺度区域划分为一系列小区域,将真实污染源简化为源单元,基于线性规划法寻求区域最大容量及其优化配置方案.采用箱模型以保证源单元尺度的环境质量要求,采用模拟法以考虑二次污染对前体物环境容量的制约,将箱模型容量与模拟法容量作为规划法的约束条件.新方法使3种传统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其显著特征表现为:兼顾了污染源的局地性和区域性的影响;兼顾了污染物的一次影响和二次影响;大气环境容量的规划布局具有区域优化特征.应用新方法对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进行了大气环境容量的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是容量总量控制的基础,本文针对现有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了阶梯法,对污染源允许排放量能够进行较为合理地分配,实现了大气环境容量测算中"从浓度到容量"的确定,技术方法可行.它不仅有利于对现有污染源的控制和消减,而且有利于合理布局污染源的空间结构,从而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合理地制定牡丹江市总量控制目标和控制战略,使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促进牡丹江市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制度的落实,为“十一五”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对牡丹江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大气污染源、气象条件及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分析,并对目前常用的容量测算模型进行了比较,结合牡丹江市的实际情况,认为A-P值法为目前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的适用模型,并对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为牡丹江市合理管理和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总量控制把污染源与环境目标挂钩,注重于整个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必须科学划分功能区,确定排放总量,选择治理方案必须依法管理,确保治理方案实施和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控。  相似文献   

7.
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分析了我国的大气环境问题和特征,剖析了大气污染的成因;重点介绍了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研究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技术,多尺度的空气质量模拟技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大气环境容量优化技术,基于环境容量和排放绩效的总量分配技术,多种总量监控方法,科学有效的总量控制管理机制和规则等的关键技术、技术突破、主要研究与理论创新及成果的应用与示范;紧密结合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管理和大气污染控制的需要,提出了我国大气环境管理、政策和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气环境容量与工业布局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七台河市新兴区大气环境容量,对新兴区现有的焦化工业布局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运用点一轴空间结构相关的区域工业布局理论提出切实可行调整方案,根据现有焦化企业大气污染源及气象资料,运用多源气流扩散模式借助计算机EIA.环评助手软件对七台河市新兴区大气环境容量进行预测,同时对当前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超标现象提出削减计划和治理措施,并对未来新兴区工业布局发展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从而使新兴区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工业区。  相似文献   

9.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从总体上来控制大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回顾我国大气污染物减排现状,分析和比较了现有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剖析总量控制在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实施现状和所起的作用,进而从技术强化、制度协调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实现环境容量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小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一套适合于我国中小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模型。通过环境容量规划和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以优化的方式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对镇江市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技术路线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所给出的总量控制方案既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经济有效地控制并改善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渤海海域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32  
根据沿海地区陆源污染调查材料,评价了渤海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指出了渤海近岸海域污染严重,生态受到影响,离岸深水海域水质尚好。进而分析了其污染原因,提出了保护渤海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文山县城主要饮用水源盘龙河水质2001~2005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评价,并根据水质评价结果,对影响水源水质的环境问题分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水源地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文山县城主要饮用水源盘龙河水质2001—2005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评价,并根据水质评价结果,对影响水源水质的环境问题分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水源地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污染产生过程 ,结合污染特征 ,分析了非点源污染汇污的各种影响因素 ,及污染物现存总量、变化趋势和环境净化能力、农业生产活动及管理水平、气候和水文条件 ;提出社会经济活动对污染影响显著 ;指出主导影响因子的时空变化 ,并存在地域差异。依据以上理由 ,强调了在三峡库区开展基础调查工作和建立污染数据库的必要性 ,为库区农业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总体控制措施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PPI的河段水体潜在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婷  武晓峰 《环境科学》2010,31(11):2619-2626
提出了一种预报河段水体潜在污染的方法——河段潜在污染指数法(riversection potential pollution index,R-PPI),并在北京市山区3个典型小流域进行应用.河流水体污染是我国目前最为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在治理工作开展前需要确定重点污染河段、区域和污染源,而基于河流水质监测的水质评价方法难以确定重点污染源.因此引入了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otential non-point pollution index,PNPI)法,进行了土地利用类型扩展、土地利用分类比对和土壤渗透性分级3个方面改进,得到潜在污染指数(potential pollution index,PPI),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段潜在污染指数法.通过在3个小流域的应用研究可知,该方法具有所需监测资料少、操作简单、便于确定重点污染源、综合性强等特点,可为流域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水质模型在东莞污染源负荷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水环境规划中经常碰到的污染源数据缺失问题,以水质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污染源-水质响应关系,建立了从水质监测数据推算污染源负荷的计算方法.主要步骤包括:通过水质模型建立污染源负荷和水质数据之间的响应关系;提出估算污染源负荷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方程;优化问题求解,评估污染源负荷估算效果,确定污染源负荷. 同时,以东莞市为例,对该市用水量和污染源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圣维南方程,建立了一维河流水质模型. 最后以东莞市2005年水质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比实测水质数据和模型模拟结果,对东莞市2005年的污染源负荷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东莞2005年生活和工业污染源CODCr排放量为25.2×104 t,其中,生活源占60.4%,工业污染源占39.6%. 东莞污染源负荷估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当时条件下的水质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发布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依据,在详细的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淮南市各类大气污染源进行剖析,得出大多数污染源超标的结论,并且针对各类污染源超标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宣威市农村土壤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认为通过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环境管理、消除和控制土壤污染源、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改良和治理措施,开展具有可操作性的土壤综合防治,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物来源及输送情况的网格化分析方法.首先,不依赖于排放源清单,而是以预设的网格化排放源来运行空气质量模型,得到排放源的污染影响因子.然后,结合污染物监测数据,构建排放源总合排放强度求解方程组,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基于排放源的污染影响因子和总合排放强度,计算出排放源的污染贡献占比,从而完成对大气污染物来源及输送情况的网格化分析.这一方法的提出,为缺少准确排放源清单情况下大气污染状况的分析与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此方法,对北京市、石家庄市、保定市2017年10~12月期间PM2.5的来源及输送情况进行了验证性实验.  相似文献   

2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编制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执行要求。标准提出了一个污染源必须同时遵守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三项限制指标。以众多企业的排放数据和“最佳实用治理技术”为依据制定排放浓度限值;以环境质量要求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性气象条件为依据,经计算后确定排放速率限值;以污染源周界环境空气浓度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确定无组织排放限值。经过一定范围的调查检验后,表明该标准具有基本适宜的宽严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