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偶氮染料4BS光催化降解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二相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中 ,研究了染料 4BS光催化降解的特性 ,试验结果表明 :难生物降解染料 4BS光催化降解后 ,可提高其可生化性 ,且BOD5/CODCr值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流化床光催化氧化装置进行了微污染饮用水净化试验,装置分为配水区、反应区、紫外光源和固液分离器4部分.试验结果表明流化床光催化氧化反应器对CODMn,UV254和2,4-二氯苯酚的去除效果明显.CODMn去除率受进水浓度影响较大.初始CODmn较高时,其去除率相对较高;而CODmn较低时,去除率则相对较低.光催化可有效地的提升给水处理工艺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未经光催化时,所有常规工艺对UV254的去除率仅为57.3%,但经过后续的光催化氧化单元,UV254的去除率提高到92.0%.此外,光催化氧化对有毒有机物二氯苯酚有较好的处理效果,30 min内光催化氧化对2,4-二氯苯酚去除率约为97.3%,几乎可以达到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3.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125W高压汞灯为光源的敞口固定床型光催化反应器(简称光反应器)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试验。催化剂用量23.4mg/L。考察曝气量、循环流速、双氧水加入量、初始pH值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循环流速10000mL/min,双氧水加入量1.9mmol/L,pH值4.4,20mg/L甲基橙水溶液降解反应速率常数为2.29h^-1。  相似文献   

4.
沈迅伟  袁春伟 《环境科学》2005,26(1):204-208
与均相体系不同 ,多相光催化体系不能忽略催化剂颗粒对光子的散射 ,但严格求解光辐射传递方程在数学上是很困难的 .通常采用的输入光强计算表观量子产率的方法往往低估了真实的光量子产率 .本文针对带有柱状发光体圆筒形悬浆体系反应器 ,在做出一些合理的简化后 ,提出了一种以二氧化钛为催化剂在近紫外光辐照下多相光催化绝对量子产率的计算方法 .以苯酚为模型化合物 ,应用在典型反应器中光催化降解的实验结果 ,求得局域体积光子吸收速率 (LVRPA)在反应器内的分布 ,计算了绝对光量子产率 .表观量子产率与绝对量子产率相差7.08% ,约有1.1%输入光辐射从反应器筒壁上被淬灭 .本方法可用来评价不同催化剂或同一催化剂不同模型化合物的光催化效率 ,也为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  相似文献   

5.
染料废水在旋转式光催化反应器中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旋转式光催化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探讨染料pH值,液层厚度,反应器转速,光照时间对脱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所试染料品种,pH6为最佳值,20min为最佳反应时间.液层厚度和反应器旋转速度对半导体光催化氧化反应有一定影响.在优化条件下采用悬浮态TiO2时,偶氮染料的脱色率为98%,采用TiO2器壁固定时为78.5%~91.5%  相似文献   

6.
厌氧颗粒污泥流化床降解有机物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世和  何炜 《环境科学》1999,20(4):33-3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反应器理论,建立了厌氧颗粒污泥流化床反应器内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在测定动力学模型参数的基础上,以大量实验资料验证了模型及其假设的可靠性,并对反应器效率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颗粒污泥粒径为0.82mm,反应器最佳生物浓度为50g/L。  相似文献   

7.
废水厌氧反应器处理效率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反应器效率的主要因素的重要性,并以厌氧流化床反应器的试验数据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与理性分析相一致的结论,结果表明,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反应器的效率影响因素,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要求试验数据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围绕避免催化剂沉积、提高光透过率和催化剂分离3个方面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在悬浮型和流化床型光催化反应器的工艺设计及改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对当前应发展的悬浮型和流化床型反应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悬浮载体流化床是一种新型反应器。介绍了该反应器的特点及试验方法,并通过试验考察温度对悬浮载体流化床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反应器去除COD效果影响不明显,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则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处理偶氮染料4BS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 3 0~ 40目负载型光催化剂 ,以高压汞灯为紫外光源 ,研究了偶氮染料 4BS废水在流化床光催化中试反应器中的降解 ,针对有关工艺参数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 :所用中试反应器对 4BS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催化剂浓度存在最佳值 ;适当增加光强及溶解氧浓度均有利于光催化降解效率的提高 ;染料 4BS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表现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并且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与 4BS初始浓度之间具有近似负一级的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中致突变有机物的光化学氧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田 《上海环境科学》1998,17(10):35-37
以Ames试验为指标,对城市自为水中致突变有机物的光分解和光催化氧化自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对比,实验表明,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固定膜光催化氧化对水中致突变物有良好的去除作用,效果优于直接光分解,在处理时间同为1h的条件下,光催化氧化对TA98菌株诱变指数的削减率为47%,而光分解的削减率仅为33%,对水样的有总有机炭,色谱图峰数和峰面积,及Ames试验透变指数等3个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表明,Ames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及其光辐射传递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尤宏  罗薇楠  姚杰  陈平  蔡伟民 《环境科学》2005,26(1):112-116
提出并建立了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 ,对其内部光辐射传递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气固相共同作用下(通气量>0.3m3/h) ,光强的径向分布服从指数衰减规律 ,与Rose公式中通过均匀悬浊介质时的光强分布规律一致 .光辐射能的数值受初始光强 .催化剂颗粒浓度和液层厚度的共同影响 .通气量只影响床层流化状态 ,对光强分布影响可以忽略 .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 ,三相内循环流化床的光催化效率高于传统的悬浆式反应床 ,本系统的最佳催化剂浓度为10~12g/L .  相似文献   

13.
悬浮浆态光催化反应体系具有固-液接触面积大、过程效率高和处理量较大的优点,但存在浆态体系中纳米催化剂难于分离回收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在废水污染物光催化降解过程中使用易于沉降分离的微米级颗粒光催化荆,并与新设计的多层光源内置式气-液-固循环流化床相结合组成的光催化反应体系.以微米级颗粒Gd-TiO2为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新型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并采用气、液两相模拟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依据模拟结果,明确了挡板的位置、长度、底部曝气面积等因素对反应器流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反应器升、降流区横截面积比为1:1,挡板距反应器底部的距离为0.175m,挡板顶部与沉降区底部持平,底部曝气面积为升流区面积的1.2倍.将该反应器进行三相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固相催化剂在反应器内能够很好地流化,反应器内无明显的死区,其固液分界面低于气液分界面,沉降区能够发挥很好的固液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硫自养反硝化过程中含硫副产物的产生规律,建立了上流式硫自养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考察HRT(水力停留时间)对水中NO3--N去除的影响,运用零级和1/2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NO3--N还原过程进行拟合,通过测定与理论计算分析含硫副产物的产生趋势及规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测定微生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当进水NO3--N浓度为(30.45±0.38)mg/L,HRT为4和1 h时,NO3--N去除率达到98%以上.硫自养反硝化过程符合1/2级反应动力学模型,1/2K1/2V(1/2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为5.69 mg1/2/(L1/2·h).②出水SO42-的产生量接近理论值,S2-在反应器中部出现微量的积累,在出水口处浓度进一步降低(< 0.5 mg/L).③HRT的缩短改变了反应器内部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规律;Proteobacteria成为了最主要的优势菌群,各阶段所占比例均大于59%,Sulfurimonas为最常见的反硝化菌,在HRT为1 h时,反应器中部其丰度达到36%,成为反应器中的优势菌属;Desulfurella为SRB(硫酸盐还原菌),其丰度的增加与反应器内部S2-的积累一致.研究显示,硫自养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SO42-与理论值接近,S2-产生量沿反应器高度方向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情况与反应器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光催化氧化脱硫脱硝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赵毅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12):104-107
概述光催化氧化脱硫脱硝的研究进展,探讨光催化脱硫脱硝的特性及机理,对光催化氧化同时脱硫脱硝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催化剂的光量子产生率的途径、光吸收范围向可见光扩展的方法以及如何设计简单高效的光反应器等目前亟待决解决的几个问题,为光催化氧化脱硫脱硝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多组分条件下通过采用悬浮型光催化纳滤膜反应器进行目标污染底物H酸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及反应动力学研究,控制干扰污染物吐氏酸和变色酸浓度分别为5,10,20,25,40mg/L,控制H酸浓度100mg/L恒定不变.实验结果表明,在单组分光催化纳滤膜反应器中,在Ct/C030.7条件下,降解过程遵循L-H 零级(0~12min)与L-H一级(12~20min)的混合动力学模型;在多组分光催化纳滤膜反应器中,随着干扰物浓度的增加,在Ct/C030.7条件下(约0~20min反应时间段)其降解过程均对应地遵循L-H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H酸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的改变主要由耦合光催化反应器内底物和光催化剂表面H酸的浓度差异性引起.  相似文献   

18.
对增湿脱硫实验装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依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气液固三相耦合模型:即质量、动量、能量和湍动能耗散输运方程,在构造脱硫装置的网格模型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借助流体软模拟计算了反应器内的脱硫过程,考虑脱硫剂加入量、反应温度、烟气流量工艺因素的影响时该活性脱硫剂的脱硫性能,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误差较低,表明本模型及其参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