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别利用重铬酸钾法、重铬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的COD极差分别为2.43mg/L、1.19 mg/L和4.72 mg/L,RE%分别为0.84%、0.53%和1.36%,重铬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线性范围分别在0~280 mg/L和0~400 mg/L.结果表明:重铬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最高,简化了用标准溶液进行标定的步骤,缩短了实验时间;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相对差一些,但是快速、操作简单、节省试剂,为广大环境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水中氨氮含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操作步骤简单和灵敏度高。但是,纳氏试剂的配制却非常复杂,而试剂配制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水中氨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笔者从纳氏试剂配制的原理出发,分析影响试剂配制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法,最后总结了纳氏试剂配制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3.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水中氨氮含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操作步骤简单和灵敏度高.但是,纳氏试剂的配制却非常复杂,而试剂配制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水中氨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笔者从纳氏试剂配制的原理出发,分析影响试剂配制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法,最后总结了纳氏试剂配制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4.
荧光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石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海水中石油含量的测定,国外通常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重量法等。国家海洋局1979年出版的“海洋污染调查暂行规范”中规定:水体中油类测定方法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度法,并附荧光分光光度法。而紫外分光光度法,则是几年来一直较普遍使用的方法。根据国内外测定海水中微量石油的仪器和方法进展的趋势及现状分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已趋成熟。  相似文献   

5.
手工监测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测定脱硝氨逃逸的国标方法。根据实验室验证和现场操作经验,对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脱硝氨逃逸中试剂配制、现场采样规范、分析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探讨,并列举了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尾污染物排放监测实例。  相似文献   

6.
采用Silva-Bremner法前处理方法,对照蒸馏滴定法,以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标准土和北方典型受污染河道沉积物固定态铵。经F检验和t检验,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适用于沉积物固定态铵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成分复杂,其氨氮的测定干扰物质多,测定难度大.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方法,通过对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和传统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系统的比较,研究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操作便捷、干扰小、精密度好,中浓度与高浓度废水测定结果能较好的与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结果法吻合,超低浓度废水的测定结果低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为监测工作者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HJ535-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HJ 636-2012《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生活废水时,有时会出现氨氮值高于总氮值;而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避免了以上情况的出现,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且能保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碱性过硫酸钾法测定总氮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国标《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1989),测定地面水、地下水中的总氮时,在严格按该方法的原理,分析步骤操作的情况下,依然会出现空白值偏高、有时总氮测定值小于氨氮测定值的情况,而找不出问题的所在。本文参阅有关技术资料并根据工作实际经验,对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监测水质中的氰化物,依照水质中氰化物的分光光度法(HJ484-2009)、测定容量法,运用方法2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监测,分析了试剂配比在不同用量下对水质中总氰化物测定结果的影响,说明了总氰化物测定与试剂因素之间的联系,对试剂及测试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升了测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密封消解法测定高氯离子含盐废水COD_(Cr)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国标重铬酸钾法测定高氯离子含盐废水CODCr时的不足 ,采用密封消解法来测定高盐废水CODCr,通过丁酮氧化率、氯离子干扰、混配水样和实际水样测定结果的比较 ,对国标法和密封消解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在测定高氯离子含盐废水CODCr值时 ,密封消解法优于重铬酸钾法 ,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废水的CODCr。  相似文献   

12.
无汞盐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法基于可定量测定K_2Cr_2O_7和Cl~-的反应产物C~2这一原理,在用吸收装置吸收Cl_2后,用碘量法测定余氯。试验结果表明,本法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3.
重铬酸钾法快速检测CODCr在污水处理工程运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行监测中CODCr的测定 ,采用重铬酸钾法[1 ] ,此方法测定准确可靠 ,但回流时间较长 ,耗水、耗电、耗时 ,分析速度慢。本方法改用硫磷混合酸代替硫酸 硫酸银溶液进行回流操作 ,极大地缩短了回流时间 ,提高了分析速度并能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水质监测及诸多行业的工业废水监测中,COD是一个必测项目,微波密封消解测定COD是一种新方法,此方法与国标(GBll914—89)重铬酸钾法回流测定COD相比,具有成本低、操作安全、快速便捷等优点,其测定结果同标准重铬酸钾回流法相比对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9,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种方法。但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提高测定COD的工作效率,必须严格把握好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垃圾渗滤液COD检测方法中Cl~-干扰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世迎  张文义  单良  杨鑫  王萍 《环境科学》2010,31(4):1014-1020
化学需氧量(COD)是垃圾渗滤液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渗滤液中高浓度的氯离子(Cl-)对COD检测的干扰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实验对比了重铬酸钾回流法、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碱性高锰酸钾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渗滤液COD时的Cl-干扰程度.普遍采用的重铬酸钾回流法,由于Cl-存在干扰,掩蔽剂不能完全有效掩蔽,Cl-≤3550mg·L-1时测量结果并不准确;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Cl-的干扰;碱性高锰酸钾法虽能消除Cl-干扰,但氧化效率只有重铬酸钾的60%左右;紫外分光光度法不仅时间短、效率高,还能有效避免Cl-带来的干扰.在COD值≤150mg·L-1的稳定水质中UV254与COD值有较高的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85;UV365在COD值≤600mg·L-1都有很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96.UV365比UV254具有更广的检测范围和更高的COD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扈庆  李显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3):146-147,166
使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GB 11894—1989)测定水中的总氮时,在严格按该方法分析步骤操作的情况下,依然会出现空白值偏高、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本文对水中总氮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对需要重点注意的环节进行了探讨,找出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冯江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B06):97-99
采用同一标准液和天然水样用酚二磺酸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氮,进行比对分析,同时调查云南省内用此两种方法密码样考核的情况。得出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化学试剂污染小、获取数据及时,是值得推介的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重铬酸钾比色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进行了验证性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检出限为6mg/L,化学需氧量浓度低于24mg/L时,测定误差比较大。运用过程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稳定、快速、成本低廉、监测仪器便于携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用MnSO4-NiSO4取代Ag2SO4协同催化快速测定CODC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秀华  王炜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8):501-502,505
在标准重铬酸钾法中,提出用MnSO4-NiSO4组合催化剂取代Ag2SO4催化剂,快速测定废水的CODcr。其最佳实验条件为质量之比MnSO4:NiSO4=1:1.5,MnSO4-NiSO4总量为0.15g,加热回流时间为5min。通过对8种不同浓度的标准邻苯二钾酸氢钾样品和5种废水样分析,经统计检验表明,本方法与标准重铬酸钾法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求全面分析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并以实例演示了化学需氧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