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1年发生的重大溢油事故,促使日本于1973年和1976年对防止海上污染灾害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要求船主和石油行业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围油栏,吸油材料,消油剂和其它设施,以减小溢油选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劳辉 《交通环保》1995,16(6):5-10
本文比较全介绍了中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概况,包括国家立法,已加入海洋防污公、船舶防污管理、重大油污事故及处理和港口溢油应急计划情况等。叙述了中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3.
《交通环保》2004,25(5):6-6
本刊讯(本刊通讯员王运鹏)河北海事局于2004年9月中旬成功举办了“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指挥人员培训班”。河北辖区各相关港航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负责事故应急协调指挥的指挥官参加了培训班。培训主要对《秦皇岛海域溢油应急计划》、溢油清除处理技术、国内外重大溢油事故案例、溢油事故的索赔等内  相似文献   

4.
李树华 《交通环保》1996,17(2):18-26
近30年来国际社会为防止海洋石油污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通过并生效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及其议定书和修正案,在控制海洋石油污染和避免其进一步恶化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全球范围内的油污事故从未间断。1989年瓦尔德兹号重大溢油事故本身和对该事故的处理过程使国际社会认识到,有必要建立一个国家的、地区的乃至全球的油污防备和反应系统。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的制定和生效是国际社会防止  相似文献   

5.
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初步给出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总体框架,并介绍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溢油信息收集子系统、溢油模拟子系统、环境与资源信息数据库、溢油应急指挥中心、溢油应急处理子系统。该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具有功能综合、结合GIS和RS、决策支持等特点,可为建立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X55 9602254中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概况和溢油应急反应的战略设想/劳辉(交通部安全监督局)//交通环保/交通部水运环保科技信息网一1995,(6)一5~10环信X一95 介绍了中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概况,包括船舶防污立法情况;中国加入有关国际海洋防污公约情况;中国现有的立法和加入的国际海洋防污公约对船舶防污作出的明确规定;船舶重大油污事故及处理情况;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监督管理情况,港口溢油应急计划情况。叙述了中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的战略设想,包括海运溢油应急反应立法问题,协调和监督管理间题,有关部门职责问题,清除油污组织、油污灾害基金和…  相似文献   

7.
评价溢油处理体系,主要看其方案是否恰当和能否付诸实施,并且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作保证。 美国、英国,瑞典、日本等国早在70年代就逐步完善了统一在有关法规下的溢油处理体系。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抗溢油处理体系。加拿大的海洋溢油处理机构 加拿大的溢油应急计划由加拿大环境保护部及环境控制处制定。加拿大环保部应急指挥部成立于1970年,于1979年演变为海洋渔业部及环境部。环境应急部就北海溢油事故,请有关专家制定了北海溢油应急计划(AMOP),它包括:(1)溢油回收和容器系统,(2)分散油装置及战略系统;(3)燃烧、焚化系统;(4)遥控装置;(5)沿岸清除计划;(6)溢油去向,迁移及溢油的物理、化学影响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8.
西非象牙海岸在近10年内曾发生5次溢油事故,所有事故都在设在首都阿必附近的炼油厂有关。阿必港每年有2000多艘船舶进出,在港口附近水域发现少量油膜,附近海滩上也有焦油球出现,本文简要介绍象牙海岸溢油应急计划的基本情况。文中对溢油敏感区 初步评估,并倡议建立中非和中非国家的地区性溢油应急计划。  相似文献   

9.
用红外光谱法鉴别海面溢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石油开发、船舶运输及石油工业的日益发展,海上排污和溢油事故不断出现。石油已成为当今污染海洋的重要污染物。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美国邻近海域的溢油事故平均每年可达一万到一万一千起之多,约有35万吨石油因事故溢入海中。美国海岸警备队曾做过估计,1975年由于油轮的正常作业—清舱,排放压舱水而排放的石油约为上述溢油数字的四倍。  相似文献   

10.
佛罗哥网垫──防治油污染的新发明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的南半部之外,在北冰洋与南极洲之间的范围内,几乎没有不受到石油污染的影响或威胁的海岸。多数溢油事故起因于油轮海损事故,但海洋石油设施的损坏也会产生这种威胁。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应该尽可能快的在温油源...  相似文献   

11.
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专家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专家系统作为海上船舶溢油事故控制中心的指挥决策保证系统和技术咨询系统,是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该专家系统的功能集成、辅助决策、卫生遥感监测、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特点以及自动报警、通讯联络、数值预测、处理方案、污染预警、污染损害评价、索赔与赔偿等主要功能和系统的总体构成。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西稚图有害物质反应研究所仅在1986年财政年度内就参与了75起化学品泄漏和95起溢油事故的应急活动。他们在处理溢油事故方面经验尤为丰富。笔者在那里学习期间,通过他们的讲述和到溢油现场实践初步了解到美国目前对溢油反应的基本措施。本文着重介绍溢油应急对策包括初期反应,清除活动和处理方法等,后半部分结合有关参考资料叙述了溢油清除费用及其分析。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对《珠江口区域溢油应急计划》提供决策技术支持,针对珠江口海域的环境特点研究开发了“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综合有潮流快速预报模型、、三维溢油行为模型、溢油风化模型、溢油应急反应模型、以及电子海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关键技术,数据库等关键技术,不但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模拟并可视化显示海上溢油的漂移扩散和性质变化过程,还可以同时显示环境敏感区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等相关信息。经实际溢油案例应用表明,系统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符合较好,可有效地提高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14.
砭及 《交通环保》1996,17(3):16-18
亚洲油污防备和反应的区域合作计划编者按:在1995年10月19日至20日于我国大连召开的“”95蓝色海洋暨中日海上溢油应急对策讨论会”上,日本海难救助协会防个海洋污染研究部部长池上武男先生作了题为《亚洲防止海洋污染合作计划》的演讲。该演讲主要介绍了防...  相似文献   

15.
1,前 言 近几年来,随着石油运输的增加,较大的溢油事故不断发生,许多国家对油污染极为关注,它们面对大量随时发生的油污染事故,纷纷采取措施,与油污染作斗争。处理大量的溢油事故必须在确定溢油事故的潜在可能性的同时制订溢油的应急计划。  相似文献   

16.
海湾溢油三周年为建立一个合作处理重大溢油事故的国际体系,IMO于1990年11月通过了“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两个月后,海湾地区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特大溢油事件。尽管当时该公约尚未生效,IMO毅然决定组织国际抗产溢油活动,以减缓溢油...  相似文献   

17.
过去几年中发生的海上溢油事故使人们对海洋环境问题大大重视。加拿大政府内的一具行政管理部门会同一个油轮民海上溢油治理能力的公共调查小组通过调查,并结合独立的试验后强调,加拿大现有的溢油治理能力需要加强。据此结论,调查报告建议,在每一个海岸警卫区都要计划并具备万吨溢油治理的能力。试验从四个方面详细说明了需要配备能治理万吨级溢油的设备。所研究的四个方面包括:作业环境、拦截与回收设备、油水回收后的临时储存  相似文献   

18.
溢油发生后实施及时合理的应急物资调运计划对减轻灾害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理想点法"对渤海石油平台溢油应急资源调配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了"应急开始时间最早"和"出救点个数最少和应急开始时间最早"的溢油应急物资优化调运模型,最后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了渤海石油平台溢油应急物资调运系统的开发,为有关部门实施及时合理的溢油应急物资调运计划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9.
1983和1984连续两年,在青岛港先后发生两起重大溢油事件。因此,溢油应急计划已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国际油轮船东防污染联合会出版了一套关于溢油治理的丛书,共12册,其中第9册是溢油应急计划(Contingency planning foroil spills),比较具体地论述了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今摘录如下供有关部门制定地区性溢油应急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洋石油工业的溢油事故 ,不论是欧洲北海还是美洲墨西哥湾每年都有。例如英国北海从1977年至1988年11年间发生的溢油事故达500次以上 ,总溢油量约为5600t。南海东部地区海域自1990年底进入开发生产以来也发生多次溢油 ,仅1997年达10次 ,溢油量约4.4t。1996年曾发生过由于拖网渔船拉断海底管线 ,导致约1000t溢油的大型事故。从溢油的引发原因一分 ,大约可分为一般操作失误、设备的小故障、较大的设备故障及重大的事故引发等几种。从海洋石油工业统计来看 ,储油设施及管线损坏的溢油事故占居溢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