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的实地调查,并对四子王旗气象数据与调研得到的牧户感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牧民对气温变化的感知较对降水变化的感知准确度高,对风沙的感知与实际差距较大。在灾害造成的影响感知方面,牧户对干旱造成的影响感知最为深刻。牧户为适应气候变化已自主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在实地调研中识别出至少22 种自主适应措施,采用较多的适应措施是多储备草料、减少牲畜存栏、建暖棚、借款和不让后代养羊,其中最重要的适应措施是多储备草料。自主适应行为的评估和筛选结果显示:多储备草料、建暖棚、减少牲畜存栏、引进新品种、借贷款、外出打工是牧民认为较好的自主适应措施。与之相配套的政策需求为:贷款支持、青贮窖补贴、暖棚补贴、更精确的天气预报和病虫害预报、牧业保险、新品种的技术培训、新品种的市场对接、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这些政策可以增强牧民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减缓牧民生计脆弱性。  相似文献   

2.
人群感知是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形成的重要信息基础,基于对中国北方草地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沙地、农牧交错带等地区1292个牧户的问卷访谈,分2轮调查研究了不同草地类型地区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气候实值比较分析,并研究了牧民气候变化感知的偏差途径,结果表明:1980~2009年间研究区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63℃/10a(P0.05);温度较强的趋势性与牧民对其感知的分歧存在偏差,降水无明显变化与不同地区牧民感知明确的趋势性判断存在偏差;受草场变化等环境信息的传导是气候变化感知偏差形成的重要原因,其中,降水感知与环境感知之间具有较强的关系,存在明显的传导过程,而温度感知的传导性不明显;通过Probit模型分析显示,气候变化传导感知与否主要与牧户距离行政中心距离、户主年龄、教育背景、载畜水平、草畜资源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第三周期主要灾害链对湖南天气气候灾害的影响,并对其因果关系进行尝试性探讨,以期增强气象服务的敏锐性,建立系统、科学、全面、联动的灾害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国家评估报告》于3月15日正式发布.《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的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预计到21世纪末,中国高温、洪涝和干旱灾害风险加大,城市化、老龄化和财富积聚对气候灾害风险有叠加和放大效应.《报告》认为,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种类多,频次高,阶段性和季节性明显,区域差异大,影响范围广.近60年中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区域经济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然而,我国碳中和路径设计需要考虑不同气候情景下气候风险的差异。如何评估不同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尤其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经济损失评估对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指导信息。本研究基于参与CMIP6计划的BCC-CSM2-MR气候系统模式气候模拟资料,构建气候灾害经济损失函数,并预估不同SSPs情景下中国区域极端降水天气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显示,在高碳排放SSP585情景下,如没有适应能力的改善,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经济损失值将比排放量较低的SSP126和SSP370情景高,且这种趋势将逐渐扩大,在2090—2100年,年均直接GDP损失值可达2.4万亿元。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对我国气候系统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是自然气候系统周期性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叠加,我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应采取"无悔"的策略,应对灾害应成为常态.针对云南省提出提高减灾防灾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象科技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支持工作.在过去的几年中,紧密围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实施,中国不断完善气候系统观测网,加强气候变化基础资料数据平台的建设,提高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范应对能力,大力提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应急响应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科技支撑能力.有针对性地组织气候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持续影响着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并带来了严峻的风险挑战。我国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高,气候变化的影响整体表现为弊大于利,而进一步增暖促使气候风险加剧。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风险,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国保险行业聚焦极端气候事件及重点绿色产业,通过开拓和探索多种绿色保险产品为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从而推动气候变化保险应对创新发展。本文基于中国气候变化风险的态势及绿色保险服务的发展阶段,从极端气候灾害风险应对、重点区域防灾减灾示范技术、绿色低碳新技术赋能、绿色保险支撑等方面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的对等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是通过补助和奖励的政策手段达到减畜和草畜平衡的政策目标,最终使牧民收入不减少的条件下草原退化得到减缓。论文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一个分析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对等关系的框架,然后以内蒙古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为例,对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的对等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因为超载情况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牧户差异性,实际的超载率较统计的超载率被低估了。补偿在区域总量上是不足够的,维持区域总量补偿足够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应为28.5元/hm2。减畜和补偿存在严重的不对等关系,47.9%的资金给了那些不需要减畜的牧户,减畜比例0%;5.5%的资金给了那些需要减畜也愿意减畜的牧户,减畜比例1.2%;46.6%的资金给了那些需要减畜但只愿意部分减畜的牧户,减畜比例98.8%。预期能够实现的减畜比例仅为8.3%,由于牧户超载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预期能够实现的减畜比例对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和每羊单位损失均不敏感。为了达到草原生态保护的目的,保障减畜的有效达成,应该将超载程度纳入草畜平衡奖励的政策设计中。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的主体,"将超载程度纳入草畜平衡奖励的政策设计"的真正含义是"将草畜平衡奖励向中小牧户做出适当倾斜"。"超越"草畜平衡奖励,减少中小牧户的数量,扩大牧户的草场经营规模,促进牧区牧户的适度规模经营才是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花园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这将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谈判进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影响,中国需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一、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给实施区带来许多影响,其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全面评估生态补偿带来的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基于多准则模糊分析模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甘南牧民家庭进行调查,并根据分布区域将其分成纯牧区牧户、半牧区牧户和农区牧户,就实施生态补偿后对补给区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生态补偿的实施对区域发展的总体影响指数为3.39,影响程度较高,其中生态补偿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指数分别为3.11、3.58和3.71;②受生态补偿的影响,研究区经济发展缓慢,其中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化影响最高,纯牧区和半牧区农户的人均收入和农畜产品商品率出现一定的下降;③受生态补偿的影响,牧民在环保意识和自身技能提高方面在三组间没有很大差异,纯牧区牧民具有更好的就业方式和维权意识,半牧区和农区牧民则对监督意识、参与意识、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更深感受;④生态补偿对环境改善的影响程度最高,影响指数为3.71,纯牧区牧民感受最为强烈,其次是半牧区和农区。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沿海大都市上海的地下空间的安全应对措施,减少气候变化隐患,文章介绍了上海地下空间发展现状;通过滑动平均法对上海气温和降水2个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以了解气候变化背景并探讨了极端气象灾害和海平面上升情况;利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上海地下空间内在属性的优势和劣势及面对气候变化的机会和威胁因素。结果表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并具有一定的防护性和热稳定性的内在优势,但其封闭性、不可逆性及救援力量到位限制使其也存在劣势。地下空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能效,对于减缓气候变化意义重大,并在防御大风等恶劣天气事件时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而暴雨内涝、海平面上升尤其威胁上海地下空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黄河源地区藏族游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源地区达日县为案例,在牧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气象资料、 遥感和地面调查,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的草地退化过程和藏族游牧民的响应与适应行为。结果显示,研究地区1956-2009年期间年平均温度每10 a增加0.29℃,比青藏高原和全国增温作用更加明显;在气候变暖和放牧活动的共同影响下,1970年代-2000年期间,29.39%的草地出现退化;为应对草地退化后果,牧民通过提前转场放牧、 建造围栏、 调整畜群数量与结构等生产措施加以缓解,同时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这表明,藏族游牧本质上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属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主动或被动地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经过适应性改造的藏族游牧业能够成为黄河源地区重要的气候变化适应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短时间气候变化、长期气候变化和未来气候变化3个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列举了近年影响我国的重大气候灾害的实例;提出气候变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极端高温使死亡率增加,虫媒传染病扩散加重和使多种疾病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气象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日趋明显,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干旱、冰雹等灾害严重影响农业发展与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人工影响天气不仅能够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灾、抗灾和减灾,提供城乡公共服务,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还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但是人工影响天气有诸多环境影响,例如使用气候资源会造成环境污染、形成生态系统扰动等。采取对比研究、法律规范研究等多种方法对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提出我国需要理顺和完善现有的人工影响天气行政管理体制,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并完善决策的程序,妥善解决相关争议,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低碳行动,保卫蓝天。"6月13日是第6个全国低碳日,今年低碳日的主题是"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强化低碳行动力度"。冰川加快融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威胁。走绿色低碳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保卫蓝天的必然选择,必须要落到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18.
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看全球气候变化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提出的全球气候变化情况,概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对农业的影响评估研究更为重要.文章主要对观测和模拟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评价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加强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发展农业影响评价集成模式;进一步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嵌套农业影响评价模式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响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各种气象灾害日趋严重。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给农业、旅游业、娱乐业等对天气敏感的行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一种新的保险种类"天气保险"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