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滑坡危险性评价对滑坡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信息熵理论建立了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同时综合考虑影响滑坡演变的各种因素,在GIS下对四川省青川县滑坡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获取了该研究区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并将该区不稳定斜坡作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滑坡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该评价模型可用于滑坡的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秦岭地区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对象,针对研究区的情况,选取了坡度、起伏度、地貌类型、岩性、土壤侵蚀强度、活动断裂距、地震动参数、地下水类型、多年平均降雨量9个评价因子,建立了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的数据库。运用单因子概率比率模型对各因子和滑坡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价,揭示了该区滑坡灾害类型特点及空间分布规律,明确了中秦岭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的极高易发、高易发三大聚集地区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1 概况 打磨山古滑坡群位于湖北省松(木坪)宜(都)铁路大河口~尖岩河支线K3~K4之间.线路横穿滑坡区,沿线路方向长约230m,宽约500m,是由数个滑体组成的大型复合式古滑坡群.自铁路支线开始施工以来,挖方路堑触击到了滑坡区的中下部,引起该滑坡群连续几年缓慢滑移,造成铁路路基及钢轨变形,危及铁路正常行车.滑体上部民房严重破坏,影响的区域呈不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黄河上游地区干流滑坡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该区滑坡灾害进行研究,对于指导该区的抗灾、减灾和预防工作意义重大。采用遥感技术和野外采样实测,获取了研究区的129处滑坡灾害数据,进而对滑坡灾害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公因子,并对公因子命名。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了排序。研究结果表明:灾害数据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滑坡发生主要受到滑体标高因子、滑体外形因子、地表因子、环境因子和滑体性质5个公共因子的影响。滑体标高、环境特征和滑体性质对滑坡的影响较大,滑体外形因素和地表因素对滑坡发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2000年9月兰坪县城发生特大型山体滑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采取挡墙、抗滑桩等措施后,北部边坡局部基本稳定,南部依见明显新变形,2010~2013年尤甚。基于滑坡现状特征及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提出了以隐伏断裂(F2)为界将滑坡区重新分块,能够合理反映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并为类似滑坡地质勘察加强针对隐伏断裂的影响分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滑坡体地质及变形破坏特征,认为滑坡的成因主要受控于滑坡区发育的不利岩性条件及地质结构面,水~岩作用是导致岩体崩解破坏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苏州浒墅关阳山西侧边坡因开挖历史较长,形成了整体高差约260m的高陡边坡,严重威胁着坡下开发区居民及用地安全,尤其以其顶部的碎裂基岩滑坡危险性最大。本文从构造历史、岩性、外界营力等多个角度对该基岩滑坡的形成条件、稳定性影响因素、演变历史和破坏机理等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该基岩滑坡的破坏模式为圆弧形滑动,其破坏机理主要受控于滑体前缘良好的临空面、作为软弱夹层的石英斑岩岩脉、因推覆构造而呈碎裂状的岩体结构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削坡加格构支挡的防治方案,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该滑坡灾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晋陕蒙接壤区典型生态过渡带景观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晋陕蒙接壤区是典型的生态过渡带,生态环境具有波动性、脆弱性和敏感性.笔者采用2个时期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形状指数、景观破碎度和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该区的景观要素转换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1988~2000年期间,该区的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景观趋于破碎化.   相似文献   

8.
以宣汉樊哙大桥滑坡为例,分析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的滑动机制。在对滑坡区的地质条件、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滑坡的变形过程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表明,降水对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河水对坡脚的浸泡、冲刷;另一方面,强降雨形成的雨水沿着坡面渗入坡体,在滑体与基岩接触面上形成滞水带,受地下水的浸泡泥岩极易软化,强度大幅降低,促使坡体滑动。深入研究樊哙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成灾机制,对西南地区临河型滑坡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宣汉樊哙大桥滑坡为例,分析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的滑动机制。在对滑坡区的地质条件、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滑坡的变形过程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表明,降水对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河水对坡脚的浸泡、冲刷;另一方面,强降雨形成的雨水沿着坡面渗入坡体,在滑体与基岩接触面上形成滞水带,受地下水的浸泡泥岩极易软化,强度大幅降低,促使坡体滑动。深入研究樊哙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成灾机制,对西南地区临河型滑坡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赣东南大墩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化主要产于晚三叠世黑云正长花岗岩与南华系接触带附近,受南华系浅变质岩地层岩性及断裂破碎带控制明显.本文以该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大墩靶区成功找矿为例,基于MAPGIS软件系统,对勘查区进行了化探数据处理、化探异常剖析、元素聚类分析、元素定量统计分析、剥蚀程度定量评价等综合定量评价.工作成果表明, 勘查区显示铜金为主要矿种、银铅锌为伴生矿种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特征,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矿床可达小型-中型规模.在风化剥蚀面显露出金铜等近矿地球化学原生晕指示元素.根据地球化学勘查综合定量指标分析,认定大墩地区为面积约15 km2具有中型铜金多金属矿产地勘查前景的找矿靶区.应用以上成果,该区已取得明显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磐安县滑坡灾害空间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浙江省磐安县滑坡灾害发生的环境和基本特征,分析了影响灾害发生的各因素与灾害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提取出影响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地形、坡度、岩性、构造、水系、公路。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各因素图件栅格化为250 m×250 m的单元共19765个。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方法对研究区滑坡灾害进行了定量的概率预测,为解决滑坡灾害定量风险预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同时也做了危险性定性空间预测分区图,将预测结果与该区历史滑坡灾害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发现,预测精度为75.8%。2004年8月浙江省遭遇“云娜”台风期间,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采用该方法进行了试运行发现,预测范围内新发生的灾害点均落在了高、中易发区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滑坡是山区常见的一类自然灾害,山地城市边缘区是滑坡灾害常发区域,目前针对山地城市边缘区滑坡灾害遗址一般采取工程治理的方法,只注重了遗址的安全性,而忽视了美观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从"景观再生设计"的角度,在对山地城市边缘区滑坡灾害遗址景观类型和价值研究的基础上,从自然景观修复和人文景观重构两个方面进行景观化再生设计,以期实现山地城市边缘区滑坡灾害遗址的安全性和美观性的有机统一,促进山地城市及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地表和深部26种基岩的γ辐射值为7.4x10-8-16.7x-8GY·h-1。讨论了该区基岩的γ辐射水平及分布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莆田南日岛居民用水问题,在南日岛地区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找水,通过高密度反演软件RES2DINV对测试数据进行二维反演得到二维视电阻率反演断面图。根据反演结果推断地下深处发育有断层破碎带,2个验证钻孔揭露情况与高密度反演结果基本吻合,风化基岩与深部基岩接触面含断层破碎带,抽水试验计算得出的单井出水量分别为420m3/d和62.2m3/d。  相似文献   

15.
目前滑坡稳定性研究主要以滑坡整体为研究对象,而大部分滑坡特别是大型、特大型滑坡失稳破坏均从滑坡局部开始,因此从三维局部的角度对滑坡稳定性进行研究有其必要性。采用单元安全度法,以三峡库区某滑坡为例,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该滑坡各单元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得到滑坡各部位稳定性系数分布图,并根据滑坡宏观变形和地表位移监测结果对滑坡的三维局部稳定性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滑坡宏观变形和地表位移监测结果与三维局部稳定性评价结果较为一致;该滑坡目前整体较稳定,但滑坡前缘在降雨和库水的持续作用下将会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6.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溪河南岸的毛背沱滑坡,体积约73.5×104 m3.目前滑坡体正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尚未形成连续滑动面.本文在深入分析滑坡体的地质特征、构造特征、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和预测.研究表明,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其变形现象是一致的,近年来在雨季变形不断加剧,在库水位涨落和暴雨的共同作用下,可能发生整体滑移.最后,根据滑坡的成因机制与影响因素,对滑坡的治理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1 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海口处于昆明盆地西侧金铜盆山背斜北翼,岩层产状平缓,裂隙及岩溶发育,地面相对高差小于300米,为侵蚀、溶蚀低山—溶蚀谷地地貌。该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以冲积、湖积为主,其次是洪积和残坡积。岩性为砂、亚砂土、钙质亚粘土和淤泥,集中分布于海口河北岸及滇池岸边,覆盖于碳盐岩岩层之上,厚度1.6~28.44米,含少量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碳酸盐岩广泛分布于区内,基岩裸露区溶槽、石芽、溶隙极发育,大气降雨容易转化为地下水,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玄武岩、碎屑岩分  相似文献   

18.
库水位下降对滑坡的稳定性变化有重要影响。以张家祠堂滑坡为例,利用Geo-studio软件的Seep/W模块和Slope/W模块分别对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降雨和不同库水位下降速率对该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滑坡变形的调查情况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预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祠堂滑坡为降雨型滑坡,相对于降雨,增大库水位日降幅对滑坡稳定性影响非常有限;预测在非汛期增大库水位日降幅条件下,滑坡整体基本稳定;滑坡在中前部虽有变形,但滑坡整体并未形成连续贯通的软弱面,因此该滑坡目前为基本稳定;滑坡在最危险工况(库水位日降幅1.2m/d+降雨)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154,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本区石炭系的研究以下扬子区为主,而该区又是以宁镇山脉为标准。已有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历史。目前一般将石炭系分为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老虎洞组、黄龙组和船山组六个组。前四个组相当于下统一丰宁统,后二个组相当于上统一壶天统。两统之间呈假整合。过去,下统是以珊瑚为标准 上统则以(?)带为分层依据。实际上腕足类有些属种也具有重要的分层价值。本文除老虎洞组、船山组资料不够未建腕足类组合外,金陵组至黄龙组暂建五个腕足类组合。即Neospirifer lungtanensis组合,Eochoristites-Martininella chinglungensis组合,Pugilis hunanensis-Vitiliprod-uctus groberi组合、Gigantoproductus edelburgensis-Kansuella组合及Choristites组合。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南京附近吕家山一带出露的一套中生代地层,李毓尧等(1935)曾将其中的砂岩层划为侏罗系象山层,而将其南侧之紫红色砂页岩、灰岩误划为下石炭统高骊山系及中石炭统船山灰岩。1964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在测制1:5万南京,汤山、上党幅区测报告中,将上述石炭纪地层改划为下一中三叠统青龙群及上三叠统黄马青组。1977年,安徽省区测队在1:20万南京幅区调报告中,又将上述地层改划为中三叠统徐家山组。 1985年,杨松生,蔺雨时发表“南京附近的高骊山组”一文,复将上述紫红色砂页岩划为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并在上部的灰色砂泥岩中采得一些植物化石,定其为古生代之属种:Suble pidodendron sp., Archaeocalamites sp., Calamites sp., Sphenophyllum sp., Loncho pteris sp., Rhodeas sp., Pecopteris cf. plumosa,Mar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