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现场采集辽东湾双台子河口翅碱蓬(Suaeda salsa)光谱数据,收集标准样方(1 m×1 m)的翅碱蓬生物量(Biomass),建立相关植被指数与翅碱蓬生物量的遥感反演回归算法,发现辽宁双台子河口湿地翅碱蓬生物量与植被指数PVI、SAVI和MSAVI的相关系数R2较高,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26、0.698和0.679。同时,利用得到的估算模型,结合1990—2005年的双台子河口的TM影像数据,反演该区域翅碱蓬分布面积和生物量。结果发现:辽东湾双台子河口湿地翅碱蓬面积变化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通过植被指数(NDVI、RVI、PVI和MSAVI)和生物量的算法反演,发现翅碱蓬生物量曲线与分布面积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独流减河河口及其潮上带区域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Trin. ex Steud.]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 (Linn.) Pall.]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区域不同植物群落碳(C)、氮(N)、磷(P)、硫(S)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互花米草和芦苇地上部分C含量显著高于盐地碱蓬,而根系中的C含量则反之,显示了植物不同的C分配策略. N、P主要分布在植物地上部分光合器官,N含量与全国湿地植物和全球植物的含量水平相当,但P含量显著高于全国湿地植物和全球植物的含量. S在芦苇和盐地碱蓬体内主要分布在地上部分,而互花米草的S则主要分布在根系中,这有利于互花米草拓展地下空间,从而加速其入侵.互花米草的C/P和芦苇的C/N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说明前者具有较高的P利用效率,而后者的N利用效率较高.河口潮上带芦苇和盐地碱蓬叶片N/P分别为7.32和8.90,而潮间带互花米草叶片N/P为14.45,根据生长速率假说,认为生长速率并不是互花米草与芦苇和盐地碱蓬竞争的有效手段,而高的P利用效率为互花米草种群的扩张创造了条件.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独流减河河口地区土壤P和盐度是植物体内元素平衡和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综上,天津独流减河河口湿地正经历着由N限制向P限制的转变,P元素在该区域植物生长和演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图5表2参36)  相似文献   

3.
研究河口湿地不同类型柽柳灌丛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植被演替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河口湿地生态保护及土壤改良的科学规律.以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柽柳-碱蓬(Tamarix-Suaed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和柽柳-禾草(Tamarix-Gramineae)3种灌丛群落类...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春季休牧后放牧强度变化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形式、生态位变化和种内个体关系的影响,引入多重分形理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植物种群短花针茅、碱韭(Allium polyrhizum)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在各处理区的空间分布均存在多重分形特征(计盒维数D0信息维数D1关联维数D2)。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主要受低密度分布区影响(多重分形谱Δf0),碱韭受高密度分布区影响(Δf0),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由低密度区(Δf0)转为高密度区(Δf0)。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SA2)处理下的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较春季休牧+夏季适牧+秋季重牧(SA1)处理复杂(多重分形谱宽Δα表现为SA2SA1)。春季休牧能够使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个体间竞争强度增加(分形维数均较CK增大),且增加程度SA2SA1;SA1有利于碱韭和无芒隐子草生态位宽度、个体间竞争强度增加(分形维数D0、D2更趋近于2)。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兴污水处理工艺,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点,但因缺乏能够在高盐环境中生存的湿地植物,因此应用于高盐污水处理还存在诸多难题.基于对我国南方海岸及海岛的大量野外调查及文献调研,依据生理指标、形态指标、经济成本和应用潜力等,筛选出耐盐、耐水湿、耐污、净化能力强、生长快、生物量大、栽培简单、分布广泛并具有景观效果的南方滨海耐盐植物23种,进一步对每一种植物的耐盐能力进行分级,其中耐盐能力最强的种类为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川蔓藻(Ruppia maritima)、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本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湿地的构建提供更多植物种类选择,并促进人工湿地可持续的净化功能与景观功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于5、8和10月对黄河口湿地典型断面盐碱植被群落进行3个航次的野外生态调查,研究了不同植被覆盖的湿地土壤氮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典型盐碱植物碱蓬和芦苇群落土壤氮素的根际效应,并基于线性模型的冗余分析(RDA)探讨土壤理化参数对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口湿地5月和10月土壤氮素含量高于8月,土壤氮素以有机氮为主,无机氮以铵态氮为主;总体上,表层土壤氮素含量芦苇碱蓬光滩,光滩土壤氮素含量低于碱蓬和芦苇群落土壤的30%—50%;光滩、碱蓬和芦苇群落剖面土壤总氮、有机氮和铵态氮在0—10 cm表层含量最高,随土壤深度其含量下降,硝态氮在土壤中呈现显著淋溶作用,其峰值出现在地下土壤层30 cm左右;碱蓬和芦苇群落根际土壤氮素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且碱蓬根际土壤氮素含量显著高于芦苇根际土壤(P0.05).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主要理化参数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和pH.植被种类影响黄河口湿地土壤氮素的累积,一般情况下土壤氮素的累积量呈现芦苇碱蓬光滩的特征,并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相对芦苇群落,碱蓬在生长季节8月份根际土壤中积累更多的氮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石油污染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翅碱蓬和碱蓬萌发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控制实验,研究5个浓度梯度(0、2 500、5 000、7 500、10 000 mg/kg)石油污染下2种碱蓬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不同浓度石油污染对2种碱蓬种子萌发率、萌发势的影响不显著(P 0.05),但均显著缩短了2种碱蓬的种子平均萌发时间,提高了种子的萌发指数(翅碱蓬P 0.05;碱蓬P 0.01);(2)在石油浓度为10 000 mg/kg条件下2种碱蓬的发芽势差异极显著(P 0.01),而其他浓度梯度条件下各项萌发指标的种间差异不显著(P 0.05);(3)石油污染胁迫对2种碱蓬的株高、叶片数和子叶长皆有显著抑制作用,石油浓度梯度越高、植物生长时间越长,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且石油污染胁迫对翅碱蓬的抑制程度高于碱蓬.本研究表明10 000 mg/kg浓度梯度下的石油污染可促进2种碱蓬种子的萌发,显著抑制2种碱蓬幼苗的生长;结果可为滨海盐碱地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参考依据.(图7表2参47)  相似文献   

8.
滨海盐生植物是潮滩湿地生长的重要先锋植物和土壤(沉积物)污染修复物种.为了解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根系分泌对重金属Zn(II)胁迫的响应,以室内沙培盆栽试验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Zn(II)胁迫32 d翅碱蓬根系释放分泌物中总有机碳(TOC)和无机碳(I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Zn(II)胁迫24 d内,可采用指数方程描述翅碱蓬根系分泌物中IC含量随Zn(II)胁迫浓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除最高Zn(II)胁迫浓度200 mg L-1外,翅碱蓬根系分泌物中IC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并可采用形如米氏方程的数学方程描述较低浓度Zn(II)胁迫的增加趋势(ρZn(II)≤20mg L-1),采用线性方程描述较高浓度Zn(II)胁迫的增加趋势(ρZn(II)=40-100 mg L-1).短时间Zn(II)胁迫时,翅碱蓬根系分泌物中TOC含量随胁迫浓度增加而增加,但较长胁迫时间(16 d)则随胁迫浓度增加而降低.10 mg L-1以上Zn(II)胁迫时,翅碱蓬根系分泌物中TOC含量降低.本研究表明Zn(II)胁迫导致了翅碱蓬根系呼吸作用和有机分泌作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基于鄱阳湖典型湿地恒湖农场茶叶港草洲19个样地(5 m×5 m)95个样方(1 m×1 m)实地调查得到的10种主要植物和高程、土壤pH值、电导率、含水量、有机质含量5个资源环境数据,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研究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结果表明:(1)在5个资源环境梯度上,优势种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生态位宽度较大,群落偶见种旋鳞莎草(Cyperus michelianus)、广州菜(Rorippa cantoniensi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等生态位宽度相对较小;(2)10种主要植物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小,但也存在例外,主要表现在刚毛荸荠(Eleocharis valleculosa)、旋鳞莎草和广州菜3者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相比其他物种对要高;(3)10种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均与物种重要值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而与物种重要值变异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恒湖农场茶叶港草洲10种主要植物对资源环境的利用能力和适应性差异较大,其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小,物种重要值是影响生态位宽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苏北侵蚀型海岸湿地景观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侵蚀型海岸湿地1987、1997和2007年3个时相的景观数据进行分析,辨识侵蚀型海岸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7—1997年,研究区光滩面积比例由76.91%下降至58.37%,碱蓬湿地由18.68%下降至5.51%,芦苇湿地由4.42%上升至13.01%,并出现了米草湿地和养殖池景观类型,1997年其面积比例分别为13.35%和9.76%。1997—2007年,碱蓬湿地退化消失,养殖池减少,芦苇湿地、米草湿地、光滩面积增加,其比例分别为15.85%、14.50%和60.86%。就景观异质性而言,多样性指数先升后降,景观优势度持续下降。景观空间演替呈现单向性特征:1987—1997年,从陆地向海洋方向演替;1997—2007年,从海洋向陆地方向演替。海岸地貌过程和植物覆被类型的连续变化导致湿地景观演变呈连续变化,但干扰往往使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潮沟湿地植被空间分布对土壤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欣胜  崔保山  孙涛  贺强 《生态环境》2010,19(8):1855-1861
潮沟在黄河三角洲广泛存在,且分布有多种独特的湿地植被类型。通过设置有代表性的28个样地,获取了植被种类、多度和土壤环境因子数据;并运用双指示物种(TWINSPAN),对黄河三角洲潮沟分布区植被进行了群落类型划分,得出研究区共有7种类型植物群落;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阐明了这些植被群落空间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其分析结果显示构成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的主要是Cl-和Na+,距离海洋的远近和土壤含水量共同影响土壤含盐量,盐地碱蓬和中华柽柳分布主要取决于土壤含盐量、Na+含量及距离海洋距离,而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与土壤全磷(TP)、全氮(TN)、有机质、Ca2+及Mg2+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甘肃省夏河县对鼓翅皱膝蝗的种群结构、数量变动、空间格局及动脉进行了系统研究。鼓翅皱膝蝗1a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6月上旬达到出土高峰,此期蝗虫种群仅由1龄和2龄蝗蝻组成,其中1龄蝗蝻占81.8%,2龄蝗蝻占18.2%,成虫于7月上旬开始羽化,8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此期的成虫数量达61.3%,而蝗蝻仅占38.7%,蝗蝻期约为72d,成虫寿命54d左右,每雌平均产卵32.6粒。鼓翅皱膝蝗在草地上属聚集分布,蝗蝻发生期种群的空间动态主要表现出扩散趋势,但初孵化出土时有短暂的聚集行为。取食量随龄期增大而增大,每头鼓翅皱膝蝗取食牧草量蝗蝻期平均为1.5g,成早期约为5.8g,成早期的食量是蝗蝻期的3.7倍。表3参12  相似文献   

13.
黄余春  田昆  岳海涛  杨扬 《生态环境》2012,21(2):359-363
湿地植物具有净化水质的特殊功能,研究不同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及机理,对退化湿地的恢复与人工湿地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小黑三棱+杉叶藻+荇菜(Com.Sparganium simplex+Hippuris vulgaris+Nymphoidespeltatum)、水葱+睡菜+荇菜(Com.Scirpus validus+Menyanthes trifoliate+Nymphoides peltatum)、菰+荸荠+荇菜(Com.Zizaniacaduciflora+Heleocharis yunnanensis+Nymphoides peltatum)和香蒲+睡菜+眼子菜(Com.Typha przewalskii+Menyanthestrifoliate+Potamogeton distinctus)等4种云南高原常见湖滨湿地植物群落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水质净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植物都能较好的适应生活污水环境,各植物全株氮质量分数在12.37~19.55 mg.g-1之间,各群落植物氮累积量为229~269 mg.m-2,对生活污水脱氮贡献率为10.11%~11.21%;各群落对生活污水TN的去除率都在75%以上,均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组(P〈0.05),其中水葱+睡菜+荇菜(Scirpus validus+Menyanthes trifoliate+Nymphoides peltatum)群落对生活污水TN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其他3种群落(P〈0.05),去除率高达(93.79±1.27)%;试验期间,各群落污水N03--N与TN浓度之间显著负相关(r=–0.597,P〈0.05),能很好的揭示氮的去除过程;各群落植物净增生物量与群落TN累积量显著正相关(r=0.953,P〈0.05),表明收割植物可充分发挥湿地植物的脱氮潜力;植物群落能有效增强和促进湿地系统对污水中氮的净化能力,各植物群落对污水TN去除贡献率在29.24%~43.57%之间,群落内植物生长特性及其种间关系是各植物群落水质净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 方程和Taylor 幂法则模型等测定方法,研究了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9 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9 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个体群分布聚集.根据Iwao 的M* 与x 的回归方程,计算了9 个树种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5.
玄武湖菹草种群空间格局分析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天阳  王国祥 《生态环境》2007,16(6):1660-1664
大型水生植物的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有着密切关系,传统的分析方法只能分析一种尺度下的格局。引入点格局分析,以种群空间分布坐标点图为基础,分析各种尺度下的种群格局。运用点格局分析对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并结合N、P等水质指标探讨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玄武湖菹草种群分布集群特征明显,且在尺度232~344m内聚集最为明显。从水质监测结果看,菹草种群有利于改善水体环境,无种群区的TN、TP和NO3-N浓度明显高于有种群区;溶解氧(DO)则表现为有种群区高于无种群区。菹草在空间分布上的明显规律性,会进一步导致水质参数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乌梁素海叶绿素a与理化因子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8年6月—10月乌梁素海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环境理化因子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分层聚类分析法将乌梁素海现有的20个测点分成四类,找出各类测点及总测点中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理化因子,建立了多元逐步回归方程.2008年乌梁素海各测点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6.31 mg.m-3,变幅1.54—26.87 mg.m-3;夏季最高,秋季居中,春季最低,整个区域呈现较明显的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趋势.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叶绿素a与BOD5、悬浮物、浊度、总磷都呈极显著相关,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H值和溶氧呈显著负相关.综合逐步回归方程表明,影响乌梁素海叶绿素a的理化因子因不同类型的测点各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影响因子有浊度、悬浮物、总磷、总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17.
《Ecological modelling》2005,188(1):52-61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spatial dispersion of a population of annual plants with a seed bank, we have formulated a delay integrodifference equation model. The plant population growth is considered as being dependent on the density of seedlings that spring from seeds of the two previous years. We hav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the seed bank on the total population size, on the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on the population velocity of invasion. It is showed that the seed bank can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dynamics of annual plants, since it can have both a stabilizing and a destabilizing effect on the total population and can also homogen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lants.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原生滨海滩涂不同植被演替带土壤镉(Cd)的含量特征、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以盐城地区原生滨海滩涂为研究对象,利用BCR 3步提取法分析了不同植被演替带土壤Cd的含量及赋存形态,并采用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SQG-Q)和风险评价准则(RAC)对Cd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原生滩涂土壤中总Cd(CdT)含量在2.21~3.61 mg·kg~(-1)之间,远高于江苏沿海土壤Cd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不同植被演替带间,CdT含量表现为互花米草滩碱蓬滩芦苇滩光滩;SQG-Q系数显示该地区土壤CdT处于中等风险,互花米草滩风险相对较高;总体上原生滩涂土壤中可还原态Cd比例较低(12.8%),而酸溶态、可氧化态、残渣态三者差异不大(分别为28.2%、29.8%,29.2%);互花米草滩和芦苇滩酸溶态Cd比例(30.5%、37.0%)显著高于碱蓬滩和光滩(28.2%、20.6%),而残渣态Cd(21.5%、20.9%)则显著低于碱蓬滩和光滩(41.5%、45.6%);RAC评价结果显示,滩涂土壤Cd总体上呈现中等风险,而互花米草滩和芦苇滩达到高风险。以上结果显示,原生滨海滩涂土壤Cd已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其中互花米草滩风险相对较高,随着互花米草的扩张及围垦面积的扩大,其重金属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绘芳  李霞  王建刚  杨艳静 《生态环境》2007,16(4):1219-1224
对塔里木河下游经30a断流后的应急输水河畔植被进行外业调查,分析了调查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垂直结构、密度结构以及优势种群的格局分布,旨在了解输水后研究区植物群落在结构特征方面恢复程度。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内有植物13种,其中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和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为优势种。不同地下水条件物种的重要值不同,表现在不同离河距离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结构,随地下水埋深不同植物群落由以胡杨和胀果甘草为主到以柽柳、黑果枸杞、花花柴和疏叶骆驼刺等抗旱耐盐碱植物为主。乔木层密度随着离河距离加大而减小,灌木层和草本层密度随离河距离加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群落垂直结构随离河距离加大由乔-灌-草3层逐渐转变为灌-草2层,随离河距离加大趋于简单。优势种群胡杨在离河300m以内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离河距加大而增强;柽柳灌丛在离河50m呈均匀分布,离河150m以外呈聚集分布,但离河750m段有向随机分布发展趋势。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在不同的离河距离具有差异,说明经过输水下游植物群落的恢复在结构特征方面有响应,为区域生态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5种多样性指数对祁连山圆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测定了乔木种群及其各立木级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偏低,而草本层多样性较高,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以丰富度表示)较高.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较高是由于较低的灌木层多样性与较高的草本层多样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放牧影响、阳坡的干燥环境有关,可能是林草交错区固有的特点.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呈现出集群分布,但在其发育过程中显示了动态变化的特征,即在幼苗和小树阶段为集群分布,到了大树阶段转变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表6参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