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萃取水溶液中铜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萃取二(2-乙基己基)膦酸(D2EHPA)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两相流速、膜面积对萃取率基本无影响;而水溶液的pH值和有机相初始铜离子浓度的改变使萃取率在40%-99%之间变化.整个萃取过程的传质阻力主要来源于D2EHPA和 Cu2 的界面配位络合反应阻力,铜浓度比较高时,传质阻力与铜浓度无关;而当铜浓度降低时,传质阻力随着铜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CuSO4和Cu(NO3)2为吸持质,研究了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在黄土中的等温吸持及形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土吸持铜离子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当铜离子初始浓度较低时,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对其在黄土中的吸持及碳酸盐结合态没有明显影响;当铜离子初始浓度超过一定值时,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对其在黄土中的吸持及碳酸盐结合态的影响随铜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其持有量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均随土壤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铜离子初始浓度较低时,添加不同化合态结合的铜离子对其在黄土中的吸持量及碳酸盐结合态含量随土壤浓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当铜离子初始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相同初始浓度条件下CuSO4较Cu(NO3)2会造成更大幅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Fe2+EDTA液相对NO的络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Fe~(2 )EDTA溶液络合NO过程的影响因素的探讨,是“液相络合-铁还原-酸吸收”回收法脱除烟气中NOx技术研究的基础。用鼓泡反应器和模拟烟气,在实验室研究了Fe2 EDTA溶液络合NO的过程,探讨了Fe2 EDTA溶液络合NO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该过程的反应平衡常数。结果表明:Fe2 EDTA溶液对NO的络合能力随时间延长而减弱;Fe2 EDTA溶液对NO的络合容量随着烟气中O2含量的增加和络合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络合液中Fe2 EDTA浓度增加而呈直线增加;pH值为8左右时,Fe2 EDTA溶液对NO的络合容量最大;Fe2 EDTA溶液络合NO的反应平衡常数在实验条件下为105~106L·mol-1数量级,其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萃取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竹仙  杜慧芳 《环境化学》1998,17(3):271-275
用恒界面池法研究了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DMHAA,N503)萃取苯酚的动力学,试验表明,萃取速率随水相苯酚浓度,有机相N503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水相pH值≥10.5时,萃取速度明显下降,萃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4.3kJ·mol^-1,萃取过程属扩散控制,水相中萃酚向两相界面的扩散是萃取速度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5.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在不同条件下,钙基膨润土和钠基膨润土对239Pu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钙基膨润土对钚的吸附能力强于钠基膨润土;固液比的增大有助于膨润土对钚的吸附,但达到一定值后对吸附不再产生影响;两种膨润土的吸附能力均随着水相pH的增大而增强,但随着CO2-3和Fe3+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弱;此外,两种膨润土对Pu的吸附行为均可用Freundlich等温式表示.  相似文献   

6.
王冰艳  周会群 《环境化学》2006,25(4):389-394
根据不同离子浓度、不同pH值的溶液中As在无定形氧化铝表面的吸附量,利用三种不同的表面络合模型计算As与无定形氧化铝表面络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将计算得到的平衡常数模拟 As(Ⅲ)无定形在氧化铝表面各个络合物种的吸附百分比与 As(Ⅲ)的 X光吸收光谱边缘结构分析结果进行定性比较,表明计算结果与分析结果较为吻合.从而验证了此次计算得到的平衡常数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7.
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SPMDs)对PAHs 和壬基酚类的静态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徐建  钟霞  戴树桂  孙红文 《生态环境》2006,15(3):475-480
半透膜采样装置(SPMDs)是一种被动采样装置,它能模拟有机污染物穿过生物膜从水相到生物有机相的分配平衡过程,使得结果能显示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它能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所得的是污染物被SPMD富集后的时间权重浓度。本实验测定了温度为18℃时标准SPMD对7种PAHs和3种NPnEO(n=0~2)的静态富集过程,通过测定污染物达到平衡时在SPMD内的浓度和在水相中浓度的比值,求解了各自的SPMD/水分配平衡常数KSPMD。表明了有机污染物在SPMD和水相之间达到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是随着其Kow值的增高而逐渐增长的,还与其各自的分子极性有关,并且几种达到富集平衡的PAHs在SPMD内的浓度也是随着其Kow值的增高而逐渐变大。比较KSPMD的理论值和实测值可以发现,对于PAHs而言,其实测值都高于理论值,而NPnEO都是实测值低于其理论值。但是KSPMD实测值和理论值随污染物Kow值变化的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8.
239Pu在西南某地板岩与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南某极低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址地质环境中板岩与土壤为吸附介质,通过吸附实验和解吸实验,研究了不同介质粒径、环境温度(10℃—50℃)、水相pH(4—12)对239Pu核素在板岩与土壤介质中吸附行为的影响特征.吸附实验表明,水相环境中板岩和土壤介质对239Pu核素的吸附过程在10 d左右达到平衡,并且其吸附分配比随着介质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随着水相pH值的增大而增大,但温度对其吸附的影响不明显.解吸实验表明板岩和土壤介质对239Pu核素的吸附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9.
磷酸二氢钠去除铀的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p H值、初始铀浓度、磷酸二氢钠用量、温度等因素对磷酸二氢钠去除溶液中铀的效果的影响,并结合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等测试结果,探讨了磷酸二氢钠去除铀的机理.结果表明,一定质量的磷酸二氢钠对铀的去除量随着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p H值为5,磷酸二氢钠用量为2.0 mg时,磷酸二氢钠去除铀的效果最好,铀的去除率高达99%以上;反应在120 min基本达到平衡.红外光谱分析说明磷酸二氢钠主要是通过磷酸二氢根与UO2+2发生络合反应去除溶液中的铀,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反应生产了矿物晶体,热重分析可知该矿物晶体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协同-络合萃取法回收含酚废水中的酚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宜掌  金红 《环境化学》1996,15(2):112-117
在现有的各种回收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方法中,溶剂萃取法最为有效.但现有常用脱酚萃取剂分别存在着萃取效能低等诸多缺点,萃残液中一般尚存有几十至几百mg·l~(-1)的酚类,本文提出了协同-络合萃取法,并按该法原理研制了HC-1—HC-4四类新型协同-络合萃取剂.其中HC-3和HC-4对苯酚稀溶液的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K_((?)C-3)=612.4和K_((?)C-4)=483.7,单级萃取可将两组中高浓度的含酚废水中酚浓度降至10mg·l~(-1)以厂,脱酚率>99%.该法为一步脱酚达标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张进  彭焕龙  徐海星  叶坚  徐梁  李达  李邦  梁咏梅  刘伟 《环境化学》2019,38(6):1282-1290
探究根瘤菌S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以及根据不同投菌量和pH的影响分析其对于Cu~(2+)及酒石酸络合铜的吸附性能;结合对吸附前后上清液及菌体进行EEM、FTIR、XRD以及XPS分析解释菌株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菌株吸附2 mg·L~(-1) Cu~(2+)及酒石酸络合铜均可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平衡阶段,12 h后基本达到平衡,吸附率达97%以上;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吸附量增加.最适投菌量约为0.6 g·L~(-1) wet cells;菌株吸附Cu~(2+)的最适pH值为6,而当pH值小于10时菌株对于酒石酸络合铜的吸附几乎不受影响.在吸附过程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细胞壁上的还原和官能团络合机制均发挥关键作用,吸附铜离子过程中SMP的作用更明显,而细胞壁在络合铜的吸附过程中的作用较大,其破络效率决定于细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二(2-乙基己基)磷酸络合萃取邻氨基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为萃取剂,研究稀释剂种类、萃取剂浓度、溶液的初始pH值、溶液中甲(乙)醇等因素对邻氨基酚(OAP)稀溶液分配比(D)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的初始pH值在7左右时,D有最大值;D值随二(2-乙基己基)磷酸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且在极性环境要优于惰性环境;甲(乙)醇是影响萃取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麦饭石对Pb2+离子吸附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夏畅斌 《环境化学》2000,19(5):436-440
本文研究了水溶液中麦饭石对Pb^2+离子去除的反应动力学,考察了MFS粒度、溶液PH值和铅离子的初始浓度对吸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MFS对Pb^2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PH值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Pb^2+离子吸附的最初速率与浓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反应是主要吸附形式。  相似文献   

14.
腐殖酸对U(Ⅵ)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腐殖酸(HA)对U(Ⅵ)的吸附特征,考查了腐殖酸在不同试验条件对U(Ⅵ)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1.5 h后达到动态平衡;最佳吸附剂用量为2.0 g·L~(-1);随着U(Ⅵ)的初始浓度增大,腐殖酸对U(Ⅵ)的吸附效果不断降低,最大K_d值在铀的初始浓度为20 mg·L~(-1)时获得;溶液中Ca~(2+)、CO■对U(Ⅵ)的吸附有很强的的抑制作用,影响程度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腐殖酸对U(Ⅵ)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吕阳成  骆广生 《环境化学》1999,18(3):258-262
本文以正丁醇作为有机溶剂,水作为萃取剂,依据染料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关系,选择了几种油溶性较好的染料,实验研究了电泳萃取过程所能达到的萃取效果及电压、两相流速变化对萃取率及传质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率和传质通量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在施加足够大的电压的情况下,萃取率可达90%以上,有机相流速改变对驻效果有显著影响,有机相流速增大萃取率减小,传质通量可能存在极大值,水相流速改变对萃取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以疏水性离子液体1-甲基-3-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为萃取剂,液-液体系中对6种常见有机染料结晶紫、孔雀绿、罗丹明B、亚甲基蓝、铬天青S以及偶氮氯膦Ⅲ的萃取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液pH、萃取时间、离子液体浓度以及盐的含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水中不同结构染料的萃取能力有很大差异:在pH 3—9的条件下,离子液体对结晶紫和亚甲基蓝的萃取能力很强,萃取率均在90%以上;在pH值3—5的条件下,对孔雀绿的萃取率在86%以上;在pH值为3的条件下,对罗丹明B的萃取率为94%,且酸度减小时萃取率下降;在pH 7—11时对铬天青S和偶氮氯膦Ⅲ的萃取率分别小于36%和29%,且酸度增大时萃取率下降.对各种染料均可在5—10 min内完成萃取,萃取后分相迅速,相界面清晰,无浑浊或第三相形成,有着传统有机溶剂无法比拟的优点.本研究对采用离子液体萃取净化染料废水和回收废弃燃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贾立明  陈鑫  赵伟  姜波 《环境化学》2014,(12):2228-2230
研究了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分离环境水样中3种酞酸酯类污染物分析方法的可行性,考察了影响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率的主要因素,在最优实验条件下:p H=4,Na H2PO4浓度为0.5 mol·L-1,离子液体加入量为2 m L,萃取时间为6 min,萃取分离了自来水、湖水和工业废水中3种酞酸酯类污染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回收率为94%—104.2%,相对标准偏差为1.7%—5.3%.方法检出限达0.7—0.99 ng.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Lactobacillus brevis对水溶液中Cr(Ⅲ)的吸附作用.考察了初始pH值、接触时间、初始Cr(Ⅲ)浓度、菌体浓度和温度对Cr(Ⅲ)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pH、温度和初始Cr(Ⅲ)离子浓度条件下,菌株对Cr(Ⅲ)离子的吸附量较低.在试验条件下,溶液初始pH、温度和初始Cr(Ⅲ)离子浓度的升高,均能提高菌株对Cr(Ⅲ)离子的吸附量.在温度为40℃、pH 6和初始Cr(Ⅲ)离子浓度为200 mg·L~(-1)时,菌株吸附量最大.随菌体浓度升高,单位浓度菌体对Cr(Ⅲ)离子吸附量降低,但总吸附量增大,菌体浓度为6 g·L~(-1)吸附量最大.菌株对Cr(Ⅲ)离子吸附较快,接触时间为1 h就达到平衡.用Langmuir、Freundlich、Redlich-Peterson和Temkin吸附模型进行拟合,相关的回归系数表明,吸附过程拟合Langmuir吸附模型比Freundlich、Redlich-Peterson和Temkin吸附模型好.用Elovich、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拟合,动力学试验数据与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度最佳.  相似文献   

19.
氧化铜尾矿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pH条件下氧化铜尾矿颗粒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氧化铜尾矿对磷素的等温吸附特征;影响氧化铜尾矿对磷素吸附的因素主要有尾矿的比表面积、钙及铁氧化物含量、水溶液中磷素的初始浓度、体系pH值等;其吸附量随着钙及铁氧化物含量的增加、磷素初始浓度的提高以及体系pH值的降低而增大;其吸附机制主要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0.
以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_3(BTC)_2·12H_2O (Cu-BTC)为前驱体,通过浸渍还原方法成功制备出粒径为20-30 nm的Fe~0-Cu~0双金属催化剂.为评估该双金属催化剂对过硫酸钠(PS)的催化活性,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进行氧化降解研究.考察了Fe~0/Cu~0的摩尔比、PS浓度、催化剂用量及初始pH对DBP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0/Cu~01.0时,DBP的降解去除率随着双金属催化剂Fe~0/Cu~0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大.DBP的降解率随着PS和Fe~0-Cu~0双金属催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PS和Fe~0-Cu~0浓度分别为1.62 mmol·L~(-1)和0.3 g·L~(-1)时达到最佳去除效果.除pH值为7.0外,DBP的降解率随着初始pH值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