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罐区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及安全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罐区作为石油及产品的主要储存区域 , 担负着液态油品和可燃气体的收发储存任务 . 罐区占地面积大 , 收发作业频繁 , 设备检维修频次多 , 特别是炼油厂罐区 , 为配合装置生产 , 往往出现油罐长时间不能清罐检修或只能边生产边检修的情况 , 罐区管理稍有不慎 , 就会发生火灾事故 . 本文统计了近两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及我厂罐区发生的火灾事故 , 分析了事故的原因 , 并探讨预防罐区火灾事故的思路和措施 , 以提高罐区的安全管理水平 .  相似文献   

2.
为预防酸性水储罐气相空间闪爆事故的发生,取样分析了某炼厂酸性水罐气相空间组成,根据气相组成配制了3种混合可燃气体,利用5 L爆炸极限测试仪测定了混合可燃气体在不同氧含量条件下的爆炸极限,根据爆炸极限数据计算出3种混合可燃气体的极限氧含量。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氧含量增加,爆炸上限明显升高,爆炸下限无明显变化;烃类物质含量高时,混合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均降低,爆炸极限宽度变小;硫化氢和氢气含量高时,混合可燃气体爆炸上下限均升高,爆炸极限宽度变大;3种气相组成的极限氧含量分别为:8.1%、9.9%和10.3%,为防止罐顶气相组成发生闪爆,建议氧含量浓度控制在4%以内,当氧含量浓度到达5%时建议启动氮气联锁进行惰化和稀释。  相似文献   

3.
针对油库接卸区的危险特点 ,研制安装了多媒体计算机可燃气体安全监测报警系统。该系统通过可燃气体探头可连续监测空气中可燃气体含量 ,实现连续记录和声光报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对接卸区、罐区现场实施图像监控。该系统投入运行两年来表明具有运行可靠、操作简便、适用环境要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6爆炸极限6.1爆炸极限的定义和单位可燃物质(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到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可燃气体的爆炸...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罐区发生的可燃气体逸出导致的火灾事故,采用基于CFD的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泄漏速率下可燃气体的扩散过程.根据不同泄漏速率下得到的可燃气体浓度在空间的分布,将计算结果和现场过火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事发时可能的可燃气体泄漏速率,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浅谈石油化工厂罐区的火灾特点及扑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石油化工厂罐区的火灾特点,提出了火灾扑救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石油行业的产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要害生产部位较多.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原油中所含腐蚀成分对生产处理装置、流程管线腐蚀严重,工业动火施工亦会逐年增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该行业中因工业动火施工曾造成多次火灾、爆炸事故,如1996年,某采油厂在维修污水储罐时,因安全措施不周,造成起火爆炸,将罐顶掀起并引燃邻近的储罐,造成两座储罐报废;1998年某采油厂在井口流程动火施工中,因操作坑内聚集了大量可燃气体发生爆炸燃烧,造成重伤致残4人的惨重事故.从以上事故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原油生产,还是处理过程中,都存在有大量的可燃气体,遇到外界火源时就会发生起火爆炸.  相似文献   

8.
甲类仓库是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重要场所,易发生严重的爆炸事故。基于当前甲类仓库内可燃气体爆炸灾害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甲类仓库内部可燃气体可能造成严重爆炸灾害的影响因素与规律、泄爆的研究方法、泄压尺寸设计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了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重点阐述了甲类仓库内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可燃气体爆炸灾害目标参数的演化规律及其原因;总结了目前方形局部受限空间内可燃气体泄爆压力的计算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试验方法,指出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数值模拟方法的误差原因和局限性;探讨了甲类仓库的泄压尺寸设计,并对比了国内外现有的相关设计规范的优势与不足,以为泄压设计标准的改进和爆炸灾害效应的削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蒸气云爆炸当足够数量的可燃或易燃物料泄漏出来,与空气充分混合,并被点燃时,将会产生蒸气云爆炸。可燃气体或液体泄漏的部分原因包括:●管道、反应容器、储罐或其它装有可燃或易燃流体的工艺容器出现故障,其完整性失效,导致物料泄漏。●可燃气体通过压力释放系统迅速排放至大气。●带压存储的可燃液体,如液化石油气(LPG),在释放至大气中时会迅  相似文献   

10.
<正>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超过4.5×108t,我国的石油储备量应达到7×107t。因此,库区的可燃气体安全监测是一个普遍而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浮顶储罐的一、二次密封层中的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有效的可燃气体浓度监测,可以提早发现事故隐患,采取恰当措施,杜绝事故发生。1浮顶储罐存在的安全隐患浮顶储罐,特别是原油储罐,发生火灾事故的  相似文献   

11.
易燃液化气体罐区火灾爆炸事故故障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对易燃液化气体罐区的火灾爆炸事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5月 8日 ,广东惠阳秋长镇元翔化工厂发生大爆炸 ,造成 6人死亡 ,12人受伤。事发当天清晨 5时许 ,随着“砰”的一声巨响 ,元翔化工厂发生爆炸 ,爆炸共发生了 3次 ,前后持续约2 0 min。化工厂两层高的房子被炸得只剩下一堵墙 ,其附近的顺居藤器厂、美吉利地毯厂等工厂的门窗玻璃也都被震碎。爆炸导致 2人当场死亡 ,另有 4人在送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12人受伤。由于爆炸厂家主要生产硬化剂 ,爆炸气体有毒 ,所以伤员伤情比较复杂 ,有被毒气熏伤的 ,也有被炸伤或砸伤的。事发后 ,惠阳市委市政府及当地警方、秋长镇联防队等及时奔赴现场进行救援 ,1…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兴隆县化肥厂“2·13”爆炸事故分析河北省兴隆县化肥厂王建国1995年2月13日2时35分,河北省兴隆县化肥厂尿素车间脱碳工段发生可燃气体爆炸事故,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肋万元。事故经过2月13日凌晨大夜班,当班操作工4名、...  相似文献   

14.
从实验研究、数值模拟方面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国外学者在复杂工况下可燃性气体爆炸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成果。根据目前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现阶段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对今后可燃气体爆炸特性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彭犇  邱桂博  王晟  吴朝昀  李建军  吴龙 《环境工程》2018,36(11):158-161
目前我国的钢渣主要采用热闷法,但热闷过程中曾产生爆炸。对热闷过程可燃气体产生机理和爆炸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性地进行了气体检测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钢渣热闷过程产生的可燃气体主要是H_2,降低钢渣入罐热闷温度能够显著降低H_2产生量,可通过打水量等辊压破碎工艺参数进行调节。并通过热闷罐顶排气口改造和通氮气措施促进罐内H_2外排,确保热闷完成后罐内H_2浓度在爆炸极限内。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系统安全排放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油化工产品储运系统在正常情况和事故情况下,因排放可燃液体、可燃气体或蒸气可能带来的火灾爆炸危险,阐述了在工艺上和设计上安全排放应采取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化学爆炸 ,顾名思义是有两种及其以上物质混合 ,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新物质 ,同时伴有热和大量的气体产生 ,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目前在企业中所发生的化学爆炸事故 ,主要是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比例 ,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遇火源发生急烈化学反应的现象。其后果根据物料的不同性质、所在部位和爆炸时的极限浓度不同而异 ,严重者可造成厂毁人亡的恶性事故。一般讲企业如下场所易有爆炸性混合气体形成。(1 )可燃气体物料密闭联动生产单元运行过程中 ,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系统出现负压 ,将空气抽入 ,在系统内或其局部形成爆炸性混…  相似文献   

18.
咨询台     
尊敬的编辑:我们是中石化集团公司从事安全工作的第一线员工,在进行现场动火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特向你们请教:1)测爆分析单上的LEL%是否指“爆炸极限下限”?2)测爆仪测出的数据是否为环境中可燃气体的实际含量?3)根据测爆仪测出的数据,我们如何判断动火作业是否安全?在集团公司动火作业胜利油田王志安解答:1)LEL%不是指“爆炸极限下限”,LEL%是指“场所气体浓度”除以“爆炸下限气体浓度”得出的百分比浓度。2)测爆仪测出的数据不是环境中可燃气体的实际浓度,而是“爆炸下限气体浓度”的百分比浓度。例如,测爆仪测出某场所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温干式接头密封失效造成甲烷泄漏的情况,采用CFD软件FLACS对LNG气化后的泄漏扩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甲烷扩散过程的浓度分布及云团扩散速度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泄漏过程中可燃气体云团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NG泄漏后迅速气化扩散,40 s后各监测浓度维持稳定;最远扩散距离约40 m,气体扩散总范围最长直径约70 m,扩散最高处大约1.5 m; 120 s内LNG泄漏量为30 kg,气化后天然气体积为42.3 m~3,可燃气体云团量为140 m~3;LNG泄漏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在地面形成流动层,贴近地面浓度高,远离地面浓度低,随着高度上升气体的可燃爆炸危险区域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20.
对炉气、解析气、上段气、碳化塔顶气体和尾气进行了燃爆性分析及测试,测定了上段气、碳化塔顶气和尾气的爆炸极限并采用三元组分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压缩前的上段气、碳化塔顶气和尾气随氧气含量的升高不可燃,尾气排空不存在燃爆危险。压缩后的上段气组成处于可燃范围之外。针对碳化塔顶气中氧气浓度已经超过限氧浓度值,提出了必须严格控制碳化塔顶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