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雷州半岛近海43个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Hg、Cu、Zn、Cd、Pb和Cr)和类金属元素(As)的含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站位中Hg、Cu、Zn、Cd、Pb、Cr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37×10?6、15.62×10?6、66.33×10?6、0.13×10?6、26.71×10?6、59.54×10?6和11.20×10?6,均超过南海北部陆架区沉积物背景值;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30,属于低生态风险,但雷州半岛东侧鉴江入海口海域和西侧流沙湾近海海域达到中等生态风险程度,Hg是主要的污染因子;与前人2010年结果比较,雷州半岛近海沉积物中Cu、Zn、Cd、Pb、Cr、As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该海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雷州半岛红树林土壤11种重金属(As、Cd、Co、Cr、Cu、Hg、Mn、Ni、Pb、V、Zn)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Hg、As、Cu、Zn等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个别采样区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As、Cd、Co、Cr、Cu、Hg、Mn、Ni和Zn等9种元素含量平均值超过环境背景值。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土壤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Hg元素为强污染,Cd元素为中等污染,其他元素为轻微污染。从空间分布看,南山和观海长廊采样区重金属污染为强污染,企水镇采样区为轻微污染,其他采样区为中等污染。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与土壤自然特性和人为排放密切相关,黏土含量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工业较发达、人类活动较强等区域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较强。  相似文献   

3.
黄磊  孙桂华  袁晓婕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2):167-172, 185
对福建近岸海域38个表层沉积物样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Cr、Pb、Cu、Zn、As)和多氯联苯(PCB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可能的来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三沙湾和闽江口—妈祖海域的重金属富集较为严重,罗源湾及湾口外海域沉积物污染程度较低;(2)沉积物中PCBs没有新的来源,重金属主要来自岩石自然风化和侵蚀、工业排污、生活污水以及船只油品泄漏;(3)三沙湾具有中等偏高的潜在生态风险;闽江口—妈祖海域整体接近、局部已达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罗源湾及湾口外海域均属低潜在生态风险。Cd和Hg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各元素的平均生态风险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 Hg> As> Cu> PCBs> Pb> Cr> Zn。  相似文献   

4.
为系统研究广西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与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分别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10月在钦州湾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116件,测定7种重金属的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和污染载荷指数对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其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富集系数法和UNMIX模型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As为 (10.18±4.61)μg/g,Cd 为(0.17±0.13)μg/g,Cr为(44.28±23.56)μg/g,Cu为(18.53±10.75)μg/g,Ni为(23.38±11.11)μg/g,Pb为(24.76±12.75)μg/g,Zn为(62.66±27.32)μg/g,重金属含量比其他海域低,与本区近1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也有所下降,但Cd含量呈增加趋势。地累积指数和污染载荷指数显示,Cd处于较高污染水平,污染严重区域主要位于防城港近岸,说明人类活动对该区域Cd分布有较大影响,且Cd是影响污染载荷指数的主要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Cd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富集系数显示,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显著,通过UNMIX模型识别出3个潜在污染源,源1代表以Ni为主的矿石燃烧源,源2代表船体涂料、养殖废水的排放源,源3代表防城港近岸工业污染及岩石自然风化源。  相似文献   

5.
基于浙江4个典型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Pb、Cr、Cd、Hg、As和多氯联苯(PCB)的调查结果,探究其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来源.结果表明,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Cd、Hg、As、PCB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Ⅰ类标准;42%、9%、3%、12%站位的Cu、Zn、Pb、Cr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II类标准,1%站位的Cu和Zn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III类标准.区域污染程度(PLIzone)依次为乐清湾 > 三门湾 > 象山港 > 杭州湾,乐清湾潮间带沉积环境为中等污染,杭州湾、象山港和三门湾潮间带沉积环境无污染.区域生态风险(RI)依次为乐清湾 > 杭州湾 > 三门湾 > 象山港,乐清湾和杭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为中潜在生态风险,三门湾和象山港潮间带沉积物为低潜在生态风险.Cd是首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Cd对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贡献分别为63%、54%、58%和55%.生活污水、工农业和交通污染是浙江典型海湾潮间带重金属和PCB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杭州湾海域2018年8-9月2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和As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50×10?6、21.93×10?6、63.39×10?6、0.10×10?6、48.32×10?6、0.05×10?6、5.45×10?6,所有评价因子的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全国海岸带重金属的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Cu、Pb、Zn、Cd、Cr、Hg和As的平均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u>Cr>Zn>Pb>As>Hg>Cd。重金属富集程度分析结果显示,Cd、Hg和As的富集程度较低,Pb和Zn的富集程度相对较高。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杭州湾海域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较低”,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较好。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TOC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域表层沉积物TOC含量与重金属Cu、Pb、Zn、Cd和Cr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前两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64.42%和16.59 %;结合相关性分析表明,Cu、Pb、Zn、Cd和Cr主要的来源为工业生产与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3~2004年对柘林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调查资料,采用富集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柘林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元素的富集顺序为HgCuPbCdAsZnC r,其中Hg,Cu,Pb的富集系数大于1;以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柘林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上处于低水平,从空间上看,只有S1达到中等强度。就各重金属元素而言,Hg是柘林湾的主要污染元素,决定了海湾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水平及其空间差异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湛江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ICP-MS分析测定了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Cr、Cu、Zn、Cd、Pb等重金属含量。各站位中Cr、Cu、Zn、Cd和Pb等元素全海湾平均含量分别为(84.84±3.86)×10-6、(29.51±1.44)×10-6、(110.02±10.14)×10-6、(0.205±0.003)×10-6、(56.49±1.31)×10-6。各站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及其富集系数较大的区域大多集中在人类活动较频繁的港口、码头等海域,体现了人类活动加速重金属沉积过程的痕迹。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r与Cu、Pb、Zn等元素的沉积行为差异较大,可能与其在沉积物中主要赋存形态为氧化态和残渣态,而Zn、Cd和Pb等元素在各相中都有富集有关。与已有结果比较,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Cr、Cu、Pb、Zn等引起的污染呈逐渐加重的演变趋势,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汤逊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解汤逊湖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和生态风险,对汤逊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 Hg、 Cd、 Cr、 Cu、 Pb、 Zn和Ni)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法解析重金属主要污染物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除Cr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值.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性地域差异,湖泊西南角、东北角Hg、 Cd、 Zn和Cu元素含量较高,可能来自排污口废水排放、渔业和周围工农业活动等复合污染.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表明Hg和Cd处于偏中度污染,Cu、 Pb和Zn处于无-轻度污染,As、 Cr和Ni处于无污染状态;除Hg和Cd分别存在较重和重度的潜在生态风险外,其余元素均处于低风险水平.汤逊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整体表现为较重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0.
时运红  李明远  李波  魏杰  吴光学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2):186-191, 208
根据1992~2013年间深圳湾沉积物的监测数据,重点分析了重金属砷(As)、镉(Cd)、铬(Cr)、铜(Cu)、铅(Pb)、汞(Hg)和锌(Zn)含量、来源、相关性、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等污染状况。深圳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992~2013年间,深圳湾尤其是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基本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重金属含量在2000~2009年间相对较高;Cd、Cr、Cu、Pb、Hg和Zn的含量从湾内到湾口逐渐降低。重金属Cu、Pb、Zn和As的富集因子指数较高,说明这4种重金属主要来自人类活动。Cd、Cr、Cu、Pb和Zn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具有相似污染途径和迁移过程。深圳湾底泥中重金属Pb、Zn和Cu属于轻微污染程度,其他重金属为无污染程度。深圳湾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微生态风险,重金属中Hg的生态风险指数最高,As和Cd次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潜在来源,对粤东近岸海域153个表层沉积物样本中重金属(Cu、Pb、Zn、Cd、Cr、Hg和As)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重金属排放特点解析了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超过了背景值,入海河口及其附近区域是重金属的主要富集区。地累积指数的评价结果显示,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Pb>Cu>Hg>Zn>Cr>As>Cd。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整体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生态风险,Hg和Cd是主要的贡献因子,需加强监测。分析表明,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自电子垃圾拆解、化石燃料燃烧、涉重金属企业排放、农业生产活动和船舶排污。  相似文献   

12.
湛江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湛江港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Cu、Pb、Zn、Cd和Hg的含量,并与有机质含量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同时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湛江港海域沉积物中Cu、Pb、Zn、Cd和H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9.5~27.2)×10-6、(24.4~68.1)×10-6、(15.7~115.2)×10-6、(未检出~0.202)×10-6和(0.026~0.167)×10-6,平均含量分别为17.6×10-6、36.9×10-6、67.0×10-6、0.065×10-6和0.091×10-6。除Pb与Hg之间,各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除Pb和Cd之外,各种重金属与有机质之间相关系数较高。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湛江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均较小,属轻微生态危害。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Hg>Pb>Cd>Cu>Zn。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乌江上游普定水库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污染程度,于2018年对普定水库表层水体以及表层沉积物6种重金属(Hg、As、Cu、Ni、Cd、Pb)含量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地积累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普定水库表层水体ρ(Hg)、ρ(As)、ρ(Cu)、ρ(Ni)、ρ(Cd)、ρ(Pb)的范围分别为(0.004±0.003)(0.050±0.044)(4.225±3.117)(18.343±17.093)(0.845±0.739)(6.155±5.747)μg/L,其中ρ(Hg)、ρ(As)、ρ(Ni)、ρ(Cd)、ρ(Pb)在季节性变化上具有相似规律,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ρ(DO)与ρ(Hg)、ρ(As)和ρ(Cu)均呈显著相关,说明这3种重金属含量可能受到ρ(DO)影响.②普定水库表层沉积物w(Hg)、w(As)、w(Cu)、w(Ni)、w(Cd)、w(Pb)的范围分别为(0.06±0.02)(14.75±4.88)(166.60±74.74)(87.43±51.18)(1.89±0.26)(206.34±110.33)mg/kg,其中w(Pb)、w(Cd)和w(Cu)平均值分别为贵州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6.0、5.8和5.0倍;重金属含量沿程分布特征存在季节性差异,w(Cd)、w(Pb)、w(Hg)、w(Cu)、w(Ni)在秋冬季最高,w(Cd)、w(Pb)、w(Hg)沿程逐渐升高,在大坝口达到最高值,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从上游到下游重金属污染逐渐严重.③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表明,普定水库水质未受到重金属污染;采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普定水库表层沉积物以Cu、Ni、Pb、Cd污染为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Cd和Pb具有较高的风险值,是普定水库重金属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研究显示,普定水库水环境主要受外源污染,矿山开采以及冶炼活动可能是造成重金属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普定水库水环境重金属综合治理,尤其是对Cd和Pb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上海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上海市主要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了上海市60个河流表层沉积物中Cu、Pb、Ni、Ag、As、Cd、Zn、Sn、Sb和Hg10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来源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沉积物中10种重金属的浓度和介于113.9 ~ 494.0mg/kg之间,平均值为266.1mg/kg.苏州河、黄浦江中下游和黄浦江上游部分采样点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10种重金属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Zn > Cu> Ni > Pb > As > Sn > Sb> Cd > Hg > Ag.来源分析表明,上海河流沉积物中大多数重金属具有相似的来源,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交通污染、农药和化肥污染.地积累指数(Igeo)评价表明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为: Cd > Hg > Ag > Sb > Cu > Zn > Sn = As > Ni > Pb, Hg和Cd在多数采样点分别为中度污染和偏重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评价表明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 Cd > Hg > As > Cu > Ni > Pb > Zn, Cd和Hg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贡献最大,分别达到65.7%和30.6%. 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563.0~1431之间,有极强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
九龙江口红树林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采用改进的BCR四步提取法分析了九龙江口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16种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特征,运用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MRI)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BCR提取结果表明,Cd (52.55%)和Mn (47.71%)以弱酸溶态为主要存在形态,Pb、Y和Cu以可还原和可氧化态为主要存在形态,Ba、Tl、V、Th、Cr、As、U、Hg、Ni、Zn和Co主要以残渣态存在.RSP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受到Cd和Mn的重度污染,受到Pb的中度污染;Cu、Y和Co表现为轻度污染,Zn、Hg、As、U、Ni、Cr、Th、V、Ba和Tl表现为无污染;RAC评价结果表明,Cd和Mn具有极高风险,Co和Zn有中度风险,Ni、Cu、Hg和Y有轻度风险,其余元素(U、As、Pb、Cr、V、Tl、Ba和Th)无风险;MRI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严重风险,Hg和Cd是主要贡献因子,Hg有严重的潜在生态危害,Cd有较重的潜在生态危害,Tl有中等潜在生态危害,其余元素为低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6.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10艘船舶的压载水舱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Zn含量最高,平均浓度为3915.73×10-6。Cd含量最低,为6.17×10-6。Ni、Pb和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d以有机态和残渣态为主,Cu主要为有机态,Zn多为铁/锰态。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 > Zn > Cu > Pb > Ni > Cr。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分析显示,沉积物中Cr、Ni、Pb污染较轻,Cd和Zn处于重度污染水平,表明船舶压载水舱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较大,应对其加强管理并合理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