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预防酸性水储罐气相空间闪爆事故的发生,取样分析了某炼厂酸性水罐气相空间组成,根据气相组成配制了3种混合可燃气体,利用5 L爆炸极限测试仪测定了混合可燃气体在不同氧含量条件下的爆炸极限,根据爆炸极限数据计算出3种混合可燃气体的极限氧含量。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氧含量增加,爆炸上限明显升高,爆炸下限无明显变化;烃类物质含量高时,混合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均降低,爆炸极限宽度变小;硫化氢和氢气含量高时,混合可燃气体爆炸上下限均升高,爆炸极限宽度变大;3种气相组成的极限氧含量分别为:8.1%、9.9%和10.3%,为防止罐顶气相组成发生闪爆,建议氧含量浓度控制在4%以内,当氧含量浓度到达5%时建议启动氮气联锁进行惰化和稀释。  相似文献   

2.
发生了什么? 在左图所示的工作场所,一个工长,一个焊工和两个维修工正在1^#罐上进行焊接作业。他们没有按照正确的动火作业程序对可燃气体进行检测,而是将点燃的焊枪插入到1^#罐中来检查罐内是否有可燃气体——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安全的做法。这些罐体相互连接在一起,而没有做正确的隔断,某些罐体内的可燃气体泄出到焊接区域并被点燃。  相似文献   

3.
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中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与含氯丙烯、环氧氯丙烷、甲醇的可燃气体混合存在燃爆危险,为预防燃爆发生,利用5L爆炸极限测试仪测定分离罐气相出口可燃气在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的爆炸极限,并以此绘制爆炸极限三元图,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可燃气-氧气-氮气"混合体系的燃爆区域。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可燃气爆炸上限明显提高,但爆炸下限变化不明显;随温度上升,气相出口组分发生变化,LOC值逐渐降低;正常冷却条件下极限氧含量为12%,冷却效果差时为10%,冷却失效时为9.3%;设置氧浓度报警时参考最小LOC值,留出裕度空间,控制体系氧含量小于5%有助于预防燃爆发生。  相似文献   

4.
化学爆炸 ,顾名思义是有两种及其以上物质混合 ,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新物质 ,同时伴有热和大量的气体产生 ,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目前在企业中所发生的化学爆炸事故 ,主要是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比例 ,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遇火源发生急烈化学反应的现象。其后果根据物料的不同性质、所在部位和爆炸时的极限浓度不同而异 ,严重者可造成厂毁人亡的恶性事故。一般讲企业如下场所易有爆炸性混合气体形成。(1 )可燃气体物料密闭联动生产单元运行过程中 ,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系统出现负压 ,将空气抽入 ,在系统内或其局部形成爆炸性混…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下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这样的行业特点就给动火作业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加强动火作业的管理和监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多年的石化装置检修改造上作中,总结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二三四五七十”,在此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6.
对打印机墨粉爆炸的有关参数(包括最大爆炸压力、爆炸指数Kmax、爆炸下限、粉尘层着火温度、粉尘云着火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墨粉的爆炸压力比其组成树脂粉低,这可能与其中不可燃的磁性氧化铁添加物有关;墨粉的爆炸指数为18,易于发生燃烧和爆炸;墨粉的爆炸下限(<50 g/m3)较低,爆炸上限很高,易于形成可爆粉尘云,但高于400℃时不着火,不易发生自燃。研究结果将为废弃硒鼓墨粉的防爆提供基础数据,对防灾决策的深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干安全这一行 ,一点都不能马虎 ,实验失败了可再来一次 ,安全失误了那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这是负责测氧、测爆工作的安庆石化热电厂江文、胡梅经常说的一句话。在石化行业 ,对输送干气、弛放气等可燃性气体管线和进入大型压力容器检修前 ,都必须检测管线内可燃性气体浓度或压力容器含氧量。一旦超标 ,极易造成检修人员伤亡。江文、胡梅深知从事这一工作的份量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他们始终追求的工作作风。在一次弛放气管线施工中 ,他俩正准备对动火点进行检测时 ,有人对他们说 ,这项工作操作起来很简单 ,只要几分钟就能完成。按程序…  相似文献   

8.
通过爆炸极限测试装置测定二氯甲烷在常压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在常压下,室温~120℃内不存在爆炸极限。考察温度、压力及氧氮混合气中氧含量对二氯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二氯甲烷爆炸极限几乎没有影响;随着压力的增大,二氯甲烷爆炸下限没有变化,但爆炸上限变化较为明显;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二氯甲烷爆炸下限有较小幅度变化,但爆炸上限变化幅度较大;绘制了二氯甲烷在常温常压下的爆炸极限三元图,得到该工况条件下"二氯甲烷-氧气-氮气"混合体系的燃爆区域,极限氧含量为17. 8%(相当于含氧量22. 1%的氧氮混合气)。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降低体系的压力及氧气含量有助于预防二氯甲烷燃爆危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烷烃类气体在与氧气接触时的爆炸特性规律,对烃类气体爆炸理论、爆炸特性参数做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以甲烷和丙烯为例,通过对其爆炸极限、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爆炸指数的测试,探讨了氧含量对烃类气体爆炸特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氧含量的增加能提升其最大爆炸压力,当氧含量达到一定值时,理论计算值已不适用;提高甲烷爆炸极限的宽度,对其爆炸上限影响十分显著,但对爆炸下限的影响并不明显;对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当氧含量提高时,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可能提升数十倍;并测得了丙烯在80℃,表压0.14MPa条件下的极限氧含量值(LOC)。总之,氧含量的增加对烃类气体爆炸特性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一名承包商焊工和一名工头正在修理一台搅拌器的支座,支座位于一个常压贮罐的顶部,贮罐内存有聚乙烯浆液,贮罐上部的蒸气空间内含有达到可燃浓度的氟化乙烯气体。爆炸事故导致这名焊工死亡,工头受伤。贮罐顶部几乎完全被掀开,搅拌器悬挂在贮罐侧面。美国化学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CSB)调查了这起事故并做出了结论:有聚氟乙烯蒸气从所连接的其它工艺贮罐泄漏,进入到了该贮罐而未被察觉,焊工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引发了爆炸。  相似文献   

11.
针对乙烯裂解装置污水会逸散出少量的VOCs气体,其苯系物及烯烃类物质含量高、恶臭明显、湿度大、浓度波动大,治理难度极大,所处环境为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且废气可能达到爆炸下限,安全控制措施要求高这一情况,建成了国内首套防爆型低温等离子体VOCs废气治理设施,在某石化公司防爆1区安全运行一年,实践证明:苯系物、烯烃、硫化物的去除效率可达98%以上,达到国标的各项要求,电气安全控制措施能够满足防爆1区。  相似文献   

12.
说到对安全生产的关心 ,不由使我想起发生在身边的几起事故。1989年“6·3”料桶坠落事故 :由于青工屈某安全意识淡薄 ,虽在制度约束和班长监督下 ,仍置安全于不顾 ,在起吊物下作业 ,最终酿成“违章作业 ,埋葬自己”的悲剧。1996年“10·16”黄磷烧伤事故 :王某违章操作致使黄磷溅满全身 ,却又免除了严重烧伤之痛苦 ,这多亏了职工舒某对安全的关心。当日 ,舒某上班经过操作场所的灼烫急救池时 ,发现池内无水 ,当即向池内注满了水。事故发生后 ,现场职工在一场惊吓之后无不由衷地说 ,今日王某幸免于大难 ,还得感谢舒某多长了一…  相似文献   

13.
1本质安全的由来及含义 1.1"本质安全"的由来 "本质安全"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指新设计的不打火花、不会引起瓦斯爆炸的电气开关,称之为煤矿用本质安全电器开关.在我国,本质安全的概念源于CB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这类设备的特征是: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即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近年来将这一概念推延到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上,主要体现了安全理念的本质转变.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利用WPS、β射线测尘仪、EMS污染气体监测系统的观测数据,结合观测期间天气形势,分析了青奥会期间南京不同天气型下气溶胶数浓度和污染气体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气溶胶数浓度平均为7 302个/cm~3,污染气体(NOx、O_3、SO_2、CO)平均浓度分别为23.09、55.1、8.7和867.3μg/m~3。不同天气型下气溶胶粒径分布差异较大,鞍型场(Ⅱ)、副热带高压(Ⅴ)和冷涡(Ⅲ)控制下数浓度谱呈单峰型分布;大陆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Ⅰ)控制下数浓度谱呈双峰型分布;冷高压(Ⅳ)控制下数浓度谱呈三峰型分布。同时日浓度变化差异也大,N_(10~300 nm)在Ⅰ型、Ⅲ型、Ⅳ型呈三峰型,在Ⅱ型、Ⅴ型呈双峰型;NOx和CO在Ⅰ型分别呈三峰型和单峰型,其余都是双峰型;O_3一直呈单峰型。  相似文献   

15.
为深化“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促进油田安全生产,确保生产经营“双过半”的顺利实现,中原油田党委统一部署,于2004年6月14日晚8:00至次日凌晨,组织政工处(部)室和技术安全监督处、消防支队、公安处、钻井处以及新闻单位,联合组成8个油田夜间安全生产检查组,在政工处(部)室负责人的带领下,对油田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不通知、不定点、不定时的“三不”安全检查。此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夜间领导干部值班制度落实、劳动纪律执行、夏季防火防爆工作的落实、对社会性事件的防范、作业施工现场“三标”、工艺纪律执行等情况。通过直接深入生产…  相似文献   

16.
尽管安全生产法规严明 ,企业采取了种种措施 ,但“三违”现象仍未杜绝。为什么“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呢 ?其中除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外 ,还有不可忽视的职工心理因素 :1)麻痹心理。一些职工安全意识薄弱 ,缺乏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生产过程中疏忽大意 ,放松了安全警惕。如 :某厂一位空调工春节加班检修清扫风道 ,事先未检查安全托板是否放置牢固就往上爬 ,结果连人带板从4.2m高处坠落下来 ,造成大脑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2)侥幸心理。有的职工不尊重客观规律 ,单凭主观意识 ,企图偶然获得成功或免去不幸。如 :某厂…  相似文献   

17.
1理化性质与燃爆特性本品为无色无臭气体。熔点 -209.8℃ ,沸点 -195.6℃。相对密度 (水=1)0.81( -196℃ ) ,相对密度 (空气=1)0.97。饱和蒸气压1026.42kPa( -173℃ ) ,临界温度-147℃ ,临界压力3.40MPa。微溶于水、乙醇。本品不燃 ,闪点及爆炸上、下限无意义。2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 ,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 ,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 ,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 ;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 ,称之为“氮酩酊” ,…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寰 《福建环境》2002,19(2):1-1
人们对交通安全、生产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并不陌生 ,而今 ,又一个崭新的概念“生态安全”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什么是“生态安全”?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曲格平解释为 :其一是防止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 ,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和自然资源的减少、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其二是防止环境问题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 ,特别是导致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 ,影响社会安定。人们也许对 1 998年在我国爆发的那场特大洪峰还记忆犹新。洪兽猛于虎 ,吞噬了多少人的性命 ,造成了国家财产几个亿的损失。究其原因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乱砍…  相似文献   

19.
1994年6月24日10时35分四川自贡某化工公司(以下称“甲公司”)总调综合楼下的地沟发生剧烈爆炸,致4人死亡,多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但是由于技术水平不够,事故原因未能分析清楚,最后的结论是:由不明原因引起的爆炸事故。从对安全工作负责和防止同类事故重演的角度出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该事故的原因。  一 推测起爆点的位置1 爆炸地沟的位置及简介爆炸的地沟如图1所示,所爆地段自甲公司检修车间办公楼下地沟至一号门公路,该沟流的废水包括检修、土建、安装、综合等部门办公楼的废液,还包括甲公司车队汽车废…  相似文献   

20.
详细阐述了在制定行业标准《城镇排水设施气体的检测方法》(cJ/T307—2009)子项“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下水道中氯气含量”时,检测数据的标准化验证过程。通过统计分析基础检测数据。确定了方法检出限为0.025lrJIg/L,测定下限为0.10mg/L,测定上限为1.00nqmg/L。样品浓度为0.300mg/L时,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1.5%,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1.7%,相对误差0.51%±1.94%。浓度水平0.700mg/L时,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0.70%,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0.81%,相对误差-O.03%±0.96%,实测样品加标回收率95.2%~105%。各项技术指标满足预期目标,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定下水道中氯气含量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