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柴窝堡湖水环境质量时空不连续数据历史变化情况可为后续水环境治理提供依据.基于柴窝堡湖2003—2022年水质、面积、矿化度等数据,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综合水质标识指数、Spearman相关系数和Mann-Ken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讨论了柴窝堡湖水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22年柴窝堡湖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22年较2013年最大值下降了50.68%.22项指标中超标因子的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后保持平稳的趋势.至2022年,DO、砷和氨氮已达到III类水目标,其他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但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仍是劣V类或V类.超标因子高锰酸盐指数、COD和BOD5彼此之间都与矿化度呈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这一关联在污染严重的进水区和岸边区尤为明显.综合来看,柴窝堡湖水环境经过治理在逐渐变好,但水环境质量仍存在较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顾丹提 《环境科技》1995,8(1):15-16,39
太湖水源是整个太湖流域地区国计民生的命脉,近十年来,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太湖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太湖水质恶化,10年内下降了一个等级。目前太湖水质平均已接近三类水,近30%的水面为四类水,其中五类水面占全彻的15%,大部分入湖河道劣于五类水;太湖水体中藻类数量增长了5倍,2/3的湖面呈中富至富营养化过渡状态,1/3的湖面为中富营养化状态。太湖及其流域的主要污染来源是:(l)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量增加。每年200至30O万吨化肥、5至8万吨农药中的70%未分解排入水体2400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和粪便未经处理流入…  相似文献   

3.
鉴湖水域是绍兴市最主要的水源及综合性的经济湖,是发展工业、农业、渔业、航运、饮用等事业的重要基地,因此也是浙江省重点保护水源之一。几年来在鉴湖的保护和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致使鉴湖水质保持在较好的水平。据1987年监测表明,鉴湖主体水域的性质尚符合地面水质量标准,其中多数是二级水,约占湖体总长度的70%左右;另外一级水和三级水各占湖体总长度的15%左右。但随着乡镇工业、航运等事业的发展,已使鉴湖主流及一些支流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几项水质指标逐年下降,三级水所占比例出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8年-2003年每月对太湖9个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以及水质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各项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明显地改善了TP、TN、CODMn等主要污染指标,但,IP还是超过地面水环境3类标准,TN、CODMn单项指标指示水体为中一富营养化状态。引江济太对太湖局部水域(主要是贡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水质由4类水体上升至3类水体,并对富营养化状态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治理同时引入清水,流域水生态系统才能最终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5.
论文采用SOA B/S架构,按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现层的规范设计开发了太湖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系统的数据层包括基础地形数据、水文数据、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出入湖河流断面监测数据、太湖湖体水质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等;应用层包括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GIS查询分析等。应用层的核心包括湖体水动力模型、湖泊水质模型、藻类生长模型。系统的表现层包括模型模拟结果展示、决策支持应用展示等。该系统的应用为太湖水环境监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江苏境内的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及太湖等水质污染现状作了概述,并提出了水环境综合整治,苏南运河污染总量控制,太湖水环境整治工程“三大战役”,为主的水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太湖金墅湾水源保护区陆域水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源保护区陆域良好的水质是供水安全的重要保证。为探讨太湖地区水源保护区陆域水质现状及陆域污染对水源地取水口水质的影响,以太湖金墅湾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陆域河流、入湖河口及邻近湖区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陆域水质氮含量超过国家Ⅳ类水标准,污染程度高于湖区,其中以硝态氮为主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源地水质构成较大威胁;磷含量维持在Ⅲ类水质,污染程度较小。保护区河流污染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显著,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8.
衡水湖水环境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通过对近几年衡水湖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表明衡水湖水质已超过地面水Ⅱ类标准,为有机型污染,有富营养化趋势。通过对水质污染原因分析,提出了衡水湖污染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容量约束下的太湖流域产业集聚空间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产业集聚发达、水网密集但水环境敏感性强的太湖流域为例,采用环境地理学的理念,选择地貌特征、水质目标、水体通达性、清水通道、现状水质等要素作为表征水环境容量的评价因子,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水环境容量进行分区评价;通过空间叠加分析,依据水环境容量支撑强度和产业集聚污染压力的对应关系,分别划分农业、工业集聚空间优化类型区.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地域差异性大,呈现从东北沿江地区向西南沿湖地区逐步递减的格局,而产业集聚引起的污染总体上以太湖、滆湖及长荡湖沿岸乡镇分布较多,与水环境容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不相吻合.农业集聚空间优化要重点调整太湖一级保护区、滆湖、长荡湖沿岸区域的农业发展,优化调整太湖二级保护区及南部山丘岗地区,一般调整常州、无锡、苏州的市区的农业发展;工业集聚空间优化要重点调整常州、无锡和苏州中心城区,优化调整太湖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以及重点调整区的外围,一般调整乡镇工业集中区.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双龙湖2002年监测表明属劣Ⅴ类水体,水质严重恶化,2003年对双龙湖水环境进行了治理,治理采取生态措施、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综合治理前后水体水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为科学评估双龙湖综合治理效果。笔者引入模糊数学概念,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客观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双龙湖水体在治理前属于Ⅴ类水质,隶属度达到90%,主要污染物为磷;双龙湖在治理后水体水质满足并优于Ⅳ类标准。Ⅳ类及以上。隶属度达到97%。年季水质动态稳定在Ⅲ类和Ⅳ类之间,敏感性因子为氮和磷。双龙湖综合治理效果明显。应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计算分析污染因子隶属度、权重系数和模糊综合指数来评价水体水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摘要1 太湖2005年水污染防治目标 太湖水质有所改善,五里湖、梅梁湖水质明显改善。全部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Ⅲ类标准。 26个主要出入湖河流断面和50个主要河流交界断面高锰酸盐指数达Ⅲ类标准,TP分别提高一类,达IV类或V类,现状优于上述标准的河流断面水质不得降低。2 2005年太湖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2005年太湖地区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COD为37.8万吨/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削减23%;TP为12.4万吨/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削减14%;NH4+-N为9…  相似文献   

12.
异龙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人为破坏最严重的湖泊之一,目前湖水水质已超地面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呈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湖泊沼泽化程度加剧,水供需矛盾突出。论述了异龙湖退田还湖的必要性、退田还湖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制订切实可行生态建设规划方案。同时对退田还湖移民安置政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滇池草海水质现状与改善需求,通过构建城市排水系统模型和湖体箱式水质模型估算入湖污染负荷并预测湖体水质。结果表明入湖COD、TP负荷主要由城市面源贡献,TN负荷则以城市点源贡献为主。2020年草海达到Ⅴ类水标准的限制因素是TN;实现达标需要进一步降低污水厂尾水TN浓度、提高再生水回用比例、加强LID设施与湖滨湿地建设、增加牛栏江引水量等综合措施。如果2030年要求草海水质提高到Ⅳ类标准,甚至将TP浓度降至0.04 mg/L以下来控制藻华爆发,仅靠外源污染减排和外来清水补充难以实现,还应考虑内源污染控制措施乃至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东平湖水质监测数据详细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近40年来东平湖水环境变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来东平湖水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平湖开始出现一定的水环境恶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平湖流域污染加重,湖泊水质迅速恶化;21世纪初由于开始综合治理东平湖,水质得到缓慢改善;2007年后东平湖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自2014年起开始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但近年来出现反弹趋势。东平湖水环境变迁驱动力主要是入湖径流量变化、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网围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旅游业发展、政府权力主导下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对其水环境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太湖水质与水生生物健康的关联性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分别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法评价2008~2012年太湖水质和水生生物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太湖全湖水质受到污染,水生生物健康基本处于亚健康状态.水质评价和水生生物评价结果在较大的尺度上呈现相同的趋势:从全湖尺度上看,水质和水生生物评价都显示东太湖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上好于太湖其他部分.从时间上看,2008~2012年太湖水质等级和水生生物健康状况均低于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两种评价结果在短时间尺度和某些点位间存在差异,这是由于:①两种评价方法关注的时间尺度有所差异;②水生生物健康不仅与水质有关,还与水体生境有关.有机污染物和过剩营养盐是影响太湖水质和水生生物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因此降低太湖及其入湖河流中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的浓度是改善太湖水质和水生态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太湖总磷、总氮宏观水环境容量的估算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2000—2011年水量水质数据的支持下,估算了各种水质约束条件下太湖TP和TN的宏观水环境容量.基于宏观水环境容量,估算了2015年和2020年太湖TP和TN的允许入湖负荷和允许排放量,并将允许排放量分配到相应的行政区,为各行政区制订污染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评估了2015年和2020年太湖水环境质量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实现上述目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在2020年以后,太湖的水质将长期维持在Ⅲ类(TP)和V类(TN),这是藻类易于暴发的浓度区间,保障太湖水质安全的各种应急措施,如"引江济太"、蓝藻打捞等要长期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辽河流域水质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测点位中,45.46%的COD浓度为Ⅴ类或劣Ⅴ类,Ⅳ类水浓度占13.64%,Ⅲ类水为18.18%,其余为Ⅲ类以下,水质超标监测点位多位于辽河一级支流.16.67%的氨氮浓度为Ⅴ类或劣Ⅴ类,Ⅳ类水浓度占8.33%,Ⅲ类水为16.67%,Ⅲ类以下占比为58.33%.总氮监测数据显示,辽河流域58.33%的监测点位超Ⅴ类标准,总磷监测超标率为16.67%.从COD和氨氮污染特征看,支流污染是辽河流域重要的污染来源;总氮、总磷污染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农业源和城市生活源.基于辽宁省辽河流域水质污染特征,提出流域水环境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1)掌握柴窝堡湖近几年工业、民用、农业等污染源的分布和污染物排放情况。2)针对重要污染物为柴窝堡湖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收集整理2005-2009年柴窝堡湖水质监测数据,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趋势分析法对柴窝堡湖水质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1)根据单因子指数评价法,2005年至2009年柴窝堡湖均为劣五类水质。2)柴窝堡湖五年间的主要污染物有:化学需氧量、硫化物、氯化物、总磷。化学需氧量的秩相关系数为0.9,表明该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变化显著上升。硫化物的秩相关系数为0.9,表明该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变化显著上升。氯化物的秩相关系数为0.7,表明该污染物浓度无显著变化趋势。总磷秩相关系数为0.9,表明该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变化显著上升。3)五年间柴窝堡湖的污染综合指数在1.66-2.07间,柴窝堡湖水环境质量为五级重度污染水质。4)通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和分级原则,柴窝堡湖为中度富营养化湖泊。5)从平水期、丰水期比较柴窝堡湖水质,丰水期水质好于平水期水质。结论:1)2005年至20...  相似文献   

19.
浅谈太湖水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太湖大部分水域水质已不能符合地面水Ⅲ类标准,以中-富营养和富营养型水体为主,近几年来富营养化程度在加剧,范围仍在扩大。通过对太湖富营养化原因以及水质污染成因分析,提出了太湖水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收集1992~2009年大亚湾海域水环境的9种主要污染指标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得到大亚湾海域水质时空的变化趋势,并分别从附近污染源的分布、该海湾的水交换能力两个角度对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历年水质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并没有伴随污染排放量的增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大亚湾较强的水交换能力,使得污染物排入后有较强的稀释扩散作用,浓度降低,即使污染源的排放有上升的趋势,水质仍然可以保持较稳定的水平;水质在空间上呈现较大的差异,这既与附近污染源的排放量有关,还与各分区的水交换能力有关。虽然大亚湾水质总体情况较好,但某些区域已受到了污染,并趋于恶化,因此,要改善大亚湾海域的水环境质量,必须在了解其水交换能力机制的基础上,控制各污染源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