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传真     
《环境工作通讯》2014,(4):70-71
武汉启动中部首个碳排放权交易 4月2日,中部首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武汉光谷产权所正式上线启动。此前,湖北已成功实施全国首个政府预留碳排放权配额竞价转让。启动仪式上,湖北省与山西、安徽、江西、广东等省份签订了碳排放权交易跨区域合作交流框架协议。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建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总额达600亿的碳产业授信协议。湖北是继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之后第6个启动碳排放产权交易的试点省市。目前,湖北共有138家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涉及电力、热力、钢铁等12个行业。2014年,湖北碳排放配额总量共计3.24亿吨,仅次于广东。目前,湖北已实行第一批政府碳交易预留配额的拍卖,竞买价为每吨20元,成交量200万吨,成交金额4000万元。竞价拍卖获得收益将用于进行市场调节和碳市场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林琪 《环境》2023,(4):52-54
<正>配额分配制度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基础制度,是保证碳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实现政策目标的基石。为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配额方案》),要求做好2021、2022年度配额预分配、调整、核定、预支、清缴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世界主要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配额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配额分配机制是碳排放交易体系(Emission Trading System,ETS)的关键要素。通过研究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世界上较为完善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分析其减排目标、覆盖范围、配额分配方式、储蓄和抵消机制。从而提出中国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构建应注意:设定适当的减排目标和透明的调整机制;建立配额市场信心;分配方式的选择应兼顾减排效率与经济发展;配额分配应考虑碳泄漏风险。  相似文献   

4.
电力行业是国家和地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部门,也是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主体。文章研究了2个问题:一是在碳排放总量管理下,电力排放的所属问题;二是不同配额分配方案对电力生产企业的影响。通过借鉴国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中电力排放的划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从生产和消费两端同时对电力排放进行控制;在对电力行业的几种配额分配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权平均法"这一新型分配方法,并用该分配方法对广东省现有电力企业进行了碳排放权交易模拟分析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在绝对排放量下降5%的总量控制目标下,通过"加权平均法",各机组所得配额都相对公平和平均,可以保证企业顺利履约,实现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1月5日,生态环境部举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政策媒体吹风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介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配额分配方案》)有关情况,并与记者交流互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展示了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信心和决心。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6.
环球     
《环境保护》2013,(11):9
欧盟碳排放下降2%配额盈余将翻番欧盟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固定源"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降至1.867万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一数字较2011年下跌了2个百分点。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包括了含挪威、列支敦士登和27个欧盟成员国的超过12000家的发电厂和制造设备企业。欧洲气候行动专员康妮·赫泽高说:"2012年排放量下跌是件好事。但坏消息是,随着国际碳信用大量进入欧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交易制度是一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市场型管理工具,由于可以有效实现确定时期内的控排目标,同时降低整个经济体系的减排成本,而备受政府部门的青睐。在具体机制架构上,碳排放交易制度又可以细分为制度覆盖产业范围的划定与配额总量设定、配额分配的实施、基于时间和空间的灵活履约形式的引入、二级市场配额交易的开展和市场监管、以及不同地区间碳市场的对接等四个具体环节。  相似文献   

8.
王琪  高彤  赵雅绪  陈刚 《环境保护》2023,(22):60-63
排污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理论同源、机制相似,具备相互借鉴与优化的基础。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率先试点,通过借鉴碳排放权“配额”交易机制,优化和提升排污权交易的监管质效,基本建立排污配额分配机制。本文梳理了襄阳试点的主要做法及进展,分析了其实践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据此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工作提出建议:按照重点突出、分类施策的原则加快推进全国排污权交易政策法规制度建设;重点推进区域排污权交易与跨区域/流域排污权交易,扩大排污权交易标的物范围及纳管的行业企业范围;加强与排污许可制等环境管理制度之间的衔接,完善排污权交易的技术规程;建立排污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协同衔接机制,形成减污降碳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配额不但可以交易买卖,也可以作为资产线上抵押获取融资。控排企业还可以将法人账户作为购买碳配额的“信用卡”,以透支的形式取得短期融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单向参与国际碳市场到国内自愿减排交易,再到总量控制型碳排放权交易为主、自愿减排交易为辅的过程。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链接有利于降低碳减排成本、促进市场的流动性、降低碳市场的运营风险以及减少碳泄漏。省际碳市场的链接需要打破行政壁垒,并在统一法律框架下就碳排放权交易的链接要素形成共识。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链接应当从法律机制的构建、链接模式的选择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互认与同化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迅羽 《环境》2014,(10)
正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5个碳排交易试点先后启动,2014年碳交易在各地继续推进。然而,调查发现,各大交易所交易量小甚至断断续续的现象普遍存在。专家指出,交易体系不完善,碳价得不到真实反映,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亟待解决。中国碳交易市场仍举步维艰。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虽然没有减排约束,但中国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2004年起,以各种排放(减排)配额为主的交易与以减排项目为标的买卖同时逐渐做大,催生了一个交易规模达1180亿美元的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五年时间增长超过百  相似文献   

12.
以深圳、湖北、广东、上海及北京5个碳交易中心2015~2020年的日交易数据为基础,设置了Ave、Med、Max、Min4种交易情境,采用TGARCH-VaR模型对不同情境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情境下碳排放交易市场风险存在差异,各情境的市场稳定性、政策响应度均存在一定规律:Ave情境碳现货收...  相似文献   

13.
钢铁是能源密集型行业,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参与者。深入研究钢铁联合企业碳排放分工序核算核查技术研究,对建立全国碳市场钢铁行业的配额分配,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Monitoring,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MRV),探索与国际碳市场对接可行性等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提出钢铁联合企业碳排放分工序核算方法,并以天津市某钢铁联合企业为案例检验该算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企业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法,以期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立提供方法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建立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运作机制。2021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暂行条例》(草案)],公开征集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沫茹 《环境保护》2014,(11):47-49
碳排放权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市场化手段。通过环境容量产权理论分析,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并赋予碳排放权以私法上的准物权属性。完善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应积极推进市场交易平台和监管体制的建设,促进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相关立法,促进碳金融制度创新,以实现碳排放环境容量优化配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勇  程瑜  杨光春  董莹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8):3180-3188
建立了碳排放权省区分配模型,在中国2020年和2030年碳强度目标约束下,分阶段进行碳排放权的省区分配.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中国各地区碳排放权分配相差悬殊.碳排放权配额最多的5个省份分别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碳排放量均处于全国前列的广东、江苏、内蒙古、山东和山西地区,配额最少的5个省份依次是安徽、吉林、甘肃、宁夏和贵州.同时,各地区面临不同的减排压力.山西、山东、辽宁和陕西在2016年初始节点的碳空间严重不足,需要承担较大的减排压力.而广东、江苏和上海等地减排压力相对乐观.2021~2030年,各省份的碳排放权分配与第1阶段分配结果大体一致,所有省份在2030年碳排放空间均有盈余.但是部分地区(如新疆、陕西、吉林、青海、甘肃、宁夏和贵州等)截至2030年碳排放剩余空间相对有限,按期完成减排目标仍然存在较大压力.考虑到各省区面临不同的减排任务和压力,制定差异化的减排政策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扶持是保证中国减排目标顺利达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来国内几家环境交易所动作频频。2009年8月5日,国内第一笔自愿碳减排交易(VER)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此笔交易的购买方是家上海企业,购买标的是奥运会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成交价格为27.76万元人民币,约合每吨碳指标35元人民币(5美元);供给方来自中国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美国环保协会等单位于2008年共同发起的“绿色出行碳路”行动,经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核准,2008年奥运单双号限行期间,北京市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及8万多民众参与了此活动,共计减排二氧化磺8895.06吨。  相似文献   

18.
开展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研究,对于落实碳减排承诺、完善碳交易体制、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郑州市2013年181家工业企业的基础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综合绩效指标体系和配额分配模型,开展不同行业的综合绩效评价和配额分配模拟。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分布极不均衡且与碳排放总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关联类型不尽相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最高(5.4115 t/万元),烟草制品业的碳排放强度最低(0.0046 t/万元)。(2)不同行业单位用地碳排放量、单位劳动力碳排放量差异较大。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单位用地碳排放及单位劳动力碳排放明显高于其他行业。(3)碳排放综合绩效表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绩效最低,汽车制造业的碳排放绩效最高。(4)不同行业因综合绩效的差异获得与基准年碳排放不同增减比例的配额,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获得的配额最多,化学纤维制造业获得的配额最少。通过碳配额分配模拟,郑州市整体减排18.206万t,减排比例为5.56%。(5)建议完善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并试点实施以碳排放综合绩效评价为基础的行业配额分配,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碳减排的协同。  相似文献   

19.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相对于行政手段具有全社会减排成本较低、能够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2011年以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地方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2017年年底,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的全国碳市场启动。2018年4月,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转隶至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从推动碳交易立法、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本文梳理了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对全国碳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政策环境,从准入规则、配额分配、排放核查、交易量与交易价格4个方面介绍了各试点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归纳出了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的主要特点;并通过与碳排放交易欧盟体系(EU-ETS)进行对比,提出了我国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国际差距,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