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北环境保护》2007,(11):12-12
“节能减排是硬指标,落实硬指标就得有硬措施。”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近日提出:全省将确定30个耗能大的县(市)和30家耗能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如果3年内能耗和污染排放达不到国家标准,县(市)长和企业负责人职位难保。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东线)"宿迁沿线水质现状及水污染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水北调(东线)”宿迁沿线的水质进行了调查,发现“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调水(宿迁段出水)水质有可能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地表水Ⅲ类标准。为此,提出了一些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数据表明。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中。我省的淄博、济南、青岛分别居空气污染最重城市排名的第五、七和九位,全省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位。粉尘、烟尘分别居全国的第三和第五位。17个地级市和行署驻地城市中,有11个空气质量达不到三级标准。有9个城市检出酸雨。青岛市是我国北方最严重的酸雨城市。从数据统计看,我省大气污染整体上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中游江段自净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秀香  杨伟光 《环境保护》1995,(3):29-29,16
松花江中游江段自净规律研究于秀香,杨伟光,李红鹰本文旨在用数学模型描述松花江中游A市江段降解自净状况,并进而应用于A市的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A市全部污水经16个排污渠道排入松花江。日排污量达80m’,对松花江水质有显著影响。16个排污渠道较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5.
"喝喝我们的白开水,水质清甜,在广州喝不到!就连空气也是清甜的!" 简单的开场白,让记者分明地感受到这位曾经的市、县环保局长,对环保还是有着非同寻常的关注和感情。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不久前在嘉定县举办了八五年度第一期区、县环境监测站和经委、工交系统环保监测站的质量保证学习班,以期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可比性,逐步建立质量保证制度。这次学习班就水质监测质量保证(包括采样、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处理等)作了技术讲解和讨论,并就若干监测分析方法,作了经验交流。市环境监测中心布置了对区、县环境监测站及经委、工交系统环保监测站进行水质分析质量技未考核的有关事宜。随后发放了考核标准样品。参加此次学习班的,有来自41个监测单位的82  相似文献   

7.
《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摘要1 太湖2005年水污染防治目标 太湖水质有所改善,五里湖、梅梁湖水质明显改善。全部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Ⅲ类标准。 26个主要出入湖河流断面和50个主要河流交界断面高锰酸盐指数达Ⅲ类标准,TP分别提高一类,达IV类或V类,现状优于上述标准的河流断面水质不得降低。2 2005年太湖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2005年太湖地区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COD为37.8万吨/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削减23%;TP为12.4万吨/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削减14%;NH4+-N为9…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2,(11):6
珠江是我省最大的河流和最重要的水源,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4个水系的总称,占全国水资源量的12%,在七大江河中仅次于长江;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在我省境内有76条。珠江流域在我省的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占我省国土面积的63%;流域人口5317万人,占全省61.5%;2001年GDP达9159亿元,占全省86.8%;珠江担负着13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市以及香港、澳门地区数千万居民的供水任务。目前,珠江主干、支流水质良好,大部分监测指标保持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类水平;重要水库水质保持Ⅰ~Ⅱ类水平;珠江总体水质在全国七大水系中仅次于长江,尚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水质水量变化较大,针对哈尔滨市松北集乐污水处理厂中调节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污水厂的优化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为调节池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在调节池前后以及后续单元的出水处取样,每隔2个小时取一个样,总共取24个小时,然后进行COD、氨氮、总氮、总磷的测定。在冬季调节池对于水质的调节有明显的作用,但是污水厂出水的总氮、总磷浓度达不到一级A的标准。建议可以将一部分剩余污泥回流到调节池以强化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玲 《环境导报》2003,(24):43-43
马鞍山城市地面水主要由3条内河和5个地面水体构成。 1 水环境状况 1.1 城市水环境质量状况 长江马鞍山段水体水质达Ⅲ类标准;采石河、慈湖河、雨山河、雨山湖体水质达Ⅴ类标准。有5个地面水体分属渔业用水和景观娱乐用水2个功能区,达标率保持在100%。  相似文献   

11.
中国A级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A级景点为例,基于GIS 技术,通过最近邻指数、K指数、热点聚类等方法分析中国2 424 个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中国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A级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所有景点的平均可达时间为125.88 min,60%的景点可达时间在90 min 以内;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景点的县域可达性呈强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鸿  许春晓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7):1792-1810
借助“百度指数”,获取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结合区域差异分析法、景区偏好系数分析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从时序上看,2011—2019年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持续上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呈“M”型变化形态。(2)从区域上看,东—中—西部具有明显的梯度递减特征,区域差异呈东—西—中部依次递减态势,空间结构比较均衡,东部地区多位于热点区,中部地区多处于一般区,西部地区则属于冷点区,各省(市、自治区)存在一定季节性差异。(3)景区角度方面,景区的月际变化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三种,单峰型季节差异显著,双峰型和多峰型的季节差异较小,景区偏好类型呈“金字塔”结构,具有“多中心”分布特征,整体格局相对稳定。(4)影响因素方面,客源地网络发展水平的贡献>人口规模>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而旅游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不显著,目的地的星级酒店数量、旅游化水平、市外交通可达性是重要影响因素,信息化水平、空气质量、旅行社及公共管理能力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影响力较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距离和时间成本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姣娥  胡浩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1951-1961
在区域旅游发展中,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除旅游景点本身的吸引力之外,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及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其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可达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IS软件,论文从空间距离和时间成本角度对全国34个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可达性表现出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其3 h可达服务范围(即游客市场)并未覆盖全国。其中,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地区因中小文化旅游城市分布较少而出现可达服务范围的空白区域,而长江三角洲、成渝、鲁西南和海峡西岸等地区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可达服务范围已绵延成片,具有较大的区域旅游合作潜力。此外,通过对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旅游收入、旅游人数与可达范围内社会经济属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旅游收入与1 h可达范围内的GDP相关性最高,而旅游人数与50 km范围内的GDP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苏州园林风景旅游价值及其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苏州是一座我国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每年接待1800万国内外游人,因此其环境质量和旅游价值如何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集中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中华民族引为自豪  相似文献   

15.
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共生开发,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现象,研究意义重大。以湖南旅游资源为对象,以景区为共生单元,通过景区旅游资源类型结构确定红色主导、绿色主导、蓝色主导、古色主导、娱乐科教主导五类,依据景区质量指数和景区间便捷程度指数计算共生势能,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运用Ucinet和ArcGIS软件分析发现:湖南旅游资源共生势能存在五个等级,表现着纯利他的首要联络中心、利他主导的次要联络中心、对称互利的重要联络点、非对称互利的一般联络点、纯利己的松散联络点属性,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共生势能的显著优势。旅游资源共生系统由五大共生群落组成,红色旅游资源发挥了显著的组织作用,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的内部联系最紧密,具有良好的共生势能;湘南古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共建,湘西绿色、古色旅游资源共建,湘西南绿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和环洞庭古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内部联系依次降低;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与其他四个共生群落均有联系,与湘南古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共建的共生群落之间联系较紧密,而湘南古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共建的与湘西南绿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之间联系较紧密。红色旅游资源是湖南旅游资源共生系统核心区的主体,核心区53个景区中,红色主导型景区占33.96%;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中占50.9%。研究结果表明,红色旅游资源表现着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支持作用和协同作用,体现了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佳  滕金凌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7):1760-1776
在我国大力推进文明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引导和培育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文明旅游行为,对于推动新时期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和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规范激活理论、敬畏原型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统筹考虑红色精神弘扬和红色文化传承功能,构建纳入敬畏感和自豪感情感因素的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理论分析框架,选择我国红色旅游代表性景区台儿庄古城、岳麓山、陆军讲武堂旧址等作为案例调研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促进游客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关键因素、作用机制及其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情景中,后果意识、责任归属、道德规范与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之间的假设关系得到了验证。(2)敬畏感通过道德规范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实施文明旅游行为,游客体验到的敬畏感越多,则感受到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道德责任越多,且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可能性越大。自豪感对道德规范和文明旅游行为意向没有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体验到的自豪感未能在促进游客文明道德责任提升和实施文明旅游行为中发挥作用。(3)景区知名度负向调节道德规范与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正向关系,景区知名度较高时,道德规范对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较小。因此,应增强游客对不文明行为的消极后果认知,提升游客负责任意识和道德责任,营造红色旅游的庄严氛围,激发游客的敬畏感,高度重视知名红色旅游景区的文明示范和引领,以期为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旅游循环经济视角下景区垃圾处理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旅游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物之一,景区垃圾主要来源于旅游者、旅游服务企业、生物新陈代谢、建设项目、办公等方面。景区垃圾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当会影响游客体验、损害旅游形象、危害人身健康、威胁旅游安全、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但若处理得当会变成宝贵的财富。旅游循环经济对景区垃圾处理提出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生态综合处理模式是在综合焚烧法、填埋法、堆肥法等传统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合旅游循环经济要求的景区垃圾处理的新模式,不仅解决景区垃圾的出路问题,而且再造的景观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培育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内的5A和4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总体分异指数(GDI)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从省级、城市群、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对2001—2019年中国高等级旅游景区资源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4A级景区主导了中国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与增长率的变化趋势,2015年之后增长速度进入相对平缓状态;(2)时序上,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各省份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较少,但增长率较高,而西部省份则均相对较高,东部省份则是数量最多但增长率最低,到2017年西部超过东部,数量最多;城市规模与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呈正比,与增长率呈反比;(3)空间上,中国高等级旅游景区分布密集程度逐年升高,呈现出主要依托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城市群集聚分布的特征,且空间热点、次热点地区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两点集聚—多极多区—集群集聚”的空间演化格局;(4)GDI指数随着研究尺度的缩小而增大,空间尺度越小,高等级旅游景区资源的差异越大;(5)中国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主要受社会、经济、资源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其中人口规模、旅游经济、人文资源是共同的最为关键的因子。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中国景区资源空间布局以及旅游业高质量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红色旅游是传承革命文化、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和大众化、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系统,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与回归模型,对中国公布的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763个景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异质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表明:(1)经典景点空间分布受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四大子系统综合影响;(2)核心区空间分布较其他旅游景区分散,形成7个一级核心区、7个及两大连片二级核心区、低密度与较低密度区等,空间关联性差异较大,关联效应伴随空间尺度缩小而减弱;(3)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异质性明显,影响程度为红色旅游资源>海拔>政策力度>坡度>交通设施>市场需求>资源联动>消费水平;(4)提出采取网络、节点、廊道、共生—联动、跨区共促等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可为红色旅游发展与管理、跨区联合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很多,为使旅游业永续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对旅游风景区做环境保护规划;扩大风景区的旅游容量;运用经济手段和管理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