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国外一些炼厂的报导,在炼厂操作中排放出来的许许多多的废物的处理中,以含油污泥和废碱液的处理最麻烦。含油污泥的特点是含油、固体和水,它们是清理油(缶又)的(缶又)底物,污水油水分离器的排出物和油水破乳操作中收集出来的废渣。  相似文献   

2.
(一)含油污水予处理油品车间原油罐脱水带油较多,即损失原料又堵塞管路造成污染,今年8月份我们建成60m~3的原油脱水予处理罐,原油脱水先进入予处理罐,再经过加温沉降脱水,油送回原油罐,回收了原油减轻了污  相似文献   

3.
模拟原油海洋溢油的状况,对油水快速分离进行了研究。分别对不同油水比、不同温度、不同破乳剂加入量及存在Ca2+、Mg2+离子的情况,进行了系列油水快速分离试验,并测定了ZB破乳剂作用下乳化液的界面张力。试验结果表明:原油溢油形成的乳状液比较稳定,油水分离比较困难,F系列的聚醚型对其达不到分离效果,对F系列破乳剂交联合成得到的Z系列破乳剂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在油水比(v∶v)为1∶1,温度为60℃,破乳剂浓度为80mg/L,40~60 min可以达到分离效果,且不会造成海水的二次污染。界面张力的变化有效地解释了破乳剂存在最佳加入量,Ca2+、Mg2+离子对非离子聚醚类破乳剂的影响很小。可以将此类破乳剂广泛有效地应用在海洋溢油处理上。  相似文献   

4.
石油输运是指钻井完井交井以后,将原油从地层中开采出来进入油气集输系统,进行油水氯分离、原油经管道输运到港口(油船海上运输)、石化企业、或炼油厂的过程。由于科技的发展及战略安全风险等因素,传统的铁路罐车运输方式逐渐被埋入地下管道输运所取代,特别是长距离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海洋保护法关于船舶油污水排放规定,我国已广泛开展了大、中、小型船用油水分离器的研制工作。研制油水分离器必须有一套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393(X)决议要求的油水分离实验设备。该设备不但是油水分离器的室内考核装置,而且还是研究油水分离技术必不可少的有效装置。  相似文献   

6.
环境信息     
用超滤法处理含原油污水是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原油经预处理后进入超滤装置,超滤组件中的中空纤维膜可使水透过,而大部分油品则被截住以达到油水分离的效果。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和石油工业部管道勘察设计院研制的试验装置经500多小时工业性运转,不需投加药剂可把含原油污水净化至含油量小于10毫克/升,出水能力达到2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原油集输系统H2S分布规律及次生机理,根据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的代谢反应特性,提出了从环境条件、营养条件等方面抑制原油集输系统中H2S生成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油水分离、适当调整系统中的pH值、添加杀菌剂或钡盐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硫酸盐还原菌的滋生与繁殖,从而达到抑制原油集输系统中H2S生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引言在阿尔-沙里斯坦尼(AL-Shahristani)和阿尔-埃提阿(AL-Atyia)(1972)最近的报导中,对伊拉克北部油田中油的垂向运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且指出原油是由中-上白垩纪贮油层向上覆第三纪贮油层进行垂向运移的。它进一步表明伊拉克北部的埃英-扎拉油田中的原油甚至在目前还在通过断裂进行垂向运移。通过研究原油中钒和镍含量的变化可追踪原油的运移途径。钒和镍在原油形成的历史中很早就进入原油中,并且通常是与卟啉和其它高分子重量的化合物有联系。当原油经过多孔岩石运移的时候,一些高分子重量的化合物比轻的非-极性馏分移动速度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油田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都要产生一部分拌生气(主要是天然气)。大港南部油田投入开发30多年以来,由于部分油田区块地下原油油气比高,大量伴生气在单井上或经过原油中转站后直接排放到了空气中,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造成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原油集输系统H2S分布规律及次生机理,根据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的代谢反应特性,提出了从环境条件、营养条件等方面抑制原油集输系统中H2S生成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油水分离、适当调整系统中的pH值、添加杀菌剂或钡盐等措施可有效控制硫酸盐还原茵的滋生与繁殖,从而达到抑制原油集输系统中H2S生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短期风化作用下轻质原油化学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轻质原油进行了短期风化模拟实验,采用GC/MS分析了轻质原油的化学组分变化.结果表明:海水中轻质原油经过1 d风化,C数小于n-C12的正构烷烃、甲苯和1,3-二甲基苯组分丢失;经过5 d风化,丢掉的主要组分是n-C13和n-C14、萘和甲基萘,芳香族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变化不大;风化8 d后,芳香族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表现迅速增加,风化到21 d后,烷烃几乎全部消失,芳香族化合物质量分数达到最大;轻质原油在较短时间(8 d)内,n-C17/pristine, n-C18/phytane和pristine/phytane特征比率可较好地作为油品鉴别的依据,风化到15 d后,轻质原油的三个特征比率对于油品鉴别已不再具备意义;萜烷(m/z191)作为轻质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可较好的用于溢油鉴定.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场回收污油主要来自油罐脱水,解决油罐二次脱水是防止污水处理场冲击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厂经过多年来试验和技术攻关,开创了油罐二次脱水新技术。该技术利用连通管原理和油水比重差进行油水分离效果较好。将油水自动脱水仪表电极安装在油水分离罐内,便于安装、维修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予处理用油水分离器的作用目前许多炼油厂为要保证污水处理场的正常运转,进行污水的分级控制。在一些车间排出口安装了小型油水分离器一起初次隔油作用.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感到这种油水分离器能起一定作用。从实践中可  相似文献   

14.
日益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峻考验,为了获悉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静态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原油水溶成分(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WAF)对东方小藤壶(Chthamalus challengeri)Ⅱ期无节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1)孤二联原油的WAF胁迫48 h,对幼虫的存活率、发育率、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力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随着WAF胁迫浓度的升高,幼虫的趋光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力呈现上升趋势,但这两种变化趋势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幼虫的趋光性和SOD的酶活力仅在最高浓度为27 mg/L的处理组发生显著变化(p0.05)。(3)孤二联原油的WAF对藤壶幼虫毒性作用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东方小藤壶Ⅱ期幼虫对石油污染具有较强的抗性,也可能是孤二联原油WAF中溶解的易挥发、低沸点的烃类物质较少。(4)与存活率、发育率和CAT酶活力相比,幼虫的趋光性和SOD酶活力的变化能更加灵敏、准确地反映出WAF对藤壶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因此幼虫的趋光性和SOD酶活力具有成为监测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正> 自Silverman及Epstein(1958)的早期研究以来,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被认为主要取决于油源。有人发现在石油运移期间同位素效应较小。因此,原油中~(13)C含量已成功地应用于区别多油源盆地中的原油。Williams(1974)曾指出,~(13)C同位素与其他参数如旋光性相结合,是一个有效地对比手段。Galimov(1973)发现原油族组成中~(13)C的浓度能揭示原油的重要特性。Stahl(1977)和Fuex(1977)曾指出族组成的~(13)C同位素特征可应用于对比原油。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油轮及港口对洗舱污水和压舱水的处理需要,日本机器开发工业株式会社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油污水分离设备,即KKC型(卧式)和MS型(立式)大容量油水分离器,如图1和图2所示。KKC型又可分为a,kKC—A型(一级处理);b,KKC—B型(二级处理)图中SPI是英文Slit PLate的缩写,系由数块缝隙板重叠布置而成,它是作为含油污水进入油水分离器前的前处理装置。据介绍,如果这种缝隙板的种类、组合及油污水流入方式选择得当,就能使流入板间的小油  相似文献   

17.
稠油废水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  李海波 《环境工程》2007,25(6):26-28
针对稠油废水乳化严重等特点,采用"沉降除油-旋流油水分离-气浮净化"预处理工艺,并选择处理效果明显的破乳剂进行破乳。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合理,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回收了80%以上的原油。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法国代表团提出了用压差报警法对油水分离装置排出水进行油份浓度监测的提案,在第十六次会议上,法国代表团又提出了压差报警系统的试验报告。本文综合了这方面资料,并对此进行述评,认为压差报警系统对油水分离装置排出水的监测及研制可反冲洗的粗粒化装置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有关人员作进一步研究,使之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港口油污水来源和性质的调查,以及对油水分离器进出口含油量的监测,可以了解水中的油份的类型及经过油水分离处理后排放废水的达标和超标情况。从而可分析出超标的原因,供环境管理部门参考考。  相似文献   

20.
溢油发生后,端足类生物迅速消失并显示出非常高的初始死亡率。为定量评估原油对端足类生物的毒性影响,本文开展了原油水溶性组分(WAF)和原油与分散剂混合的水溶性组分(CEWAF)对端足类生物河蜾蠃蜚(Corophium acherusicum)的急性毒性实验,并结合收集的原油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数据,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曲线(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评价河蜾蠃蜚对原油的敏感性。结果表明:WAF和CEWAF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1 mg/L,0.85 mg/L;在WAF和CEWAF的SSD曲线中,河蜾蠃蜚的物种累积概率均低于30%。综上所述,端足类河蜾蠃蜚对原油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