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基础状况,从客观条件、人员机构、经费与设施3个方面,选取范围与功能区划、保护区内人口密度、保护区拥有使用权属证的土地面积、管理机构类型、管理机构级别、人员编制、事业经费、生态保护资金和基础设施9个代表性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定量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浙江省所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基础状况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平均得分为64.82,表明该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国家级和大部分省级自然保护区得分较高,而县级自然保护区得分极低,表明其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该模型可有效地定量评价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状况,有助于保护区管理部门找出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自然保护区评价这一新学科在近30年内的发展史,同时介绍了自然保护区评价的几个组成部分和一些基本概念,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分区边界是管理部门开展日常管护和监督执法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未界定范围和功能区边界的自然保护区,在实践中无法对其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起到真正有效的保护。通过研究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界定现状,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面积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全国约有40%的自然保护区范围边界不清,而在已界定范围边界的自然保护区中约有20%的自然保护区未划分功能分区。因此,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统计名录中的保护区数量与面积数据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现状,需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尽快完善保护区范围界定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保护区级别划分应遵循的原则,如以定性方法为主,与现行行政体制相一致等。根据这些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的标准。该标准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并对其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定义。此外,本文还对保护区级别划分的依据和确定保护区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此标准的研究对于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然保护区属性的管理成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成本构成入手,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属性对不同尺度上管理成本的影响方式,在分类总结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本的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基于自然保护区属性的管理成本分析流程。该研究结果可为准确掌握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本规模与构成、科学评估与预测资金投入后的使用效率与保护效果提供支持,并可为揭示自然保护区复合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实施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借鉴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提出了中国新的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并据此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重新分类,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国内外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自治区内2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的评估结果为基础,从评估赋分表所涉及的10项评估指标入手,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活动的整体特征、区域差异和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平均得分为79分,整体处于良的等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自治区东部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略高于西部地区,但两者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加强日常管护是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保护对象动态变化、规划制定与执行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特点与经营管理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个草原自然保护区,它建于1985年,地理座标为北纬43°26’—44°39’和东经115‘32’—117°12’,总面积约10786km~2。 这个自然保护区的地形属于内蒙古高原,其海拔平均高于1000m。气候属于半干旱温带,年平均温度-0.4—2℃,而年平均降水量326.5—448.9mm,其中70%集中于8—8月。 地带性土壤为黑钙土与粟钙土。主要植被类型是羊草、大针茅和蒿属植物占优势的典型草原,而在高海拔的山地,则为草甸草原。其高等植物共625种,分属于74科和291属。野生动物有黄羊、狼,狐狸、鼠类、蛇等,也同样具有草原特征。 这一自然保护区主要是自然资源管理,所以它可以分为5个区:核心保护区、隔离区、科学试验区、旅游区和生产试验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总结实施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借鉴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提出了中国新的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并据此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重新分类,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国内外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0.
论自然保护区的共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之一,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如何实施共同管理,旨在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于河道水体的线性特征,使得涉及自然保护区河道的建设项目难以避绕,所在区域的内河运输航道、跨河桥梁和防洪设施等建设项目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法律障碍,河道水体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难以兼顾.从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河道两岸经济社会建设和民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就当前涉及自然保护区河道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中存在的下列问题进行分析:《自然保护区条例》未考虑河道水体的特殊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规定不适用于河道水体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河道水体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少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规定.提出包括有条件地允许一些基础建设和民生项目进入保护区缓冲区和核心区、完善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制度以及加强涉及河道水体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明确了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范畴、准入条件,对建设项目立项期、施工期和运营期3个阶段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采取的环境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提供规范性指导.  相似文献   

13.
到1991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708个,总面积56066.6kha,约占国土面积的5.54%。本文从我国森林、草原、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海岸等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及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着手,全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潭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阐述了长潭自然保护区在森林资源保护中产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指出长潭自然保护区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的意义,同时指出在长潭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模式及分类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斟海洋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保护区已有的功能分区模式已不能满足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的分析探讨,提出不同类型的保护区应采用不同的功能分区模式进行管理。另外,以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分析其功能分区和种群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不设核心区模式。最后,提出在保护区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本身的研究,应加强保护区的分类及功能分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分布现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随着我国保护力度的加强,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已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基于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项目,并结合历年研究资料,综合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分布状况及其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结果表明,截至2014年底,全国1 657个已界定范围边界的自然保护区内共分布有居民1 256万人,平均人口密度约为0.1人·hm-2;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主要涉及土地资源、野生动植物及环境质量等。该研究系统地厘清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的分布状况及其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方式,这对于制定相关保护管理政策以及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评价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结构和现状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生物多样生计划,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区发展设想。文章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出详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状况,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NRMDSS)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探讨NRMDSS的系统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咨询自然保护区负责人和文献收集的方式搜集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经济投入方面的资料,以2013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在渠道、规模、水平和使用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1 262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规模约为183.88亿元,平均每个自然保护区投入1 457.06万元,单位面积的平均投入为13 801.42元·km-2。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在1999—2009年的10 a间增加2.99倍,2009—2013年的4 a间又增加2.45倍。对比发现,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总量略低于美国国家公园,单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投入仅是单个美国国家公园投入的74.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位面积的投入仅占美国国家公园单位面积投入的27.0%。资金投入多头掌控、资金投入与经营收入未统筹和资金使用限制不合理等原因导致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的整体不足和结构性缺乏。  相似文献   

20.
在论述生态旅游定义、本质特征以及自然保护区概念与建立意义基础上,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程序及规划内容。认为:生态安全原则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首要原则,生态安全影响评价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社区参与、主管部门的监管以及有关专家的指导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成功开发的保证;功能分区、生态旅游容量确定、生态旅游项目规划、解说教育系统规划、生态化旅游基础设施规划、社区参与规划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