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2001—2005年大庆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生态调查。共观察到4科7属底栖动物.其中:软体动物为1科1属,环节动物为1科2属,水生昆虫为1科3属,甲壳动物为1科1属;底栖动物的密度变化范围为96—880个/平方米;优势种属是前突摇蚊属(Prodadicus)和摇蚊属(Chimnomus)。运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Biology Pollution Index)来评价大庆水库水质,评价结果表明:BH指数变化范围为0.73—0.82,水质属于β中污染水体,五年之间的水污染程度变化不明显,而且水质逐年有略微好转的倾向;平水期的水质略好于丰水期的水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96~2000年间大庆水库浮游植物的监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大庆水库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36属,其中属数最多的是硅藻门,共15属占41.7%;其次为绿藻门,共11属占30.6%。大庆水库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1.78-3.15,水质为轻污染到中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2001-2005年大庆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生态调查.共观察到4科7属底栖动物,其中:软体动物为1科1属,环节动物为1科2属,水生昆虫为1科3属,甲壳动物为1科1属;底栖动物的密度变化范围为96~880个/平方米;优势种属是前突摇蚊属(Procladicus)和摇蚊属(Chironomus).运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Biology Pollution Index)来评价大庆水库水质,评价结果表明:BPI指数变化范围为0.73~0.82,水质属于β中污染水体,五年之间的水污染程度变化不明显,而且水质逐年有略微好转的倾向;平水期的水质略好于丰水期的水质.  相似文献   

4.
发光细菌法测定大庆地区排污干渠水质的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利用发光细菌法测定大庆排水干渠水质污染的情况,结果表明,平水期水质毒性大于丰水期;中央排污干渠、东排污干渠水质毒性大于西排污干渠;两类污水混合后流出物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会更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鄱阳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利用水质指标构建二级因素集,利用测站代表月构建三级因素集,经过二级、三级评价分别得到测站各代表月与全年的水质综合评价结果,给予鄱阳湖月、年水质变化的客观描述。以2008年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年而言,除赣江南支、瓢山、鄱阳、信江东支局部水域为二、三类水外,鄱阳湖大部分地区总体上属于一类。就月水质变化而言,除了修河口、渚溪口、星子、蛤蟆石、蚌湖一带水质以Ⅰ类为主,且年内变化较为稳定外,其它水域水质变化相对较大,同时较差水质多出现在枯水期。  相似文献   

6.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长江南京段水质进行定级评价。同时,通过各级水隶属度的逐年变化情况,分析水质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根据南汇区环境监测站对区域内8条主要河流中2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2001-2005年),分析了南汇区水环境污染现状,并利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水质年际变化进行了评价。从主要污染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工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南汇区域内水环境污染的成因,结合第3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太子河“本溪河段”水环境质量进行现状分析和评价,了解和掌握了“八五”期间太子河Z“本溪河段”的水质变化情况,同时对“九五”期间“本溪河段”各段面的水持状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利用大沽河2010年-2015年水质监测数据,选取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对水质具有重要影响的6项指标,建立适用的水质评价模型,对大沽河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游水质评价结果明显优于中游、下游水质评价结果,网络评价水质等级变化趋势同真实指标数据变化趋势一致.验证结果充分表明了T-S模糊神经网络用于水质变化特征分析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水利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箱式”理论,应用输出输入水质溶质迁移原理,研究地下水受工程影响后的物理、化学、水质作用机理与变化规律。试图建立适合于水利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评价模型。并将PEQ模型应用于葛洲坝工程对宜昌市地下水质影响评价实例,所得结果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2006~2010年五年间对水质生物学评价指标一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来评价红旗水库水质的现状,得出红旗水库水质属于轻污一中污染水体,但仍然符合饮用水源地标准。  相似文献   

12.
概率法评价河流水质是一种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本文尝试利用概率法的原理和方法对牡丹江3个监测断面的“十五”期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水质情况,根据评价结果,可以为阶段性的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防治依据,确保了牡丹江流域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受河南平顶山姚孟热电厂温排水影响的白龟山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的情况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在室内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学特征进行了模拟增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增温对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群组成、优势种的优势度、藻类密度和生物量均有影响。影响的程度与环境固有的水温及增温强度有关。室内增温模拟试验还表明:连续的增温对藻类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强度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十五”期间“环境试验与观测”专业在专业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建立了装备环境工程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完成了专业平台的顶层设计,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实验室环境试验剪裁技术,探讨了环境适应性要求的内涵和剪裁方法,建立了飞机任务环境需求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框架。最后提出了加强环境工程基础技术研究力度和环境工程标准制修订速度,开展GJB4239标准宣贯,尽快出台《装备环境工程管理规定》文件和加快武器装备平台环境预计系统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环境质量保持了平稳向好的趋势,主要环境质量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分析2005年以来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总结了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变化特点,分析了环境质量变化中所面临的压力,并就"十二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变化与水体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是反映河流健康的主要生物指标.为揭示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相互关系,于2015年夏季对淮河流域典型水体—淮河干流、沙颍河、涡河和淠河进行系统的水质及浮游植物调查,探明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水体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数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27个点位中共获得浮游植物8门71属153种,主要隶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浮游植物密度为0.019×10~5~131.824×10~5ind·L~(-1),不同河段浮游植物分布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平均密度大小呈现沙颖河淮河干流涡河淠河的特点.非参数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表明,淮河干流、淠河和涡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相似性较高,而与沙颍河的浮游植物群落存在一定的差异.Shannon多样性指数H'介于0.78~3.21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介于1.03~4.79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J介于0.12~0.73之间.水质生物评价结果显示,淮河流域大部分水体处于中等污染状况,部分点位处于重污染状况,其结果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控制单元识别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松花江流域划分为27个控制单元,分析各控制单元水环境与水污染现状,筛选水域敏感性强、水质超标严重、排污强度大的控制单元作为优先控制单元,形成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结合全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问题及领域,确定各优先控制单元重点治污方向,形成松花江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重点。结果表明,松花江大庆市段、松花江哈尔滨市段、伊通河长春市段、嫩江齐齐哈尔市段、嫩江松原市—白城市段、饮马河长春市—吉林市段6个控制单元为松花江流域重点治污区域,涉及大庆市、哈尔滨市、长春市等重点城市点源治理、齐齐哈尔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环境风险防控等重点治污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汤河水库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河水库是鞍山、辽阳两市重要的水资源,但近年来其个别污染物指数略有上升趋势。文中论述了汤河水库水资源保护应和经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实践,既要保护汤河水资源又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2001-2005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及 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十五"期间(2001-2005年)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根据优势树种生物量扩展方程,估算江西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江西省森林植被的总碳储量为263.87 Tg C(1 Tg C=106 t),其中林分碳储量为214.70 Tg C。在11个地市中,赣州市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大,为70.11 Tg C,其次是吉安市、上饶市和宜春市。江西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26.27 t/hm2,林分平均碳密度为27.20 t/hm2,各地市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景德镇市最大,为31.65 t/hm2,其次为宜春市、吉安市和鹰潭市。各森林类型中,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的碳储量最大,为73.77 Tg C,占江西省林分碳储量的34.36%;硬阔林的碳密度大于其他类型森林,为42.64 t/hm2,是江西省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的1.5倍多。幼、中龄林的碳储量占全省林分碳储量的81.95%,碳密度随着龄级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