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南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济南市东郊工业区浅层地下水、南部山区补给区地下水及市区饮用水中硝酸盐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工业区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出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补给区地下水及市区饮用水硝酸盐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污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分析了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苏南某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中DDTs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中DDTs最大检出质量浓度为1.04 μg·L-1,最大检出率为36.67%.浅层地下水DDTs污染呈散状分布,浓度高值点集中在研究区东北部,污染范围大,且表现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含量依次递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该地区包气带防污性能良好,黏土矿物和有机碳对DDTs吸附作用较强,可阻滞其向浅层地下水环境中迁移,是造成部分地段浅层地下水未检出DDTs污染的重要原因.受污染地表水体的垂向入渗是导致浅层地下水DDTs污染的直接原因,其侧向补给可能是浅层地下水DDTs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且污染范围往往局限于地表水体附近地带.  相似文献   

3.
李玲  周金龙  齐万秋  陈锋  范薇  安然 《环境化学》2019,38(2):395-403
以和田河流域绿洲区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地下水"三氮"的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绿洲区地下水"三氮"污染不是很严重,但随时间呈不断加重的趋势.硝酸盐氮是绿洲区地下水中"三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其含量、检出率和超标率最高,氨氮次之,亚硝酸盐氮最低.地下水中"三氮"含量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水平方向上,绿洲南部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普遍高于绿洲北部,而氨氮在北部的分布范围比南部广;垂直方向上,浅层潜水中"三氮"的含量高于中深层潜水;与新疆其他地区相比,和田河流域绿洲区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含量较高,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较低.绿洲区地下水中"三氮"的来源主要与居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有关,其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主要与水化学环境、包气带岩性和厚度及地下水径流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济源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作为水循环过程的示踪剂,研究济源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现场调查,系统地采集了该区浅层、中深层地下水和河水样品,并在实验室进行了水化学成分(K+、Na+、Ca2+、Mg2+、Cl-、SO2-4、HCO-3)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组分(D、18O)测定.基于水化学和同位素测定结果,揭示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特征.水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济源盆地水体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Mg,属于低矿化度水,浅层地下水和河水联系紧密,不同水体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到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大气降水是盆地不同水体的主要补给源,地下水在接受降水的补给后经过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中深层地下水受蒸发影响较小,浅层地下水和河水受蒸发影响较大.浅层地下水和河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地表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补给,中深层地下水接受北部太行山区的径流补给,补给高程为620—1185 m.  相似文献   

5.
农村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给家庭饮用水安全带来了影响。为验证米酒作为反硝化碳源在去除饮用水硝酸盐实践中的可利用性,选取桂林市漓江东区白竹干村2个家庭作为试验点,抽取当地地下水作为试验用水,利用简易砂桶装置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家庭环境下,以碳氮比(C/N)为1. 5~2. 2投放米酒,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去除率可达100%,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总氮浓度明显下降,亚硝酸盐和氨氮积累不明显,未超过我国饮用水标准;乙酸盐含量因碳源过量而积累,同时总有机碳也略有增加,试验点出水p H值比进水大约提高0. 8个单位。利用米酒作为碳源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处理方法对农村家庭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显著的可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广花盆地是广州市唯一的地下水应急水源区。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是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通过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广州市制定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为准确掌握研究区地下水中三氮的分布,利用广花盆地80个地下水监测井2012—2016年的监测数据,分雨季和旱季分析了研究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中三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相关系数定量分析了降雨量与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了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降雨量与氮含量之间的关联度,以及从垂向和水平两个方向探讨了氮含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2012—2016年广花盆地0~100 m深度地下水的氮污染较严重,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超标率分别为47%、29%和5%。由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均属浅层地下水,相互联系紧密,其含氮污染物的分布极为相似,氮含量按从大到小排列均为硝酸盐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超标率按从大到小排列均为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受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随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增加,广花盆地地下水中的氮含量逐渐减少,其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增大,硝酸盐氮的含量逐渐减小。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中三氮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城乡居民区地下水的污染最严重,其污染主要来源于废污水的排放。近5年耕地地下水中氮的含量随时间呈减少趋势,主要是受耕地面积减少所致。总体而言,近5年研究区地下水中氮的含量随降雨量增大而减小,并随雨季和旱季的交替而增减,雨季地下水中氮的含量较旱季小。  相似文献   

7.
浑河冲洪积平原土壤及浅层地下水中铅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浑河冲洪积扇土壤及浅层地下水中铅的含量、来源及其分布特征,对研究区50个土壤样品、5个地表水样品和22个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了铅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铅污染.表层土壤铅含量较高,在17.72—114.46 mg.kg-1之间,受人为污染影响较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铅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迁移规律与铬、砷、铜等重金属密切相关,受土壤性质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为研究区土壤和浅层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及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地下水N素含量及形态分配的监测结果表明,硝酸盐(NO3--N)是该地区地下水N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川中丘陵区54.5%的地下水NO3--N含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准则规定的10mg.L-1标准,另有27.3%的地下水NO3--N含量接近这一标准,表明该区地下水已经大范围地受到NO3--N污染的威胁。土地利用状况可能是影响川中丘陵区地下水NO3--N含量的主要因素。降雨量和水井深度也影响该区地下水NO3--N含量。紫色土坡耕地NO3--N随壤中流向浅层地下水迁移,可能是造成该区地下水NO3--N含量较高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华南滨海小流域——中山大学滨海水循环试验基地(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区,在对该流域地下水和雨水分别进行采样、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氯量平衡法(CMB)与地下水动态法计算了该流域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给水度。研究发现,试验基地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地下水埋深在雨季(4—9月)、旱季(10—3月)的变动范围大致为0~1.5 m与0~0.5 m。根据CMB计算结果,补给区、中间区雨季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分别为旱季的1.3~1.6倍和1.3~2.0倍,且补给区大于中间区(M5井除外)。利用地下水动态法计算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所得雨季、旱季的均值(7.6%和4.6%)与CMB计算结果(7.7%和5.3%)较为接近。给水度、雨强与入渗补给系数均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将地下水埋深分别与降雨入渗补给量及潜水蒸发量进行多项式拟合对比,发现降雨入渗对地下水的最大入渗补给埋深约为2.3 m,当埋深为3.1 m时,地下水可获得最大净补给量。  相似文献   

10.
以华南滨海小流域——中山大学滨海水循环试验基地(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区,在对该流域地下水和雨水分别进行采样、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氯量平衡法(CMB)与地下水动态法计算了该流域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给水度。研究发现,试验基地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地下水埋深在雨季(4—9月)、旱季(10—3月)的变动范围大致为0~1.5 m与0~0.5 m。根据CMB计算结果,补给区、中间区雨季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分别为旱季的1.3~1.6倍和1.3~2.0倍,且补给区大于中间区(M5井除外)。利用地下水动态法计算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所得雨季、旱季的均值(7.6%和4.6%)与CMB计算结果(7.7%和5.3%)较为接近。给水度、雨强与入渗补给系数均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将地下水埋深分别与降雨入渗补给量及潜水蒸发量进行多项式拟合对比,发现降雨入渗对地下水的最大入渗补给埋深约为2.3 m,当埋深为3.1 m时,地下水可获得最大净补给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时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的响应关系和运移特征;通过各形态氮、磷比对研究区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限制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类沉陷积水区内氮、磷时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有降雨、周围农业面源输入、外部河流的互相补给等;各类水体内氮、磷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响应,封闭型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响应关系更强;两类沉陷积水区均属磷限制性水体.  相似文献   

12.
从饮用水中去除硝酸盐饮用水的硝酸盐污染导致了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因其在胃肠系统里可以还原成为亚硝酸盐离子。硝酸盐可以导致肠原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发生,这是一种对婴儿尤其容易感染的致命疾病。硝酸盐在早期的地下水中没有被普遍重视。美国最近对水井的调查勘测发现...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数已经超过1 500万,因此,其供水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虽然广州市目前供水主要来源于东江、西江和北江,但是水污染等问题使得其供水能力较为脆弱,而地下水作为应急水源,了解其水质及影响因素为重中之重。为了解广州市地下水化学特征概况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地下水的影响,分别于2014年12月(旱季)和2015年7月(雨季)各采集72个浅层地下水水样,分析水中pH、TDS和主要的七大离子含量;运用GIS的相关技术方法分析水化学性质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水化学类型区域进行划分;采用Duncan多重比较法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广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季节性差异不显著,但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Na~+和Cl~-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最大。由于广州市东北地区土壤层较薄,对酸雨的缓冲能力较弱,并且作为流域内的主要补给区,其pH值较低,pH总体呈现出东北低西南高的分布趋势;TDS主要受到海水的影响呈现出与pH相似的分布趋势,另外,农耕地覆盖下和脆弱性较高地区的地下水中的TDS含量相对较高。广州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Mg-HCO_3为主,沿海区域和中心城区由于海水入侵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水化学类型向Na+K-Cl+SO_4型转变。根据差异性分析结果,土地利用方式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较为分散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地下水的影响效果不显著,而由于行政功能划分不同造成的各土地利用方式在不同行政区的比例差异却会对地下水化学性质造成显著的影响。K~+与SO_4~(2-)在浅层地下水中的含量与农耕用地面积存在正相关关系,Na+则主要与城镇用地面积相关,Cl~-同时受农耕用地和城镇用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新疆南部地区地下水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在新疆南部选取典型区(叶尔羌河流域、焉耆盆地和若羌-且末地区),并对地下水重金属Fe、Cu、Mn、Zn、Hg、Cr(Ⅵ)、Pb、Cd、Al和As等10项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除Hg和Al外,其余指标均有检出;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标准值,叶尔羌河流域Fe、Mn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48.0%、53.3%和20.0%,焉耆盆地Fe和Mn的超标率分别为11.9%和4.8%,若羌-且末地区Fe和Mn的超标率分别为33.3%和11.1%.研究区地下水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显著,水平分布上表现为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垂向分布特征为地下水中超标的Fe、Mn和As主要分布于承压水区,且表现为浅层承压水中的超标率高于深层承压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廊坊市区地下水环境状况,2015年在研究区进行现场调查采集并分析了深浅层(包含3组地表水)水样50组,测试指标包括有机指标(30项)和无机指标(31项).利用基于分类指标的单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本区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较差,深层地下水相比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从分类指标来看,对区域地下水质量影响最大的为无机毒理指标,其次为一般化学指标,毒性(类)金属指标及有机指标对地下水质量影响很小,各项指标主要影响浅层地下水;单项组分分析表明,深、浅层地下水水质贡献指标相差较大,其中影响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指标有总硬度、"三氮"、砷、氟化物、铁锰等,深层地下水影响指标主要为氟化物(50.0%),其次为砷(13.6%);有机组分少量指标检出但无超标.分析认为原生水文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是影响该区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导致地下水中污染组分异常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小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珠海市具有典型特征的闭合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分旱、雨两季采集地下水分析主要离子及D、18O同位素,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异特征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附近地表水体渗透补给,以蒸发及地下水径流排泄,季节变化对区域内水化学空间变异性影响较小。沿地下水流方向(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从Ca-Na(Mg)-HCO3型向Na-Cl和Na-K-HCO3-CO3型演化,风化-溶滤、离子交换、海陆交互作用是控制当地地下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偃师市浅层地下水流动系统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水化学统计、离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偃师市浅层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和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偃师市地下水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在沿着补给—径流—排泄的方向上,地下水化学类型由SO4·Cl-Na型水向HCO3-Ca·Mg、HCO3·SO4-Ca·Mg型水演化.总体上研究区地下水中TDS不高,均值为515.29 mg/L,与Mg2+、Ca2+、SO42-、Cl-质量浓度的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平原地区浓度高于南北两侧的丘陵山地.图3,表1,参15.  相似文献   

18.
新疆喀什地区地下水氟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富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劲松  周金龙  陈云飞  张杰  魏兴  范薇 《环境化学》2020,39(7):1800-1808
高氟地下水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基于新疆喀什地区571个地下水样的氟离子实测含量,运用Mapgis软件绘制研究区地下水氟含量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氟含量呈西部、北部高于东部、南部,中部最低的特点;山麓斜坡冲洪积砾质平原区氟含量表现为浅层潜水高于深层潜水,中下游河流冲积平原区地下水氟含量表现为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采用绘制Gibbs图、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图等方法对研究区水化学环境特征及地下水氟的富集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氟源于山前含氟基岩;受地下水径流条件影响,研究区地下水氟含量平均值表现为中下游河流冲积平原区山麓斜坡冲洪积砾质平原区;蒸发浓缩作用使F~-浓度进一步增大;研究区高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和Cl·SO_4-Na型,地下水弱碱性环境有助于F~-的富集.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采样分析并结合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对呼和浩特市承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污染情况进行研究.共采集地下承压水样67组,分析了p H、氯化物、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铁锰、氨氮等23项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青山山前及中—东部承压水水质较好,仅硝酸盐氮有一处超标;西南部承压水水质相对较差,高锰酸盐指数、铁锰、氨氮等出现超标现象.氨氮是研究区承压水的主要污染物,超标率达19.4%,最高浓度为10.85mg/L,高浓度区处于地下水的排泄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南部的后本滩及台阁牧镇一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氮素通过断层或越流补给承压含水层,在承压含水层相对缺氧的还原环境中,硝化作用受到抑制,导致氨氮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20.
杭嘉湖地区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杭嘉湖地区具体情况和特点,参照DRASTIC指标法,选择5个评价因子,通过给定评价因子评分范围,赋予各因子相应权重,建立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模型.用修改模型与MapGIS软件评价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防污性能.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一般,沿太湖、钱塘江、东海一带的部分区域防污性能较差,只在中部有少部分区域防污性能较好.评价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