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衡平正义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起源,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在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其倡导的衡平正义原则也已经在美国等国家的国内环境立法和政策中得到了承认和执行。面对中国经济的高速但不均衡发展和社会的不断演化所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如何借鉴和吸收美国等国家的环境衡平正义理论和运动的有益经验,及早对我国可能产生和逐渐凸显的环境衡平正义问题做出理论准备应该成为中国学者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环境衡平正义的起源与发展,挖掘和探究其本质内涵,评析其与传统的环境保护运动的联系与区别,阐释了在中国开展环境衡平正义理论研究的意义,并籍此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2.
跨国污染是国际环境法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国际(环境)法是解决跨国污染的重要手段。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对跨国(全球)污染的分析表明,跨国污染实质是产生了国家间的环境不公平,即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扩散到污染国之外的国家,而受害国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总体上可能有效率的经济效益只为污染国占有;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跨国污染环境不公平的国际法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政治维度考究环境问题,挖掘其中诸多利益主体的相互博弈,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本质上就是政治问题。这种本质从逻辑上规定了制定环境公共政策,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理念,即必须以维护大自然的权利和公民环境权为基本出发点,以不同环境主体之间公平和正义的实现为根本准则。这对于结构不当的环境论调,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境正义不仅是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不同学科和领域研究的焦点。通过对国内环境正义研究文献的梳理,比较分析环境正义所涉学科、内容和方法后发现:环境正义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视角、多元化主题和学科交叉趋势,但研究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理论创新;亟待构建中国特色环境正义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总结中国环境正义研究案例和解决模式;环境正义概念多而不统一,混杂而不明确,需进一步厘清和辨明;考虑多维内涵、多重维度和多维原则,建构和完善环境正义概念体系;环境正义问题主要表现在多尺度区域和多类型群体两个层面,环境强势群体(区域)与弱势群体(区域)的环境权责不对等是焦点;城乡环境正义问题广受关注,需加强经济弱势地区和环境弱势地区环境正义研究;解决环境正义问题的政策措施缺乏系统性考量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社会文化和地方情境中探讨环境正义及其解决之道是重点;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分区域分群体逐步消除环境不正义;环境正义评价标准欠缺,不同学科数据和方法交叉融合不足。未来环境正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建构一个问题导向的、跨学科交叉的环境正义理论框架;精确表征和测度环境(不)正义;模拟多尺度、多主体的环境正义演变过程;基于地方性加强环境正义的典型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5.
《世界环境》2003,(4):71-72
按从小到个人,大到村寨、部落、市县、民族、国家以至全球,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节日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对此,我们不去细加探究。自本期开始,本刊每期一节日.对与环境有关的节日进行常识性的介绍,以便读者了解环境.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岳 《世界环境》2005,(1):10-21
2004年,金秋时节的北京,“环境发展与合作-绿色中国第五届(国际)论坛,汇集了300余位热心环保的中外各界人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会上所作的“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演讲,成为论坛上热议的话题。与会人士认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生态与体现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公平,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而污染防治投资的城乡不公平、东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享用的不公平、富裕人群与贫困人群选择生活环境的不公平等,正日益成为发展中国环保事业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的阻碍。  相似文献   

7.
通过环境公平理论与海南省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市县在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与其所承受的环境成本的比值来衡量环境不公平情况。结果表明,海口市因为产业定位显示出较高的不公平指数,而三亚则因为旅游业定位显示出较低的环境不公平指数,但是三亚对于周边区域的产业拉动性不强,呈现不均衡的环境不公平指数分布。提出从实施空间管制、生态补偿和合适的环境政绩考核等方面缩小环境不公平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别涛 《环境保护》2005,(12):29-33
环境公益诉讼.特别是环保公益团体提起的公益诉讼.无论在普通法系国家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都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和经常使用的法律手段。作为一种环境司法救济.它可以有力地弥补环境行政执法手段之不足.有效地制止环境侵害行为.从而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公平,值得大力推动。本文探讨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基本内容和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实施,对环境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它要求改变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利益的传统利益观和仅以人的利益和需要为判断标准的传统正义观及价值观;使当代环境法立足于更广的领域和更客观的角度,坚持以“生态和人类共同利益”为中心,以“环境公平”和“环境安全”为价值取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环境法的民主化,是指将环境正义、环境民主、环境公平和环境权作为环境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或原则,环境法中规定的环境监督管理日趋民主化,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民主手段和公众参与日益法律制度化,环境法存在着一种尽量采用民主手段,加快奔向公平目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论区际环境关系及其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际环境关系是环境科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作为一种烯缺资源纳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由于存在局部环境利益的差异,不同区域的环境利益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势必把环境成本转嫁与其他区域,这就促使原始的纯粹的区际自然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新的区际环境关系发育和建立,文章认为,区际环境关系受社会经济诸多因素的影响,应从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多方面着手调控区际环境关系,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区际环境协作关系,以实现环境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整治。  相似文献   

12.
佛子 《陕西环境》1998,5(1):34-36
环境行政处罚是指环境行政机关或法定的其他组织依法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而尚未构成犯罪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的一种行政制裁。它既是一种环境法律责任形式,又是环境行政机关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执法手段和具体行政行为。正确适用环境行政处罚,对于保障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环境行政管理中,及时调查处理环境违法案件,给予违法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恰当、合理的行政处罚,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追究违法者行政法律责任的基本职责和要求,也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  相似文献   

13.
周训芳 《环境》2003,(4):41-41
挪威著名环境法学家布葛教授归纳了三种不同的环境污染观:经济学家的效益观、法学家的正义和公平观、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观。这些观点,对中国的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彩虹 《环境保护》2007,380(9B):61-63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作用不尽相同,然而各利益群体竞争的结果往往是环境法较多地表达了社会地位较高阶层的环境利益需求,形成了环境法对环境公平问题的忽视,因此,环境公平应当成为环境法修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环境政策是用来规范和约束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其完善程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环境正义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影响各国政府环境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现有环境政策研究在税费、污染物交易市场等经济相关领域成果丰富,而在政策执行和涉及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正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基于GDP的中国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通过对基尼系数内涵的扩展,提出了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的概念,计算了中国2002年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SO2和COD排放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提出了以绿色贡献系数作为判断不公平因子的依据.结果表明,中国资源环境的分配差异较小,不公平因子主要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缩小中国资源环境分配的空间差异,中、西部地区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蔡永海  黄进 《环境保护》2013,(Z1):58-6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而环境正义的核心问题则包括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的人  相似文献   

18.
论文根据对甘肃省土地沙化区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基于环境公平的视角探讨土地沙化区农民特征与其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的关系。从个体特征上讲,受访者性别和婚姻状况与其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受访者受教育程度与其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经济特征上讲,农民所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主要体现在土地经营收入的损失上,且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与其家庭年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型趋势;从生态环境特征上讲,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有利于降低农民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通过分析认为农民所承受的环境灾害风险的不公平一定程度上是农民在社会经济领域所受到的不公平的体现,农民对环境不公平的感知在家庭年总收入10万元左右时最明显,环境不公平主要体现在环境灾害风险对土地经营收入的影响上。农民对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的认知与对环境公平的感知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相对公平的制度环境。但我国的情况如何呢?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在经济、机会和知识方面的不公平现象仍然十分突出。这不但加剧了社会矛盾,而且已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稳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隐患。结合上期《公平如何影响创新》对公平影响创新机制的理论探讨,本文主要对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不公平现象及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影响进行讨论,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境污染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污染问题不是效率问题,因为它在经济上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无效率的;不是代际问题,因为它可能导致代际公平,也可能导致代际不公平。环境污染问题实质上是代内公平问题;当代一部分人从中得益,另一部分人从中受害。有效率或无效率的结果常被不公平地分配,代际不公平来源于代内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