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生物修复在治理受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环境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生物修复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文中对生物修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涉及生物通气法、生物注射法、污染地下水及其上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系统、地耕处理、植物生物修复、堆肥法、生物反应器和厌氧处理等方面.同时就遗传工程微生物系统等方面研究对发展生物修复技术的意义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生物吸附剂的来源,种类,预处理,固定化及脱附的方法与试剂,详细介绍了影响重金属生物吸附去除的各种因素,并探讨了生物积累和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3.
有机化合物生物富集的度量与评价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富集对评价有机化合物引起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化学物质管理和制修订环境质量基准的重要依据.然而,化学物质与生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复杂,以及环境因素的多变性,均给生物富集的度量与评价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从过程机制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生物富集的度量指标、以及影响化学物质生物富集过程的主要因素,综述了测定和评价生物富集系数的各类方法进展及其适用范围,并对此方面的研究趋势与需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加强国家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已收集了整理覆盖全国的各为生物多样性数据和信息,但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较低,信息交流的技术手段和机制尚不理想,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的整体能力建设还相当薄弱。在评述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的具体行为措施,即建立新型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组织机构体系,建立电子网络 样性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优先协调、完善和开发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分析了破坏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物燃气具有清洁、高效、安全和可再生四大特征,在替代和补充天然气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正成为我国新能源战略的拓展方向之一.生物燃气的高值利用是推进产业化应用的重点,脱硫环节直接影响设备运行、产品品质和工程质量.与传统的脱硫工艺相比,生物脱硫具有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处理成本低等优点,是新的研发热点和产业化应用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生物燃气生物脱硫的基本原理、主要菌种、工艺过程、工程案例等最新研究与应用情况.重点对化能营养型硫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脱硫性能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对它们基于生物洗涤塔原理的两段式沼气脱硫工艺的应用案例进行剖析.最后,对我国发展生物脱硫技术和工程应用提出了深入研发高效工艺、实现生物燃气产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食物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目前,重金属污染问题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议题。而且,食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的测定结果已逐渐代替重金属的全量结果进行评价。因此,本文系统介绍了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定义及相关关系,综述了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多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着重总结了饮食习惯和肠道微生物对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指出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体外消化方法,饮食习惯和肠道微生物均极大地影响着食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食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生物氧化再生脱硫液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生物法脱硫中使用的脱硫液一般采用生物法氧化再生.探讨了pH、初始Fe3 浓度、硫磺、硫酸钠浓度等因素对生物氧化再生Fe3 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氧化再生脱硫液的最适初始pH为1.8;Fe3 对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初始浓度低于1.5gL-1时对细菌抑制作用较小;硫磺的存在对Fe2 的生物氧化有很大的影响,当硫磺浓度低于2gL-1时,对细菌的影响较小;硫酸钠浓度低于15gL-1时,对生物氧化Fe2 几乎没有影响,通过驯化后,细菌可以耐受更高的硫酸钠浓度.图4表3参10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食物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目前,重金属污染问题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议题。而且,食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的测定结果已逐渐代替重金属的全量结果进行评价。因此,本文系统介绍了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定义及相关关系,综述了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多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并着重论述了饮食习惯和肠道微生物对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体外消化方法,饮食习惯和肠道微生物均极大的影响着食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最后,本文对食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展望:一、需加强食物中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二、进一步加强肠道微生物对食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的研究;三、特别需加强中式饮食习惯下对食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厌氧生物滤池-好氧生物炭滤池联合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春季低温条件下,利用厌氧生物滤池、好氧生物炭滤池处理生活污水,比较两者的性能,探讨低成本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结果表明,厌氧生物滤池停留时间为14h,COD的去除率可达83%;在滤速为0.4-1.2m·h-1范围内,好氧生物炭滤池的TOC去除率高于厌氧生物滤池, TN去除率低于厌氧生物滤池.  相似文献   

11.
循环载体生物滤池——生物过滤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载体生物过滤工艺融三相流化、悬浮曝气、移动接触等几中不同工艺于一体,具有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征。动态实验结果表明,循环载体生物过滤工艺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膜生物反应器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高效污水处理工艺,文章重点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除磷工艺;单一反应器间歇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和A/O形式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工艺特点、技术参数和处理效果。分析了技术参数,运行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日本自1994年以来的近6年中,对全国近20个制浆造纸厂排水进行了生物影响实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是排水对生物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与二恶英分析、采用食物链上不同等级的三类水生生物与发光菌等为实验生物、毒性指标主要有LC50、IC20、IC50、EC10、EC30、LOEC、NOEC等,排水的COD/BOD比值也与生物毒性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京杭运河徐州段底栖动物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利用生物监测方法,探明了京杭运河徐州段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物种群及其分布。运用污染生物指数(Goodnight)和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统计表达,对京杭运河徐州段进行生物综合评价,同时,指出了该水体污染,将给徐州的两个地面饮用水厂及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带来威胁和危险。通过生物指标与理化指标对比,综合分析研究,冲破了理化指标的限制,说明生物指标对水体污染的评价更全面、可靠而直观。  相似文献   

15.
黄碧捷  朱琳  李燕  王秋丽 《环境化学》2007,26(4):549-550
生物可利用性一般是指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吸收积累程度或毒性程度,即生物受体暴露于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限度.常用的预测、评估重金属元素生物可利用性的方法是相关性分析.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中其生物可利用性必然发生改变,只有了解重金属在各环境介质中的环境行为,才能综合评价其生态风险以及筛选合适的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沉积物污染问题的研究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方法与体系,目前常用的结合生物毒性测试的有效应导向分析(EDA)、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价(TIE)、证据权重法(WOE)、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和沉积物质量基准(SQG)等,这些方法在河流、湖泊等水体沉积物中污染物毒性效应表征及沉积物质量评价方面有重要应用.本文指出水生生物毒性测试应用的重要性,根据不同学者的研究内容归纳了水生生物毒性测试的方法学,对沉积物进行水生生物毒性测试的基质处理包括直接采用污染沉积物、洁净沉积物加标以及人工配置沉积物,受试生物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毒性试验终点包括急性毒性终点和慢性毒性终点;最后指出水生生物测试存在的问题,并对沉积物质量评价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沉积物生物毒性测试标准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三相生物流化床去除有机物的混合与传递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含酚废水为对象,详细分析了三相生物流化床去除有机物的混合与传递过程特性.结果表明,小直径生物粒子的流态化接触为微生物提供了巨大的栖覆表面并拥有较高的生物浓度,气泡搅拌,大气泡的尾迹提升,促进了生物流化床的混合,减小了传质阻力,提高了生物反应速率.生物载体上污染物的自析效应是流化床上部污染物浓度局部回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生物检测标志物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淑芬  金祖亮 《环境化学》1997,16(2):163-166
有四种分子水平的生物检测标志物在当前研究环境因素-基因变异-疾病之间相关性的分子生物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生物大分子样品的DNA加合物,蛋白质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生物排泄筘的烷基化脱氧嘌呤,因为DNA的特殊作用,DNA加合物作为生物标志物倍受重视,DNA加合物的分析方法有荧光法(灵敏度达1加合物/10^5-6正常核酸),免疫法(灵敏度达1加合物/10^6-8正常核酸),^32P后标记  相似文献   

19.
稀土的生物效应与农用稀土的累积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稀土元素的环境行为、累积影响、生物富集和生物效应,从动植物对稀土元素的生物富集及其产生的负面效应,探讨了农业应用稀土在土壤中累积后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废水处理系统中生物聚集体胞外多聚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生物聚集体(包括絮体污泥、生物膜、颗粒污泥等)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包裹于微生物细胞壁外,其理化性质及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在生物聚集体中的重要作用.综述了EPS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以及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的相关研究,分析认为EPS组成与结构特性改变污泥表面电位、疏水性等,进而影响污泥沉降与脱水性能、膜污染程度;以好氧颗粒污泥为典型的生物聚集体代表,总结了EPS组分含量与分布对颗粒污泥的形成与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在EPS提取方法标准化、现代理化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综合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有望揭示生物絮凝体形成过程EPS的产生与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