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聚乙烯悬浮填料,考察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质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投加悬浮填料使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有机污染物质的能力得到增强,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由45.5%和47.2%分别增至57.4%和71.8%.投加悬浮填料还可以延缓膜污染,膜生物反应器中膜丝比流量在试验结束时为0.1L/(hkPa),而未投加悬浮填料的膜生物反应器中膜丝比流量降至0.036L/(hkPa).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一体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超市废水的特性进行了小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1%,NH3-N平均去除率为86%。平板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阻力构成为泥饼阻力占85%,孔隙堵塞阻力占13%,膜本身阻力只占2%,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3.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动态膜的作用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对反应器中动态膜的结构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水水头为8 cm的条件下,100 min以后出水水质趋于稳定,动态膜基本形成.稳定运行状态下,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COD、氨氮和总氮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4%、95.0%、40.0%,其中动态膜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0%、8.5%、6.0%.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染物质的去除主要依靠混合液活性污泥,而附着在膜基材上的动态膜的生物降解作用也能去除小部分污染物质.微生物活性分析表明,混合污泥的比耗氧速率约为动态膜比耗氧速率的5倍,混合污泥的生物活性远高于动态膜.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生物动态膜主要由丝状菌、杆菌、球菌及其分泌物组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UASB-膜生物反应器对抗生素废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UASB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当UASB和膜生物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分别为10.9kgCOD/m3·d和4.62kgCOD/m3·d时,系统COD去除率仍有96.47%。污泥浓度对膜生物反应器的COD去除率有较大影响,当MLSS保持在3000~4000mg/L时,膜生物反应器COD去除率为85%左右,高于MLSS保持在7500~7800mg/L时为68%左右。在不排泥运行时膜生物反应器中MLVSS和MLSS比值比排泥运行时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缺氧滤池-膜生物反应器(AF-MBR)对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聚氨酯悬浮性填料,并以独立运行的膜生物反应器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组合反应系统的总氮去除率和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分别为92%和90%,高于对照膜生物反应器的86%和85%.并且,前置缺氧滤池和填料的投加也明显缓解了膜污染.通过对两个反应器提取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细胞胞外聚合物(EPS)进行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的测定,确定了蛋白质和多糖为主要的膜污染物质,并且膜污染物质的减少缓解了膜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6.
强化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序批式运行方式强化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在试验过程中逐渐降低进水COD TN值,提高总氮负荷,比较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和传统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性能与膜污染状况.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 TN降至3 8~8 3,总氮负荷提高至0 22kg·m-3·d-1时,传统膜生物反应器无法脱氮,而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通过改变周期、提高交换比等方式,TN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保持在67 6%和93 1%.序批式的运行方式还可以减轻膜污染.  相似文献   

7.
李安峰  潘涛  骆坚平  郭行 《环境工程》2012,(Z2):542-544
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污水处理工程主体处理工艺为两套膜生物反应器,两套膜生物反应器并联运行,膜组件分别采用板式膜和管式膜。对两套不同组件的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均较好;与板式膜膜生物反应器相比,管式膜膜生物反应器流程复杂、清洗过程繁琐、膜分离单元电费和药剂费高,但是维修更换简便。  相似文献   

8.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及膜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 ,结果表明 :膜生物反应器对生活污水中 CODCr、BOD5、NH3 -N、SS、E-coli、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 87%~ 98%、88%~ 99%、89%~ 98%、1 0 0 %、1 0 0 %、98%~1 0 0 % ,实验出水水质稳定 ,宜于回用。聚丙烯膜比聚砜膜具有更好的出水量和抗污染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基于ASM3模型的膜生物反应器数学模型,该模型由生物处理部分和膜过滤处理部分构成。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实现膜生物反应器数学模型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验证的结果表明,根据实际的水力、水质条件适当的选取模型中的参数值后,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膜生物反应器模型对于分析膜生物反应器内部的机理、过程以及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膜生物反应器设计中工艺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曹斌  袁宏林  王晓昌  王恩让 《环境工程》2004,22(5):24-26,82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 ,系统构型、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是中试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对工艺中的设计依据、构型、膜组件和有机负荷、污泥浓度、固体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等生物反应器的技术参数进行了探讨 ,为膜生物反应器中试设计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1.
Four minerals, agricultural limestone (AL), rock phosphate (RP), palygorskite (PG), and calcium magnesium phosphate (CMP), were evaluated by means of chemical frac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and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leachates from columns to determine their ability to stabilize heavy metals in polluted urban soils. Two urban soils (calcareous soil and acidic soil) polluted with cadmium, copper, zinc and lead were selected and amended in the laboratory with the mineral materials) for 12 month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pplication of the mineral materials reduced exchangeable metals in the sequence of Pb, Cd > Cu > Zn. The reduction of exchangeable frac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s amended with di erent mineral materials followed the sequence of CMP, PG > AL > RP. Reductions of heavy metals leached were based on comparison with cumulative totals of heavy metals eluted through 12 pore volumes from an untreated soil. The reductions of the metals eluted from the calcareous soil amended with the RP, AL, PG and CMP were 1.98%, 38.89%, 64.81% and 75.93% for Cd, 8.51%, 40.42%, 60.64% and 55.32% for Cu, 1.76%, 52.94%, 70.00% and 74.12% for Pb, and 28.42%, 52.74%, 64.38% and 49.66% for Zn. Those from the acidic soil amended with the CMP, PG, AL, and RP were 25.65%, 68.06%, 78.01% and 79.06% for Cd, 26.56%, 49.64%, 43.40% and 34.68% for Cu, 44.44%, 33.32%, 61.11% and 69.44% for Pb, and 18.46%, 43.77%, 41.98% and 40.68% for Zn. The CMP and PG treatments were superior to the AL and RP for stabilizing heavy metals in the polluted urban soils.  相似文献   

12.
渗滤液污染羽中氧化还原带的动态发展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军  赵勇胜  张伟红 《环境科学》2008,29(7):1942-1947
通过砂箱模拟实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污染羽中氧化还原带的动态发展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污染程度的加重,各氧化还原带不断向前推移,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的范围不断扩大,随后出现惰性区.在氧化还原带的整个演化过程中,各带中TOC、硫化物、NH 4 -N、HC03-3、CO2和Fe2 等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随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NO-3和DO等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随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升高;SO2-4的浓度则随时间的推移先减小而后增加,随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而且,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沉积物中Fe3 含量降低, TOC含量升高.在氧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铁还原带和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沉积物中, Fe3 由占OXC的70.5%分别减小为56.3%、41%、28.3%和15%;TOC由占RDC的98.7%分别升高为102.0%、107.0%、142.9%和162.1%;Fe2 主要以PeS和FeCO3,沉淀形式沉积下来,分别占总Fe2 的80.6%、175.6%、377.7%和555.1%.  相似文献   

13.
黄容  高明  万毅林  田冬  陶睿  王芳丽 《环境科学》2016,37(11):4446-4456
以西南丘陵山区紫色土为研究对象,2013~2014年在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布置田间试验,采用一年两熟,水稻-儿菜轮作制度,分析了秸秆还田与化肥减量配合施用对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稻-菜轮作系统中养分资源优化管理的施肥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农业秸秆的循环利用.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处理能提高水稻和儿菜的产量,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F)增产3.0%~17.9%和12.2%~36.4%,经稻-菜轮作后,第二季(C3)的水稻产量比第一季(C1)水稻增加了820~1 240 kg·hm-2.与F处理相比,稻-菜轮作下连续秸秆覆盖与化肥减量配施的土壤pH提高了0.06~0.55个单位,特别是秸秆全量还田(AS)与70%~80%化肥(F)配施处理(70%~80%F+AS)对土壤pH的改善效果最佳,同时80%F+AS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最高,达到了41.01 g·kg-1.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而言,80%F+AS处理的土壤碱解氮(110~178 mg·kg-1)和有效磷(31.3~64.0 mg·kg-1)含量最高,但过多的秸秆还田量反而不利于土壤有效磷累积.秸秆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80%F+AS和70%F+AS处理对脲酶活性提高效果较为显著;80%F+AS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在前两季度下活性均最高;随着耕种时间的增加,特别是C3季度下,70%F+AS和80%F+AS处理的磷酸酶活性较F处理显著提高了45.2%和48.2%.因此,西南丘陵山区紫色土在稻-菜轮作下,70%~80%F+AS处理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与化肥减量20%~30%的配施方式是该地区的最优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九龙江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分析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含量,并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表层沉积物中大部分重金属相对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各重金属在研究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其中Co、Rb和Th属于低分异; Be、V、Ni、Zn、Sr、Mo、Cd、Pb、Hg和U属于中等分异; Cr和Cu属于高分异。沉积物中重金属实测值与PMF模型预测值拟合曲线呈现较好相关性,PMF模型结果与铅同位素示踪结果相近,能满足研究需要。九龙江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源有自然源、化石燃料燃烧、农业活动和采矿活动,其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35. 6%、32. 5%、11. 2%和20. 7%。  相似文献   

15.
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藻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藻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研究在室内模拟水产养殖环境获取水产养殖废水,选择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月牙藻和螺旋鱼腥藻为实验藻种,接种于水产养殖废水,考察其对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率,从而比较其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能力,为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工艺藻种的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所选藻种均可去除无机氮和溶解性磷,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1.9%、60.9%、43.3%、30.2%和22.7%、76.1%、54.6%、49.5%。但所选藻种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和去除效果各不相同,斜生栅藻去除硝态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为64.8%,月牙藻去除氨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为15.4%,螺旋鱼腥藻最容易去除亚硝酸盐氮,去除率最大达98.3%。不同藻类搭配用于水产养殖水质净化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南方典型旅游城市杭州选取了4个样点进行了空气微生物取样工作.系统研究了杭州市室外空气微生物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点空气细菌粒子百分比从Ⅰ级到Ⅵ级逐渐减少,总体呈偏态分布.交通干线,文教区,商业区和旅游风景区细菌粒子百分比最高值均出现在Ⅰ级,分别占29.1%,31.8%,33.5%和25.4%,最低值均出现在Ⅵ级,分别占11.7%,11.2%,6.5%和11.1%.不同样点空气真菌主要分布在Ⅲ级、Ⅳ级和Ⅴ级,总体呈对数正态分布,真菌百分比最高值均出现在Ⅳ级,分别占30.3%,30.2%,31.7%和28.3%,最低值出现在Ⅵ级,分别占5.2%,5.1%,3.3%和4.5%.青霉属,链格孢属,曲霉属和枝孢属优势真菌粒径均呈对数正态分布特征,但取样器各级真菌百分比各不相同.此外,空气细菌中值直径显著大于空气真菌,商业区空气细菌中值直径显著大于其他3个样点,而文教区真菌中值直径显著大于其他3个样点.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城市室内外空气微生物粒径分布特征的不同,为室内外空气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立田间原位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常规尿素及其与硫包膜和聚氨酯包膜控释尿素配施(比例分别为30%∶70%、 50%∶50%和70%∶30%)对黄河故道沙性潮土玉米生长季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常规尿素处理N_2O排放量(以N计,下同)为1.78 kg·hm~(-2),排放系数为0.38%;与之相比,配施30%、 50%和70%硫包膜尿素处理的N_2O排放量分别降低了1.12%、 22.5%和11.2%,排放系数下降2.63%~26.3%.相反,配施聚氨酯包膜尿素处理增加N_2O排放量0.02~0.41 kg·hm~(-2),其中70%聚氨酯包膜尿素处理增幅最大,达到23.0%.回归分析表明,各处理N_2O排放通量与10 cm处土温、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孔隙含水量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关系.与常规尿素相比, 50%常规尿素+50%硫包膜控释尿素处理玉米产量略有增加,而30%常规尿素+70%硫包膜尿素处理稍微降低了玉米产量,但不显著(P0.05).因此,控释肥减缓土壤N_2O排放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主要受控于包衣材料.  相似文献   

18.
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种类繁多,而且含量高低不一。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及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是环境监测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建立了金属罐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同时测定土壤及植物中Cu、Pb、Zn的测试方法。试验表明,土壤及植物分别经HNO3-HF(2∶1)和HNO3-HF(2∶0.2)在190℃和150℃加热消解后完全分解溶出。经国家一级土壤及植物标准物质样品测定验证,结果与标准值吻合。土壤中Cu、Pb、Zn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4%~101.4%、99.5%~101.9%、99.7%~100.5%,RSD分别为2.05%、2.01%、1.79%;植物中Cu、Pb、Zn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3%~101.2%、96.9%~106.2%、99.7%~100.4%,RSD分别为2.84%、1.05%、0.985%。  相似文献   

19.
为强化滤料对微细颗粒物的捕集效率,采用一种具有吸附作用的天然矿物驻极体电气石,通过溶液沉淀及热压工艺将电气石颗粒附着于过滤材料表面,形成一种新型改性驻极滤料,实验结果表明:驻极处理后的滤料压差与未处理滤料基本一致,对微细粒子的捕集效率提升显著,捕集效率的提升幅度随着颗粒物粒径减小而增大.与传统驻极体滤料不同,新型驻极滤料经200℃高温处理后对微细颗粒物捕集效率没有变化.电气石纯度越高吸附作用越明显,纯度为87.52%电气石对0.3,0.5,0.7,0.9,1,2.5μm颗粒的捕集效率分别提升了18.52%,18.01%,16.84%,15.76%,13.35%,11.49%;纯度为80.61%电气石对各粒径颗粒捕集效率分别提升了11.57%,11.20%,9.94%,9.75%,8.47%,9.76%;纯度为78.87%电气石对各粒径颗粒捕集效率分别提升了9.24%,9.26%,7.75%,7.77%,6.06%,5.90%;平均粒径为25μm的电气石颗粒对3μm颗粒物捕集效率的提升<2%.  相似文献   

20.
高固体污泥微波热水解特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玮  王伟  荀锐  周刚  万晓  夏洲 《环境科学》2008,29(6):1611-1615
考察浓度7%、9%和13%的高固体污泥微波热水解特性,通过生化产甲烷潜能(BMP)实验,分析热处理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升温速度快,污泥中悬浮性挥发固体(VSS)和悬浮固体(SS)溶解,液相COD、TOC、氨氮、TN和TP浓度增大, pH值降低.水解效率受污泥浓度影响显著,浓度13%的污泥VSS和SS溶解率低于7%和9%的污泥.170℃热水解5min,9%污泥的VSS和SS溶解率分别为23%和18%, SCOD浓度为41g/L, TOC和氨氮浓度达到30g/L和1g/L.热水解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提高,9%污泥的产气量在170℃、5min和10min比未处理污泥增加27%和30.8%.热水解时间对提高消化性能影响不大,热水解由5 min到10min,120℃、150℃和170℃的产气量分别增加4%、3.6%和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