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紫外光对冬季近岸海水中溶解性气态汞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采集青岛近岸海水样品,在紫外UVA、UVB辐照和黑暗对照条件下对不同过滤海水分别进行汞的还原实验,计算累积释放量,模拟计算还原反应速率.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下,海水溶解性气态汞(DGM)产量呈现先显著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累积产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紫外光照射下DGM累积产量远高于黑暗对照,紫外光促进汞的还原,特别是促进了海水中Hg2+的产生.紫外光下DGM的产生速率常数在0.057~0.214h-1之间,0.2μm过滤海水高于未过滤海水,颗粒物具有抑制效应;在氩气吹脱时,UVB照射下的反应速率大于UVA,空气吹脱条件下结论相反,氧气参与了汞的光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2.
硫酸盐还原菌对舰船管路系统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浸泡在海水中的铜镍合金表面分离纯化出了硫酸盐还原菌,并深入研究了其对B10及B30合金在海水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镍合金不能抑制硫酸盐还原茵在其上附着成膜,并且硫酸盐还原菌的存在会造成B10、B30腐蚀电位明显负移,使其发生严重的脱镍腐蚀.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适用于海水中有机污染物光降解催化剂,分别选用纳米SiO_2粒子和氧化石墨烯GO为载体,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并结合热处理过程制备了基于TiO_2的复合催化剂,研究了弱光(光强小于1mW·cm~(-3))激发下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模拟海水中苯酚.结果表明,吸附相反应技术结合焙烧得到的La~(3+)掺杂TiO_2-SiO_2,表面亲水性较强和对苯酚吸附能力较弱,难以克服盐离子的干扰并有效降解模拟海水中高浓度苯酚.而吸附相反应技术结合醇溶剂热还原处理后,La~(3+)掺杂TiO_2-SiO_2催化剂表面亲水性显著减弱,但该催化剂在模拟海水中不能形成稳定的悬浮体系.吸附相反应技术得到的TiO_2-GO和La~(3+)掺杂TiO_2-GO中,TiO_2粒子粒径小于10nm且均匀负载于GO的表面.醇溶剂热还原处理可使TiO_2形成晶型结构,从而提高其催化活性,同时还能将GO表面的含氧基团还原,降低催化剂表面亲水性.从而提升催化剂对苯酚的吸附能力和对盐离子的抗干扰能力.另外,还原GO与小粒径TiO_2粒子紧密结合,使光生电子能很快转移至还原GO表面,增大光生电荷分离率,进一步提升催化剂的光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4.
环境水样及蔬菜中NO2-和NO3-的流动注射光度法同时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流动注射技术引入N-(1-萘基)乙烯二胺光度法测定NO2^-分析体系,采用单阀双带注入镀镉锌片还原柱带隔离的阀体流路,建立了同时测定微量NO2^-和NO3^-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镉-铜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对硝酸盐的测定已报导过约12种以上的方法,但基本上还是以分光光度法为主。而分光光度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常用的还原剂有二苯胺、二苯基联苯胺、番木鳖碱、硫酸肼和Zn、Cd镉汞齐、Cd—Cu、Zn—Cd等。 在我国《海洋污染调查规范》中选用了Zn—Cd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但该法操作比较繁琐,且还原率较低,很难准确地测定海水中硝酸盐含量。 我们参照K·格拉斯霍夫(Grasshoff)关于用Cd—Cu还原的方法测定了海水中的硝酸盐。在装有镀铜镉屑的还原柱内,硝酸盐被定量地还原成亚硝酸盐,反应式为: NO3-+Me(固)+2H+→NO2-+Me2++H2O 生成的亚硝酸盐与磺胺重氮化后,与盐酸萘乙二胺偶联生成红色偶氮染料,然后以分光  相似文献   

6.
为了将光催化技术应用于有机物污染海水的治理,本文首先利用水热还原得到了具有可见光响应的还原商用P25光催化剂,而后将还原后的P25作为活性组分负载在透明的有机玻璃空心微球表面,制成漂浮式微球光催化剂.还原后的P25的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下金属还原作用会将P25中少量Ti~(4+)还原成Ti~(3+),同时催化剂表面还形成了无序化-内部结晶的核壳结构.这两种结构变化都会显著拓展还原P25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含苯酚模拟污染海水的光降解实验发现,降解低浓度苯酚时,漂浮型微球光催化剂显示了优异的降解效率,降解5 h的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由于还原P25光催化剂的稳定性并且漂浮式微球光催化剂能简易回收,在多次重复实验中微球光催化剂都可以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锌镉还原法的海水硝酸盐浓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海洋调查规范》(1991)中锌镉还原法 ,用三对基体来配制NO3 -标准溶液 :NaCl水 (31gNaCl加纯水至 1L)与无氮东海海水ECS、《海洋调查规范》(1991)人工海水SAS(NaCl水加MgSO4)与ECS和Strick land Parsons(1972 )人工海水SP72 (SAS加NaHCO3 )与ECS。经测定 ,且忽略标准曲线方程的截距 ,纯水与ECS的NO3 -还原率比为 0 .2 6 6 ,NaCl水与ECS的比为 0 .70 6 ,SAS与ECS的比为 0 .90 1,而SP72与ECS的比则为1.0 0 9。显然 ,用ECS和等价的SP72定出的值最接近天然海水中NO3 -的浓度。由《海洋调查规范》(1991)SAS定出的浓度须乘上 0 .90 1~ 0 .95 6后才接近海水中NO3 -浓度。  相似文献   

8.
将海水试样过滤、酸化后,加入一定量的KI将海水中Sb(Ⅴ)还原为Sb(Ⅲ)。在负压发生器中用NaBH4将Sb(Ⅲ)还原为SbH3。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用真空泵将此气体混合物吸入到真空、电热石英管中,同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本法可以直接测定海水中的痕量Sb。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在Cr(Ⅵ)还原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Cr(Ⅵ)的还原效果及碳源、pH和 Cr(Ⅵ)初始浓度对还原效果的影响,并对其还原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能有效还原Cr(Ⅵ),3种碳源的还原效果依次为苹果酸>琥珀酸>葡萄糖,其还原率分别为60.86%、43.76%、28.86%; pH=7.0时还原率最高,可达61.71%;随着Cr(Ⅵ)初始浓度的升高,还原量逐渐减少,当Cr(Ⅵ)初始浓度达到157.0mg/L时,Cr(Ⅵ)的还原受到强烈抑制。实验结果还表明: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影响时,其还原率下降;另外,还原Cr(Ⅵ)主要是菌种体内的溶解性酶起作用,细胞膜部分几乎无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pH下铁氧化物表面结合铁系统还原硝基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栾富波  谢丽  李俊  周琪 《环境科学》2009,30(7):1937-1941
研究了针铁矿、赤铁矿、磁铁矿和钢渣4种铁氧化物表面结合铁系统对硝基苯的还原转化,并对不同pH值下的还原机制进行了分析.在pH为6.5~7.0时,赤铁矿、磁铁矿和钢渣通过吸附Fe(Ⅱ)形成的表面结合铁系统,对硝基苯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还原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磁铁矿、赤铁矿和钢渣,磁铁矿、赤铁矿还原率随着pH值升高而升高,而钢渣组还原率差别不大.针铁矿虽然吸附的Fe(Ⅱ)量最多,但没有还原活性.在pH值为6.0时,赤铁矿和磁铁矿对Fe(Ⅱ)吸附量较少,对硝基苯没有还原效果,而钢渣在pH 6.0时仍可吸附大量Fe(Ⅱ),对硝基苯的还原率与pH 7.0时相当.在pH超过7.5时,溶解性Fe(Ⅱ)转化为Fe(OH)2,Fe(OH)2成为系统的还原动力,铁氧化物的存在反而抑制了Fe(Ⅱ)系统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1.
零价铁对土壤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还原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零价铁在常温常压下还原3种土壤中对硝基苯和间二硝基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基苯类化合物转化为苯胺等化合物,对硝基苯和间二硝基苯2种化合物在黏土中的还原率分别达到91%和90%.不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与硝基苯类化合物的还原率有密切关系,表现为黏土>轻壤土>砂土的规律;中性偏酸的土壤有利于硝基苯类化合物的还原和降解,降解率随有机质含量升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2.
铸铁在流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笔者曾经进行过的3次有关铸铁在含沙流动海水中的腐蚀试验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在腐蚀速率方面,铸铁与普通碳钢相似;但在腐蚀形貌方面,局部腐蚀倾向比普通碳钢明显减轻.灰铸铁添加3%的镍,不能改善其在含沙流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反而增大了局部腐蚀敏感性.镍的质量分数超过7%的铸铁在含沙流动海水中的耐蚀性能显著提高.其腐蚀率随镍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且没有点蚀发生.添加铬虽然能降低其腐蚀率,但局部腐蚀敏感性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3.
改性生物炭负载nZVI对土壤Cr(VI)的修复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生物炭(BC)、酸洗生物炭(HCl-BC)和纳米零价铁负载生物炭(n ZVI-HCl-BC)对土壤中Cr(VI)还原和总Cr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Cr(VI)还原率随土壤含水率的升高而显著提高.在较高土壤含水率(70%)条件下,各生物炭对Cr(VI)的最高还原率排序为:HCl-BC(97.26%)n ZVI-HCl-BC(88.36%)BC(87.61%).在不同Cr(VI)污染水平下(150、300、600和900 mg·kg~(-1)),HCl-BC对土壤中Cr(VI)的还原率最高.随Cr(VI)含量升高,BC和HCl-BC对Cr(VI)的还原率呈降低趋势,而n ZVI-HCl-BC对Cr(VI)的还原率为先降低后升高.形态分析表明,生物炭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土壤中Cr残渣态的比例:n ZVI-HCl-BC(11.58%)HCl-BC(9.53%)BC(1.42%),表明生物炭对土壤Cr起到稳定作用.综上,改性生物炭显著促进Cr(VI)还原及总Cr向残渣态转化,表明其具有修复Cr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正> 海洋的氧化还原界面 现在已经知道,海水中溶有微量的重金属,而且由于海域不同其差别很大。但是,若把海水作为海底热液的重金属来源,其浓度又实在太低了。  相似文献   

15.
Cr(Ⅵ)不同于Cr(Ⅲ),它具有明显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且在水体和土壤中迁移性强,因此,将Cr(Ⅵ)还原为Cr(Ⅲ)继而以Cr(OH)3沉淀形式去除,是治理Cr(Ⅵ)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研究了生物制备β-Fe OOH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生物合成的β-Fe OOH存在条件下,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的效率大幅提高,是没有β-Fe OOH对照处理的4.35倍.β-Fe OOH存在下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受p H、β-Fe OOH浓度和酒石酸浓度的影响.在p H 2.0~5.0实验范围内,p H越低,还原率越高.当p H=5.0时,Cr(Ⅵ)还原率只有45%,p H=2.0时,Cr(Ⅵ)还原率可达到90%.β-Fe OOH浓度为0.6 g·L-1时,Cr(Ⅵ)还原率达到最高.酒石酸浓度的增加有利于Cr(Ⅵ)的光催化还原.在β-Fe OOH浓度为0.6 g·L-1,酒石酸浓度为200μmol·L-1,溶液p H=2.0的最佳条件下,溶液中Cr(Ⅵ)可在80min内100%光催化还原成Cr(Ⅲ).本研究为生物制备β-Fe OOH的应用和Cr(Ⅵ)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研究了胶州湾及莱州湾这两个海域中痕量元素污染水平,发展了ICP-MS海水环境中痕量元素的测定方法,同时找出海水环境中具有保守性的数种元素作为污染示踪元素.达到对于海水环境中痕量污染物被动示踪的目的.对18个真实样品进行了识别率试验,识别率可达90%以上,在选取3个海水样品及1个河水样品混合后的模拟分担率实验,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误差平均值仅有1.17%.  相似文献   

17.
低温湿式化学法制备ZnO纳米棒阵列膜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种简单的低温湿式化学方法,即将预处理好的锌片直接放人5%甲酰胺水溶液中,在65℃烘箱中加热24 h,在锌片基底上成功制备出了大面积具有良好取向的ZnO纳米棒阵列.用XRD、SEM、DRs、PL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ZnO纳米棒是六方钎锌矿晶,与基底垂直,具有沿(002)晶面择优生长的特征.另外,该阵列薄膜在379 nm附近发出强荧光,禁带宽度为Eg=3.28 eV.以自镇流高压汞灯为光源、以ZnO纳米棒为催化剂处理水中的甲基橙.结果显示,ZnO纳米棒的光催化反应为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与甲基橙的初始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零价铁还原土壤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零价铁(ZVI,Fe0)还原技术,对受2-硝基甲苯(OMNB)和2-氯硝基苯(OCNB)这2种硝基苯类化合物污染土壤的修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ZVI可有效地将土壤中的OMNB和OCNB还原成相应的苯胺类化合物,当2种硝基苯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含量均约为2.5×10-6 mol·g-1,ZVI加入量为25 mg·g-1,于25℃下反应6h,OMNB的还原率可达到97%,OCNB的还原率则高达100%;ZVI对OCNB的还原效率比OMNB稍高;这2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还原率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ZVI用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特别是当土壤初始pH值控制在偏酸性时更有利于还原反应的进行.此外,根据实验结果和相关的理论计算对ZVI还原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用氨气敏电极测定海水中的硝酸盐。样品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铜/锌合金粉,将海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氨,然后用氨气敏电极间接地测定之。经条件和对比实验,证实本法完全适用于海上现场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99—103%,对海水这种复杂体系来说,测定结果已充分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0.
春季胶州湾海水汞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0-04对胶州湾进行定点连续采样,采用现场和室内分离测定的方法,分析了海水中汞的形态及其日变化特征,以进一步认识汞在近海环境中的归宿和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胶州湾表层海水中溶解态元素汞(DEM)浓度为97.5 pg.L-1(38.2~156 pg.L-1),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3:00和17:30,主要受潮汐和光照的影响.DEM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表层海水DEM主要来源于Hg(Ⅱ)的光致还原.活性汞(RHg)、溶解态汞(DHg)浓度分别为7.94 ng.L-1(4.39~19.3 ng.L-1)和13.9 ng.L-1(7.32~49.1 ng.L-1),均在13:00出现最大值,主要是受潮汐带来污染较重的海水的影响.活性汞和溶解态汞浓度随水深变化的趋势相似,受到光照和水温的影响,表层海水活性汞占溶解态汞的比例最大.海水中活性汞平均占溶解态汞的62%,具有相对较高的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为DEM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甲基汞(MeHg)浓度较低,平均为0.30 ng.L-1,部分未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