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属氢氧化物包被砂过滤柱吸附与去除水体中的微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铝原位沉积包被砂作介质的过滤柱 ,用于去除脱氯自来水中人为污染的高浓度脊髓灰质炎病毒PV1、脆弱拟杆菌噬菌体B .fp和大肠杆菌E .coli.结果显示 ,包被修饰砂颗粒表面Zeta电动势由原来的 - 4 2 .8mV上升到 5 4 .7mV ,并因此提高了对微生物的吸附去除能力 .修饰砂过滤柱经 12 .5d连续过滤 30 0L水样后 ,仍可使进水微生物浓度分别高达n(cfu) /mL-1=5 .2× 10 6、2 .4× 10 5、2 .3× 10 5的E .coli、B .fp和PV1去除 92 %、97.2 %和 99.6 % .而未修饰砂柱 ,在相同条件下仅分别去除 5 3%、5 9%和 70 .6 % .修饰砂柱可在较大pH变化下稳定高效地去除微生物且在中性条件下效果最佳 ,这与未修饰砂柱明显不同 .扫描电镜显示 ,两种砂具有明显不同的表面结构 .修饰砂柱流出液中检测不到用于包被的铁、铝金属 ,说明氢氧化铁、氢氧化铝修饰物同砂结合牢固并因此提高了砂过滤柱的使用寿命 .修饰砂过滤介质可为饮用水处理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去除病原微生物方法 .图 4表 4参 19  相似文献   

2.
近20年天津地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德义  傅宁  范锦龙 《生态环境》2008,17(2):798-801
植被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在全球或区域尺度上得到了证明.研究特定地区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找出影响植被变化的  相似文献   

3.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研究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特点;将其服务功能类型划分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服务功能形成的微观机制及其参数研究欠缺;评价结果不准确;评价指标和方法有待完善等.因此,今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重点应着重于理论探索和方法完善方面,从农田生态系统微观形成机制入手,开展不同尺度和类型的农田生态系统功能价值评估研究,充分考虑影响其功能价值的因素,改进评估的手段、方法和技术,使评估结果更具可比性和实用性,为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管理农田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的永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膨润土负载壳聚糖修复土壤镉污染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增新  王彤  张道来  刘哲 《生态环境》2008,17(1):241-244
随着重金属污染土壤日益加剧,污染土壤修复和控制技术的研究越来越迫切.为利用膨润土原位修复土壤镉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衡吸附试验研究了Cd2 在膨润土负载壳聚糖上的吸附行为.以90%脱乙酰度壳聚糖为原料,制备了膨润土负载壳聚糖颗粒吸附剂,用于吸附溶液中Cd2 .试验探讨了壳聚糖质量浓度对负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3%的壳聚糖负载量最大,壳聚糖最大负载率达32.6%.吸附Cd2 最佳工艺条件是:壳聚糖与膨润土质量比为1∶20,膨润土负载壳聚糖颗粒吸附剂用量为15 g·L-1,溶液中Cd2 含量不大于200 mg·L-1, pH 值为6~8,吸附平衡时间为8 min,Cd2 去除率为99%.动态吸附Cd2 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 200 mg·L-1的含Cd2 溶液,流速为4~6 m(h-1,经壳聚糖-膨润土吸附剂一次处理后,溶液中Cd2 的残留量为0.7 mg(L-1.  相似文献   

5.
矽卡岩型钼矿尾砂中重金属Mo的淋滤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动态淋滤法实验研究了辽宁葫芦岛地区矽卡岩型辉钼矿浮选法产生的尾矿中重金属钼的淋滤行为(15 ℃和35 ℃,淋溶液pH值4~9).结果表明:淋滤液均呈碱性,钼的质量浓度为7.5~14.2 mg·L-1,淋滤累积质量为54~69 mg,占总钼的12.56%~16.54%;与Pb、Cu和Zn等重金属随酸性排水淋滤迁移不同,钼在碱性环境中具有较强迁移性;尾砂中斜长石和钠长石等矿物因具有较强的产碱能力形成了尾砂内部的碱性环境;尾矿中MoS2和MoO3在碱性环境下转化为MoO42-是迁移的主要机制.pH值为5~9时,淋滤累积质量与pH值正相关.因酸可溶态钼发生溶解,pH值为4淋滤累积质量大于pH值为5时的淋滤累积质量,排水仍为碱性.温度能够加速淋滤速率,35 ℃淋滤液中钼质量浓度比15 ℃的高7%~10%.因此,对该区尾砂应该设置标准尾矿库封存管理,否则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Cd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喷施萘乙酸(NAA)和加Zn处理对3个Cd胁迫大豆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加Zn和喷施NAA均可降低Cd胁迫大豆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可减轻膜脂的过氧化作用及蛋白质的水解;喷施NAA还可降低Cd胁迫大豆幼苗POD活性,提高硝酸还原酶(NR)活性;加Zn对Cd胁迫大豆幼苗NR活性的降低缺乏抑制作用,但降低沔1101叶片中POD活性,提高湘04-6和特早熟毛豆的POD活性,品种之间表现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8.
城市景观河道不同类型驳岸界面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景观河道鹅卵石驳岸、泥岸、石砌驳岸和砼仿木桩驳岸4种类型驳岸的河水/河床界面上覆水质及界面功能微生物生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驳岸的界面上覆水质以鹅卵石驳岸和泥岸较好,而石砌驳岸和砼仿木桩驳岸较差;界面上覆水和界面泥样的功能微生物菌群数量都以鹅卵石驳岸最多,泥岸次之,砼仿木桩驳岸最少.在鹅卵石驳岸上鹅卵石的堆砌增加了水体与驳岸的接触面积,为微生物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泥岸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较强,为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微生物数量较大.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海水稻Cd、Pb、Hg等重金属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福建沿海重金属高含量的水稻样品的区域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品种的水稻对重金属吸收的差异.以该区10个流域两侧的水稻种植区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福建沿海水稻样品185件,采用干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了籽粒中的Cd、Hg、Pb、As、Cu、Zn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其平均值分别为0.005、0.08、0.33、0.17、2.94和14.62 mg·kg-1,显著高于台湾地区稻米的平均含量.对比大米国家食品限制值,有16.8%的样品的Pb超标;有11.4%的样品Cd超标.Hg、As的超标率相对较低,均只为0.5%.Cd、Pb含量高的样品主要集中分布在漳州、福州、福清等工业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不同的水稻品种对重金属的吸收率完全不同,昌优964对Cd、Cu、Zn和Pb表现出高的吸收率,而糯米、803A1527等则表现出对Cd、As、Pb等低的吸收率.这些结果的获得为水稻安全标准评价和品种的优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GIS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模式,针对数字城市建立了GIS数据模型、数字城市规划模型、数字城市基本模型、公众参与冲突的协调机制理论模型,在GIS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数字城市的框架与关键技术,并对解决城市规划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该方法表明,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图2,参5.  相似文献   

11.
在混凝的基础上,阐述了流体动力因素,结合流体力化学基本原理,对流场分布、涡漩剪切碰撞频率、涡漩惯性离心碰撞频率、二次流流场下的颗粒碰撞频率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流体剪切力的大小、剪切时间及流体力“化学反应”是混凝剂与胶体颗粒的作用、颗粒(絮体)的接触碰撞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从而使最终的混凝效果达到最优状态.参10.  相似文献   

12.
对人体脊柱不同情况的受力分析得出椎间盘受损伤的原因,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导致腰椎盘突出或损伤不良的力学行为,从而提出有效地预防腰椎间盘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reports the effects of shear force on anoxic granular sludge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SBR).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wo SBRs (SBR1 and SBR2) in which sodium acetate (200mg COD·L^-1) was used as the sole substrate and sodium nitrate (40 mgNO3-N·L^-1) was employed as the electron acceptor. The prelimin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ultivate anoxic granules in the SB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hear force on the formation of anoxic granular sludge and to compare the properties of anoxic sludge in the SBR. This study reports new results for the values of average velocity gradient, a measure of the applied shear force, which was varied in the two SBRs (3.79 s^-1 and 9.76 s^-1 for SBR1 and SBR2 respectively). The important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highlight the dual effects of shear force on anoxic granules. A low shear force can produce large anoxic granules with high activity and poor settling ability, whereas higher shear forces produce smaller granules with better settling ability and lower activ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anoxic granul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rength of the shear force. For high shear force,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1) granules with smaller diameters, high density and good settling ability were formed in the reactor, and 2) granular sludge formed faster than it did in the low shear force reactor (41days versus 76 days). Once a steady-state has been achieved, the nitrate and COD removal rates were found to be 98% and 80%, respectively. For low shear force, such as was applied in SBR1,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1) the activity of anoxic granular sludge in low shear forc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igh shear force, 2) higher amount of 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 (SMPs) were produced, and 3) large pores were observed inside the larger granules,which are beneficial for nitrogen gas diffus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anoxic granules in both reactors showed that the morphology of the granules was ellipsoidal with a clear outline. Coccus and rod-shaped bacteria were wrapped by filamentous bacteria on the surface of granule.  相似文献   

14.
徐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州市为例,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徐州市1980~2004年25年的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结果表明徐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演变趋向:缓慢下降(1980~1989年)、快速下降(1989~1993年)、回升(1993~1995年)、急剧恶化(1995~1998年)、全面提升(1998~2004年),并从区域背景、经济发展、资源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空间布局、城市市政设施、生态意识等方面对这种变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Motic数码显微镜观察SRT为3 d和15 d的活性污泥絮体以及它们的LEPS和TEPS絮凝污泥悬浮液形成的生物絮体的结构。结果表明,高SRT(15 d)活性污泥絮体较低SRT(3 d)活性污泥絮体的颜色深且密实;同一活性污泥中,内层的絮体结构较外层的絮体结构密实,细菌细胞与菌胶团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最后,结合絮体结构图片,从大分子作用力的角度,提出了活性污泥絮体结构模型,以形象地描述不同SRT活性污泥EPS及其表面性质变化对活性污泥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航空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方法 ,获取了研究区域 1 979年和 1 999年土地利用类型图 ,并分析了该时段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通过农户调查 ,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分析表明 ,技术水平提高和投入增加是耕地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提高土地经济收益是旱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7.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fouling behavior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on different hydrophilic PVDF ultrafiltration (UF) membranes over a range of pH values, self-mad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colloidal probe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adhesion forces of membrane–BSA and BSA–BSA,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mbrane–BSA adhesion interaction was stronger than the BSA–BSA adhesion interaction, and the adhesion force between BSA–BSA-fouled PVDF/PVA membranes was similar to that between BSA–BSA-fouled PVDF/PVP membrane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fouling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adhesion interaction between membrane and BSA. At the same pH condition, the PVDF/PVA membrane–BSA adhesion force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PVDF/ PVP membrane–BSA, which illustrated that the more hydrophilic the membrane was, the better antifouling ability it had. The extended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 (XDLVO) theory predicts that the polar or Lewis acid–base (AB) interaction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he interfacial free energy of membrane–BSA and BSA–BSA that can be affected by pH. For the same membrane, the pH values of a BSA solution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cess of membrane fouling by changing the AB component of free energy.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展的驱动因素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4—2003年间4个时段的TM影像解译获得该时期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变化规律,并结合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料,定量分析了过去20 a间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筛选出非农用地高速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揭示了主导驱动力在不同时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农用地扩张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显著变化,GDP、上海对苏州的经济辐射作用和人口增长是过去20 a间苏州市非农用地急剧扩张的3个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植物根系固土护坡机理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植物根系固土护坡机理的研究进展。文章分别从水文效应和力学效应2个方面对根系固土护坡机理进行了介绍,并着重从根增强的理论模型、根-土相互作用等方面论述了植物根系固土护坡的力学效应。首先介绍了根增强理论的先驱模型Wu和Waldron模型,文章从多方面论证了Wu和Waldron模型假定穿过剪切面的所有根在受力时同时破坏高估了根的增强作用,详细介绍了国外学者对Wu和Waldron模型改进后,最新提出的2种考虑根系逐渐破坏的力学模型——纤维束增强模型FBM和根束增强模型RBM。FBM模型用动态纤维束来模拟根系的渐进破坏,假设荷载被分配给束中的每个根,当载荷增加到其值超过了某单根的抗拉强度时,该根被拉断,而被该根分担的载荷被重新分配到剩下的完好的根中,直到所有的根都拉断。该模型使用应力控制的加载过程,不能得到完整的力-位移关系曲线;且该模型中没有考虑根的直径分布、几何性质、力学性质等的影响。为了克服上述缺陷Schwarz在FBM模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RBM模型。RBM模型是一个以位移控制加载过程的纤维束模型,该模型考虑整个根束的拔出力是位移的函数,并被表示成单根的拔出力之和。文章最后详细论述了根系的拔出机理,探讨了植物根系固土护坡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耿楠  王沛芳  王超  祁凝  王智源 《生态环境》2014,(7):1193-1198
在浅水湖泊中,沉积物易受到水流的扰动释放出原本沉降于其中的氮营养盐。沉水植物一方面能够减少水动力的作用,一方面又能够吸收沉积物中的和已经释放到上覆水中的氮营养盐供其生长同时改善水质。因此,研究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氮营养盐释放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借助自主开发的生态水槽,研究苦草(Vallisneria spiraslis L.)在动、静水条件下对沉积物氮的释放的影响。实验装置包括四组水槽,两组动水槽中的一组只铺沉积物,另一组在沉积物上种植苦草,两组静水槽也如此设置。在40 d的实验周期内,我们在实验始末采集沉积物样品,在每一个采样时间点(0、1、3、6、12、20、30、40 d)采集水样,并测定沉积物中总氮含量,原水样中的总氮含量以及过滤水样中的总氮、氨氮、硝氮和亚硝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没有苦草的实验组0~1 cm沉积物层总氮下降幅度较大,有苦草的实验组表面0~1 cm沉积物层氮含量较高。苦草从根系周围沉积物中吸收氮,1~4 cm沉积物层的吸收量多于4~8 cm沉积物层。各水槽上覆水中总氮含量在第1天就有较大的增加,从0.09 mg·L^-1分别升到0.60、0.50、0.379、0.36 mg·L^-1在水动力影响下的增加更显著,后缓慢上升。动水槽中进入到上覆水的氮中80%以上是以溶解态氮形式存在,静水槽中这个比例高达90%以上。苦草对溶解态和颗粒态氮的去除率最高可达27.6%和84.3%。3种氮形态中硝态氮的含量比重较大,在动水条件下,苦草对氨氮,硝氮和亚硝氮的去除率最高可达30.0%、25.0%和60.0%。但苦草对水中氮形态的比例的影响并不明显。以上结果说明水动力条件明显促进沉积物中氮的释放,沉水植物苦草通过保护表层沉积物,吸收下层沉积物中氮,去除进入上覆水中的氮,特别是颗粒态氮和溶解态中的亚硝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